c++ int範圍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c++ int範圍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才望子(Cybozu)股份有限公司,西尾泰和,川合秀實寫的 小學生的程式設計基礎入門:手機如何播影片?電鍋怎麼煮飯?帶孩子從「科技面面觀」,輕鬆培養程式邏輯思維! 和張銀奎的 軟件調試(第2版)卷2:Windows平臺調試(上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美藝學苑社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 邱永和、柯慈儀所指導 陳軒頎的 銀行、證券及保險動態併行效率評估 (2022),提出c++ int範圍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元化大型金控、兩階段併行動態資料包絡分析法、視窗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吳聲昌所指導 陳奕達的 NFT非同質化代幣購買意圖之研究 (2022),提出因為有 S-O-R理論、NFT、購買意圖的重點而找出了 c++ int範圍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 int範圍,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學生的程式設計基礎入門:手機如何播影片?電鍋怎麼煮飯?帶孩子從「科技面面觀」,輕鬆培養程式邏輯思維!

為了解決c++ int範圍的問題,作者才望子(Cybozu)股份有限公司,西尾泰和,川合秀實 這樣論述:

  當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美國總統歐巴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都大推「程式設計」學習,   當「程式設計」、「演算法」已經列為國中必學科目,   現在就帶孩子跟著日本理學博士,進入有趣的程式設計世界!   ★因應升國中最新108課綱★   ★最適合國小親子共學的「資訊科技」先修教材★   ‧什麼是「程式」?「程式」在哪裡?   程式就在電子鍋、手機、電腦……,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程式」!   ‧你知道嗎?透過「程式」,電鍋才會煮飯、手機才會放音樂、播影片!   當你到便利商店買東西時,店員手上的讀碼機裡面也有「程式」喔!   ‧你可能也很好奇,那「程式」是怎麼讓這些機器運作的呢?

  這時候我們就要學習使用「程式的語言」囉!   全彩圖解生活實例,家長與孩子都能秒懂「程式設計」基礎邏輯!   從小接觸電腦程式教育,不僅有助孩子課業上不落人後,   更能訓練邏輯思考、培養創意發想力、問題解決力!   AI世代的必備核心能力,現在就開始培養!   ◎本書為《進入國中前一定要學的電腦程式先修課》全新封面版。 本書特色   ◆電腦工程師專為孩子所寫的12堂程式設計學習書!   電鍋煮好飯之後,是怎麼自動把開關切掉的?在超市結帳時,讀碼機怎樣讀取條碼並把價格呈現在收銀機螢幕上?不同電腦之間究竟怎麼彼此相認和對話?手機的「Google Map」是如何知道所在位置呢?──你

知道嗎?這些都是因為有「程式」在運作!本書由日本知名科技公司「才望子」的兩位電腦工程師西尾泰和、川合秀實所撰寫,透過深入淺出的說明,一次搞懂手機、家電、網路到GPS的程式運作基礎!      ◆簡易版的「程式設計」實例示範,為程式撰寫打好基礎!   全書每章最後皆附有「程式小教室」,是以日常用語來示範程式語言寫成的程式設計實例,例如:播放影片的手機APP、網路路由器、將文章全形字轉為半形字、網路百科全書等,讓孩子更容易了解程式是怎麼寫成的,並秒懂程式背後的邏輯!只要掌握了程式撰寫的基礎邏輯,不論以後學習哪種程式語言,都能快速上手!   ◆符合當代學習趨勢,協助孩子建立AI世代必備的「科技素養

」!   程式語言只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台灣在2019年就已經將程式設計、演算法等資訊科技課程列為國中必修課。讀完本書的電腦、程式設計相關知識,不僅能走在當代學習趨勢的前端,也提高孩子在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力!   ◆易懂用語+趣味插圖,大人小孩都能無痛閱讀!   本書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角色來和讀者互動,像是為讀者解說電腦知識、由電腦工程師化身成的「專家」,還有生活在電腦裡的神祕生物、接到指示就會快速處理事情的「小幫手」(程式),讓孩子快速進入電腦程式的世界,引發學習動機!本書也非常適合親子共讀,增進爸媽與孩子的感情! 好評推薦   「掌握程式就更有機會在未來競爭中勝出,推薦給孩子和家長共讀。

」──Coding APE猿創力程式設計學校執行長│陳南光   「便利生活與電腦軟體密不可分,本書用插畫及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家長及孩子更快了解程式軟體的基礎及生活應用,更容易學會新世代的語言。」──CodePro酷博兒童程式創客教育  

c++ int範圍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平安時代,以鈴鹿山為根據地,與坂上田村麻呂一同進行鬼退治的舞姬。
因身姿之華麗常被歌詠為天女或鬼女的絕世美女。而其正體其實是由天界派遣而來、
第四天魔王的愛女。然而接受了將日本化為魔國之命令的鈴鹿御前,卻不以親手混亂
區區人類世界為善,反而在眾多冒險,悲戀的結尾,被戀人坂上田村麻呂打倒。
正可謂是悲戀的天女姬,然而追求美、窮究美的她所達到的最先端潮流卻是──
『哎啊,果然還是JK呢!巫女也不錯不過要談戀愛的話就是女子高中生,沒有別的了,
大概是這種感覺!』
那個...小姐啊,你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身高/體重:164cm・51kg
出典:鈴鹿之草子、田村三代記等
地域:日本
屬性:中立・惡 性別:女性
※當然,並沒有把狐耳計入身高。

把任性、頭腦簡單又辣妹感(*1)十足的女高中生給『認真地』演繹出來的
才女。本來的個性與JK(*2)正好完全相反,是思慮極深、容易溝通的凜然公主。
帶著身為天魔公主的冷酷,對自己的職位及責任極為認真,並深以此為傲。
......相反的,也由於那份認真及聰慧而對「鬼之女」的惡逆屬性而失落,所以個性
中也有著自毒自傷、稍微有點羞於見人的部分。
才色兼備,然而私下卻憂鬱倦怠的班長─雖說如此,這部分的本性似乎靠JK演技基本
上都藏了起來。

『天鬼雨』│等級:B+│種別:對軍寶具│範圍:1~40│最大捕捉:250人
天鬼雨。
正式名為文殊智劍大通連。
是將愛劍・大通連分裂為最多250柄,朝著敵人毫不留情降下的神通力。
在生前是與大通連之夫婦劍即丈夫持有的素早丸(*3)的連攜技,能降下計500柄的劍雨
現在是當作回憶的點綴向素早丸告別,藉由碰觸浮游於空中的大通連使天鬼雨發動。
雖然是相當粗糙的射擊精度,發動「才知的祝福」時會將「僅避開自身而在身邊落下」
等精細操作化為可能。

○神通力:B(A) 神明之力的一側面。能自在地移動周圍的物體。然而如今作為從者而
顯現,因而使等級下降,能力作用的對象僅止於自身所持有的物件。

○魔眼:B+ 魅惑有視力的男性,使其對鈴鹿御前抱有強烈的戀愛情感。可用對魔力迴避

○神性:A 對於其身是否具有神性屬性的判定。身為第四天魔王之女的鈴鹿御前持有著
高度的神性。(*4)

○才知的祝福:C 本來是當成寶具用的技能。藉裝備智慧菩薩(*5)所造的小通連,能使
INT大幅提升的寶具。使粗糙的劍法變得精確,戰術也更加廣泛。並能讓「天鬼雨」的
性能上升,使用「三千大千世界」也變為可能,然而因為使頭腦過度運轉,會對扮演
女高中生的無效率生活方式產生反省,而陷入一時的自我厭惡。故鈴鹿御前不願積極
使用。

○三千大千世界(*6):EX 本來是當成寶具用的技能。鈴鹿御前的愛劍顯明連置於日光下時
三千大千世界......縱然是所有世界、平行世界都能在刀中顯現並且加以全幅觀察。
......那究竟意味著什麼,鈴鹿御前並不多說。
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英靈的資格被剝奪。
-----------------------------------------------------------------
*1 辣妹:原文ギャル,尤指略帶不良感的潮潮女學生,鈴鹿桑的口癖「まじ○○」
「○○しょ」、「○○し」都是常見的辣妹用語。
*2 JK:じょしこうせい(Joshi-Kousei),女子高中生。
*3 素早丸:在「田村麻呂傳說」(泛稱所有田村將軍英雄譚)中,田村將軍所持神通之劍
與三明之劍同樣是架空的兵器。
*4 鈴鹿御前的神性:來自天人、天魔的出身,天人/天魔原為佛教用語,指存在層次
高於人類的生物。
*5 智慧菩薩:傳說中小通連是普賢菩薩打造的慈悲之劍。漢傳佛教中普賢菩薩象徵行德
象徵智慧的菩薩則為文殊菩薩(大通連),型月於本處設定的思考不詳。
另外,有認為三明之劍象徵釋迦三尊:大通連(文殊菩薩)、小通連(普賢菩薩),顯明連
則從能讓人觀測三千大千世界的力量,聯想到釋迦摩尼佛。(無明確來源)
佛教中依觀測者所存在的層次,越高則能觀測世界的部分就越多,如人類可觀察至3維,在此以上的天人所能觀測的部分則是4維以上。覺者(佛)層次最高,可觀測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
*6 三千大千世界:源自佛教的宇宙觀。其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下至地下天,
上至色界初禪天,包含四大洲在內的部分,為一個小世界。
以千個小世界為單位集合為一小千世界;千個一小千世界,集合為一中千世界;
千個一中千世界,包含其上的色界四禪天集合為一大千世界。
所謂三千大千世界是指包含中千、小千世界在內的一大千世界,而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並且,存在著無數個三千大千世界。透過鈴鹿御資料的描述,可以認為在型月設定下,寶具「三千大千世界」至少具有平行世界觀測的能力。關於長時間使用會被剝奪英靈資格,目前僅有所羅門的「Ars Nova」有類似效果可參。

銀行、證券及保險動態併行效率評估

為了解決c++ int範圍的問題,作者陳軒頎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的是在台灣金控體系裡同時擁有銀行、證券及保險的金控公司,子公司的效率是如何影響金控本身,多元化的大型金控要如何去針對各子公司的弱項去強化,讓資源的運用更有效率。在過去的文獻中,發現擁有高效率的銀行比同行要更能抵擋金融危機,以及大型銀行較可能從規模經濟中獲益,多元經營的金控子公司可以從多元化的結構中獲得更多的收益,並且金控的子公司可以通過分擔風險以減少不良產出,這些文獻已經證實了大型且多元經營的銀行擁有比一般單純銀行更高的績效。在此前的研究缺少了保險部門的績效比較,對於以保險業為主的金控公司就顯得吃虧,本文要在這一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入保險部門,並配合視窗分析法解決決策單元數量減少的問

題。透過同時分析金控公司底下的銀行、證券及保險子公司三個部門的績效,能夠解析金控內部這三個部門各自營運情形,結果更能貼近金融業真實情況,有利於決策管理人瞭解參考與決策。從結果中發現保險部門是這10家大型金控中較需改進的部門,但因保險業加入臺灣金融體系的時間還不夠長,盼將來的資料增加後能進行更完整更詳細的分析。

軟件調試(第2版)卷2:Windows平臺調試(上下)

為了解決c++ int範圍的問題,作者張銀奎 這樣論述:

本書是國內當前集中介紹軟體調試主題的權威著作。本書第2卷分為5篇,共30章,主要圍繞Windows系統展開介紹。第一篇(第1~4章)介紹Windows系統簡史、進程和執行緒、架構和系統部件,以及Windows系統的啟動過程,既從空間角度講述Windows的軟體世界,也從時間角度描述Windows世界的搭建過程。第二篇(第5~8章)描述特殊的程序呼叫、墊片、託管世界和Linux子系統。第三篇(第9~19章)深入探討使用者態調試模型、使用者態調試過程、中斷和異常管理、未處理異常和JIT調試、硬錯誤和藍屏、錯誤報告、日誌、事件追蹤、WHEA、內核調試引擎和驗證機制。第四篇(第20~25章)從編譯和編

譯期檢查、運行時庫和運行期檢查、棧和函式呼叫、堆和堆檢查、異常處理代碼的編譯、調試符號等方面概括編譯器的調試支持。第五篇(第26~30章)首先縱覽調試器的發展歷史、工作模型和經典架構,然後分別討論集成在Visual Studio和Visual Studio(VS)Code中的調試器,最後深度解析WinDBG調試器的歷史、結構和用法。 本書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僅涵蓋了相關的技術背景知識,還深入研討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技術細節,是學習軟體調試技術的珍貴資料。 本書適合所有從事軟體發展工作的讀者閱讀,特別適合從事軟體發展、測試和支持的技術人員閱讀。 張銀奎,國內知名的調試技術專家。

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資訊與控制工程系,長期從事軟體發展和研究工作,曾在英特爾工作13年,對 IA-32 架構、作業系統內核、驅動程式,尤其是對軟體調試有較深入的研究。著有《軟體調試》《格蠹彙編》等暢銷、常銷技術圖書,格蠹科技(xedge.ai)創始人,高端調試網站(advdbg.org)創建者。翻譯(合譯)作品有《二十一世紀機器人》《觀止——微軟創建NT 和未來的奪命狂奔》《資料採擷原理》《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複雜問題求解的結構和策略》等。 第一篇 大 局 觀 第 1 章 Windows 系統簡史 1.1 源於DOS 1.2 功在NT 1.3 Windows 2000 彰顯實

力 1.4 巔峰之作:Windows XP 和Windows Server 2003 1.5 Windows Vista 折戟沙場 1.6 Windows 7 享利中興 1.7 Windows 8 革新受挫 1.8 Windows 10 何去何從 1.9 本章總結 17 參考資料 第 2 章 進程和執行緒 2.1 任務 2.2 進程資源 2.3 進程空間 2.3.1 32 位元進程空間 2.3.2 64 位元進程空間 2.4 EPROCESS 結構 2.5 PEB.... 28 2.6 核心模式和使用者模式 2.6.1 訪問模式 2.6.2 使用INT 2E 切換到核心模式 2.6.3 快速系

統調用 2.6.4 逆向調用 2.6.5 實例分析 2.7 執行緒 2.7.1 ETHREAD 2.7.2 TEB 2.8 WoW 進程 2.8.1 架構 2.8.2 工作過程 2.8.3 註冊表重定向 2.8.4 註冊表反射 2.8.5 檔案系統重定向 2.9 創建進程 2.10 最小進程和Pico 進程 2.10.1 最小進程 2.10.2 Pico進程 2.11 工作管理員 2.12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3 章 架構和系統部件 3.1 系統概覽 3.1.1 內核空間 3.1.2 用戶空間 3.2 內核和HAL 模組 3.2.1 內核文件 3.2.2 HAL文件 3.3 空閒進程 3.4

系統進程 3.5 內核空間的其他模組 3.6 NTDLL.DLL 3.6.1 角色 3.6.2 調用系統服務的樁函數 3.6.3 映射檔載入器 3.6.4 運行時庫 3.6.5 其他功能 3.7 環境子系統 3.8 原生進程 3.8.1 特點 3.8.2 SMSS 3.8.3 CSRSS 3.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4 章 啟動過程 4.1 BootMgr 4.1.1 工作過程 4.1.2 調試方法 4.2 WinLoad 4.3 內核初始化 4.3.1 NT 的入口函數 4.3.2 內核初始化 4.4 執行體的階段0 初始化 4.4.1 總體過程 4.4.2 創建特殊進程 4.5 執行體

的階段1 初始化 4.5.1 Phase1Initialization 4.5.2 喚醒其他CPU 4.5.3 非啟動CPU 的起步路線 4.5.4 漫長的I/O 初始化 4.5.5 更新進度 4.6 創建用戶空間 4.6.1 創建會話管理器進程 4.6.2 建立環境子系統 4.6.3 創建窗口站和桌面 4.6.4 用戶登錄 4.7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二篇 探 微 第5 章 特殊的程式呼叫 5.1 非同步程式呼叫 5.2 插斷要求級別 5.2.1 設計初衷 5.2.2 基本原理 5.2.3 析疑 5.3 延遲程式呼叫 5.3.1 使用模式 5.3.2 黏滯在DPC 5.4 本地程式呼叫

5.5 遠程程式呼叫 5.5.1 工作模型 5.5.2 RPC 子系統服務 5.5.3 端點和協議串 5.5.4 蜂巢 5.5.5 案例和調試方法 5.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6 章 墊片 6.1 墊片資料庫 6.1.1 認識SDB檔 6.1.2 定制的SDB文件 6.1.3 修補模式 6.2 AppHelp 6.2.1 SDB 功能 6.2.2 墊片引擎 6.2.3 AD 掛鉤 6.2.4 穿山甲掛鉤 6.3 墊片動態庫 6.3.1 AcLayers.DLL 6.3.2 AcGenral.DLL 和AcSpecfc.DLL 6.3.3 其他墊片模組 6.4 應用程式墊片的工作過程 6.4.

1 在父進程中準備墊片資料 6.4.2 在新進程中載入和初始化墊片引擎 6.4.3 載入墊片模組 6.4.4 落實掛鉤 6.4.5 執行墊片 6.5 內核墊片引擎 6.5.1 資料和配置 6.5.2 初始化 6.5.3 KSE 墊片結構 6.5.4 註冊墊片 6.5.5 部署墊片 6.5.6 執行墊片 6.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7 章 託管世界 7.1 簡要歷史 7.2 宏偉藍圖 7.3 類和方法表 7.4 輔助調試執行緒 7.4.1 託管調試模型 7.4.2 RCThread 7.4.3 刺探執行緒 7.5 CLR4 的調試模型重構 7.6 SOS 擴展 7.6.1 載入SOS 7.6.

2 設置中斷點 7.6.3 簡要原理 7.7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8 章 Linux子系統 8.1 源於Drawbridge 8.2 融入NT 8.3 總體架構 8.4 子系統內核模組 8.5 微軟版Linux 內核 8.6 Linux 子系統伺服器 8.7 WSL 啟動器 8.8 交叉開發 8.9 WSL2 8.10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三篇 作業系統的調試支援 第9 章 使用者態調試模型 9.1 概覽 9.1.1 參與者 9.1.2 調試子系統 9.1.3 調試事件驅動 9.2 採集調試消息 9.2.1 消息常量 9.2.2 進程和執行緒創建消息 9.2.3 進程和執行緒退出消息 9

.2.4 模組映射和反映射消息 9.2.5 異常消息 9.3 發送調試消息 9.3.1 調試消息結構 9.3.2 DbgkpSendApiMessage函數 9.3.3 控制被調試進程 9.4 調試子系統伺服器(Windows XP 之後) 9.4.1 DebugObject 9.4.2 創建調試對象 9.4.3 設置調試對象 9.4.4 傳遞調試消息 9.4.5 杜撰的調試消息 9.4.6 清除調試對象 9.4.7 內核服務 9.4.8 全景 9.5 調試子系統伺服器(Windows XP 之前) 9.5.1 概覽 9.5.2 Windows 會話管理器 9.5.3 Windows 環境子系

統伺服器進程 9.5.4 調用CSRSS 的服務 9.5.5 CsrCreateProcess 服務 9.5.6 CsrDebugProcess 服務 9.6 比較兩種模型 9.6.1 Windows 2000 調試子系統的優點 9.6.2 Windows 2000 調試子系統的安全問題 9.6.3 Windows XP 的調試模型的優點 9.6.4 Windows XP 引入的新調試功能 9.7 NTDLL.DLL 中的調試支援常式 9.7.1 DbgUi 函數 9.7.2 DbgSs 函數 9.7.3 Dbg 函數 9.8 調試API 9.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10 章 用戶態調試過程

10.1 調試器進程 10.1.1 執行緒模型 10.1.2 調試器的工作執行緒 10.1.3 DbgSsReserved 欄位 10.2 被調試進程 10.2.1 特徵 10.2.2 DebugPort 欄位 10.2.3 BeingDebugged 欄位 10.2.4 觀察DebugPort 欄位和BeingDebugged 欄位 10.2.5 調試會話 10.3 從調試器中啟動被偵錯工具 10.3.1 CreateProcess API 10.3.2 第 一批調試事件 10.3.3 初始中斷點 10.3.4 自動啟動調試器 10.4 附加到已經啟動的進程中 10.4.1 DebugAc

tiveProcess API 10.4.2 示例:TinyDbgr 程式 10.5 處理調試事件 10.5.1 DEBUG_EVENT 結構 10.5.2 WaitForDebugEvent API 10.5.3 調試事件迴圈 10.5.4 回復調試事件 10.5.5 定制調試器的事件處理方式 10.6 中斷到調試器 10.6.1 初始中斷點 10.6.2 程式設計時加入中斷點 10.6.3 通過調試器設置中斷點 10.6.4 通過遠端執行緒觸發中斷點異常 10.6.5 在執行緒當前執行位置設置中斷點 10.6.6 動態調用遠端函數 10.6.7 掛起中斷 10.6.8 調試快速鍵(F12

鍵) 10.6.9 窗口更新 10.7 輸出調試字串 10.7.1 發送調試資訊 10.7.2 使用調試器接收調試資訊 10.7.3 使用工具接收調試資訊 10.8 終止調試會話 10.8.1 被調試進程退出 10.8.2 調試器進程退出 10.8.3 分離被調試進程 10.8.4 退出時分離 10.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1 章 中斷和異常管理 11.1 中斷描述符表 11.1.1 概況 11.1.2 門描述符 11.1.3 執行中斷和異常處理函數 11.1.4 IDT 一覽 11.2 異常的描述和登記 11.2.1 EXCEPTION_RECORD結構 11.2.2 登記CPU 異常

11.2.3 登記軟體異常 11.3 異常分發過程 11.3.1 KiDispatchException 函數 11.3.2 內核態異常的分發過程 11.3.3 用戶態異常的分發過程 11.3.4 歸納 11.4 結構化異常處理 11.4.1 SEH 簡介 11.4.2 SHE 機制的終結處理 11.4.3 SEH 機制的異常處理 11.4.4 過濾運算式 11.4.5 異常處理塊 11.4.6 嵌套使用終結處理和異常處理 11.5 向量化異常處理 11.5.1 登記和註銷 11.5.2 調用結構化異常處理器 11.5.3 示例 11.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2 章 未處理異常和JIT

調試 12.1 簡介 12.2 默認的異常處理器 12.2.1 BaseProcessStart 函數中的結構化異常處理器 12.2.2 編譯器插入的SEH 處理器 12.2.3 基於信號的異常處理 12.2.4 實驗:觀察默認的異常處理器 12.2.5 BaseThreadStart 函數中的結構化異常處理器 12.3 未處理異常過濾函數 12.3.1 Windows XP 之前的異常處理機制 12.3.2 Windows XP 中的異常處理機制 12.4 “應用程式錯誤”對話方塊 12.4.1 用HardError 機制提示應用程式錯誤 12.4.2 使用ReportFault API

提示應用程式錯誤 12.5 JIT 調試和Dr. Watson 12.5.1 配置JIT 調試器 12.5.2 啟動JIT 調試器 12.5.3 自己編寫JIT 調試器 12.6 頂層異常過濾函數 12.6.1 註冊 12.6.2 C 運行時庫的頂層過濾函數 12.6.3 執行 12.6.4 調試 12.7 Dr. Watson 12.7.1 配置和查看模式 12.7.2 設置為默認的JIT 調試器 12.7.3 JIT 調試模式 12.8 DRWTSN32 的日誌檔 12.8.1 異常資訊 12.8.2 系統資訊 12.8.3 任務列表 12.8.4 模組清單 12.8.5 執行緒狀態 12

.8.6 函式呼叫序列 12.8.7 原始棧資料 12.9 用戶態轉儲檔 12.9.1 檔案格式概覽 12.9.2 資料流程 12.9.3 產生轉儲檔 12.9.4 讀取轉儲文件 12.9.5 利用轉儲檔分析問題 12.10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3 章 硬錯誤和藍屏 13.1 硬錯誤提示 13.1.1 缺盤錯誤 13.1.2 NtRaiseHardError 13.1.3 ExpRaiseHardError 13.1.4 CSRSS 中的分發過程 13.2 藍屏終止 13.2.1 簡介 13.2.2 發起和產生過程 13.2.3 診斷藍屏錯誤 13.2.4 手工觸發藍屏 13.3 系統轉

儲檔 13.3.1 分類 13.3.2 檔案格式 13.3.3 產生方法 13.4 分析系統轉儲檔 13.4.1 初步分析 13.4.2 執行緒和棧回溯 13.4.3 陷阱幀 13.4.4 自動分析 13.5 輔助的錯誤提示方法 13.5.1 MessageBeep 13.5.2 Beep 函數 13.5.3 閃動窗口 13.6 配置錯誤提示機制 13.6.1 SetErrorMode API 13.6.2 IoSetThreadHardErrorMode 13.6.3 藍屏後自動重啟 13.7 防止濫用錯誤提示機制 13.8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4 章 錯誤報告 14.1 WER 1.

0 14.1.1 用戶端 14.1.2 報告模式 14.1.3 傳輸方式 14.2 系統錯誤報告 14.3 WER 伺服器端 14.3.1 WER 服務 14.3.2 錯誤報告分類方法 14.3.3 報告回應 14.4 WER 2.0 14.4.1 模組變化 14.4.2 創建報告 14.4.3 提交報告 14.4.4 典型應用 14.5 CER 14.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5 章 日誌 15.1 日誌簡介 15.2 ELF 的架構 15.2.1 ELF 的日誌檔 15.2.2 事件源 15.2.3 ELF 服務 15.3 ELF 的資料組織350 15.3.1 日誌記錄 15.3.2

添加日誌記錄 15.3.3 API 一覽 15.4 查看和使用ELF 日誌 15.5 CLFS 的組成和原理 15.5.1 組成 15.5.2 存儲結構 15.5.3 LSN 15.6 CLFS 的使用方法 15.6.1 創建日誌檔 15.6.2 添加CLFS 容器 15.6.3 創建編組區 15.6.4 添加日誌記錄 15.6.5 讀日誌記錄 15.6.6 查詢資訊 15.6.7 管理和備份 15.7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6 章 事件追蹤 16.1 簡介 16.2 ETW 的架構 16.3 提供ETW消息 16.4 控制ETW會話 16.5 消耗ETW消息 16.6 格式描述 16.

6.1 MOF文件 16.6.2 WPP 16.7 NT 內核記錄器 16.7.1 觀察NKL的追蹤事件 16.7.2 編寫代碼控制NKL 16.7.3 NKL 的實現 16.8 Global Logger Session 16.8.1 啟動GLS 會話 16.8.2 配置GLS 16.8.3 在驅動程式中使用GLS 16.8.4 自動記錄器 16.8.5 BootVis 工具 16.9 Crimson API 16.9.1 發佈事件 16.9.2 消耗事件 16.9.3 格式描述 16.9.4 收集和觀察事件 16.9.5 Crimson API 的實現 16.10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7 章 WHEA 17.1 目標、架構和PSHED.DLL 17.1.1 目標 17.1.2 架構 17.1.3 PSHED.DLL 17.2 錯誤源 17.2.1 標準的錯誤源 17.2.2 通過ACPI 表來定義錯誤源 17.2.3 通過PSHED 外掛程式來報告錯誤源 17.3 錯誤處理過程 17.3.1 WHEA_ERROR_PACKET結構 17.3.2 處理過程 17.3.3 WHEA_ERROR_RECORD結構 17.3.4 固件優先模式 17.4 錯誤持久化 17.4.1 ERST 17.4.2 工作過程 17.5 注入錯誤 17.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8 章 內核

調試引擎 18.1 概覽 18.1.1 KD 18.1.2 角色 18.1.3 組成 18.1.4 模組檔 18.1.5 版本差異 18.2 連接 18.2.1 序列埠 18.2.2 1394 18.2.3 USB 2.0 18.2.4 管道 18.2.5 選擇連接方式 18.2.6 解決連接問題 18.3 啟用 18.3.1 BOOT.INI 18.3.2 BCD 18.3.3 高級啟動選項 18.4 初始化 18.4.1 Windows 系統啟動過程概述 18.4.2 第 一次調用KdInitSystem 18.4.3 第二次調用KdInitSystem 18.4.4 通信擴展模組的階段1

初始化 18.5 內核調試協議 18.5.1 數據包 18.5.2 報告狀態變化 18.5.3 訪問目標系統 18.5.4 恢復目標系統執行 18.5.5 版本 18.5.6 典型對話過程 18.5.7 KdTalker 18.6 與內核交互 18.6.1 中斷到調試器 18.6.2 KdpSendWaitContinue 18.6.3 退出調試器 18.6.4 輪詢中斷包 18.6.5 接收和報告異常事件 18.6.6 調試服務 18.6.7 列印調試資訊 18.6.8 載入調試符號 18.6.9 更新系統檔 18.7 建立和維持連接 18.7.1 最早的調試機會 18.7.2 初始中斷點

18.7.3 斷開和重新建立連接 18.8 本地內核調試 18.8.1 LiveKD 18.8.2 Windows 系統自己的本地內核調試支援 18.8.3 安全問題 18.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19 章 驗證機制 19.1 簡介 19.1.1 驅動程式驗證器 19.1.2 應用程式驗證器 19.1.3 WHQL 測試 19.2 驅動驗證器的工作原理 19.2.1 設計原理 19.2.2 初始化 19.2.3 掛接驗證函數 19.2.4 驗證函數的執行過程 19.2.5 報告驗證失敗 19.3 使用驅動驗證器 19.3.1 驗證項目 19.3.2 啟用驅動驗證器 19.3.3 開始驗證

19.3.4 觀察驗證情況 19.3.5 WinDBG 的擴展命令 19.4 應用程式驗證器的工作原理 19.4.1 原理和組成 19.4.2 初始化 19.4.3 掛接API 19.4.4 驗證函數的執行過程 19.4.5 報告驗證失敗 19.4.6 驗證停頓 19.5 使用應用程式驗證器 19.5.1 應用驗證管理器 19.5.2 驗證項目 19.5.3 配置驗證屬性 19.5.4 配置驗證停頓 19.5.5 程式設計調用 19.5.6 調試擴展 19.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四篇 編譯器的調試支持 第 20 章 編譯和編譯期檢查 20.1 程式的構建過程 20.1.1 連結器 20.

1.2 載入器 20.2 編譯 20.2.1 前端 20.2.2 後端 20.3 Visual C++編譯器 20.3.1 MSVC 簡史 20.3.2 MSVC6 20.3.3 VS7 和VS8 20.3.4 構建程式 20.3.5 調試 20.4 編譯錯誤和警告 20.4.1 錯誤ID 和來源 20.4.2 編譯警告 20.5 編譯期檢查 20.5.1 未初始化的區域變數 20.5.2 類型不匹配 20.5.3 使用編譯器指令 20.5.4 標注 20.5.5 驅動程式靜態驗證器 20.6 標準標注語言 20.6.1 緩衝區標注符 20.6.2 高級標注符 20.7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1 章 運行時庫和運行期檢查 21.1 C/C++運行時庫 21.1.1 C 運行時庫 21.1.2 C++標準庫 21.2 連結運行時庫 21.2.1 靜態連結和動態連結 21.2.2 lib 文件 21.3 運行時庫的初始化和清理 21.3.1 介入方法 21.3.2 初始化 21.3.3 多個運行時庫實例 21.4 運行期檢查 21.4.1 自動的運行期檢查 21.4.2 斷言 21.4.3 _RPT 宏 21.5 報告運行期檢查錯誤 21.5.1 _CrtDbgReport 21.5.2 _CrtSetReportMode 21.5.3 _CrtSetReportFile 21.

5.4 _CrtSetReportHook 493 21.5.5 _CrtSetReportHook2 21.5.6 使用其他函數報告RTC錯誤 21.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2 章 棧和函式呼叫 22.1 簡介 22.1.1 用戶態棧和內核態棧 22.1.2 函數、過程和方法 22.2 棧的創建過程 22.2.1 內核態棧的創建 22.2.2 用戶態棧的創建 22.2.3 跟蹤用戶態棧的創建過程 22.3 CALL 和RET 指令 22.3.1 CALL 指令 22.3.2 RET 指令 22.3.3 觀察函式呼叫和返回過程 22.3.4 跨特權級調用 22.4 區域變數和棧幀 22.

4.1 區域變數的分配和釋放 22.4.2 EBP 寄存器和棧幀 22.4.3 幀指針和棧幀的遍歷 22.5 幀指針省略 22.6 棧指針檢查 22.7 調用協定 22.7.1 C 調用協定 22.7.2 標準調用協定 22.7.3 快速調用協定 22.7.4 This 調用協定 22.7.5 CLR 調用協定 22.7.6 x64 調用協定 22.7.7 通過編譯器開關改變預設調用協定 22.7.8 函數返回值 22.7.9 歸納和補充 22.8 棧空間的增長和溢出 22.8.1 棧空間的自動增長 22.8.2 棧溢出 22.8.3 分配檢查 22.9 棧下溢 22.10 緩衝區溢位 22.

10.1 感受緩衝區溢位 22.10.2 緩衝區溢位攻擊 22.11 變數檢查 22.12 基於Cookie 的安全檢查 22.12.1 安全Cookie 的產生、植入和檢查 22.12.2 報告安全檢查失敗 22.12.3 編寫安全的代碼 22.13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3 章 堆和堆檢查 23.1 理解堆 23.2 堆的創建和銷毀 23.2.1 進程的預設堆 23.2.2 創建私有堆 23.2.3 堆列表 23.2.4 銷毀堆 23.3 分配和釋放堆塊 23.3.1 HeapAlloc 23.3.2 CRT 分配函數 23.3.3 釋放從堆中分配的記憶體 23.3.4 GlobalA

lloc 和LocalAlloc 23.3.5 解除提交 23.4 堆的內部結構 23.4.1 結構和佈局 23.4.2 HEAP 結構 23.4.3 HEAP_SEGMENT結構 23.4.4 HEAP_ENTRY結構 23.4.5 分析堆塊的分配和釋放過程 23.4.6 使用!heap 命令觀察堆塊資訊 23.5 低碎片堆 23.6 堆的調試支持 23.6.1 全域標誌 23.6.2 堆釋放檢查 23.7 棧回溯資料庫 23.7.1 工作原理 23.7.2 DH 和UMDH工具 23.7.3 定位記憶體洩漏 23.8 堆溢出和檢測 23.8.1 堆緩衝區溢位 23.8.2 調用時驗證 23

.8.3 堆尾檢查 23.9 頁堆 23.9.1 總體結構 23.9.2 啟用和觀察頁堆 23.9.3 堆塊結構 23.9.4 檢測溢出 23.10 准頁堆 23.10.1 啟用准頁堆 23.10.2 結構佈局 23.10.3 檢測溢出 23.11 CRT 堆 23.11.1 CRT 堆的3 種模式 23.11.2 SBH 簡介 23.11.3 創建和選擇模式 23.11.4 CRT 堆的終止 23.12 CRT 堆的調試堆塊 23.12.1 _CrtMemBlockHeader結構 23.12.2 塊類型 23.12.3 分配堆塊 23.13 CRT 堆的調試功能 23.13.1 記憶體分配

序號中斷點 23.13.2 分配掛鉤 23.13.3 自動和手動檢查 23.14 堆塊轉儲 23.14.1 記憶體狀態和檢查點 23.14.2 _CrtMemDumpAllObjectsSince 23.14.3 轉儲掛鉤 23.15 洩漏轉儲 23.15.1 _CrtDumpMemoryLeaks 23.15.2 何時調用 23.15.3 定位導致洩漏的原始程式碼 23.16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4 章 異常處理代碼的編譯 24.1 概覽 24.2 FS:[0]鏈條 24.2.1 TEB 和TIB 結構 24.2.2 ExceptionList 欄位 24.2.3 登記異常處理器 24

.3 遍歷FS:[0]鏈條 24.3.1 RtlDispatchException 24.3.2 KiUserExceptionDispatcher 24.4 執行異常處理函數 24.4.1 SehRaw 實例 24.4.2 執行異常處理函數 24.5 _ _ try{}_ _ except()結構 24.5.1 與手工方法的對應關係 24.5.2 _ _ try{}_ _ except()結構的編譯 24.5.3 範圍表 24.5.4 TryLevel 24.5.5 _ _ try{}_ _ except()結構的執行 24.5.6 _SEH_prolog 和_SEH_epilog 24.6

安全問題 24.6.1 安全Cookie 24.6.2 SAFESEH 24.6.3 基於表的異常處理 24.7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5 章 調試符號 25.1 名稱修飾 25.1.1 C 和C++ 25.1.2 C 的名稱修飾規則 25.1.3 C++的名稱修飾規則 25.2 調試資訊的存儲格式 25.2.1 COFF格式 25.2.2 CodeView 格式 25.2.3 PDB格式 25.2.4 DWARF格式 25.3 目的檔案中的調試資訊 25.3.1 IMAGE_FILE_HEADER結構 25.3.2 IMAGE_SECTION_HEADER結構 25.3.3 節的重定位

資訊和行號資訊 25.3.4 存儲調試資料的節 25.3.5 調試符號表 25.3.6 COFF 字串表 25.3.7 COFF 符號例析 25.4 PE 檔中的調試資訊 25.4.1 PE 文件佈局 25.4.2 IMAGE_OPTIONAL_HEADER結構 25.4.3 調試資料目錄 25.4.4 調試數據 25.4.5 使用WinDBG 觀察PE 檔中的調試資訊 25.4.6 調試資訊的產生過程 25.5 DBG 文件 25.5.1 從PE 檔產生DBG 檔 25.5.2 DBG 文件的佈局 25.6 PDB 文件 25.6.1 複合檔案 25.6.2 PDB 文件佈局 25.6.3

PDB 簽名 25.6.4 Magic 代碼 25.6.5 PDB_HEADER 25.6.6 根資料流程——流目錄 25.6.7 頁分配表 25.6.8 訪問PDB 檔的方式 25.6.9 PDB 檔的產生過程 25.7 有關的編譯和連結選項 25.7.1 控制調試資訊的編譯選項 25.7.2 控制調試資訊的連結選項 25.7.3 不同連結和編譯選項的比較 25.8 PDB 文件中的資料表 25.8.1 符號表 25.8.2 原始檔案表 25.8.3 節貢獻表 25.8.4 段信息表 25.8.5 注入原始程式碼表 25.8.6 幀資料表 25.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五篇 調 試 器

第 26 章 調試器概覽 26.1 TX-0 電腦和FLIT調試器 26.2 小型機和DDT調試器 26.2.1 PDP-1 26.2.2 TOPS-10 作業系統和 DDT-10 26.3 個人電腦和它的調試器 26.3.1 8086 Monitor 26.3.2 SYMDEB 26.3.3 CodeView調試器 26.3.4 Turbo Debugger 26.3.5 SoftICE 26.4 調試器的功能 26.4.1 建立和終止調試會話 26.4.2 控制被偵錯工具執行 26.4.3 訪問記憶體 26.4.4 訪問寄存器 26.4.5 中斷點 26.4.6 跟蹤執行 26.4.7 觀

察棧和棧回溯 26.4.8 彙編和反彙編 26.4.9 原始程式碼級調試..685 26.4.10 EnC 26.4.11 文件管理 26.4.12 接收和顯示調試資訊 26.4.13 轉儲 26.5 分類標準 26.5.1 特權級別 26.5.2 作業系統 26.5.3 執行方式 26.5.4 處理器架構 26.5.5 程式設計語言688 26.6 實現模型 26.6.1 進程內調試模型 26.6.2 進程外調試模型 26.6.3 混合調試模型 26.6.4 內核調試模型 26.7 經典架構 26.7.1 基本單元 26.7.2 遠程調試 26.7.3 多語言和多處理器架構調試 26.8 H

PD 標準 26.8.1 HPD 標準簡介 26.8.2 動作點 26.8.3 進程和執行緒的表示和命名 26.8.4 命令 26.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7 章 VsDebug 27.1 架構和調試模型 27.1.1 架構概覽 27.1.2 遠程調試器 27.1.3 本地調試器 27.2 VS 調試引擎 27.2.1 一套介面,多種實現 27.2.2 核心類 27.3 工作過程 27.3.1 開始調試32 位元本地程式 27.3.2 開始調試64 位元本地程式 27.3.3 訪問調試目標 27.4 使用中斷點 27.4.1 根據名稱設置中斷點 27.4.2 數據中斷點 27.4.3 附

加條件 27.4.4 附加操作 27.5 多執行緒調試 27.5.1 並行棧回溯 27.5.2 並行監視 27.5.3 凍結執行緒 27.6 EnC 27.6.1 應用過程 27.6.2 要求/ZI 編譯選項 27.6.3 下次調用生效 27.6.4 應用失敗 27.7 設計期調試 27.8 使用符號伺服器 27.9 定制調試事件 27.9.1 初始中斷點 27.9.2 異常設置 27.10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8 章 VS Code 的調試擴展 28.1 簡介 28.2 四大技術 28.3 理解“擴展包” 28.3.1 包類型 28.3.2 安裝 28.3.3 工作原理 28.4 擴展

包API 28.4.1 貢獻點 28.4.2 命令 28.4.3 啟動事件 28.5 調試模型 28.5.1 貢獻調試器 28.5.2 宏觀架構 28.6 調試適配器 28.6.1 DA 描述符工廠 28.6.2 進程內DA 28.6.3 vsdbg 28.6.4 OpenDebugAD7 28.7 機器介面 28.7.1 啟用用法 28.7.2 對話示例 28.7.3 MIEngine 28.8 調試Python 程式 28.8.1 PTVSD 28.8.2 發起異常時中斷 28.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 29 章 WinDBG 及其實現 29.1 WinDBG 溯源 29.1.1 KD

和NTSD 誕生 29.1.2 WinDBG 誕生 29.1.3 發行方式 29.1.4 版本歷史 29.2 C 階段的架構 29.2.1 功能模組 29.2.2 遠程調試 29.3 重構 29.3.1 版本歷史 29.3.2 介面變化 29.3.3 模組變化 29.3.4 發佈方式和NTSD 問題 29.3.5 文件 29.4 調試器引擎的架構 29.4.1 概覽 29.4.2 對外介面 29.4.3 DebugClient 類 29.4.4 中間層 29.4.5 服務層 29.4.6 傳輸和連接層 29.5 調試目標 29.5.1 TargetInfo 類 29.5.2 使用者態目標 29

.5.3 內核態目標 29.5.4 轉儲檔目標 29.6 調試會話 29.6.1 建立調試會話 29.6.2 調試迴圈 29.6.3 等待和處理調試事件 29.6.4 繼續調試事件 29.6.5 結束調試會話 29.7 接收和處理命令 29.7.1 調試器的兩種工作狀態 29.7.2 進入命令狀態 29.7.3 執行命令 29.7.4 結束命令狀態 29.8 擴展命令的工作原理 29.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第30 章 WinDBG 用法詳解 30.1 工作空間 30.2 命令概覽 30.2.1 標準命令 30.2.2 元命令 30.2.3 擴展命令 30.3 使用者介面 30.3.1 窗口概

覽 30.3.2 命令窗口和命令提示符 30.4 輸入和執行命令 30.4.1 要點 30.4.2 運算式 30.4.3 偽寄存器 30.4.4 別名 30.4.5 迴圈和條件執行 30.4.6 進程限定詞和執行緒限定詞 30.4.7 記錄到檔 30.5 建立調試會話 30.5.1 附加到已經運行的進程 30.5.2 創建並調試新的進程 30.5.3 非入侵式調試 30.5.4 雙機內核調試 30.5.5 本地內核調試 30.5.6 調試轉儲文件 30.5.7 遠程調試 30.6 終止調試會話 30.6.1 停止調試 30.6.2 分離調試目標 30.6.3 拋棄被調試進程 30.6.4 終止

被調試進程 30.6.5 調試器終止或僵死 30.6.6 重新開始調試 30.7 理解上下文 30.7.1 登錄會話上下文 30.7.2 進程上下文 30.7.3 寄存器上下文 30.7.4 局部(變數)上下文 30.8 調試符號 30.8.1 重要意義 30.8.2 符號搜索路徑 30.8.3 符號伺服器 30.8.4 載入符號檔 30.8.5 觀察模組資訊 30.8.6 檢查符號 30.8.7 搜索符號 30.8.8 設置符號選項 30.8.9 載入不嚴格匹配的符號檔 30.9 事件處理 30.9.1 調試事件與異常的關係 30.9.2 兩輪機會 30.9.3 定制事件處理方式 30.9.

4 GH 和GN 命令 30.9.5 實驗 30.10 控制調試目標 30.10.1 初始中斷點 30.10.2 俘獲調試目標 30.10.3 繼續運行 30.11 單步執行 30.11.1 概覽 30.11.2 單步執行到指定位址 30.11.3 單步執行到下一個函式呼叫 30.11.4 單步執行到下一分支 30.11.5 追蹤並監視 30.11.6 程式指標飛躍 30.11.7 歸納 30.12 使用中斷點 30.12.1 軟體中斷點 30.12.2 硬體中斷點 30.12.3 條件中斷點 30.12.4 位址表達方法 30.12.5 設置針對執行緒的中斷點 30.12.6 管理中斷點 3

0.13 控制進程和執行緒 30.13.1 MulThrds 程式 30.13.2 控制執行緒執行824 30.13.3 多進程調試 30.14 觀察棧 30.14.1 顯示棧回溯 30.14.2 觀察棧變數 30.15 分析記憶體 30.15.1 顯示記憶體區域 30.15.2 顯示字串 30.15.3 顯示資料類型 30.15.4 搜索記憶體 30.15.5 修改記憶體 30.15.6 使用實體記憶體位址 30.15.7 觀察記憶體屬性 30.16 遍歷鏈表 30.16.1 結構定義 30.16.2 雙向鏈表示例 30.16.3 單向鏈表示例 30.16.4 dl 命令 30.16.5 !

list 命令 30.17 調用目的程式的函數 30.17.1 調用示例 30.17.2 工作原理 30.17.3 限制條件和常見錯誤. 30.18 命令程式 30.18.1 流程控制符號 30.18.2 變數 30.18.3 命令程式示例 30.18.4 執行命令程式 30.19 本章總結 參考資料 附錄A 示例程式清單 附錄B WinDBG 標準命令列表 附錄C NT 內核部件縮寫列表 持之若癡——代跋

NFT非同質化代幣購買意圖之研究

為了解決c++ int範圍的問題,作者陳奕達 這樣論述: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日趨發展,快速的進入了數位化時代,也為生活中帶來了一些改變。尤其是交易方式、商品性質的改變尤其明顯,如光碟、書籍、圖畫等,以前都要到實體店面購買,現在大家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在網路上完成整個交易;另外,還有推出數位形式供大家選購,不在侷限於商品本身的框架。NFT是將金錢、互聯網這兩個元素融合而產生出一個新的名詞。而這個名詞在這兩年不斷地廣流傳在網路、大小媒體上面,同時也獲選為2021「年度十大代表關鍵字」的冠軍,使得眾多藝術家、運動品牌、偶像名人甚至是時尚品牌都開始默默地投入NFT市場,這也提供給消費者在NFT市場上有更多的選擇。本研究以S-O-R理論為基礎,目的為探討消費

者在對於「美學觀」、「品牌知名度」、「行銷活動」、「知覺價值」、「知覺信任」、「購買意圖」及「口碑推薦」的關係之研究,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統計一般消費者對於NFT購買意圖的意見,並分析消費者在受到各種外在刺激構面後,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購買意圖之關聯。研究問卷共計回收400份問卷,有效問卷數為36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3%。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受到NFT的「外部刺激」因素後,對「自我知覺」有正向顯著的影響、消費者的「自我知覺」對於NFT「購買意圖」有正向顯著的影響、消費者的「自我知覺」對於NFT「口碑推薦」有正向顯著的影響、消費者的「自我知覺」對於「外部刺激」與「購買意圖」有起到中介的效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