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寬頻wifi設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凱擘大寬頻提供的無線上網設備(AP)加密設定也說明:聽說數據機設定成Bridge Mode(橋接模式) 效能比較好: ... 如果您是凱擘大寬頻的用戶,在使用公司提供的無線基地台時,想要設定無線網路加密設定,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鄭慕德所指導 黃斯榆的 第五代行動通訊與無線網路共存干擾抑制探討 (2020),提出bb寬頻wifi設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FR1頻段、無線區域網路、共存干擾、鏈路預算、接收器靈敏度、系統隔離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謝慶發所指導 朱教毅的 即時影像顯示之定位監控系統雛型設計 (2018),提出因為有 人工智慧、物聯網、定位系統的重點而找出了 bb寬頻wifi設定的解答。

最後網站Wi-Fi 路由器和存取點的建議設定 - Apple Support則補充:建議您對Apple 產品使用的Wi-Fi 路由器、基地台或存取點套用本文的設定,以享有最佳安全性、效能和可靠性。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b寬頻wifi設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第五代行動通訊與無線網路共存干擾抑制探討

為了解決bb寬頻wifi設定的問題,作者黃斯榆 這樣論述:

摘要5G行動通訊在過去兩年商轉後增加使用許多過去未使用的頻段,包含了Frequency Range 1(FR1)的3.5GHz 及4.7GHz ;還有Frequency Range 2(FR2)的毫米波段頻率(24GHz~52GHz),有了這些額外的頻寬加入,可提高行動通訊的使用頻寬及網路速度,向5G通訊的三大應用情境邁進: 1.增強行動寬頻eMBB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2.超可靠低延遲通訊URLLC (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3.大規模機械型通訊 mMTC (massive Machine T

ype Communications)。但在原本就屬頻帶高使用率的FR1頻段,加入n77(3.3~4.2GHz)及n79(4.4~4.9GHz) 頻率使用後,大幅增加干擾問題。其中全新的挑戰就是在5G n79 與WLAN 5GHz頻段的共存鄰頻干擾抑制方法。目前晶片商提出n79與WLAN共存干擾的方法,是使用軟體控制的機制,根據發射功率高低設定門檻,並透過彼此間GPIO( 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 數位訊號來達到相互通知進而將被干擾接收器切換至保護模式,這樣即可透過軟體控制相互干擾狀況避免高功率訊號進入接收器造成硬體永久損壞的情形發生。共存干擾軟體控制的導入

,可以在日趨縮小化的通訊產品上,提供一個保護機制,使行動通訊設備不會在正常使用下損壞,但也衍生相鄰頻段無法共存使用的問題,降低了原有頻帶的單位時間使用效率及平均吞吐量。本論文針對現有軟體解決方案,分析保護機制啟動後對於吞吐量的影響,目標在不導入軟體機制下如何讓接收器晶片不會損壞。首先,根據晶片相關規格透過鏈路預算(link budget),得到WLAN 5G低雜訊放大器 (Low Noise Amlifier,LNA)是損壞可能性較高的瓶頸點,透過修改行動通訊產品在電路板路徑及輻射天線相關位置,評估輻射後的功率在接收器端的能量是否降低到晶片不損壞要求,最後透過板端及輻射實驗佐證通訊產品系統在接

收器可靠度是否符合預期。此外,調整阻抗匹配元件及強化不同天線間的隔離度,亦可降低接收器靈敏度共存使用惡化程度,最終提升通訊產品在共存使用吞吐量及使用效率高於原始設計。本論文透過系統鍊路預算為基礎,設計出一套分析及優化的流程,在不增加濾波器元件及機構成本下,提升通訊產品隔離度,強化共存系統接收器抗損壞能力,並改善原設計機制n79與WIFI 5GHz無法共存降低吞吐量及使用者體驗不佳問題。

即時影像顯示之定位監控系統雛型設計

為了解決bb寬頻wifi設定的問題,作者朱教毅 這樣論述:

隨著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也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而許多有關於定位系統,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於監控的應用也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然而隨著智慧型工業4.0的到來,其所涉及的室內定位及安全監控之議題亦更加值得重視。基於室內定位系統的發展,一個好的室內定位系統,除了要能精準地定位出位置外,更應該要具有影像監控功能,本研究基於以上論點提出一實作雛型。本平台使用DWM1000、LPC1115、MPU9250晶片和LinkIt7688組成定位系統,而此定位系統由Coordinator端和至少三個Ancho

r端構成 ,Coordinator端負責接收資料,Anchor端則協助有效的定位出相對的距離,再傳送至Linkit7688\\來將收集到的定位資料上傳至雲端,透過影像監控系統與此定位系統來對場域進行影像辨識監控,如影像監控系統監測出問題時,能夠即時的將目前所在位置的影像與座標發送至使用者端,讓監控者可以即時的知道目前哪個位置區塊發生了什麼問題,形成一套具有影像顯示的定位監控系統,以達到居家或室內無人場域定位與監看之監控系統。未來可以再結合更多的感測器並建立出更多的功能,且亦能合併現有的監視器系統,讓監控者或監控中心可以更立即的清楚座標位置及透過影像了解到目前周遭環境情景以預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