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許景泰寫的 為何只有5%的人,網路開店賺到錢:從通路、商品、流量、回購率、行銷,許景泰剖析網路創業成功關鍵 和肯恩.西格爾的 簡單:打破複雜,創造絕對優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課綱裡的科技輕鬆搞懂:15位資訊專業的父母親, 以案例和說故事為國高中重新解構及釐清108科技領域課綱也說明:... 的推行兒童程式教育,開放資源跟收費課程林立,成人自學寫程式的比例也一直攀高, ... 這些架構成為各大硬體製造公司的養分,如Acer、ASUS、Samsung;產品後續的設計,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采 和聯經所出版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行銷管理系 王淑滿所指導 凃昱綾的 免費社群通訊軟體願付價格之研究 (2020),提出asus教育商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免費社群通訊軟體、使用程度、生活型態、願付價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吳淑莉所指導 康佑任的 行動應用程式(APP)網路購物衍生之消費爭議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行動應用程式(APP)、消費者保護、通訊交易、網路購物契約、無條件解除權、標價錯誤、網路拍賣平台業者的重點而找出了 asus教育商店的解答。

最後網站華碩開學季專案 - 敦煌書局則補充:~Copyright © 2001~ 版權所有:敦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www.cavesbooks.com.tw.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sus教育商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為何只有5%的人,網路開店賺到錢:從通路、商品、流量、回購率、行銷,許景泰剖析網路創業成功關鍵

為了解決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作者許景泰 這樣論述:

在網路世界,人人都可以當老闆, 但為何95%都賠錢? 網路創業,不如你想的那麼容易, 小細節讓你的經營結果大不同!   PAZZO、Lativ、OB嚴選……,許多網路品牌迅速竄紅,   你知道他們的成功之道是什麼嗎?   你也想靠網路創業賺錢?讓高手教你致勝祕招!   不走冤枉路,還能賺入N桶金,   網路創業當老闆,一定要知道的事!   從企畫、商品挑選、有形成本與無形成品估算、網路建置&動線、   行銷投資、精算庫存、送退貨速度、顧客經營……等,你都搞懂了嗎?   作者以自身專業背景,點出網路開店鮮為人知的成敗關鍵,   小細節就可能讓你的經營結果大不同。   如何

開始?如何行銷?如何獲利?   掌握重點關鍵,學會了才賺錢! ●網路開店易陷入的迷思   ‧網路開店成本,一定比實體店面低嗎?   ‧擁有好商品,就能吸引大批顧客購買?   ‧商品價格壓低,自然就會增加客群?   ‧網站流量小,等於無法賺到錢?   ‧網路無國界,就有把握賺進世界財?   ‧營業額愈大,代表公司愈賺錢嗎?   有創意有熱情,為何最後還是一場空?醒醒吧!錯誤的觀念比不努力更可怕!   絕對要懂的電子商務,破除只要會上網、會挑產品,就能開店的迷思! ●網路開店成功必備六關鍵   關鍵1:   【創業力】網路開店創業,你不能不知道的事!   網路創業看似門檻低、易入門,其

實需留意的關鍵不少,   本書破解大多數人對網路開店的迷思,觀念對了才會賺!   關鍵2:   【市場力】打造自己的網路黃金店面!   網路世界日新月異,變化與流行速度之快,務必跟上腳步,   絕對要知道的「新型態電子商務思維」,你掌握了嗎?   關鍵3:   【通路力】以小勝大,成為網路市場第一名的策略!   顧客在意什麼?關心什麼議題?你們的互動關係又如何?   五種電子商務模式型態各異,你選對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了嗎?   關鍵4:   【獲利力】懂得數據力,你的事業才能持續成長!   學會公式計算並懂得評估效益,才能對症下藥,   設法提升獲利,降低不必要的耗損!   關鍵5:

  【商品力】打造有賣相又賺錢的網路人氣商品!   商品不是自己喜歡就好,如何獲得顧客認同才是大學問,   話題、特色、價格……,都是影響購買的大關鍵!   關鍵6:   【行銷力】做好口碑,讓粉絲幫你賣!   消費者越來越聰明,廣告與干擾只是一線之隔,   群眾力量能載舟也能覆舟,抓住小眾也能變大眾! 名人推薦 28位企業家&學者按讚背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營運長     丁平碩   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文華   時間軸科技電子商務事業處社群行銷部總監    李全興   東方線上副總經理        李金雪   十藝生技創

辦人兼執行長    宋美蒔   AppWorks 之初創投合夥人   林之晨   NOWnews今日新聞、今日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平康   flyingV founder       林弘全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林芬慧   mydress創辦人      林宗昱   Life8行銷總監       林瑞嘉   英屬維京群島商帕格數碼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紀香   Hands Up創業育成中心創辦人    洪聖倫   瘋狂賣客董事長    侯銘罡   紅門互動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張元溢   奧美互動行銷公司董事總經理    張志浩   媽咪

愛共同創辦人        張瑜珊   FashionGuide執行長     張倫維Allen   TED×Taipei策展人暨共同創辦人 許毓仁   iFit愛瘦身創辦人 陳韻如Alice   LINE台灣副總        陶韻智   ASAP閃電購物網總經理       黃文貴   愛評網創辦人暨副執行長    葉卉婷   傑思‧愛德威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    楊佳燊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    樓永堅   網路趨勢觀察家    劉威麟   海鮮市集/港點大師創辦人   蔡明勳   UNT國際保養美妝總經理    簡士傑   在口碑行銷越來越重要的今天,Jerry兄

的寶貴實戰經驗是您不容錯過的指南。--時間軸科技電子商務事業處社群行銷部總監/李全興     網路是年輕人的機會,這本創業教案非看不可!--flyingV founder/林弘全     作者無私的分享經營電商的內功心法,也有外功招式;掌握六種關鍵力,迎向行動商務即將帶來無所不在的電商革命。--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林芬慧     看完就懂的電子商務行銷新動力。--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     這是一本電子商務武功祕集,教你開店心法,給你電商新思維,練成了你就是大師兄!--紅門互動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張元溢     Jerry是個渴望該變世界的創業家,充滿熱情,理想,堅持。永遠是那麼樂觀

,遇到困難的事,在他手上好像都簡單了。--TED×Taipei策展人暨共同創辦人/許毓仁     「失敗,不用怕!重要的是可以從中學習、累積到經驗與智慧」,藉由這本匯集網路開店失敗與成功的實務經驗,讓你馬上功力大增!--愛評網創辦人暨副執行長/葉卉婷   第一本有系統介紹電子商務成功關鍵的祕笈,是有志於掌握電商快速成長趨勢的人士,不可錯過的佳作!--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樓永堅

asus教育商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每個人都想要找到更穩定、更有保障的工作,不過我要提醒的是,要是你沒看今天的節目,到頭來,你可能只剩下一場空。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管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或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最近在網路上,有某些關鍵字持續的飆升,像是「企業紓困」、「疫情紓困」都引起上萬人次的搜尋。

而這些關鍵字的背後,也代表著在疫情平息之前,無薪假、失業這些問題不會改善,人們也很難恢復安全、穩定的生活;因此人們會傾向去尋找更有保障的工作,這也讓坊間的公職考試補習班,又熱門起來了!

公職補習班迷思

當然喔,追求安全、穩定本來就是人性,只是當我發現這些公職補習班,還用一些有一點不合時宜的標語,對求職者做宣傳,像是什麼呢?「參加銀行特考,就能擁有讓人羨慕的福利跟待遇」。

甚至是「書記官地位崇高,形象良好,進可攻擊他人之不正,退可保守自己親朋之安全。」這其實是一類的訴求喔,有一點誤導大眾的認知跟行為,我一定要來逆風發言一下。

那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台灣喔的「人工智慧」教父~李開復先生,在他的著作《AI新世界》裡面提到。

他認為人工智慧註定會顛覆世界,並且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失衡,而眼下最直接的,就是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對於全球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很多一般人認定的金飯碗,很可能都會被AI取代。

白領失業潮來了!

李開復在他的書裡面,更進一步的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因為「無人銀行」的興起,各種AI的工具,已經可以承擔90%以上的金融業務。

再加上喔現代年輕人,普遍使用行動支付、網路銀行的比例越來越多;實際到銀行臨櫃的人越來越少,而第一線的金融人員的工作就此消失,已經是顯而易見的結局!

國外甚至於已經出現申請貸款,把資料送出到核可,不到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

這裡的關鍵,就在於AI機器人已經掌握申請人的大量數據,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做完風險評估,而這些都是人類很難做到的事情。

再來,法院書記官的工作,就是掌管司法紀錄、編案、文牘、統計這些事務;講白話文就是「法院資料的輸入與管理」。

但你知道嗎?現在的科技,已經可以讓機器聽懂人類說話,同時呢在螢幕上轉換成精準的文字,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

你想想看喔,假如準確率繼續提高,費用也越來越平價,法院或者是政府是不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直接採購這樣的設備來取代書記官呢?

一來呢,大幅降低薪資的費用,二來呢,降低人員管理的問題;畢竟人類加班會抱怨,但機器不會有這個問題。

聽到這裡喔,你也許會好奇,以前聽說的AI、人工智能會取代的工作,那應該都是像工廠的工人,或者是體力活動的藍領階層才對啊!

那怎麼現在這些靠「腦袋」的工作,像是銀行行員、書記官,這些白領職業,也會被AI取代呢?

這是因為啊,現代的AI本質,其實是一種「深度學習」!那什麼是「深度學習」呢?

李開復先生在他的書裡面提到,深度學習是一種模仿生物智能的「神經網絡式」的學習方法。

簡單來說喔,過去的電腦只能執行單一程式;比如說,你希望機器人幫你到早餐店買三明治;那麼一旦輸入你家到早餐店的路線,機器人就會執行到底。

如果在路上遇到車它不會閃,遇到人也會直接輾過去,一直到抵達早餐店它才會停止,那是一種沒有思考、沒有應變能力的一個反應模式。

而神經網絡式的學習,則是透過數據資料,幫機器人建立起路況,可能會遇到的障礙物這些相關的應變資訊跟程式。

讓機器人可以在遇到阻礙的時候,先停下來,重新偵測、評估環境的狀況,再計算出成功率最高的路線,轉個彎重新出發,這已經是很接近人類能夠做到的靈活思考。

也就是說啊,在固定的場景底下,只要能透過數據,找到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再請工程師把行為模式寫成「運算的程式」。

最後依據收集到的海量大數據,讓AI系統去做深度的學習,AI就能夠擁有思考能力,取代很多白領的工作。

容易被AI幹掉的二特點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進一步的知道,符合以下二個特點的工作,很有可能會跟恐龍一樣,在地球上消失喔。

這二個特點又是什麼呢?第一個、那些資料、流程可以編碼的工作;第二個、人際互動頻率很低的工作。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現代的醫檢師、放射科的醫師,或者是銀行行員,他們都是在固定場景底下,專門分析數據跟資料,再不然就是工作流程有明確的SOP。

工作內容固定,而且有一套嚴格的作業流程和評判標準,不會有太多參數的變化,就很容易被編碼,而變成一條程式。

在未來呢,凡是可編碼的流程,再讓機器人通過大量數據的深度學習,就能夠快速的優化,任何動作都會比人類更快、更精準,而且可以一直進步,還不會喊累!

我們與AI的距離

要是你聽到這裡還半信半疑,感受不到AI對於職場的全面破壞,那麼我再提供一個更貼近你我的事實~

台灣的知名品牌~華碩電腦,在他們關渡總部的13樓,已經有一個130人的AI團隊,成軍了16個月。

而負責領軍的華碩全球副總裁~黃泰一先生,他就表示喔,華碩的AI團隊,已經鎖定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的數據池,累積使用者的數據資料、網路足跡等等的一切。

透過這些進一步的為零售店家、醫院、輪胎業者,建立起節省人力、降低風險,而且能夠精準行銷的演算法系統。

幫助華碩在他們的未來,能夠透過大量的數據,以及資料跟資料之間的相互運用,所產生的商業價值來賺錢!

儘管現階段呢,華碩只針對醫療、交通、零售這三大產業在搜集數據,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喔,只要精準的演算法系統建立;商店它是不需要店員,醫院它可能也不太需要醫檢師,輪胎製造廠不需要工人。

而未來這三大產業所需要的「人力」,將以跳崖式的速度往下滑。這也間接證實了李開復先生,在《AI新世界》這一本書裡面所預告的。

他說:「在未來的5~10年之內,現有的50%工作,將會由AI取代」!

所以拉回來看,只要你有稍微留意時事,你一定知道現代的公務人員、銀行行員,就算寒窗苦讀多年考了進去,福利和工作的輕鬆度,也都大不如前了,更別說他們的未來和發展。

也就是說喔,要是你忽略真實職場上正在發生的變化,那麼很有可能等到你花錢、花時間努力考上公股銀行的行員啊、書記官啊...等等的,卻只能做個幾年,就被裁撤了!

這樣的投資報酬率,你覺得划算嗎?算一下喔!會不會你以為自己考到一個安全可靠的資格,但是真正得到的,卻是更高的失業風險!

你想因為「眼前」短暫的穩定,而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危險裡嗎?如果你不想,你可以選擇現在就打開眼睛,開始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

假如你很想要為自己打造不敗的未來,讓自己的求職、轉職之路,擁有更務實的安全跟穩定,我會很鼓勵你參與我們啟點線上學苑~【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的學習。

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但我們卻還用舊時代的工人智慧的腦袋,在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曾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終極選項」和「路徑依賴」這兩大迷思,困擾了很多人。

在【過好人生學】的課程裡,我就會陪伴你去看見「終極選項」這樣的觀念,它的危險之處。

它在於喔,人類的大腦一旦認定當我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或者是「最好的鐵飯碗」之後,我們就不再動腦筋思考了,所以會看不見鐵飯碗早就成了破飯碗,千萬別碰!

而「路徑依賴」呢?它是指喔,人會習慣用過去的經驗,想現在的事,然後去預測未來。

比如說吧,你念醫學院,所以就只能當醫生;再比如說,你過去在某個行業,所以你在轉職的時候,就只能做相關的行業。

而弔詭的是,如果過去的經驗能夠適用於現在,還能夠幫你預測未來的話,那每個人都是半仙了啊,也不會有失業的問題、找不到工作的狀況了,不是嗎?

所以呢,無論你是白領,還是藍領的朋友,我想要跟大家說的是喔,未來AI的潮流肯定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無論你想不想面對,它遲早都會來!

不過我也很肯定的告訴你,在我們失去「舊工作」的同時,這個世界還會增加許多的「新工作」。

只要你願意改變,跟上腳步,某些你覺得沒有什麼的工作,其實都潛藏著非常大的人力缺口,值得你好好的關注。

而幫助你換個腦袋,轉換成智能思考的第一步,就是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過好人生學】從即日起,到6/12晚上十二點止,我們將推出季節限定的1413的優惠價~

我一直相信喔,未來仍然是充滿希望的,在【過好人生學】裡面,我會用最淺顯易懂的話,點破你對於生涯的迷思,幫助你移除20世紀的思考遺毒,發展出最適合21世紀的生存策略。

我還會幫助你繞過三個心智的陷阱,陪伴你一步一步的去建立起,新時代必備的四大能力,你將看見自己的更多可能性,並且懂得轉換自身的專業,幫自己規劃1413、一世一生的生涯藍圖,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

歡迎你加入學習,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喔,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我們季節限定的1413優惠,陪伴你一世一生。

歡迎你的加入,更期待你在學習之後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免費社群通訊軟體願付價格之研究

為了解決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作者凃昱綾 這樣論述:

近年來社群通訊軟體因應現在人的生活型態變化,社群通訊應用軟體已逐漸改變人們的溝通模式;根據應用程式開發軟體公司統計近十年最多人下載的應用程式為社群通訊軟體,可見人們對於社群通訊軟體的依賴。本研究探討之主要重心,假設免費社群通訊軟體開發公司未來改變為付費制度時,受訪者面對使用者付費的願付價格為何?會不會受到使用程度及生活型態的影響? 本研究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共蒐集了366份有效問卷,主要探討受訪者對免費社群通訊軟體的使用程度、生活型態及願付價格之間的影響關係。本研究針對樣本資料進行敘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假設驗證與卡方檢定。由本研究實證得知,(1)不同使用程度的受訪者對免費

社群通訊軟體願付價格部份有顯著關係;(2)不同生活型態的受訪者對免費社群通訊軟體願付價格部份有顯著關係;(3)受訪者在職業上對不同使用程度有顯著差異;(4)受訪者在教育程度上對不同生活型態有顯著差異;(5)受訪者在每月應用程式的花費支出上對免費社群通訊軟體的願付價格無顯著性差異。最後,本文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俾提供免費社群通訊應用軟體業者未來制定行銷策略與後續研究者作為相關研究之參考。

簡單:打破複雜,創造絕對優勢

為了解決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作者肯恩.西格爾 這樣論述:

  簡單,是一種設計概念  也是打造成功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設計人都推崇的iMac、稱霸行動通訊的iPhone  蘋果(Apple),受到世界媒體關注的品牌  它的成就,在於「簡單」!   本書《簡單:打破複雜,創造絕對優勢》作者西格爾以與賈伯斯共事的貼身經驗,分享蘋果產品稱霸IT產業的關鍵故事:  .開好會議的原則:把最不需要的人請出會議室。  .精英小團隊:品質重於數量,務必個個是精英。  .打破層級制度,摧毀僵化體制:基層人員的提案容易出現另類創意。  .簡化目標:堅信顧客只是要買一個很棒的商品,沒有其他多餘的需求。  .行動派的思維:將創意思考專注在明確的目標上,降低外在的干擾。

  《簡單:打破複雜,創造絕對優勢》分享:如何善用簡單思維,打造非凡成就!   是一本適合各領域職場的員工、老闆一起共讀的工作進化書!   「簡單比繁複還難!  你必須努力讓自己有清楚的思路,才能把事情變得簡單。  但值得這麼做,因為一旦達到那個境界,連高山都能被你移除。」──1998年5月25日,賈伯斯接受美國《商業周刊》採訪時表示   堅持「簡單」:  .簡單至上是蘋果成功背後的堅持。  .簡單魔杖代表的是蘋果內部的核心價值。  .簡單是精緻的最高境界。  .簡單往往是原創。   打破「複雜」:  .當「添加」沒有賣出好成績,反倒是「刪減」吸引了顧客的注意。  .如果有選擇的話,任何頭腦清

楚的人都會捨繁就簡。  .直率(blunt)是簡單,委婉(meandering)是繁複。  .有疑慮時,就精簡化。   創造「絕對優勢」:  .夠好了就是還不夠好(good enough is not enough)。  .另類思維(think difference)。  .棒到極致(insanely great)。 作者簡介 肯恩.西格爾(Ken Segall)   曾任NeXT和蘋果的廣告公司創意總監,與賈伯斯密切合作12年。是蘋果的經典廣告《另類思維》(Think Different)創作小組成員之一,負責蘋果最受歡迎的產品「i」系列產品。   西格爾也曾以創意總監身分服務過IBM、In

tel、Dell和BMW。並在kensegall.com/blog部落格裡發表諸多與科技及行銷有關的文章,常悠遊在scoopertino.com網站。歡迎上推特持續追蹤西格爾的動態:@kesgall。 譯者簡介 高子梅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   曾任華威葛瑞廣告公司AE及智威湯遜廣告公司業務經理和總監,現為專職譯者。   譯作有:《你的第一份經營企畫書》、《說故事的領導》、《策略校準》、《預見5種未來科技》、《賈伯斯在想什麼?》、《世界咖啡館》等。 推薦一 簡單與素華∕李仁芳推薦二 簡單而豐富:硬體簡單化,軟體豐富化∕林榮泰自 序前 言 簡單魔杖Chapter1 無所顧忌

的思維Chapter2 小而美的思維Chapter3 講究精簡的思維Chapter4 行動派的思維Chapter5 圖像化的思維Chapter6 長話短說的思維Chapter7 不拘形式的思維Chapter8 人性化的思維Chapter9 好懷疑的思維Chapter10 備戰的思維Chapter11 另類的思維致謝 推薦一 簡單與素華∕李仁芳(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   西格爾一直盛讚賈伯斯時代的蘋果,對「簡單瘋狂的設計思維」(insanely simple)之堅持,並再三論述這個堅持,是蘋果巨大成功背後的主因。   西格爾隱含未明白點出的,是蘋果對組織量體(organization si

ze)的哲學思維。西格爾再三致意的「小而美」、「精簡」、「行動派」、「長話短說」、「不拘形式」等等蘋果的組織風格與企業文化,背後其實都隱示:   賈伯斯是將蘋果當成一家「小型」的、創業家主控的簡單結構(simple structure)在經營!   一般人會問:蘋果難道不是一家大型企業?公司巿值全球排行第一,蘋果從量體上看,是巨大公司無疑。但從組織結構或流程上看,蘋果其實不折不扣是一家small is beautiful的小公司。   至少在賈伯斯時代,有關產品創新的業務,蘋果是扁平化而直達天聽的組織,是極簡結構的專權傳道式構型(simple structure-missionary form

)。每週一早上九點整由賈伯斯親自主持的ET(Executive Team)會議,以及「直接負責人」(DRI, 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制度等,就是強大的證據。   蘋果一切事務都會在兩週內決定。而且它的組織是依功能別來分管,而不是依據產品別或巿場別等其他組織架構概念。   大型企業很少能夠依據功能別來組織。這也就是為什麼公司在超過一定的規模之後,就會分成不同的事業部別。由一群「諸侯」分別就其事業部「封地」的利潤產出,向中央執行長負責。然而,依據「功能」、不依據「產品」來管理,正是蘋果巨大成功的背後關鍵。   眾所皆知,賈伯斯在世時,他就是公司的最PM(P

roduct Manager)頭頭。這方面,與我們的ASUS、hTC倒很相像。台灣這兩家公司的執行長,都親任公司大PM,親自帶領公司的產品創新團隊。台灣的ICT產業,產品創新執行力最強者也首推這兩家。   像華碩的執行力這麼強,是因為很中央集權:晚上十一、二點,施崇棠和沈振來還親自在關渡總部十六樓的「戰情室」與開發同仁再三檢驗產品。也只有這樣做,影響公司盛衰命運的創新業務,才可能在「小而美」的核心精英團隊內以「不拘形式」、「長話短說」、「行動派」、「精簡有力」的方式,如迅雷般急行軍地執行。   蘋果是這樣做,ASUS、hTC也是這樣做──但除了ASUS與hTC,現在台灣ICT業界第一線的CEO

們已經很少有人這樣奮戰了。這點,當然是我們ICT業的一大危機!   賈伯斯重回蘋果的所有行誼,不禁讓我們再次對彼得杜拉克的組織智慧讚嘆拜服再三。他曾斬釘截鐵地論斷:「企業的職能有而且只有兩項:創新與行銷。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費用而已!」二度降臨的賈伯斯,完全緊緊掌控蘋果的這兩項企業職能,而且毫不含糊地兩手抓緊「簡單瘋狂的設計思維」。   這位創業家一直運作這家「小型」功能別組織載具,拒絕大企業組織(如西格爾屢屢拿來對比的lntel、Dell、IBM等)的「委員會」、「流程」等等繁文褥節。當然有關既有產品的作業性產銷運作,蘋果也有科層化或標準化的一面。持平地說,蘋果是典型的雙元化組織(ambidex

trous organization)。這種既有作業性強大肌肉、又有創新性敏銳靈魂的雙元組織,執行硬體+平台+內容+服務一條龍式整合生態系平台,橫掃了手持移動裝置(MID)全球巿場。   蘋果強調簡單的設計思維與組織哲學,其產出卻很不簡單。從iPod開始,歷經iPhone到iPad。從外表看,蘋果每次發表的新產品都很簡單。單一的產品設計,頂多黑白兩色,極簡得不得了。與Sony、Nokia、Moto等一向的「機海策略」,針對各巿場區隔,提供不同款式、不同規格設計,蘋果作風大相逕庭。   但蘋果的硬體「端」看起來簡單,背後的內容「雲」卻豐富的不得了。不用說iTunes上幾千萬首歌曲任你挑選,我自己

的iPod上就帶了一萬四千多首歌曲隨身行走天涯海角。不論身在何處、在天空、海上,只要一戴上耳機,眼睛稍閉,立刻就可進入自我的心靈獨處空間。   App Store上現有七十一萬款應用服務程式,類型包含遊戲、教育、娛樂、生活風格、旅遊、商業、工具程式等應有盡有,隨時等著伺候持用iPhone的老爺小姐們。截至二○一二年三月五日,這些老爺小姐們至少已下載了兩百五十億次app服務程式在他們的iPhone上了(第兩百五十億次下載,出現在中國大陸山東青島。下載人傅春莉還獲得蘋果公司頒發一萬美元iTunes禮物卡)。   每支蘋果頁面打開後,每人手機上顯示的icons組合保證每人不同,完全針對每位蘋果顧客的

獨特需求,個別量身打造。單從外表看,每支蘋果都「簡單」一致長一個樣;但再透視進其硬體「端」,看進去其平台+軟體+服務的軟體「雲」,那就是風姿氣品,璀璨萬千,一人一機一個樣,一點也不「簡單」!   西格爾說蘋果的簡單是精緻的至高境界,美學家也說極簡的風格就是素華的風格。對照賈伯斯在蘋果的一生行誼,我們心中只有一句結論:旨哉斯言。 推薦二 簡單而豐富:硬體簡單化,軟體豐富化∕林榮泰(藝術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   設計的目的在於改進人類生活品質,提升社會的文化品味。金融風暴後,消費者的購買行為被改變了,簡單而豐富成為消費的核心價值;蘋果的iPhone是最典型的簡單而豐富的感質商

品。就硬體而言,iPhone並沒有新科技,就內容來看,它豐富了生活。未來的科技產品將以「硬體簡單化,軟體豐富化」為基本理念,營造「簡單而豐富」的核心價值。以科技為基礎,展現「硬體簡單化」,創造顧客心中所需要的感質商品,實現商品核心價值與獨特風格的「軟體豐富化」。   未來的設計必須回歸到人文美學的觀點,科技只是技術輔助的工具,不能用來主導產品設計。未來的設計乃是藝術、文化與科學的整合,以解決社會的問題,並重新定位生活型態,最終目的在於形成生活文化,營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誠如本書中所提到的:科技這種東西是「簡單、不可思議,以及簡單到不可思議」(simple, amazing, and amazi

ngly simple)。單憑這個論述,就值得把這本書《簡單:打破複雜,創造絕對優勢》推介給所有愛好「簡單而豐富」的讀者。又如本書中所提到的:蘋果從來不說第一代iPod是一個6.5盎司的音樂播放器,有5G硬碟。它只說:「你的口袋裡有一千首歌。」這就是人類溝通的方式,也是蘋果溝通的方式。不特別強調科技的硬體功能,因為那是工程師應該做的事;特別強調的是豐富的內涵,這才是消費者在意的核心價值—─簡單而豐富。   本書的內容,聚焦於蘋果公司如何利用「簡單」的概念,「打破複雜」,以「創造」簡單而豐富的「絕對優勢」。茲摘錄書中的經典論述,分享讀者。   對於「簡單」的敘述:  簡單至上是蘋果成功背後的堅持

。  簡單魔杖代表的是蘋果內部的核心價值。  簡單是精緻的最高境界。  簡單往往是原創。   對於「打破複雜」的敘述:  當「添加」沒有賣出好成績,反倒是「刪減」吸引了顧客的注意。  如果有選擇的話,任何頭腦清楚的人都會捨繁就簡。  直率(blunt)是簡單,委婉(meandering)是繁複。  有疑慮時,就精簡化。   對於「絕對優勢」的經典論述:  夠好了就是還不夠好(good enough is not enough)。  另類思維(think difference)。  棒到極致(insanely great)。   當我們說台灣經濟發展的型式從OEM→ODM→OBM的時候,它其實就

是一個設計的演化過程(design evolution),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adaptive process)。過去,台灣以製造為中心,談機能(function)和使用(use);其產品設計的思維,一切為「功能」(use);未來創意產品的設計思考,其主體則是「人」(user)。當我們從use談到user時,文化、科技與藝術都必須被考慮進來。人性設計的概念已經普遍應用在生活產品設計中,如何應用創新的設計思考,經由「掌握科技,賦予人性」,結合科技與人性是設計未來的趨勢。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的是從使用到使用者(From Use to User)的思維。過去「生產思維」是利用科技提供產品的「

功能」(function)讓我們過舒服的日子,強調的是「普遍性」;「設計思維」則透過人性提供設計創意的「感質」(feeling)讓我們過快樂的生活,強調的是「獨特性」。因此,從功能到愉悅性(From Function to Feeling)是另一個我們要面對的思維轉型。   就設計思維而言,既要設計創意內涵的「獨特性」,又要生產製造功能的「普遍性」。消費者需要的是「親人性」的生活產品,而不是冷冰冰的科技世界。產品價值因而也從過去追求「高科技」(hi-tech)的品質,變成訴求「高感受」(hi-touch)的品味,這也是美學經濟的重點。因此,從高科技到高感受(From Hi-tech to Hi

-touch)的思維,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價值。   「文化」是一種生活型態,「設計」是一種生活品味,「創意」是經由感動的一種認同,「產業」則是實現文化創意的媒介、手段或方法。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是設計透過文化創意,經由產業實現一種品味,形成一種生活型態。文化創意產業的商業模式就是把藝術(Arts)變成產業(Business),過程需要創意(Creativity)與設計(Design),然後把ABCD的成果,透過電子商務(E-business)行銷出去。即所謂「始於文化,形於設計,用於生活,成於品牌」的ABCDE的文化創意商業模式,設計與創意在這個產業鏈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另一方面,所謂

「簡單而豐富」是一種生活的意義與情感的滿足,透過感性價值的五大感質力:魅力(Attractiveness)、美感(Beauty)、創意(Creativity)、精緻(Delicacy)與工學(Engineering)的呈現,建構出獨特性,進而引發顧客心靈上的喜悅與感動,即所謂「硬體簡單化,軟體豐富」的ABCDE感質產品的內涵。   當我們面臨如何把「文化」與「創意」變成「產業」的困境時,本書提供了我們如何利用「簡單」的概念,「打破複雜」,以「創造」簡單而豐富的「絕對優勢」。假如您同意上述的觀點,那您不能錯過本書。 自序   人生是本事與運氣的結合。我不敢說我在專業領域裡是最有本事的人,但我絕對

是運氣最好的其中一個人。從NeXT到蘋果,我和賈伯斯合作了十年以上。   這並不輕鬆,可能也不是那麼有益健康,但絕對刺激有趣。我永遠欠賈伯斯一份情,因為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   賈伯斯在我完成這本書之前離世。雖然他的死早在意料之中,但我心裡仍多少不願相信。我暗地裡希望,也許他的身體狀況比外表看起來來得好。我不願去想沒有他的世界。   所以這本書除了原始的商業目的之外,也有私人的意涵在裡頭。我希望能向賈伯斯表達我的敬意──包括他對這世界的貢獻,以及他不吝給我的機會。    這本書裡的觀念不是我發明的,只是我的觀察心得而已。謝謝你,賈伯斯,謝謝你簡化了每件事。 前言 簡單魔杖   蘋果的包裝設計小

組剛向史帝夫.賈伯斯提案回來,光看他們的表情就知道怎麼回事。沒有明顯的大屠殺痕跡,只是帶著那種事情與我們當初計畫有點出入」的表情。   我為他們感到遺憾,因為我知道他們已經全心投入這計畫好幾個禮拜,試圖解決棘手的包裝問題。當時我正在那棟大樓裡忙著另一個不相干的計畫,但曾幾次受邀到他們那間高度戒嚴、對外隔絕的密室裡參加動腦會議。   我在創意組的茶水間裡遇見那位專案負責人,當時小組已經和史帝夫開過會,正在減壓當中。   「好吊人胃口哦,」我說。今天早上的情況怎麼樣?」   只能說,」他說。史帝夫拿簡單魔杖打醒了我們。」 意思是:史帝夫否絕了他們的作品——不是因為作品不佳,而是就某方面來說,點子不

夠精粹,畫蛇添足了點。   以這個案來說,史帝夫覺得問題不在於創意成果,而在於案子本身。當初專案負責人指示小組成員為同樣產品設計兩種不同包裝。史帝夫卻認為這很愚蠢。他說:把它們結合起來就行了,一個產品一個盒子。」沒必要去多想第二種包裝。   他說得沒錯。簡單一點、快一點、好一點。短短幾分鐘,談話結束,留下一群設計天才在那裡冗自納悶,自己當初怎麼沒想到這一點。   簡單魔杖代表的是蘋果內部的核心價值。有時會被拿來當作靈感的來源,有時則被當成穴居人的棍子一樣揮舞。但不管怎麼樣,它提醒我們蘋果何以能傲視其他科技公司,何以能在一個複雜的世界裡脫穎而出:這是對簡單至上的力量一種近乎宗教式的深沉信仰。  

 正如那些曾與蘋果共事的人即將證實的,比較簡單的設計不見得最容易設計。通常需要耗掉更多時間、更多金錢和更多精力。甚至可能必須得罪一些人,但多半會有更好的顯著成果。   名字都叫史帝夫的賈伯斯和沃茲尼克(Wozniak)在公司草創期,就堅持以簡單至上的概念做為蘋果的設計動力,進而得到靈感,創造出一台電腦,可以確實幫人完成一些神奇的事情,不再只是被不知名的大企業放在黑漆漆的地下室裡處理資料而已。   於是,簡單至上這個概念,理所當然成為麥金塔電腦(Macintosh)的指引明燈,進而有了電腦史上的一大躍進:一個受滑鼠控制的圖形用戶界面。(好了,別再對我賣弄那些高深的科技用語來說明誰是真正的發明人。

反正麥金塔是第一台大眾化的電腦。)   一九八四年,當賈伯斯對外宣布麥金塔電腦時,他使用了一個會在未來數十年不斷回響的字眼,他說它棒到極致」(insanely great)。   就是這種瘋癲的元素造成人們在街頭巷尾大排長龍,只為一睹這項科技上的里程碑。當賈伯斯被放逐了十一年之後重回蘋果時,長龍現象又開始出現。他先是為電腦重新注入生命(iMac),接著發動音樂革命(iPod和iTune),然後是智慧型手機(iPhone),最近又在電腦領域裡捲土重來(iPad)。   蘋果的每項革命性產品都是該公司秉持簡單概念下的心血結晶。每項推陳出新的裝置不是創造出新的市場,就是顛覆了既有市場的範疇。正如 i

Mac的一則舊廣告所言,科技這種東西是簡單、不可思議,以及簡單到不可思議」(simple, amazing, and amazingly simple)。   曾在英特爾(Intel)、戴爾(Dell)、IBM以及蘋果這些公司擔任過行銷主管的我可以向你保證,蘋果對簡單概念的堅持是絕無僅有的。它超越了激情、超越了狂熱,直達著魔的境界。   儘管蘋果對於簡單概念的熱愛始於賈伯斯,如今卻深植於該公司的DNA裡,被當成全球眾多員工的工作指南。這種堅持成功了,因為它在市場上不斷帶來亮眼的革新,另外從較傳統的角度來看,它也成功地為蘋果賺進了大把鈔票。   你只要觀察比較蘋果的獲利和任何一家競爭對手的獲利,

即可領會這一點。而更好的方法是去觀察比較蘋果的獲利和所有競爭對手加總起來的獲利。二O一一年第三季,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四%佔有率便相當於整個產業一半以上的獲利。而在個人電腦(PC)市場裡,蘋果的低市場佔有率(大概只有五%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也一樣不成比例地瓜分了整個產業的獲利。   我的意思並不是「堅持簡單至上」是蘋果成功背後的唯一因素。或許領導、願景、人才、想像力,還有在工作上的全力以赴,也都或多或少助了一臂之力。不過這當中還是一條主線貫穿,那就是簡單至上。拜它之賜,蘋果才有了現在的成果與表現。蘋果對簡單至上的堅持讓它與顧客之間有了牢不可破的關係,也使得顧客起了好東西想與朋友、家人、同事分

享的念頭。   堅持簡單至上。不僅促使蘋果徹底改革,甚至帶動蘋果反覆改革的風潮。世界在變、科技在變,公司本身也在適應市場的改變,唯有簡單至上的信仰始終不變。就是這套價值觀讓蘋果得以將科技轉換成各種難以抵擋的裝置。   蘋果毫不隱晦它對簡單至上的堅持與熱愛。舉目所及,處處可見痕跡。它就在該公司的產品裡、廣告裡、內部組織裡、商店裡,以及它的顧客關係裡。在蘋果內部,簡單至上是一種目標,一種工作風格,也是一種衡量的魔杖。   然而這一切會帶出一個好問題:如果大家都看得出來蘋果奉簡單至上為圭臬,也看得出來它在財務上的亮眼表現,那麼同樣也想有好成績的其他家科技公司為什麼不乾脆模仿蘋果的方法呢?   最直接

的答案是:這並不容易。   簡單至上這個概念並非一種壓條法,不能讓你隨意嫁接在任何一家公司上,也沒有預先準備好的整套包裝供你使用。它不是讓你按一個開關便能運作。但它是存在的,任何人都可以好好利用它,前提是只要他們有那個決心和那種知識。   簡單至上這種東西不是靠分子、水和陽光的正確組合便能自動活起來。它需要一個伯樂──一個願意堅守此原則的人,意志堅強到足以抵擋它的邪惡雙胞胎:繁複。   過程中必須有個人願意以理性和感性來引導。   你可以想見,揮舞簡單魔杖要比被魔杖鞭策來得好玩多了。只要稟持簡單至上的觀念,你就會是促進改革、導正同儕方向、證明自己對公司的價值與日俱增的那號人物。   無可否認的

事實   既然這本書是在談簡單至上,那麼當然得明白告訴你,這裡頭讀到的每樣東西幾乎都源自於一個簡單的事實:人都喜歡簡單。   也許在書裡說得這麼簡單,未免太早了點。那就換長一點的說法好了:如果有選擇的話,任何頭腦清楚的人都會捨繁就簡。   若是這句話還是太了無新意,那表示你正開始懂得領會簡單一個最顯著的特性。它看起來、聽起來還有在行動上都是再自然不過。你的頭不由自主地點了起來。   但其實一般人都迫切需要這種明確性,而且反應良好,所以千萬不要忽略。我們當中有大多數人都是住在一個日益複雜的世界裡,簡單變得可遇不可求,於是出現了基本的供需現象:簡單越來越罕見,自然也就越來越珍貴。換句話說,如果你有

能力保持事物的簡單,不讓它們變得複雜,這種能力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人們對簡單的喜愛是不分年齡、宗教、文化和政治信仰的。事實上,不只人類喜歡簡單,連所有活細胞的基本線路也都如此內建。如果是很普通的決定,大部分生物都會同意:比較簡單的路徑最具吸引力。   無論你是人、狗、魚,還是阿米巴變形蟲,你都會對比較簡單的對策有較正面的反應——即便不是有意識的反應。生意人若能了解、接受和好好利用這一點,成就註定大過於那些做不到的人。   既然天地萬物都對簡單有某種內建式的偏好,何以所有事物(還有人生)仍然那麼複雜?只能說自然界有所謂的「平衡」。既然有簡單這麼棒的概念存在,自然也會有如烏雲罩頂的繁複概念。繁

複的勢力很龐大、很誘惑人心,絕對不容小覷。   繁複吸收到的成員,其行為和樣子與他人無異。你在日常工作裡常會遇到他們。這些人不是認定複雜的辦法比較精巧,就是一直被人牽著鼻子走。有時候可以點醒他們,至於其他時候,頂多只能試著拔除他們的毒牙。荒誕的是,其實我們也該感謝這些繁複的代理人。因為有他們的存在,簡單才會如此無與倫比。   不管是透過個人或組織來運用,簡單都是一種力量。問題在你有沒有那種洞察力和本事把它轉化成你事業上的商業優勢?相信你很快就能辦到。   這是一本行銷用書嗎?   這本書談的是蘋果成功背後的堅持:簡單至上。   但想真正了解簡單至上是什麼──要想領會它在蘋果是如何落實、維繫和強

制執行,要想學會如何利用它來達成公司的目標──便得研究它的脈絡。在賈伯斯一手建立的組織裡,行銷幾乎是一切的脈絡。行銷是蘋果成功的關鍵要素,重要性不亞於該公司製造出來的眾多裝置,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所以,我會在這本書裡多次提到行銷的故事嗎?那當然。如果你在行銷界工作,這本書對你很有幫助嗎?如果沒有幫助,我會覺得很不安。你一定得從事行銷,才能領悟這本書的精妙嗎?完全不用。   這本書談的是點子和流程,談精彩作品的創作過程,如何給它最好的機會存活下去;如何更有效率地從A點移到B點,成果更令人滿意。這些原則適用於各行業──當然不只行銷。   如果你得面對客戶、管理階層;按期限完工;或者必須協調各

小組解決棘手問題,無論從事何種行業,這本書都能協助你激發點子、增長見識,使你的事業更上層樓。   要是你對行銷不熟,相信我,書裡的案例並不難懂。它就像你從影集《廣告狂人》(Mad Men)和其他上百種電視節目及電影裡看到的行銷生態一樣,很容易理解。至於在蘋果世界裡所發生的真實故事,絕對都跟好萊塢作品一樣頗具娛樂效果。   在本書裡,你將在有賈伯斯與會的會議室裡化身為牆上的蒼蠅。當他半夜急電時,你會在話筒的另一端收聽。雖然我筆下的對話,大多是各種切面的行銷話題,但在在說明了蘋果之所以為蘋果,靠的就是簡單至上──這個概念可以幫助你事業亨通,而且靠的是很蘋果的方法。   在這趟旅程裡,你謙卑的導遊是

一位廣告創意總監,曾在蘋果和NeXT的工作環境裡待了十七年,與其他同儕齊心協力地創作出許多有助界定這兩家公司的行銷活動。我的責任是把複雜的點子化為有趣又搶眼的故事,我會試著將這些經驗複製在這本書裡。   極致簡單的存在理由   隨著蘋果傳奇的坐大,以它為主題的書開始在坊間大量出現。其中許多作者都是記者,不然就是旁觀者,他們會先做好分內的研究,再從內部挖掘出各種故事整理成冊。   但本書並非如此。   這裡的運作原理是:雖然蘋果在很多方面都做得不錯,包括硬體、軟體;製造、策略、產品發表、公關、行銷、零售以及其他許多成果,但簡單至上一直是這其中的串連主線。   如果你能弄懂簡單至上是如何幫助蘋果成

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你就可以透過上百種不同的方法將它運用在你自己的事業裡。你可以利用簡單這個概念讓你的公司從一群競爭對手當中脫穎而出,就像蘋果當初靠它在市場上勝出一樣。   老實說,蘋果不是本書唯一的靈感來源。身為作者的我多年前就患了科技熱,曾為包括IBM、英特爾和戴爾在內的這些指標性公司效力多年,創造各種廣告活動。我之所以強烈領悟到簡單至上的力量,是因為我看到了蘋果文化和其他公司文化之間的鮮明對比。我在這一頭看見有家公司乘著簡單的羽翼展翅高飛,又在另一頭看見別家公司日復一日地與繁複糾纏不清、敗下陣來。放眼望去,每家公司都對簡單至上的概念躍躍欲試,但只有一家堅持到底,也只有一家攀爬到難以想見

的地位。   我不僅有機會拿蘋果與其他公司比較,甚至能把現在的蘋果拿來和以前的蘋果比較。因為我除了曾為賈伯斯效命之外,也曾於史考利(John Sculley)在位的那段黑暗期,在蘋果的廣告公司裡擔任過創意總監。此外也有幸曾與兩個不同時期的賈伯斯共事:一個是NeXT,另一個是蘋果。   我從這些時期裡精挑細選出一些經驗,淬鍊進這本書裡。我的目的是要以這些精選故事來說明蘋果成功背後的執著是什麼,希望貴公司也能靠它來揚名立萬。   簡單至上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概念這種東西理當要一清二楚,但簡單至上這個概念卻很難說得清楚。它可以是一種選擇、一種氛圍或一盞指引明燈,你甚至可能以為它是一種精神,因為當

你去過一個對它深信不疑的地方,又去過另一個完全不甩它的地方,你就會很快分辨出這兩地的截然不同。    簡單,是商場上兩大力量腦袋與常識,結合下的愛的結晶。   既然大部分的人與生俱來這兩樣東西,你一定認為這世界必定是簡單的天下。很不幸,事實並非如此。舉例來說,當微軟為了iTune商店一較高下而打造出Zune商店時,常識建議它應該學蘋果,按單一歌曲的平均固定價格收費。結果它反而提供所謂的點數卡「Microsoft Points」,要求顧客必須購買以百為單位的點數,再以八十點兌換購買單首價值美元九毛九的歌曲。這項配套的設計師似乎少了常識這個基因,至於通過配套的那些人,在腦袋這部分好像也有點問題。

  所以真相是,在這個世界上,腦袋和常識經常不告而別,即便是在聰明人一手創建的公司裡,譬如微軟。同樣的,這也是因為簡單有它的剋星──繁複,同樣強大的相對力量。所以如果從平衡的角度來評定我們現在眼中的世界,可能會一面倒地認定繁複目前佔了上風。   就因為繁複的存在,再加上它在我們四周提供了避風港,以至於那些即便立意最良善的人(雖然具備了腦袋和常識)仍難免會放棄簡單。   自有文明以來,簡單和繁複便打得你死我活。不巧的是,繁複也是人類的狀態之一。它長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沒錯,包括賈伯斯在內。所以在你讀完本書之前,你會看見連簡單的捍衛者賈伯斯都曾短暫失足落入繁複的手裡,成為受害者。   繁複可以變

得很醜陋,不像簡單總是以優雅的姿態呈現。更糟的是,繁複永生不死。不過好消息是,簡單也一樣。它能打敗黑暗面裡的任何挑戰,只是需要有人代為出征。   值得慶幸的是,你不必從零開始。你可以在這個以簡單起家的公司身上學到經驗。你可以像蘋果一樣利用簡單的力量讓自己在繁複的世界裡受到矚目。   你的競爭對手也許規模比你大或資金比你多,但你將擁有那根簡單魔杖。   開始備戰   多年來,我和賈伯斯及他的蘋果行銷小組開過大小無數的會議,我的工作環境顯然很特殊,於是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發生值得紀念的事或做了重要決定時,我都會在筆記本上星號註記。我想把蘋果和其他共事過的公司的不同之處標示出來。   結果等我回頭

再看這些筆記時,發現星號未免多得離譜。可是等到收成時間一到,我才明白這裡頭的每個片段都反映出蘋果對簡單的執著。雖然蘋果是透過各種不同方法在實踐它,但這些被我記錄的時刻卻隱約形成一種模式。簡單至上的十大核心元素似乎呼之欲出。   這些元素並沒有被蘋果或任何人登記為註冊商標。它們屬於我們大家的。蘋果也許是全球最偉大的簡單實踐者,卻仍有許多空間供大家發揮。   如果你準備要和繁複打一場仗,別擔心找不到對手。你有打不完的仗。除非你的工作環境十分罕見,否則一定有繁複住在你組織的層級裡和目標裡,甚至可能住在你的同事當中。萬一你的公司即將倒閉,可以確定的是,這絕非簡單的錯,因為簡單不見了。   我會利用本書

的各章節來說明簡單的其中一個核心元素,告訴你這個被賈伯斯和蘋果奉為圭臬的元素是如何帶領他們一路走來。等讀到書的結尾時,你就會明白何以這些元素能夠組合起來,變成配備在你身上的強大武器,供你揮軍前進,拓展事業。   你要明白,簡單至上不只是一種目標,也是一種技巧。要想有效地運用它,得先精通才行。這需要練習。但這也是它詭異之處。因為諷刺的是,要想對簡單熟能生巧,其實不是那麼簡單。你不能只學會它,還得把它變成你的第二天性。   重要的是,你必須明白簡單不是任你隨意挑選的自助餐。要嘛你全部買單,要嘛你一概不買。因為如果你的領會或技巧不夠完整,根本對付不了繁複,畢竟繁複太了解書裡的所有把戲。 i系列的蘋

果產品雖然你可能以為只有那些產品製造商才必須學會產品命名的技巧,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在任何一家組織裡,只要能了解並善用產品命名原理,絕對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這關係到你如何幫一篇報告下標題,或者如何為一場會議訂定主題。最終目的無非都是要吸引人們注意,確保他們能了解你想要他們領會的意義。產品命名是簡單至上的最終練習,你必須用一或兩個字去捕捉一項產品或一家公司的神韻和精髓,甚至為它創造出一種個性。雖然簡單喜歡這樣的挑戰,但不幸的是,繁複也是如此。事實上,放眼望去,你會發現在產品名稱上,繁複已經打贏了這場仗。在產品名稱裡放進Mac這個字,這件事本身比你想像中要來得更具革命性。那時候,麥金塔M

acintosh還沒被簡化成較口語的Mac。而就簡單至上和精簡主義的角度來看,「iMac」似乎再完美不過了。當然,除此之外,iMac這名稱也還有另一個小小的優勢,那就是它奠定了一個有趣的基礎可供蘋果日後為其他消費性產品命名。也許、或許、可能、說不準,蘋果會有機會創造出另一種「i」系列的產品?我向賈伯斯逐一介紹我們推薦的五個名稱。我從後來落選的MiniMac(這比Mac mini更早出現)很快地一路介紹下來,最後極力推薦iMac。我在會中強調「iMac」不僅簡潔有力,容易牢記,而且「i」另有其他意涵,它會令人聯想到網路(Internet),同時也有「個人」(individual)和「想像力」(i

magination)的意思。不幸的是,即便提案結尾理得如此面面俱到,賈伯斯仍然不買帳。「我全都討厭,還是MacMan比較好。」這真是夠讓人沮喪了。我們本來以為可以凱旋而歸,沒想到卻是舔著傷口回家,還得再重新作業一次。「現在你們只剩下一個禮拜的時間了,如果想不出來,MacMan就拍板定案了。」賈伯斯如此說。一週以後,我們又想出一堆名稱。我們把以前的全丟了,但留下了「iMac」,將它混在裡頭,即便賈伯斯曾說他討厭。這次提案,我巧妙地運用了一個理論,這是很久以前我從廣告界的一位前輩那裡學來的。「只要你能提出新的點子,舊的還是可以搬出來。」再回到庫比蒂諾的第二次提案現場,我先跟賈伯斯大概介紹這些新名

稱,報告完之後,他還是一個都不喜歡。於是我再搬出「iMac」,告訴他我們還是最推薦這一個。這次賈伯斯很有禮貌地重新審視它。「我這禮拜沒這麼討厭它了,」他說。「不過我還是不喜歡它,現在我們只剩下幾天時間了,我還是覺得MacMan是目前聽到最好的名稱。」我們雖然像上次一樣沮喪,但至少這次多了一點希望。賈伯斯說他不再討厭iMac了。對我來說,這像一劑強心針。雖然我很想告訴大家這一刻突然峰迴路轉,iMac過關了,我們興奮地彼此擊掌歡呼,但是沒有。第二天,我和蘋果內部的一名主管閒聊時,才知道蘋果內部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某項作業。賈伯斯正在公司內部輪流請教大家對「iMac」的看法,還把「iMac」絹印在一台模

型上。我不知道他展開這項動作,基本上這純屬賈伯斯的私下作為。顯然當他拿回模型時,很滿意看到的結果,也從他的公司內部調查裡得到了不錯的回響。「iMac」就此拍板定案。當然,這件事告訴我們,賈伯斯在做事方法上有他趣味的一面。他很有自己的意見。他的意見會打得你落花流水,甚至連踹你好幾次,但這不表示他這個人不講道理,或是如果真有人真心誠意地給他建議,他仍會固執己見。這對蘋果來說是關鍵的一刻,蘋果對簡單至上的熱愛在這一天大獲全勝,甚至從此走上康莊大道。賈伯斯打定主意要給這個傑出的產品一個傑出的名稱。他懂文字的力量。在這事件裡,證明了賈伯斯懂單一文字的力量有多大。這個小小的英文字「i」,於是成了蘋果品牌中

最重要的精髓。一石二鳥的產品命名方式簡單會以很多方式來呈現:產品、策略、企業層級制度、流程、廣告、演說,以及上百種其他形式。但最精髓的呈現方式,莫過於新產品的命名。你只有幾個文字和數字可以運用,但你想表達的內涵卻猶如一篇論文那般深邃。這個名稱會為這項產品創造出一個獨特的身分,注入個性,當然也希望能順道建立公司的品牌。蘋果在為產品命名時,都會充分運用自己的常識。它不會找一個很亮眼的名稱。iPhone這名稱不會令大家亢奮地想跳起來狂叫,它十分務實。它跟在 iMac、iPod、iPhoto和一堆i系列的產品後面,讓人一眼看出它是蘋果的產品。至於Phone這個字則是精準指出它準備革命的產品類別。除了常

識之外,蘋果的命名也很講究前後一致。它的電腦全都是Mac系列:iMac、Mac Pro、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i系列則全屬蘋果的消費性裝置,而且一定會跟一個敘述產品或產品類別的字眼連在一起。蘋果上下主要產品線的命名結構,對現有顧客和潛在顧客來說很簡單。每次提到蘋果產品的名稱時,你就知道它是屬於蘋果的。這是一種相當厲害的概念,再簡單不過。少有其他公司的產品名稱能有這樣的成績。以戴爾公司來說,產品名稱完全來自於不相干的世界:Inspiron、Vostro、 XPS、OptiPlex、Precision等等。每次戴爾將一個新產品加到它的產品組合裡,就得費一番功夫才能把產品名

稱擠進顧客腦中的詞彙庫。事實上,有些副品牌早已獲得市場的肯定,可是它們的名稱總是互不相干,再不就是跟戴爾沾不上邊。對顧客來說,反正不像蘋果網站上的產品那麼一目瞭然。手機製造商在這方面表現得尤其糟,而這更突顯出蘋果的簡單方法有多出色。只要看看摩托羅拉(Motorola)和諾基亞(Nokia)的產品世界就知道了。這幾家公司飽受產品不斷增生之苦,每當要為產品命名時,只得掏錢了事。由於實際支援的機型多達幾十種,以至於手機公司被淹溺在永遠變化萬千的產品名稱大海裡,譬如Enlighten、Breakout、Astound、Curve、Citrus等等。這些產品與品牌之間的關係就像從字典裡隨便挑出一個字一樣

。這些手機大廠的產品命名之所以出現窘境,不是沒有原因。它們必須和所有通信公司達成協議,其中許多通信公司都會要求你得配合它們的通訊行取個響叮噹的名稱。如果你想要它們推銷你的手機,就得遵守它們的遊戲規則。這是手機製造商無力打破的宿命,除非它們改名蘋果。蘋果徹底革新了這個產品類別,創造出一個可以實際自我推銷的商品名稱。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普通又平庸的商品名稱?那是因為繁複占領了命名流程。一個產品名稱要通過,得經過層層利害關係人的核准。在多數公司裡,如果一個名稱能克服所有法律障礙,便被視為一大勝利。我曾經參與過幾次命名計畫,最後都是因為快沒時間了,再加上「這是目前核准通過的名稱裡最好的一個」,才拍板定案。

這種說法在庫比蒂諾絕對站不住腳。蘋果絕不在商品名稱上妥協。每個名稱都必須是最完美的。簡單,講究單一性人類天生喜歡用一個單字來識別產品。你再多問他們幾個,恐怕會失望。他們會說「我用我的 iPhone查查看」,但絕不會說「我用我的蘋果 iPhone查查看」。當然這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iPhone已經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強勢品牌地位。此外,也是因為蘋果刻意維持產品組合的精簡性和方便控管性,而且一定會為它的產品取個好名稱。自二○○七年以來,iPhone每年都會推出新機型,可是每一代產品都取同樣名稱。為了區分這些機型,雖然會有不同型號(3GS, 4, 4S等),但這些型號只是用來方便對話。同樣的,人們還是

會說「我用我的 iPhone查查看」,而不是「我用我的 iPhone3GS查查看」。這也是當初的用意,因為 iPhone是個品牌,而型號只是供人參考。蘋果也在電腦領域追求同樣的單一性。所有產品線包括iMac、Mac Pro、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在內,無論設計上的變動幅度有多大,都仍維持類似的名稱。用同一個名稱來代表差異頗大的機型,也許會混淆後台作業,但如果這能帶給它的顧客一點方便,蘋果樂於為顧客多費點力。形狀各有不同的iPod,也有它自己的命名故事。iPhone的各種機型都有類似用途,但iPod不一樣,不同機型有不同用途。iPod touch可以像 iPhone一樣收

發電子信件和下載apps;iPod nano外型輕巧,方便攜帶,功能齊全;iPod shuffle像羽毛一樣輕,沒有螢幕,最適合健身運動時使用。但即便不同機型有不同名稱,iPod的命名卻是建立在常識的基礎上,再利用一些小綽號來形容各機型的尺寸或用途。這其中沒有晦澀難懂的數字和字母組合,只有簡單的touch、nano、shuffle。這些名詞本身都會成為顧客口中的詞彙,因為單字就是很容易牢記的。相較之下,蘋果競爭對手的多數手機名稱都很難記住,因為機型多達數十種,再加上本身名稱與品牌名稱毫不相干,也看不出手機功能何在。人天生會受單名的吸引,他們不會說「我的H T C Thunderbolt」或「我

的Motorola Citrus」。雖然這方面的市場調查尚付之闕如,但我想如果這些品牌的手機持有者都把它們稱之為「我的手機」,其實並不令人意外。蘋果不是只為了建立品牌才刻意保持命名的簡單性。它這麼做是為了不想混淆大眾。說穿了,這才是簡單最厲害的地方,它清楚明白地告訴顧客你是誰,以及你賣的是什麼。

行動應用程式(APP)網路購物衍生之消費爭議研究

為了解決asus教育商店的問題,作者康佑任 這樣論述:

本文從行動應用程式(APP)之簡介出發,依序介紹其起源、定義、特性、惡意之行動應用程式,以及網路購物類型之行動應用程式…等,接著再探討APP網路購物消費者之保護,說明網路購物契約之特性,再論述關於主體、客體之內容,其中以APP上之購物契約與通訊交易之關係為主軸,釐清「通訊交易」之定義及要件,然後於行動應用程式(APP)無條件解除權之適用一節,以Google案之事實經過及相關判決評析,進而帶出該案之後續影響,在「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除了提及相關立法源起,更有針對適用上可能遭遇之爭議論述,另外亦以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之相關立法例進行比較,並從其中得到我國值得學習及改善之處。

再來則討論提供行動應用程式之企業經營者責任,先以網路購物契約涉及標價錯誤之問題為開頭,探討買賣契約成立之認定及撤銷錯誤意思表示之法律效果,接著以APP設計者於設計該款應用程式之瑕疵釐清其所應負之相關責任,以及另外兩種情況,分別是操作標示價格者之過失及其他惡意第三方程式之干擾所影響之緣故,最後釐清網路拍賣平台業者與使用者間的法律屬性及相關契約義務,以定義行動應用程式(APP)開發設計者之責任,係以類推適用之角度闡述。 最後,本文針對消費者保護法之未來修正及衡平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間權利義務關係,提出幾點建議,分別為(1.)必須建立完整之監督與管理機制(2.)進一步強化消費者諮詢及爭議處理(3.)

提升企業經營者與消費者之教育…等並肯認「109-110 年度消費者保護計畫」中所提及之目標,希冀在科技發展及社會經濟蓬勃運作之過程中,平衡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間相關權利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