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高煥堂寫的 AI機器人、藍芽與Android整合開發技術 和李駿的 深入理解Android 5源代碼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麼是Android NDK – 柯博文老師也說明:Android NDK (Native Development Kit)簡化工作與機器底層的程式碼。並且可以與CPU(ARM)和繪圖晶片做溝通。 ... PowenKo, NDK 教學文件010, JNI 開發環境設定和hel.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廣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防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傅振華、張敦仁所指導 龔時正的 結合虛擬亂數與WLAN通訊機制於對稱式區塊加密機制之研究 (2016),提出android ndk教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對稱式區塊加密、虛擬亂數產生器、無線區域網路、Android系統。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黃紹華所指導 林軒立的 直播視訊研究與實作 (2016),提出因為有 OAuth、直播、YouTube、C2C協定、攝影機的重點而找出了 android ndk教學的解答。

最後網站[問題] 關於NDK的使用方法- 看板AndroidDev | PTT數位生活區則補充:參考網路上的教學, 到官網上抓了android-ndk-r14b,解壓縮後放在/usr/ndk/裡(/usr/ndk/android-ndk-r14b) 然後修改/etc/profile檔案,在最底下新增兩行程式碼如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android ndk教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I機器人、藍芽與Android整合開發技術

為了解決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作者高煥堂 這樣論述:

結合虛擬亂數與WLAN通訊機制於對稱式區塊加密機制之研究

為了解決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作者龔時正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Android系統平台建構資料保護機制,運用無線區域網路的中控型基本服務架構,以WiFi訊號取得AP的MAC位址,限制作業人員位於特定的WiFi訊號區間才得以解密並開啟檔案作業。考量行動裝置的機動性,建立多組WLAN AP MAC位址資訊作為加解密的金鑰,與Android使用者介面中所獲得的單位代碼、作業通行密碼、系統時間戳記等參數進行算術運算,形成核心處理程式中所需要的亂數種子(random seeds),並透過變化型之LCG虛擬亂數產生器產生一序列的虛擬亂數,再依此亂數選擇不同的資料攪亂功能模組,對明文資料實施區塊加密作業,以達到對資料加密功能的變化性。

深入理解Android 5源代碼

為了解決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作者李駿 這樣論述:

本書共分20章,循序漸進地分析了Android系統的基本源代碼,依次講解了Android系統介紹,獲取並編譯Android源代碼,分析Java Native Interface系統,分析HAL系統,分析IPC通信機制,分析Binder對象和Java接口,分析ServiceManager和MessageQueue,init進程和Zygote進程,System進程和應用程序進程,分析Activity組件,應用程序管理服務分析,Content Provider、Broadcast(廣播)系統,電源管理系統分析,分析WindowManagerService系統、分析電話系統,分析短信系統、Sensor

傳感器系統詳解、分析SEAndroid系統和分析ART系統等核心知識。本書內容言簡意賅,講解方法通俗易懂,不僅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學習,也特別有利於初學者學習。本書適合Android初學者、Android愛好者、Android底層開發人員、Android應用開發人員學習,也可以作為相關培訓學校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教學用書。李駿,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士。較早進入Android開發領域。有多年的Android開發經驗,熟練使用Java和C/C++進行軟件開發。熟悉Android層次結構和Linux驅動層的結構及其上的開發,有着豐富的Android底層和驅動層的優化、移植經驗,擅長利用JN

I技術開發 Android上的應用程序。曾帶領團隊利用NDK技術成功開發過具有庫侖計電池芯片的電池管理軟件,以及在Android上成功移植人臉識別程序,目前在凹凸電子擔任Android架構師。 第1章Android系統介紹11.1Android系統成功的秘訣11.1.1獲取了業界的廣泛支持11.1.2研發陣容強大11.1.3為開發人員「精心定制」11.1.4開源21.2剖析Android系統架構21.2.1底層操作系統層(OS)31.2.2各種庫(Libraries)和Android運行環境(RunTime)31.2.3ApplicationFramework(應用程序框架

)31.2.4頂層應用程序(Application)41.3五大組件41.3.1Activity界面41.3.2Intent和IntentFilters切換41.3.3Service(服務)51.3.4BroadcastReceiver發送廣播51.3.5用ContentProvider存儲數據61.4進程和線程61.4.1什麼是進程61.4.2什麼是線程6第2章獲取並編譯Android源代碼72.1獲取Android源代碼72.1.1在Linux系統中獲取Android源代碼72.1.2在Windows平台獲取Android源代碼82.2分析Android源代碼結構102.2.1總體結構11

2.2.2應用程序部分122.2.3應用程序框架部分132.2.4系統服務部分132.2.5系統程序庫部分152.2.6硬件抽象層部分172.3Android源代碼提供的接口182.3.1暴露接口和隱藏接口182.3.2調用隱藏接口232.4編譯源代碼252.4.1搭建編譯環境252.4.2在模擬器中運行272.5編譯源代碼生成SDK27第3章分析JavaNativeInterface系統303.1JNI基礎303.1.1JNI的功能結構303.1.2JNI的調用層次303.1.3分析JNI的本質313.2分析MediaScanner323.2.1分析Java層323.2.2分析JNI層373

.2.3分析Native(本地)層383.3分析Camera系統的JNI443.3.1Java層預覽接口453.3.2注冊預覽的JNI函數463.3.3C/C++層的預覽函數48第4章分析HAL系統494.1HAL基礎494.1.1推出HAL的背景494.1.2HAL的基本結構504.2分析HALmodule架構514.2.1hw_module_t524.2.2結構hw_module_methods_t的定義524.2.3hw_device_t結構534.3分析文件hardware.c534.3.1尋找動態鏈接庫的地址534.3.2數組variant_keys544.3.3載入相應的庫544.

3.4獲得hw_module_t結構體544.4分析硬件抽象層的加載過程554.5分析硬件訪問服務584.5.1定義硬件訪問服務接口584.5.2具體實現594.6分析Android官方實例604.6.1獲取實例工程源代碼604.6.2直接調用Service方法的實現代碼614.6.3通過Manager調用Service的實現代碼644.7HAL和系統移植664.7.1移植各個Android部件的方式664.7.2設置設備權限674.7.3init.rc初始化704.7.4文件系統的屬性70第5章分析IPC通信機制725.1Binder機制概述725.2分析Binder驅動程序735.2.1分

析數據結構735.2.2分析設備初始化825.2.3打開Binder設備文件835.2.4內存映射855.2.5釋放物理頁面895.2.6分配內核緩沖區895.2.7釋放內核緩沖區915.2.8查詢內核緩沖區935.3Binder封裝庫935.3.1類BBinder945.3.2類BpRefBase965.3.3類IPCThreadState975.4初始化Java層Binder框架995.5分析MediaServer的通信機制1015.5.1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數1015.5.2ProcessState1025.5.3defaultServiceManager1035.5.4注冊M

ediaPlayerService1085.5.5分析StartThreadPool和joinThreadPool117第6章分析Binder對象和Java接口1196.1分析實體對象(binder_node)1196.2分析本地對象(BBinder)1216.3分析引用對象(binder_ref)1296.4分析代理對象(BpBinder)1316.5分析Java接口1346.5.1獲取ServiceManager1346.5.2分析ActivityManagerService的Java層138第7章分析ServiceManager和MessageQueue1517.1分析ServiceMa

nager1517.1.1分析主入口函數1517.1.2打開Binder設備文件1527.1.3注冊處理1547.1.4創建Binder實體對象1567.1.5盡職的循環1577.1.6將信息注冊到ServiceManager1627.1.7分析MediaPlayerService和Client1647.2獲得ServiceManager接口1697.3分析MessageQueue1717.3.1創建MessageQueue1717.3.2提取消息1717.3.3分析函數nativePollOnce174第8章init進程和Zygote進程1828.1分析init進程1828.1.1分析入口函

數1828.1.2分析配置文件1858.1.3分析Service1908.1.4解析on字段的內容1958.1.5init控制Service1978.1.6控制屬性服務2048.2分析Zygote(孕育)進程2108.2.1Zygote基礎2118.2.2分析Zygote的啟動過程211第9章System進程和應用程序進程2249.1分析System進程2249.1.1啟動System進程前的准備工作2249.1.2分析SystemServer2259.1.3分析EntropyService2279.1.4分析DropBoxManagerService2299.1.5分析DiskStatsSe

rvice2349.1.6分析DeviceStorageManagerService(監測系統內存存儲空間的狀態)2379.1.7分析SamplingProfilerService2399.2分析應用程序進程2469.2.1創建應用程序2469.2.2啟動線程池2549.2.3創建信息循環255第10章分析Activity組件25810.1Activity基礎25810.1.1Activity狀態25810.1.2剖析Activity中的主要函數25910.2分析Activity的啟動源代碼26010.2.1Launcher啟動應用程序26110.2.2返回ActivityManagerSer

vice的遠程接口26210.2.3解析intent的內容26310.2.4分析檢查機制26510.2.5執行Activity組件的操作27410.2.6將Launcher推入Paused狀態27910.2.7處理消息28110.2.8暫停完畢28210.2.9建立雙向連接28510.2.10啟動新的Activity28910.2.11通知機制29110.2.12發送消息292第11章應用程序管理服務——PackageManagerService分析29511.1PackageManagerService概述29511.2系統進程啟動29611.3開始運行29611.4掃描APK文件30611

.5解析並安裝文件30711.6啟動系統默認Home應用程序Launcher32311.6.1設置系統進程32311.6.2啟動Home應用程序32411.6.3啟動com.android.launcher2.Launcher33011.6.4加載應用程序33311.6.5獲得Activity336第12章ContentProvider存儲機制34112.1ContentProvider基礎34112.1.1ContentProvider在應用程序中的架構34112.1.2ContentProvider的常用接口34212.2啟動ContentProvider34312.2.1獲得對象接口34

312.2.2存在校驗34412.2.3啟動Android應用程序34812.2.4根據進程啟動Content Provider34812.2.5處理消息35212.2.6具體啟動35412.3ContentProvider數據共享35612.3.1獲取接口35612.3.2創建CursorWindow對象35812.3.3數據傳遞36112.3.4處理進程通信的請求36212.3.5數據操作367第13章分析廣播機制源代碼37013.1Broadcast基礎37013.2發送廣播信息37113.2.1intent描述指示37113.2.2傳遞廣播信息37113.2.3封裝傳遞37213.2.

4處理發送請求37213.2.5查找廣播接收者37313.2.6處理廣播信息37513.2.7檢查權限38213.2.8處理的進程通信請求38413.3分析BroadCastReceiver38613.3.1MainActivity的調用38613.3.2注冊廣播接收者38713.3.3獲取接口對象38813.3.4處理進程間的通信請求390第14章分析電源管理系統39214.1PowerManagement架構基礎39214.2分析Framework層39214.2.1文件PowerManager.java39314.2.2提供PowerManager功能39314.3JNI層架構分析410

14.3.1定義了兩層之間的接口函數41014.3.2與LinuxKernel層進行交互41114.4Kernel(內核)層架構分析41114.4.1文件power.c41214.4.2文件earlysuspend.c41414.4.3文件wakelock.c41414.4.4文件resume.c41614.4.5文件suspend.c41614.4.6文件main.c41714.4.7proc文件41714.5wakelock和early_suspend41814.5.1wakelock的原理41814.5.2early_suspend的原理41914.5.3Android休眠41914.5

.4Android喚醒42114.6Battery電池系統架構和管理42114.6.1實現驅動程序42214.6.2實現JNI本地代碼42214.6.3Java層代碼42314.6.4實現Uevent部分42414.7JobScheduler節能調度機制42814.7.1JobScheduler機制的推出背景42814.7.2JobScheduler的實現42814.7.3實現操作調度42914.7.4封裝調度任務431第15章分析WindowManagerService系統43415.1WindowManagerService基礎43415.2計算Activity窗口的大小43515.2.1

實現View遍歷43615.2.2函數relayoutWindow44615.2.3函數relayoutWindow44715.2.4攔截消息的處理類46615.2.5判斷是否計算過477第16章分析電話系統48216.1Android電話系統詳解48216.1.1電話系統簡介48216.1.2電話系統結構48316.1.3驅動程序介紹48516.1.4RIL接口48616.1.5分析電話系統的實現流程48816.2電話系統中的音頻模塊49316.2.1音頻系統結構49316.2.2分析音頻系統的層次49416.3分析撥號流程50116.3.1撥號界面50116.3.2實現Phone應用504

16.3.3Call通話控制50716.3.4靜態方法調用51016.3.5通話管理51216.3.6dial撥號51416.3.7狀態跟蹤51516.3.8RIL消息「出/入」口51616.3.9顯示通話主界面517第17章分析短信系統51817.1短信系統的主界面51817.2發送普通短信52017.3發送彩信53017.4接收短信53717.4.1Java應用層的接收流程53817.4.2Framework層的處理過程540第18章Sensor傳感器系統詳解54218.1Android傳感器系統概述54218.2Java層詳解54318.3Frameworks層詳解54818.3.1監聽

傳感器的變化54818.3.2注冊監聽54818.4JNI層詳解55618.4.1實現Native(本地)函數55718.4.2處理客戶端數據56118.4.3處理服務端數據56318.4.4封裝HAL層的代碼57218.4.5處理消息隊列57618.5HAL層詳解578第19章分析SEAndroid系統58519.1SEAndroid概述58519.1.1內核空間58719.1.2用戶空間58819.2文件安全上下文59619.2.1設置打包在ROM里面的文件的安全上下文59719.2.2設置虛擬文件系統的安全上下文60019.2.3設置應用程序數據文件的安全上下文60119.3進程安全上下

文61219.3.1為獨立進程靜態地設置安全上下文61219.3.2為應用程序進程設置安全上下文615第20章分析ART系統62120.1對比DalvikVM和ART62120.2啟動ART62320.2.1運行app_process進程62420.2.2准備啟動62720.2.3創建運行實例63220.2.4注冊本地JNI函數63320.2.5啟動守護進程63420.2.6解析參數63520.2.7初始化類、方法和域64120.3分析主函數main64720.4查找目標類64820.4.1函數LookupClass()64820.4.2函數DefineClass()65020.4.3函數In

sertClass()65320.4.4函數LinkClass()65320.5類操作65520.6實現托管操作65620.7加載OAT文件66020.7.1產生OAT66020.7.2創建ART虛擬機66120.7.3解析啟動參數並創建堆66320.7.4生成指定目錄文件66520.7.5加載OAT文件66620.7.6解析字段668

直播視訊研究與實作

為了解決android ndk教學的問題,作者林軒立 這樣論述:

本論文將研究直播(Live Streaming)技術,最後並將本研究團隊所開發之C2C視訊串流系統與YouTube直播系統做整合互通,達到雙網合一,擴大使用者使用效益與意願。 C2C視訊串流系統為本研究團隊所設計,並整合IP-Cam.與Doorbell等裝置,達成客製化之視訊直播應用,YouTube為一視訊內容(Content)平台,最近並導入直播(Live Streaming)技術,並結合Webcam,讓使用者輕易成為線上主播,甚至進行商務行為。 C2C與YouTube系統各有其優缺點,本論文將研究與整合兩大系統互通,因此,本論文將深入研究C2C與RTMP(YouTube)協定

,並設計C2C/RTMP Converter,讓兩大系統能夠順利互通,實驗結果證實,本論文所設計之C2C/RTMP Converter可以達成兩大系統互通,此成果提高C2C被市場之接受度,同時也證實C2C系統在Live Streaming之效能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