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什麼是DCH驅動程序?和標準驅動程序有什麼差別?也說明:微軟已經從Windows102018年10月10日的更新開始採用新的DCH驅動程序體系結構,並將其稱作「通用windows驅動程序 ... 打開DDU,選擇設備類型和設備廠商。

國立交通大學 資訊學院資訊學程 袁賢銘所指導 林亮君的 改善USB大量儲存裝置於視窗作業系統上的資料傳輸速率 (2015),提出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用序列匯流排、視窗驅動模組、資料預先拮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研究所 邱日清所指導 黃晟育的 以核心程式設計方式實現分散式運算管理架構 (2014),提出因為有 CUDA、網路傳輸協定、核心模式驅動程式、分散式架構、雲端運算的重點而找出了 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腦1週: PCStation Issue 1115 - 第 1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 程式。它不單純在 Windows 安裝光碟抽取系統檔案產生 PE 的基本規組,同時亦備有插件,讓用戶自行挑選配合的套件,而驅動 ... 類型大小 Script Source Code Box Log Script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改善USB大量儲存裝置於視窗作業系統上的資料傳輸速率

為了解決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的問題,作者林亮君 這樣論述:

理論上,USB2.0高速傳輸埠頻寬達480Mbps(Megabit per second),若USB 匯流排上只傳輸資料,最高速度接近60MB/s(Megabyte per second),但 是在視窗系統下實際應用在讀取USB外接硬碟時,卻只能到達26~32MB/s。先不考慮硬碟啟動磁頭去讀寫的物理性延遲,造成效率不如預期的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整體傳輸花費了太多溝通的時間在主機與裝置間的交握(Handshake)過程。常⾒的USB 外接儲存裝置所遵循的協議是Universal Serial Bus Mass Storage Bulk-Only transport 協議[1],透過該協議可讓

多種類型的儲存媒體透過USB介面作大量的資料傳輸,它提供了便利而可靠的資料交握,但同時也拖累了傳輸速度。為了加快資料傳輸的速度,本文根據Prefetch 和 Cache 原理,提出了Prefetch Read 與Packing Write 等方法。該方法是由掛載在USB 外接儲存裝置的過濾型驅動程式來實現。藉由過濾型驅動程式改變原本的USB封包傳輸流程,在視窗作業系統內獲得最佳的傳輸速度。

以核心程式設計方式實現分散式運算管理架構

為了解決Windows驅動程式 類型的問題,作者黃晟育 這樣論述:

雲端服務主要分成兩大類型:資料伺服和分散式運算架構,本論文主要在建構一個分散式運算管理平台,以較低成本實現快速且可靠的大量資料處理需求。我們提出以核心程式設計方式實現分散式運算管理架構,由管理伺服器與運算節點端、客戶端的三端交握,能夠管理眾多運算節點且有效率地分配節點運算資源的使用,達到提供給使用者更靈活的分散式運算環境之目的。為了實現將運算節點統一管理、運算資料分散處理的目標,我們將整體架構針對其特性分為三個部分設計:管理伺服器端(Management Server)、運算節點端(Computing Node)以及客戶端(Client)。管理伺服器負責接受和管理各運算節點的資料,若客戶端發

出運算請求,即分配運算資源並協助客戶端和運算節點建立資料連線,完成統一管理的動作;運算節點端則是在不同作業系統(Windows和Linux)之核心層植入我們所設計的驅動程式,此做法使一般電腦能夠透過載入核心模式驅動程式的方式加入我們的平台當作運算節點,在不影響一般化操作的狀況下,將空閒的計算資源作為分散平台之運算節點所使用。這種改善了傳統建構分散式平台運算節點端的作法,有利於節省建設大量運算設備成本;而客戶端的部份我們參考MapReduce的觀念,建立了Map Agent將資料以分散程度與運算節點數量為考量進行分配;Reduce Agent負責接收運算節點端回傳資料並進行統整。最後透過實作驗證

了我們分散式運算架構的管理模式,在Windows 7/8與Linux Ubuntu 13.10作業系統之核心層分別載入符合架構行為之驅動程式進行驗證,以核心程式設計方式實現分散式運算管理架構可以整合不同作業系統之運算節點,並解決資料統一交給伺服器進行分配所導致之資料壅塞或資源耗損(Hot-spot Problem)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