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ompton, Eden Francis寫的 Anti-Trust 和Godoroja, Lucy的 A Button a Day: All Buttons Great and Small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 和所出版 。

長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高少谷所指導 朱哲玄的 多通道治療型超音波相位陣列系統之軟硬體介面整合 (2014),提出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血腦屏障、聚焦式超音波、相位陣列、發射接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 黃朝曦所指導 沈品吟的 應用Raspberry Pi叢集運算技術於無線感測網路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Raspberry Pi、無線感測網路、叢集運算的重點而找出了 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nti-Trust

為了解決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作者Compton, Eden Francis 這樣論述:

Inspired by one of America’s most astounding David and Goliath stories. In 1900, at a time when the richest man in the world was John D. Rockefeller, and his company, Standard Oil, controlled 90% of the world’s oil supply, Ida Tarbell, whose father was destroyed by Rockefeller, takes on Standard

Oil and wins, breaking up the world’s biggest monopoly and changing anti-trust laws forever.

多通道治療型超音波相位陣列系統之軟硬體介面整合

為了解決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作者朱哲玄 這樣論述:

目錄指導教授推薦書口試委員會審定書誌謝 iii中文摘要 ivAbstract v目錄 vi圖目錄 xi表目錄 xv第一章、 緒論 11.1 超音波概述 11.1.1 診斷式超音波 21.1.2 治療式超音波 21.2 論文回顧 41.3 研究目的 51.4 論文架構 5第二章、 多通道治療型超音波相位陣列系統介紹 72.1 系統架構 72.2 多通道發射模組介紹 82.2.1 中樞控制模組 92.2.2 驅動放大模組 122.3 多通道接收模組介紹 132.4 GUI使用者介面介

紹 152.4.1 發射頁面 162.4.2 接收頁面 17第三章、 中樞控制模組硬體介紹 183.1 中樞控制模組硬體架構 183.2 現場可編輯邏輯閘陣列 193.2.1 FPGA介紹 193.2.2 FPGA工作原理 203.2.3 FPGA在中樞控制模組上的應用 213.3 微控制器 223.3.1 MCU介紹 223.3.2 MCU工作原理 233.3.3 MCU在中樞控制模組上的應用 243.4 鎖相迴路 273.4.1 PLL介紹 273.4.2 PLL工作原理 283.4.3 PLL

在中樞控制模組上的應用 283.5 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293.5.1 SRAM介紹 293.5.2 SRAM工作原理 293.5.3 SRAM在中樞控制模組上的應用 303.6 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 303.6.1 Flash Memory介紹 303.6.2 Flash Memory工作原理 313.6.3 Flash Memory在中樞控制模組上的應用 31第四章、 中樞控制模組韌體設計 324.1 中樞控制模組韌體架構 324.2 模組參數設定 334.3 串列轉並列 384.4 資料栓鎖器

394.5 設定資料儲存器 404.6 SRAM控制器 414.7 相位產生器 424.8 輸出控制器 434.9 脈衝寬度調變 43第五章、 指令溝通與資料傳輸設計 455.1 通用序列匯流排 455.2 USB裝置列舉 475.2.1 USB描述元 485.2.2 USB裝置列舉流程 495.3 USB資料傳輸 505.3.1 控制(Control)傳輸 515.3.2 中斷(Interrupt)傳輸 515.3.3 等時(Isochronous)傳輸 515.3.4 巨量(Bulk)傳輸 5

15.3.5 資料封包格式 525.4 USB裝置驅動程式 535.5 應用程式介面 555.5.1 CreateFile函式 565.5.2 WriteFile函式 575.5.3 ReadFile函式 575.5.4 CloseHandle函式 575.6 參數設定封包 575.6.1 PHASE Set封包 575.6.2 PWM Set封包 585.6.3 CLK Select封包 595.6.4 PLL Set封包 605.6.5 Burst Frequency封包 605.6.6 Burst Cycle封

包 615.6.7 Burst Start封包 615.6.8 Continue Start封包 625.6.9 Output Stop封包 625.6.10 Set Point封包 625.6.11 PCS封包 635.6.12 Load Data封包 645.6.13 Read Status封包 645.6.14 Reset封包 65第六章、 系統效能測試 666.1 輸出頻率測試 666.2 相位切換測試 676.3 PWM調控測試 746.4 相位切換速度測試 826.5 PWM切換速度測試 85

6.6 發射接收功能同步測試 906.7 雙頻輸出測試 926.8 放置障礙物的接收效果測試 94第七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997.1 結論 997.2 未來展望 99參考文獻 101圖目錄圖1-1、診斷式超音波示意圖 2圖1-2、聚焦式超音波示意圖 3圖2-1、多通道治療超音波相位陣列系統架構圖 8圖2-2、多通道發射模組架構圖 9圖2-3、超音波能量聚焦示意圖 10圖2-4、PWM的原理示意圖 11圖2-5、驅動放大模組架構圖 12圖2-6、阻抗匹配原理示意圖 13圖2-7、多通道接收模組架構圖

14圖2-8、波束合成(Beam-form)原理示意圖 15圖2-9、GUI發射頁面展示圖(1) 16圖2-10、GUI發射頁面展示圖(2) 17圖2-11、GUI接收頁面展示圖 17圖3-1、中樞控制模組外觀 18圖3-2、中樞控制模組硬體架構圖 19圖3-3、微控制器(MCU)基本架構圖 23圖3-4、SPI傳輸架構示意圖 26圖3-5、鎖相迴路原理示意圖 28圖3-6、SRAM儲存原理示意圖 29圖4-1、中樞控制模組韌體架構圖 33圖4-2、串列轉並列邏輯示意圖 39圖4-3、資料栓鎖器邏輯示意圖 40圖4

-4、SRAM控制器的邏輯示意圖 42圖4-5、相位產生器邏輯示意圖 43圖4-6、輸出控制器邏輯示意圖 43圖4-7、PWM邏輯示意圖 44圖5-1、USB多層級樹狀結構示意圖 46圖5-2、USB描述元樹 49圖5-3、USB傳輸封包 52圖5-4、巨量傳輸模式 53圖5-5、軟硬體互動示意圖 55圖6-1、500KHz波形 66圖6-2、1MHz波形 66圖6-3、1.5MHz波形 67圖6-4、500KHz相位差90度 67圖6-5、1MHz相位差90度 68圖6-6、1.5MHz相位差90度 6

8圖6-7、500KHz相位差180度 69圖6-8、1MHz相位差180度 69圖6-9、1.5MHz相位差180度 70圖6-10、500KHz相位差270度 70圖6-11、1MHz相位差270度 71圖6-12、1.5MHz相位差270度 71圖6-13、500KHz相位差2.8125度 72圖6-14、1MHz相位差2.8125度 73圖6-15、1.5MHz相位差2.8125度 74圖6-16、500KHz波寬50% 75圖6-17、1MHz波寬50% 75圖6-18、1.5MHz波寬50% 76圖6-19、5

00KHz波寬25% 76圖6-20、1MHz波寬25% 77圖6-21、1.5MHz波寬25% 77圖6-22、500KHz波寬12.5% 78圖6-23、1MHz波寬12.5% 78圖6-24、1.5MHz波寬12.5% 79圖6-25、500KHz波寬0.78125% 80圖6-26、1MHz波寬0.78125% 81圖6-27、1.5MHz波寬0.78125% 82圖6-28、相位切換時間間隔100us 83圖6-29、相位切換時間間隔10us 84圖6-30、相位切換時間間隔6us 85圖6-31、PWM切換時間

間隔20ms 86圖6-32、PWM切換時間間隔10ms 87圖6-33、PWM切換時間間隔5ms 88圖6-34、PWM切換時間間隔2.5ms 89圖6-35、不同切換速度的成功率 90圖6-36、發射接收同步測試實驗環境 91圖6-37、400KHz發射接收結果 91圖6-38、500KHz發射接收結果 92圖6-39、600KHz發射接收結果 92圖6-40、雙頻輸出測試實驗環境 93圖6-41、雙頻輸出結果驗證 94圖6-42、接收效果測試實驗環境(一) 95圖6-43、回波接收結果(一) 95圖6-44、接

收效果測試實驗環境(二) 96圖6-45、回波接收結果(二) 96圖6-46、接收效果測試實驗環境(三) 97圖6-47、回波接收結果(三) 97圖6-48、回波訊號強度比較 98表目錄表3-1、LUT示意表 21表3-2、IS61LV25616AL腳位描述表 30表4-1、相位設定封包格式表 34表4-2、脈衝波寬設定封包格式表 35表4-3、頻率選擇封包格式表 36表4-4、Burst波長度設定封包 37表4-5、SRAM控制器腳位功能表 41表5-1、USB通訊協定版本列表 46表5-2、USB傳輸模式

50表5-3、PHASE Set封包格式表 58表5-4、PWM Set封包格式表 59表5-5、CLK Select封包格式表 59表5-6、PLL Set封包格式表 60表5-7、Burst Frequency封包格式表 60表5-8、Burst Cycle封包格式表 61表5-9、Burst Start封包格式表 62表5-10、Continue Start封包格式表 62表5-11、Output Stop封包格式表 62表5-12、Set Point封包格式表 63表5-13、PCS封包格式表 63表5-14、Load

Data封包格式表 64表5-15、Read Status封包格式表 64表5-16、Reset封包格式表 65表7-1、多通道治療型超音波相位陣列系統規格表 99

A Button a Day: All Buttons Great and Small

為了解決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作者Godoroja, Lucy 這樣論述:

Full of quirky images and insightful stories, A Button a Day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craftsmanship and peculiar history of buttons. From being regulated by law to revolutionized by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se seemingly simple objects have a complex story.

應用Raspberry Pi叢集運算技術於無線感測網路研究

為了解決USB Receiver 驅動程式的問題,作者沈品吟 這樣論述:

隨著無線感測網路技術日趨成熟,現今我們的感測範圍不單是以往的居家環境,甚至可能是規模龐大的溫室或耕地,當我們增加感測節點的數量,無形間也會提高封包傳輸的碰撞機率。近幾年,許多能夠結合感測器等電子元件的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簡稱MCU)、單板機電腦(Single-board computer,簡稱SBC)逐漸問世,使得無線感測網路技術的應用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學術界、企業界的研究者投入心力,進行研究與開發。 Raspberry Pi單板機電腦就是近幾年興起的新科技之一,雖然只有信用卡的大小,但其具備CPU、記憶體、USB介面、網路介面以及影音輸出介面,如同一台

小型電腦般,可以透過控制感測器做出環境監測、自動控制、災害預防等多樣化的應用。本研究在參考相關文獻後,發現目前多數學者趨向以Arduino控制器控制感測器,僅有少數學者是以Raspberry Pi控制感測器進行開發。因此,本研究提出一個以Raspberry Pi作為基礎硬體的無線感測網路模型,透過低成本的單板機電腦結合感測器,建立叢集(Cluster)運算,減少封包傳輸的碰撞機率以及等待時間,應用於溫室的環境監測,提供後人建置無線感測網路可依循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