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施威銘研究室寫的 Flag’s 創客‧自造者工作坊 R-Ball 球型機器人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許宏銘所指導 王浩綸的 基於陀螺效應之橢球型機器人的控制與開發 (2021),提出R ball 球 型 機器人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動化機器人、球形機器人、陀螺效應、慣性致動器、Dynamixel伺服馬達。

而第二篇論文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健康管理組 王俊毅所指導 李玲梅的 以智慧型機器人進行多感官刺激對長照機構失智症高齡者精神行為症狀之改善成效探討 (2021),提出因為有 長照機構、失智症、多感官刺激、智慧型機器人的重點而找出了 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R ball 球 型 機器人,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Flag’s 創客‧自造者工作坊 R-Ball 球型機器人

為了解決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施威銘研究室 這樣論述:

  自從星際大戰中的超 cute 球型機器人 BB-8 面市以來, 許多人都想打造自己的圓滾滾機器人, 本套件就幫大家準備了製作球型機器人所需要的零件, 搭配一片控制板, 即可製作出可自由撰寫程式控制的球型機器人。更棒的是, 結合無線網路與手機, 還可以使用手機當遙控器, 隨意操控滾動方向、四處行轉。   為了讓您在操控的同時能夠清楚辨別方向, 本套件更在球型機器人前端裝設了雷射紅光發射器, 可以穿透球體外殼, 指引前方不會迷路。   另外, 我們也提供一套積木式圖形化的中文程式設計環境 Flag’s Block, 即使從來沒有接觸過程式設計, 也可以快速掌握訣竅, 在

最短的時間內寫出能操控機器人的程式。 本書特色   Flag’s Block 積木式圖形化中文程式設計環境, 會用滑鼠就可以寫程式   球型機器人本身就是行動 Wi-Fi 基地台, 手機直接連線就可遙控   獨家雷射紅光導引, 怎麼滾轉都不迷路   使用瀏覽器就可遙控, 不用安裝 App, Android/iOS 都可通  

基於陀螺效應之橢球型機器人的控制與開發

為了解決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王浩綸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ACKNOWLEDGMENTS IIICONTENTS IVLIST OF FIGURES VILIST OF TABLES IXI.INTRODUCTION 11.1 Background 11.2 Related Research 2II. ENVIRONMENT AND THEORY 52.1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52.1.1 Computer-Aided Design 52.1.2 3D Printer 62.1.3 DC Brushless Motor 72.1.4 Servo Motor 92.1.5 Inerti

al Measurement Unit 112.1.6 Controller 122.2 Gyroscope Theory 132.2.1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132.2.2 Gyroscopic Inertia 142.2.3 Precession 15III. ROBOT DESIGN AND CONTROL PRINCIPLE 183.1 Robot Structure Design 183.1.1 Gyro (rotor) 183.1.2 Inner Structure 233.1.3 Outer Structure 283.1.4 Sys

tem Circuit Configuration 293.2 Control Principle 313.2.1 Gyroscopic Effect of Ellipsoid Robot 313.2.2 Object Tracking 32IV. EXPERIMENT 344.1 OVERVIEW 344.2 Robot Tracking 364.3 Servo Motor Control (Dynamixel MX-64) 384.4 Observation Data and Motion Control Methods 404.4.1 Previous Research and Basi

c Movement Observations 404.4.2 Start and Straight Action 424.4.3 Turning Action 46V. CONCLUSION 52REFERENCE 53VITA 55

以智慧型機器人進行多感官刺激對長照機構失智症高齡者精神行為症狀之改善成效探討

為了解決R ball 球 型 機器人的問題,作者李玲梅 這樣論述:

失智症除了可透過藥物治療延緩病程惡化,亦可採非藥物輔助療法進行有意義的訓練來改善日常生活。非藥物輔助療法包含提供人際互動機會、豐富外在刺激大腦及加強認知之訓練,如多感官刺激(Multi-Sensory Intervention)等有助於失智症患者重新建立日常生活之功能。本研究將多感官中之視覺、聽覺、運動覺及觸覺等刺激活動設計導入智慧型機器人系統,透過智慧型機器人結合數位學習,讓失智症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互動,以評估此設計對失智症高齡者精神行為症狀的改善成效。本研究以彰化縣某私立老人養護中心的失智症高齡者為研究對象,符合收案共 52 人,將個案隨機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 26 人 (年齡:

85.8±8.1歲)、對照組 26 人 (年齡:82.5±10.5歲)。實驗組每週1次,每次50分鐘,持續12週,藉由與智慧型機器人互動,進行多感官刺激;對照組則維持機構中常規活動。本研究以簡短版神經精神病徵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 NPI-Q)、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及巴氏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作為評量工具。本研究結果發現,藉由12週智慧型機器人多感官刺激,有助於失智症高齡者精神行為症狀、心智,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之改善

。在精神行為症狀方面,此介入可改善妄想、幻覺、憂鬱/情緒不佳、怪異動作、睡眠/夜間行為與飲食等6項神經精神行為症狀,此外也提升了定向感、注意力、短期記憶、語言等6項認知表現,以及進食、穿脫衣服、床間移動等6項日常生活活動表現。本研究結果顯示以智慧型機器人進行多感官刺激可用於改善失智症高齡者之精神與行為症狀、認知與日常生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