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製程步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OLED 製程步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創新材料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Micro LED 傻傻分不清楚,帶你看懂面板後的技術差異(中 ...也說明:OLED 在製程流程一樣分前中後段,與LCD 最大的差異在於Cell 製程,主要是採用真空蒸鍍法。在高度真空的條件下,以加熱昇華的方式,將有機材料氣化並 ...

國立中央大學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系 張瑞芬所指導 邱國賢的 超強耦合之有機高分子電激發偏極子元件 (2021),提出OLED 製程步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偏極子、發光二極體、超強耦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 葉志庭所指導 吳俊逸的 高效率回授式色純度膜結合量子點提升Micro LEDs顯示器色域空間 (2021),提出因為有 Mirco LEDs、量子點、色純度、色轉化效率、回授反射式色純度增強膜、色域空間NTSC、顯示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OLED 製程步驟的解答。

最後網站LED與OLED的比較 - My數位學習則補充:(圖五)二極體發光原理[15]. 三、製程說明. 3-1 LED製程初步介紹. 在LED工廠生產中主要步驟是:清洗-裝架-壓焊-封裝-銲接-切膜-裝配-測試-包裝。 一、晶片檢驗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OLED 製程步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創新材料學

為了解決OLED 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創新材料學》共分10章,每章涉及一個相對獨立的材料領域,自成體系,內容全面,系統完整。內容包括半導體積體電路材料、微電子封裝和封裝材料、平面顯示器相關材料、半導體固態照明及相關材料、化學電池及電池材料、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材料、核能利用和核材料;能源、信號轉換及感測器材料、電磁相容—電磁遮罩及RFID 用材料、環境友好和環境材料,涉及最新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所討論的既是新技術中所採用的新材料,也是新材料在新技術中的應用。

超強耦合之有機高分子電激發偏極子元件

為了解決OLED 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邱國賢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旨為利用Poly[2-methoxy-5-(3,7-dimethyoctyoxyl)-1,4-phenylenevi- nylene](MDMO-PPV)製作超強耦合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並研究其物理現象。理論上,當光子與材料激發態(激子)在共振腔中進行強耦合作用,則產生偏極子(polariton)混成態和不同的能量色散分支,而拉比分裂為色散曲線上下支的最小能量差,當拉比分裂超過激子能量的20%以上則為超強耦合狀態。在元件製作上,我們利用ZnO和polyethylenimine (PEI)的奈米複合層作為電子傳輸層,並優

化PEI之摻雜比例以提升元件的外部量子效率。相較於未摻雜的OLED,優化PEI比例的元件外部量子效率可提高約70倍。我們進一步利用角度解析光譜技術和Hopfield Hamiltonian色散模型,研究超強耦合OLED發光和耦合強度,並探討改變出光側銀膜反射鏡厚度的影響。當銀膜厚度由20 nm增加至50 nm,元件發光亮度和效率降低但耦合強度隨之增加,而銀膜厚度最少需30 nm以上才能有效將出光限制在下支偏極子模態,呈現弱角度相關之能量色散且半高寬極窄的發光。而後我們調整不同MDMO-PPV與ZnO:PEI厚度優化元件效率,發現當兩者厚度相近比例為1:1時可獲得最高效率。最終,在出光側銀膜厚度

為30 nm和ZnO:PEI及MDMO-PPV厚度比例為1:1的條件下,我們得到最佳化之超強耦合電激發偏極子元件,其外部量子效率0.24%,最高亮度達到600 cd/m^2,且拉比分裂為860 meV,耦合強度為激子能量的33.2%。

高效率回授式色純度膜結合量子點提升Micro LEDs顯示器色域空間

為了解決OLED 製程步驟的問題,作者吳俊逸 這樣論述:

Micro LEDs具備高效率、高輝度、高對比等優勢已漸漸將成為新興世代的顯示器,其在全彩化方面常見方法為Micro LEDs晶片結合色轉換材料如量子點(Quantum dots)以實現全彩化。然而在Micro-LEDs和量子點之間的顏色轉換過程中,量子無法完全吸收入射波長,導致發射波長同時混合入射波長和通過量子點轉換後的波長,從而影響顏色純度。本文提出使用回授反射式色純度增強膜(Recycling‑Reflection Color Purity Enhancement Film, R-CPEF)多次反射入射波長,從而防止量子點轉換後的波長混合。R-CPEF 只允許特定波長的光通過它,未轉化

的藍光被反射回紅色和綠色量子點層。經由實驗表明,在激發光源波長為 445.5 nm 的情況下,使用綠色量子點和 R-CPEF 將色純度從 77.2% 提高到 97.49%,光轉換效率提高 1.97 倍,使用紅色量子點和 R-CPEF 將色純度提高到94.68%,光轉換效率提高1.46倍,色域空間提升至NTSC 118.3%。本研究提出的R-CPEF可以提高藍光Micro LEDs經量子點轉紅、綠光的色轉換效率及色純度,應用於全彩Micro LEDs顯示具更好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