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h WiFi 速度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交通大學 光電工程研究所 林亭佑所指導 張子萱的 高效能WiFi 網路調節競爭視窗與載波偵聽門檻值之跨層設計 (2020),提出Mesh WiFi 速度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空間重用率、載波偵聽、傳輸速度、競爭視窗。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 呂俊賢所指導 詹瑞起的 EasyMesh的雙控制者模型設計 (2020),提出因為有 EasyMesh、dual controller、agent、無線中繼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Mesh WiFi 速度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esh WiFi 速度,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Mesh WiFi 速度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iFi分享器 #路由器 #WiFimesh
WiFi 分享器 Smart Connect是什麼 ? 要開啟嗎 ? - Wilson說給你聽
時間軸
00:00 開場
00:43 WiFi頻率
02:36 WiFi漫遊
03:16 Smart Connect
06:35 要不要啟用Smart Connect
08:08 Wilson自己怎麼用

高效能WiFi 網路調節競爭視窗與載波偵聽門檻值之跨層設計

為了解決Mesh WiFi 速度的問題,作者張子萱 這樣論述:

無線通道空間重用率 (spatial reuse) 及傳輸可靠度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兩者會互相影響,在載波偵聽 (carrier­sensing) 隨機存取架構下,較低的載波偵聽門檻 (carrier-sensing threshold, Tcs) 可以使偵聽範圍 (carrier-sensing range, dcs) 增加,並且減少並行傳輸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所造成的封包碰撞,進而提高資料傳輸可靠度,但相反,如果將 Tcs 提高 dcs 也會隨之縮小,空間重用率也會隨之提升,乍看下這樣可以提高大家的傳輸機會,但所帶來

的卻是干擾總能量隨之增加,導致封包的碰撞更加嚴重。為了可以維持傳輸可靠度與空間重用率的平衡,我們試著調整資料傳輸速度(data rate)、競爭視窗(contention window)與偵聽範圍。隨著無線網路的各種需求大增,WiFi (IEEE 802.11) 無線網路早已成為眾人的每天必備,再加上物聯網裝置的發展,如何在無線環境下將數據吞吐量 (data throughput)提升,也成為大家最關心的焦點。

EasyMesh的雙控制者模型設計

為了解決Mesh WiFi 速度的問題,作者詹瑞起 這樣論述:

在一般的家用環境,若是有些角落無線網路的訊號過於微弱,通常解決方法是在轉角的地方增加一台無線中繼器(wireless repeater)來延續訊號。但是無線中繼器其中一個缺點是無線中繼器的3-address封包結構,會造成CPU效能的損耗,因此無線中繼器不能擴展太多的節點,這也造成無法完全消除死角的問題。而且終端設備連上無線中繼器時,必須重新斷線再建立連線,這會讓使用者遇到電話斷線或影片中止的情況。 Wi-Fi Alliance提出了Wi-Fi CERTIFIED EasyMesh的網狀網路認證,具有讓各家平台互通的特性。EasyMesh是一種樹狀結構Mesh網路,因為是使用4-addre

ss封包結構的原因,所以沒有無線中繼器需要做MAC address轉換的損耗,因此擴展的能力很好,可以接續很多節點。EasyMesh導入了802.11k、802.11v和802.11r,如此終端設備可以達到seamless的連線功效。 目前EasyMesh中,只允許一個controller節點,如果連接上controller的agent節點過多,會導致controller的Internet頻寬的過度分配與無線網路延遲的問題。在此篇論文中,我們提出了雙controller的解決方案,透過增加一個controller節點,來達成agent節點連接到Internet的分流,以及減少WLAN封包到達

controller前的封包延遲。對於如何分配agent到controller,我們提出了考量WAN頻寬、WLAN頻寬、以及RSSI強度等三種模型。實驗數據顯示,相較於單一root模型,這三種雙控制者分配模型可以增加節點的平均Internet連結頻寬約67%~150%,對於節點的平均WLAN延遲時間,也降低了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