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M17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 方進隆所指導 高藤曉子的 從事太極拳運動老年女性執行控制能力之腦磁圖研究 (2012),提出Martin M17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體適能、認知功能、MEG、老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神經科學研究所 曾志朗、李佳穎所指導 徐峻賢的 部件訊息在文字辨識歷程中的動態處理及其神經機制的腦電波與腦磁波研究 (2010),提出因為有 中文字、部件、腦電波、腦磁波、文字辨識的重點而找出了 Martin M17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Martin M17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事太極拳運動老年女性執行控制能力之腦磁圖研究

為了解決Martin M170的問題,作者高藤曉子 這樣論述:

目的:本研究目的比較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老年人和無運動老年人與大學生體適能與大腦執行控制之能力差異,也探討體適能與認知能力的相關。方法:以35名65~75歲之健康老年婦女為研究對象,其中從事太極拳至少三年組15名和無規律運動老年人組20名,另以10名19~23歲無規律運動大學生組為年齡對照組,所有受試者接受大腦執行控制能力測量後,馬上接受體適能檢測,包括6分鐘走路、10公尺步行和起身行走測驗。執行控制能力以128通道腦磁圖儀腦檢測受試者聽覺Go/No-go作業和Sternberg工作記憶作業能力,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和皮爾森績差相關處理。結果:(一)太極拳組在10公尺步行(正

常及最快速度)、起身行走和6分鐘走路表現皆顯著優於無運動老人組(p

部件訊息在文字辨識歷程中的動態處理及其神經機制的腦電波與腦磁波研究

為了解決Martin M170的問題,作者徐峻賢 這樣論述:

本論文的目的是藉由事件關連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實驗一、二)以及腦磁圖(magnetoencephalography;實驗三、四)的高時間解析度的優勢,觀察部件訊息在中文字辨識的早期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利用最小差異法(minimum-norm estimation)分析腦磁圖之訊號,在時序上觀察部件訊息處理的大腦區位。實驗一操弄表音一致性與意旁結合度,結果在兩側後區電極發現高表音一致性比低表音一致性產生較負向的N170反應,以及在右後側電極發現低義旁結合度比高義旁結合度有較負向的N170反應。此外在P200發現低表音一致性會比高表音一致性產生較正向的P20

0反應,而且這種表音一致性的效果僅在高意旁結合度的時候顯著。實驗二檢驗三種刺激的重複效果(repetition effect)以進一步探討P200與廣泛激發假設(global activation)之關係,實驗二主要發現,重複呈現的刺激比第一次呈現的時候有較大的P200反應,而且這個重複效果在高聲旁結合度的真字中最顯著,低聲旁結合度的真字在P200上的重複效果較小,假字在P200沒有呈現相同趨勢的重複效果。實驗三使用線性混和模型(linear mixed model),觀察兩組有無中文語言經驗的受試者的M100與M170與各種中文字彙變項的關係。其結果呈現,兩組受試者的M100皆因為文字的筆畫

數增加而呈現出較大的反應。但只有中文受試者的左腦M170呈現出筆畫數效果,而且其右腦M170呈現出意旁結合度效果。實驗四用MEG觀察哪些大腦區位反映出表音一致性與聲旁結合度兩種效果。結果發現,ERP研究中在P200時間範圍中呈現的表音一致性效果來自左半腦的下頂頁(inferior parietal cortex),同樣在P200時間範圍中呈現的聲旁結合度效果則來自左半腦的腦島皮質(insula)。綜合四個實驗的結果,本論文針對中文字辨識的早期歷程提出以認知神經取向為基礎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