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ount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Linux mount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周志明寫的 鳳凰架構:構建可靠的大型分散式系統 和耿興元的 ODL技術內幕:架構設計與實現原理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Linux Mount - javatpoint也說明:The mount command attaches the filesystem of an external device to the filesystem of a system. It instructs the operating system that filesystem is ready to use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亞東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工程碩士班 何健鵬所指導 陳柏伸的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2021),提出Linux mount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影像辨識、影像處理、OpenCV、無人機應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資訊學院資訊學程 曾煜棋所指導 黃誌祥的 階層式物聯網 (2020),提出因為有 物聯網、資料存儲、階層式設計、邊緣運算、固態硬碟、頻外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Linux mount的解答。

最後網站如何在Linux上mount NTFS 檔案系統則補充:如何在Linux上mount NTFS 檔案系統 ... 有鑑於現今的儲存媒體, 像是硬碟或是隨身碟的儲存媒體越來越大. 所以大多會將媒體格式化為NTFS的格式.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Linux mount,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鳳凰架構:構建可靠的大型分散式系統

為了解決Linux mount的問題,作者周志明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從架構視角講解如何構建大型分散式系統的著作,是超級暢銷書《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的作者周志明多年架構和研發經驗的總結,得到了多位行業資深架構專家的連袂推薦。   全書共16章,分為演進中的架構、架構師的視角、分散式的基石、不可變基礎設施和技術方法論五部分。   第一部分 演進中的架構(第1章) 著重介紹了軟體發展歷史中多種主流架構風格出現的契機、解決的問題以及帶來的新缺陷。   第二部分 架構師的視角(第2~5章) 總結了一名架構師應該在架構設計時思考哪些問題,有哪些主流的解決方案和行業標準做法,各種方案有什麼優缺點,不同的解決方法會帶來什麼不同的影響,等等。   第三部分 分散式

的基石(第6~10章) 重點討論了“不同架構風格是應該在技術規範上統一,還是由應用系統自行解決”這個問題,給出了解決思路、方法和常見工具。   第四部分 不可變基礎設施(第11~15章) 重點講解了基礎設施不變性的目的、原理與實現途徑,包括虛擬化容器、容器間網路、持久化存儲、資源與調度、服務網格等內容。   第五部分 技術方法論(第16章) 面向技術決策者集中討論了與分散式、微服務、架構等相關的理論話題,將解決問題的能力歸納、總結、昇華為方法論。   全書以實踐為導向,一個案例貫穿全書,同時給出了基於Spring Boot、Spring Cloud、Kubernetes、Istio、AWS L

ambda 五種架構風格的樣例工程。 周志明(博士) 人工智慧與企業級研發資深專家,遠光軟體研究院院長,阿裡雲MVP、騰訊雲TVP、華為雲MVP。在Java技術棧、微服務、雲原生架構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開源技術的積極宣導者和推動者,QCon全球開發者大會明星講師、極客時間佈道師、InfoQ.CN專欄撰稿人,作為組織者或主講人,參與了多場線上、線下的技術佈道活動。   電腦技術作家,十年間出版過八部技術專著,口碑和銷量均得到業內認可,其中四本書在豆瓣上獲得了9.0分或以上的評價。如知名暢銷書《深入理解Java虛擬機器:JVM高級特性與最佳實踐》目前已經出至第3版,累計印刷超

過50次,仍長銷不衰,是中文電腦圖書領域公認的、難得一見的佳作。 讚譽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演進中的架構】 第1章 服務架構演進史2 1.1 原始分散式時代2 1.2 單體系統時代5 1.3 SOA時代8 1.4 微服務時代12 1.5 後微服務時代16 1.6 無服務時代19 【第二部分 架構師的視角】 第2章 訪問遠端服務24 2.1 遠端服務調用24 2.1.1 進程間通信24 2.1.2 通信的成本26 2.1.3 三個基本問題28 2.1.4 統一的RPC30 2.1.5 分裂的RPC32 2.2 REST設計風格34 2.2.1 理解REST35 2.2.

2 RESTful的系統37 2.2.3 RMM41 2.2.4 不足與爭議45 第3章 交易處理48 3.1 本地事務49 3.1.1 實現原子性和持久性50 3.1.2 實現隔離性54 3.2 全域事務57 3.3 共用事務62 3.4 分散式事務64 3.4.1 CAP與ACID64 3.4.2 可靠事件佇列67 3.4.3 TCC事務69 3.4.4 SAGA事務72 第4章 透明多級分流系統75 4.1 用戶端緩存76 4.1.1 強制緩存77 4.1.2 協商緩存79 4.2 功能變數名稱解析81 4.3 傳輸鏈路83 4.3.1 連接數優化84 4.3.2 傳輸壓縮88 4.3.

3 快速UDP網路連接90 4.4 內容分發網路92 4.4.1 路由解析92 4.4.2 內容分發95 4.4.3 CDN應用96 4.5 負載均衡97 4.5.1 資料連結層負載均衡99 4.5.2 網路層負載均衡101 4.5.3 應用層負載均衡104 4.5.4 均衡策略與實現106 4.6 服務端緩存107 4.6.1 緩存屬性108 4.6.2 緩存風險117 第5章 架構安全性120 5.1 認證121 5.1.1 認證的標準121 5.1.2 認證的實現128 5.2 授權129 5.2.1 RBAC130 5.2.2 OAuth 2133 5.3 憑證140 5.3.1 Co

okie-Session140 5.3.2 JWT142 5.4 保密147 5.4.1 保密的強度147 5.4.2 用戶端加密148 5.4.3 密碼存儲和驗證149 5.5 傳輸151 5.5.1 摘要、加密與簽名151 5.5.2 數位憑證154 5.5.3 傳輸安全層157 5.6 驗證160 【第三部分 分散式的基石】 第6章 分散式共識166 6.1 Paxos168 6.1.1 Paxos的誕生169 6.1.2 演算法流程169 6.1.3 工作實例172 6.2 Multi Paxos174 6.3 Gossip協議178 第7章 從類庫到服務180 7.1 服務發現18

0 7.1.1 服務發現的意義181 7.1.2 可用與可靠182 7.1.3 註冊中心實現185 7.2 閘道路由186 7.2.1 閘道的職責186 7.2.2 網路I/O模型188 7.2.3 BFF閘道190 7.3 用戶端負載均衡191 7.3.1 用戶端負載等化器193 7.3.2 代理負載等化器194 7.3.3 地域與區域196 第8章 流量治理198 8.1 服務容錯198 8.1.1 容錯策略199 8.1.2 容錯設計模式201 8.2 流量控制209 8.2.1 流量統計指標210 8.2.2 限流設計模式211 8.2.3 分散式限流215 第9章 可靠通信217 9

.1 零信任網路217 9.1.1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特徵218 9.1.2 Google的實踐探索220 9.2 服務安全222 9.2.1 建立信任222 9.2.2 認證223 9.2.3 授權227 第10章 可觀測性230 10.1 事件日誌233 10.1.1 輸出233 10.1.2 收集與緩衝235 10.1.3 加工與聚合236 10.1.4 存儲與查詢237 10.2 鏈路追蹤239 10.2.1 追蹤與跨度239 10.2.2 資料收集240 10.2.3 追蹤規範化243 10.3 聚合度量244 10.3.1 指標收集245 10.3.2 存儲查詢248 10.3.3 

監控預警250 【第四部分 不可變基礎設施】 第11章 虛擬化容器254 11.1 容器的崛起256 11.1.1 隔離文件:chroot256 11.1.2 隔離訪問:名稱空間257 11.1.3 隔離資源:cgroups258 11.1.4 封裝系統:LXC259 11.1.5 封裝應用:Docker260 11.1.6 封裝集群:Kubernetes263 11.2 以容器構建系統266 11.2.1 隔離與協作266 11.2.2 韌性與彈性271 11.3 以應用為中心的封裝275 11.3.1 Kustomize276 11.3.2 Helm與Chart277 11.3.3 Op

erator與CRD279 11.3.4 開放應用模型284 第12章 容器間網路288 12.1 Linux網路虛擬化288 12.1.1 網路通信模型289 12.1.2 幹預網路通信291 12.1.3 虛擬化網路設備294 12.1.4 容器間通信304 12.2 容器網路與生態306 12.2.1 CNM與CNI306 12.2.2 CNM到CNI308 12.2.3 網路外掛程式生態310 第13章 持久化存儲314 13.1 Kubernetes存儲設計314 13.1.1 Mount和Volume316 13.1.2 靜態存儲分配318 13.1.3 動態儲存裝置分配322 1

3.2 容器存儲與生態325 13.2.1 Kubernetes存儲架構325 13.2.2 FlexVolume與CSI327 13.2.3 從In-Tree到Out-of-Tree329 13.2.4 容器外掛程式生態331 第14章 資源與調度336 14.1 資源模型336 14.2 服務品質與優先順序337 14.3 驅逐機制340 14.4 默認調度器342 第15章 服務網格346 15.1 透明通信的涅槃347 15.1.1 通信成本347 15.1.2 數據平面352 15.1.3 控制平面358 15.2 服務網格與生態360 15.2.1 服務網格介面361 15.2.2

 通用資料平面API363 15.2.3 服務網格生態364 【第五部分 技術方法論】 第16章 向微服務邁進368 16.1 目的:微服務的驅動力369 16.2 前提:微服務需要的條件371 16.3 邊界:微服務的細微性375 16.4 治理:理解系統複雜性377 16.4.1 靜態的治理378 16.4.2 發展的治理380 附錄A 技術演示工程實踐383 附錄B 部署Kubernetes集群402

Linux mount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PC/Android/Mac/Linux] Pokémon Revolution Online (PRO)神奇寶貝革命

~~~~~~~~~~~~~~~~~~~~~~~~~~~~~
Reward List 獎品列表:

Cloth 服裝 (1 of the random below 隨機1種):
Summer Black Red
Summer Black Green
Summer Black Blue
Summer White Red
Summer White Green
Summer White Blue
Team Aqua Uniform
Team Magma Uniform

Hat 帽子 (1 of the random below 隨機1種):
Slowking Crown
Shellos Hat
Chinchou Hat
Qwilfish Hat
Whiscash Hat
Wooper Hat
Poliwhirl Hat
Politoed Hat
Feebas Hat
Magikarp Hat

Mount 坐騎 (Defeat both of the bosses to get this 要兩個首領都打敗才拿到):
Wailmer Mount

~~~~~~~~~~~~~~~~~~~~~~~~~~~~~

▷ Game guide list 遊戲攻略 ◁
https://goo.gl/Hmuazl

▷ Official Site 官方網站 ◁
http://pokemon-revolution-online.net/

▷ PRO Pokémon List (EV, items, Headbutt, Cool down) 精靈, 努力值, 物品, 頭槌, 冷卻時間列表 ◁
https://goo.gl/QGUphx

▷ Hoenn Map (Sea) 豐緣地圖(海洋部份) ◁
https://goo.gl/r9SBKq

▷ PRO 中/港/臺 神奇寶貝 討論區(臉書)◁ 
https://goo.gl/sS4Xp0

Windows 64bit: → http://tiny.cc/PROx64
Backup download (93.3): https://goo.gl/oDvqT7

Windows 32bit → http://tiny.cc/PROx86
Backup download (93.3) : https://goo.gl/rXQO4D

Mac → http://tiny.cc/PROMAC

Android → http://tiny.cc/PRODroid

Linux → http://tiny.cc/PROLinux

基於無人機應用之視覺交通分析系統

為了解決Linux mount的問題,作者陳柏伸 這樣論述:

隨著5G網路日趨的普遍,物聯網將進入新的里程,隨之的應用也將繼續發展,無人機的應用將得到更好的結果,藉著無人機的機動性優點,在民間也發展出他的需求,在交通的方面,過去仰賴閉路監視器作為交通系統分析的重要來源角色,從行控中心以人工的方式回報交通狀況,到現今有人工智慧的時代,靠著機器取代部分人力,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影像辨識取得視覺資料,無人機的機動性將提供更便利的影像來源,擴充閉路監視器的涵蓋範圍。本論文使用Raspberry Pi 4為主機,設計一個無人機的掛載配件,可透過Raspberry Pi Camera V2鏡頭取得影像,經Wi-Fi或是行動網路傳送,OpenCV為主要影像辨識的工具,

使用其中的Haar Cascade Classifier和直方圖分析兩大功能,將結合道路現有的閉路監視器與無人機的畫面,考量到無人機具有機動的特性,會時常的移動所在地,因而設計一套可在手機上執行簡易交通分析的應用程式,針對道路上較多的中、小型車輛為分析對象,可供任務機組人員在承接行控中心任務後,抵達監控地點時,也能為行控中心做出簡單的分析工作,加快整體交通問題的分析,也同時減少影像或資料傳輸時所消耗的時間,機組人員亦可調閱其他閉路監視器,做出相關決策。因考慮到我國法律的一些限制,無法實際將無人機飛至高速公路旁,使用交通部高速公路管理局公開的影像畫面,以隧道內的監視器作為即時監視器影像來源,戶外

的監視器做為模擬的無人機拍攝畫面,製作出個可以實際連線操作的無人機掛載配件,實驗採用實機的手機測試,地點選用單向多車道,結果中Haar Cascade Classifier的辨識率可達85%以上,對辨識結果的分析亦可到80%以上。

ODL技術內幕:架構設計與實現原理

為了解決Linux mount的問題,作者耿興元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從原始程式碼層面深入剖析ODL的著作,旨在幫助讀者在透徹理解ODL的先進架構、設計思想和實現原理後,能更有高效地進行SDN開發。 作者是的ODL專家,是SDN領域的佈道者,有在通訊類軟體研發和系統設計領域有超過15年的經驗對ODL及其源碼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ODL架構演進極快,核心模組和介面變動頻繁,ODL子專案眾多,功能和介面碎片化嚴重,學習門檻很高,面對數百萬行的原始程式碼更是無從下手。 作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ODL的核心功能及其原始程式碼(氟版本和氖版本)進行反復提煉、抽絲剝繭,不僅讓讀者理解ODL的系統架構、設計思想、實現原理,而其能讓讀者領略ODL實現源碼中的代碼和設計模

式,*終實現讓讀者更高效地使用SDN的目的,掌握SDL的精髓。 全書13章,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基礎環境篇(第1-2章) 主要介紹了ODL的核心概念、架構、設計目標、編譯構建環境的搭建、源碼閱讀的方法,以及ODL社區對眾多子專案的管理實踐。 第二部分核心架構篇(第3-10章) 從原始程式碼的角度詳細分析了ODL的基本物件、資料樹、MD-SAL DataStore、MD-SALRPC、MD-SAL Notification、MD-SAL Mount、MD-SAL Cluster Service的工作機制與實現原理; 第三部分公共元件篇(第11-13章) 從原始程式碼角度詳細分析了

ODL的AAA、RESTCONF、Blueprint等公共組件的設計、實現與擴展。 耿興元 ODL技術專家,目前就職於中興通訊,是作業系統及支撐平臺的軟體專家級工程師,在通訊類軟體研發及系統設計領域已有超過15年的工作經驗。2015~2017年期間,負責基於ODL的商用SDN控制器平臺的設計和研發管理工作。 在ODL領域有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經驗,曾與SDNLAB一起創建了開源專案Jaguar(基於ODL的Kubernetes網路解決方案),是該開源專案的主要管理者與貢獻者。在SDNLAB上錄製了ODL的系列課程,深受讀者歡迎。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礎環境篇

第1章 閱讀原始程式碼前的準備  2 1.1 ODL項目介紹  2 1.1.1 ODL框架之爭  3 1.1.2 SAL的演進  3 1.1.3 ODL的子專案及分類  4 1.1.4 ODL專案的管理  6 1.2 搭建ODL編譯構建環境  6 1.2.1 安裝JDK  6 1.2.2 安裝及配置Maven  8 1.3 閱讀和調試ODL原始程式碼  9 1.3.1 ODL項目源碼下載  9 1.3.2 IntelliJ IDEA安裝  10 1.3.3 IntelliJ IDEA調試ODL的項目源碼  11 1.4 ODL設計目標  12 1.5 ODL總體架構  13 1.6 本章小結

  15 第2章 ODL專案管理設計詳解  16 2.1 問題的提出  16 2.2 解決思路  17 2.3 實現詳解  20 2.3.1 基礎parent設計  20 2.3.2 模組構建  23 2.3.3 feature組織  24 2.3.4 版本打包  25 2.4 專案範本  26 2.4.1 專案目錄佈局設計  26 2.4.2 ODL範本專案  27 2.5 本章小結  28 第二部分 核心原理篇 第3章 ODL基本物件的設計與實現  30 3.1 QName  30 3.1.1 QName定義  30 3.1.2 QName物件比較  36 3.1.3 QName對象創

建  37 3.2 YangInstanceIdentifier  38 3.2.1 Path介面定義  38 3.2.2 YangInstanceIdentifier的類定義  39 3.2.3 YangInstanceIdentifier的比較42 3.2.4 InstanceIdentifier類  44 3.3 NomalizedNode  44 3.3.1 NormalizedNode類的定義  45 3.3.2 NormalizedNode實例的創建48 3.4 本章小結  49 第4章 資料樹的設計與實現  50 4.1 基本概念  50 4.1.1 配置樹與狀態樹  51 4

.1.2 標識與定位  51 4.1.3 快照與MVCC  52 4.2 資料樹的設計與實現  52 4.2.1 Tree結構的設計  52 4.2.2 DataTree相關介面定義  55 4.2.3 DataTree的創建  57 4.3 資料樹的讀寫過程  59 4.3.1 快照實現原理  61 4.3.2 資料校驗的實現  61 4.4 MVCC機制與實現  63 4.4.1 版本號變更規則  63 4.4.2 併發控制  65 4.5 本章小結  67 第5章 MD-SAL DataStore介面設計  68 5.1 基本概念  69 5.1.1 事務和事務鏈  70 5.1.2 

數據分片  70 5.1.3 三階段提交  71 5.2 DataStore SPI設計  72 5.2.1 DOMStore  73 5.2.2 DOMStoreThreePhase-CommitCohort  75 5.2.3 DOMStoreTreePublisher  76 5.3 DataStore DOM API設計  77 5.3.1 DOMDataBroker  77 5.3.2 DOMDataTreeSharding-Service  78 5.3.3 DOMDataTreeChange-Service  80 5.4 DataStore Binding API設計  82

5.4.1 Binding基本物件介面  82 5.4.2 DataBroker  84 5.4.3 DataTreeChangeService  87 5.5 本章小結  87 第6章 MD-SAL DataStore的實現原理  88 6.1 概述  89 6.1.1 背景知識  89 6.1.2 實現原理  91 6.2 Raft演算法及其實現  92 6.2.1 Raft演算法介紹  93 6.2.2 RaftActor設計與實現  98 6.3 DataStore後端實現詳解  106 6.3.1 Shard的實現  106 6.3.2 ShardManager  110 6.3.

3 ShardStrategy及實現  112 6.4 DataStore前端實現詳解  113 6.4.1 DOMStore的實現  113 6.4.2 DOMDataBroker的實現  121 6.4.3 事務鏈實現  124 6.5 Binding DataBroker的實現  125 6.5.1 Adapter設計  125 6.5.2 BindingDOMDataBroker-Adapter的初始化  126 6.6 本章小結  130 第7章 MD-SAL RPC的設計與實現  131 7.1 一個實例  131 7.1.1 RPC的YANG模型定義  131 7.1.2 RP

C的生成介面  133 7.1.3 RPC的實現與調用  135 7.2 RPC機制的總體設計  136 7.2.1 Binding介面設計  136 7.2.2 DOM介面設計  137 7.2.3 總體實現流程  139 7.3 RPC機制實現詳解  141 7.3.1 DOMBroker實現詳解  141 7.3.2 BindingBroker實現詳解  144 7.4 Remote RPC實現詳解  149 7.4.1 Gossip協議的實現  150 7.4.2 遠程RPC註冊及調用  152 7.4.3 Actor設計實現總結  154 7.5 本章小結  155 第8章 MD-

SAL Notification的設計與實現  156 8.1 一個實例  156 8.1.1 YANG模型定義  156 8.1.2 生成的介面  157 8.1.3 消息發佈  157 8.1.4 消息訂閱  158 8.2 MD-SAL Notification介面設計  158 8.2.1 DOM介面  159 8.2.2 Binding介面  160 8.3 MD-SAL Notification實現剖析  161 8.3.1 DOM層實現詳解  161 8.3.2 Binding適配實現  169 8.4 本章小結  171 第9章 MD-SAL Mount機制與NETCONF 

172 9.1 Mount服務介面設計  172 9.1.1 DOM介面  173 9.1.2 Binding介面  174 9.2 Mount機制的實現  175 9.2.1 DOM介面實現  176 9.2.2 NETCONF南向外掛程式的實現  178 9.3 本章小結  186 第10章 MD-SAL Cluster Service  187 10.1 EntityOwnershipService  187 10.1.1 基本概念  187 10.1.2 介面設計  188 10.1.3 實現說明  192 10.2 ClusterSingletonService  195 10.

2.1 介面設計  195 10.2.2 實現說明  196 10.3 本章小結  198 第三部分 公共元件篇 第11章 AAA  200 11.1 Shiro框架介紹  201 11.1.1 Shiro是什麼  201 11.1.2 Shiro的架構  202 11.1.3 Shiro核心處理流程  204 11.2 AAA實現原理  210 11.2.1 Shiro配置優化  210 11.2.2 Realm的8個實現  212 11.2.3 Filter的實現  214 11.2.4 加解密服務  216 11.2.5 數位憑證管理  218 11.3 本章小結  219 第12章

 RESTCONF  220 12.1 RFC 8040解讀  220 12.1.1 操作  221 12.1.2 消息  222 12.1.3 資源  223 12.2 RESTCONF的實現  226 12.2.1 Jersey框架簡介  226 12.2.2 RESTCONF資源介面定義  228 12.2.3 Wrapper設計模式  231 12.2.4 初始化過程  233 12.2.5 用戶端訪問  235 12.3 本章小結  236 第13章 Blueprint及其擴展  237 13.1 Blueprint  238 13.1.1 基礎知識  238 13.1.2 運行原

理  240 13.1.3 命名空間擴展  241 13.2 Blueprint的使用  244 13.3 本章小結  247   Open Daylight(簡稱ODL)專案是Linux基金會旗下的一個 開源合作專案,致力於推進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的發展,目的是尋求以一種更透明的方式促進該領域的創新。該組織由行業領先者建立,旨在制定一個統一、開放的平臺,駕馭合作開發的力量,以驅動產業和生態圈的創新。ODL是針對企業、服務提供者、資料中心、WAN的模組化的開放的SDN平臺,其基於OSGi的微服務架構讓使用者能夠按需部署網路服務、應用、協定和外掛程

式。ODL平臺基本每半年發佈一次大版本,從2013年開始,項目經曆了多個版本的反覆運算已趨於成熟和穩定,幾乎成為網路創新應用場景的預設選擇。 ODL把被控制的網路看作是一個消息驅動的巨大狀態機,因此該平臺核心架構即其模型驅動的狀態保存機制與消息轉發機制,稱為模型驅動的業務抽象層(MD-SAL)。該架構的魅力源於其架構的前瞻性、可塑性和長期演進能力。 ODL 在架構設計上的先進性和靈活性,使其成為SDN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開源平臺。靈活的外掛程式機制與在規模上的彈性可擴展,使ODL可應用於智慧城市和其他IoT應用等涉及多種設備類型以及多種網路技術的場景,包括光交換、IP/MPLS、LTE或5G無

線網路。ODL對這些技術的可程式設計性可以做到設備無關。如今,ODL在各場景的網路創新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利用和貢獻ODL項目的中國公司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包括華為、聯想、瑞斯康達、騰訊、Zen player、中興、阿裡巴巴和百度等。2017年3月,中興通訊成為國內首家ODL白金會員。 為什麼寫這本書 ODL不僅僅是一個SDN控制器平臺,它還是一個優秀的模型驅動架構實現,以及一個典型的分散式系統設計範例。通過ODL,我們能學習的不僅僅是SDN,也能學到其通用的程式設計技術及軟體架構設計,其分散式系統設計實現也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但是,ODL作為一個開源項目,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

是雖然ODL架構設計比較先進,代碼實現也比較優秀,但ODL缺乏較為系統性的文檔,而且僅有的一些文檔更新也較為滯後,內容陳舊,容易誤導新手;再加上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足以讓大量國內ODL初級玩家望而卻步。二是ODL的架構演進非常快,核心模組和介面變動頻繁,再加上ODL子項目眾多,導致ODL功能和介面碎片化嚴重,開發者一開始面對幾百萬行代碼,確實有點“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 我作為一個一直從事軟體研發工作的工程師,深知學習與應用ODL的不易,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把我之前學習ODL的筆記—對ODL源碼 的分析和對ODL架構設計的理解整理成書,進而幫助大家深入理解ODL設計原理和思想,把握其核

心源碼實現,以不變應萬變。這對大家基於ODL平臺進行業 務研發及應用都能有所裨益。 本書的讀者對象 本書適合所有有志于解決現有網路問題並促進網路變革的通信、網路及電腦行業相關從業者,特別是希望掌握軟體定義網路熱門技術的開發人員,還適合具有一定工作經驗、關注網路熱門技術並希望查漏補缺繼續成長的程式師,以及具備一定軟體發展能力的網路技術領域從業者。 具備一定的Java語言開發基礎,瞭解網路基礎知識及分散式系統基礎知識將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中的內容。 本書的主要內容 對于廣大有志於投身網路變革大潮的從業者而言,ODL依然具有很高的門檻—100多個子項目,幾百萬行原始程式碼,OSGi、Mav

en、Akka、YANG等背景知識,都成了相關從業者應用ODL平臺的“攔路虎”。面對這些障礙,我們需要抓住ODL平臺框架的本質與核心—MD-SAL,只有真正理解ODL的這個核心框架設計,理解MD-SAL的核心源碼實現及其設計思想,才能基於ODL進行高效的SDN開發實戰,就如同習武練功,招式是外殼,內功心法是核心,二者要相輔相成。本書結合作者15年的通信軟體研發從業經驗,從ODL核心框架MD-SAL的實現源碼入手進行解構,剖析代碼中的設計模式,總結ODL中的軟體架構設計思想。本書可謂一本重在講授內功心法,並指導內功和招式結合的“武功秘笈”。 本書能幫助入門級程式師深入、直觀地理解ODL技術原

理,構建精准的知識框架;幫助有一定工作經驗的程式師填補知識漏洞,打通知識體系;説明正在應用ODL構建商用產品和應用的同仁們客觀認識並分析ODL中 現存的問題。本書還分享了作者在基於ODL進行商用開發時總結的若干實戰經驗。 勘誤與支持 本書主要內容來源於本人研究學習ODL源碼的筆 記和在應用ODL開發專案過程中的實踐經驗。我們知道ODL社區非常活躍,版本發佈頻繁,架構調整及源碼變動也比較大,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書中引用的源代 碼與ODL社區最新原始程式碼有一定出入,請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務必注意。同時,由於作者寫作和認知水準有限,問題在所難免,歡迎讀者朋友們通過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進行指正。 致謝 ODL官方社區的原始程式碼是創作本書的原始素材,因此我首先感謝 ODL官方社區。 其次,我要感謝未來網路學院給予我與大家分享ODL技術的平臺,以及在開源專案Jaguar的成立、運作管理和基礎設施資源上的支援。 最後,感謝中興通訊IT學院的閆林老師的鼓勵和巨大幫助。 耿興元 2019年

階層式物聯網

為了解決Linux mount的問題,作者黃誌祥 這樣論述:

研究顯示2021年物聯網的裝置數量會來到350億,而到了2025年預計數量會成長到750億。面對海量的裝置以及巨量資料的處理,對於IoT應用的效能要求,資料的存儲,以及裝置的管理都成為研究課題。在我們的論文中,我們提出了階層式的概念,採用高效能的邊緣運算平台,並結合深度學習在感測器收到資料進來時,即時處理資料,並採用固態硬碟當做平台的資料暫存空間。當系統閒置時,針對應用面需求選擇不同的深度學習模型去清理資料。我們將感測器區分為輕量層級與重量層級,讓裝置之間透過MQTT能夠協同合作,有效的減少平台閒置時間也可以達到感測器低功耗的需求。整個系統更因為階層設計可以明確區分工作與閒置狀態,在不同的狀

態結合對應的深度學習模型,有效解決資料清理以及存儲問題,使用者不用擔心無效的資料可能會占滿暫存容量。裝置管理方面,我們運用頻外管理的概念,採用InnoAGE這類特別設計的物聯網存儲裝置,除了原本資料儲存的目的外,透過本身上面帶有一顆微控制器,可在獨立於系統之外,透過網路從遠端監控裝置本身狀態。這樣的組合更可以使平台因為當機或存儲容量不足而減少停機時間,可以降低維修與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