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mer 矩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Kramer 矩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石井俊全寫的 統計學關鍵字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蕭顯勝所指導 邱偉寧的 探討任務科技適配度與績效影響的關聯-以虛擬社群意識為中介變項 (2021),提出Kramer 矩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虛擬實務社群、虛擬社群意識、科技特性、任務特性、任務科技適配模型、績效影響。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大學 護理學系碩士班 曹英所指導 劉明莉的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職業倦怠、留任意願、中介效應、護理人員、工作環境的重點而找出了 Kramer 矩陣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Kramer 矩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統計學關鍵字典

為了解決Kramer 矩陣的問題,作者石井俊全 這樣論述:

~大數據時代,用統計學為你的履歷加分~ 推薦給所有勇於跨領域、學習新知的專業職場人!     生活在互聯網的時代,統計學的知識在所有的領域都不可或缺。     尤其是商業領域,統計學在「市場行銷」、「企業決策」、「人工智慧」、「關鍵字檢索」等各個領域都受到廣泛的運用。     但是統計學的知識,有其嚴謹的定義和使用框架。     儘管我們在學生時代學過基本的統計方法,比如平均數、中位數、標準差、機率,但是實際面對市場調查或財務報表時,往往也不知道該如何運用這些數據幫助我們分析現況、對未來下決策。     實際上,即使是經常在實務中應用統計方法的人

,往往在接手全新的專案時,便沒辦法比照舊有方法,導致所學知識派不上用場。即使想認真學習,也常因為統計學是一門專業科目,若非花費大筆報名費用參加課程,便是得尋覓坊間參考書自行鑽研,而在學習上浪費大量的時間。     本書正是為所有想學習統計學的人,提供最有效率的學習途徑。     書中彙整重要的公式、定理、統計方法和理論,以跨頁形式歸納基本內容,並透過生活實例示範該統計方法的應用範疇。     本書架構根據應用類型,分為以下11個大類別:     ●敘述統計▸▸你認為國民的所得平均值是多少?這個數值能代表你的所得嗎?   ●相關關係▸▸取一個數值,表現工作時數

與睡眠時數的相關性   ●機率▸▸能從過去的中獎結果,預測下次的中獎號碼?   ●機率分布▸▸五次推銷,能夠成功簽約的機率是多少?   ●估計▸▸節目收視率差1%,這樣的差距算大嗎?   ●檢定▸▸想證明新藥是否有療效,證據就是檢定   ●無母數檢定▸▸東京某醫科大學的錄取率,是否存在性別差異?   ●迴歸分析▸▸一個公式,就能預測高級葡萄酒的價格   ●變異數分析與多重比較法▸▸輕鬆排定工讀生的排班表   ●多變量分析▸▸透過結構分析調整組織,使人才能夠適得其所   ●貝氏統計▸▸信箱過濾器簡單區分垃圾郵件的方法     從國高中學習的「資料整理」

與「機率和統計」,到大學或專業科目深究的「估計」、「檢定」、「迴歸分析」與「多變量分析」,乃至於大數據時代不可或缺的「貝氏統計」。     本書涵蓋目前統計學所有的應用領域,並以大百科的檢索條目般一一羅列,有助於初學者掌握整體的面貌。     據說特斯拉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在9歲時就讀完整部大英百科全書。     本書作為統計學的百科全書,儘管不能保證各位在創業時,業績能像火箭一飛沖天,但絕對能讓你成為具備統計觀的一流商務人士。     在資訊愈來愈多樣、數量不斷增加且產生速度飛快的未來,唯有運用統計學,才能幫助我們的命運進行貝氏更新。   本書特色

    ◎專書彙整113個廣泛應用於各領域的統計學公式和定理,讓需要統計學的人學習更有效率。   ◎每一節以五顆星標示「難易度」、「實用性」與「考試機率」,重點觀念一目瞭然。   ◎獨立專欄列舉實例,讓初學者快速掌握統計學在日常生活的實際應用。     ※因應印刷需要,內頁預覽顏色與實際印刷不同,敬請見諒。※

探討任務科技適配度與績效影響的關聯-以虛擬社群意識為中介變項

為了解決Kramer 矩陣的問題,作者邱偉寧 這樣論述:

在疫情時代,虛擬社群代表著社會中的溝通型態的轉變,虛擬社群取代了傳統實體社群,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社群軟體的企業員工,其感知任務科技適配與虛擬社群意識,是否能影響其績效影響,並以「任務科技適配模型」為基礎,加入虛擬社群中的虛擬社群意識做為變項,來探討架構中的任務特性及科技特性,如何對任務科技適配度造成影響,以及虛擬社群意識對於任務科技適配度及績效影響之中介效果。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有在企業組織中創建或參與虛擬實務社群之個人進行問卷投放,有效樣本314份。研究結果發現:(1)「任務特性」、「科技特性」正向影響「任務科技適配度」;(2)「任務科技適配度」正向影響「虛擬社群意識」;(3)「任務科

技適配度」、「虛擬社群意識」正向影響「績效影響」;(4)「虛擬社群意識」部分中介「任務科技適配度」及「績效影響」兩者之間之關係。本研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認為應著重任務科技適配度,強化工作任務與科技特性之間的符合程度,以提升績效影響,相關研究結果可供研究之企業,以及後續研究者作為相關研究參考。

護理工作環境、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東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

為了解決Kramer 矩陣的問題,作者劉明莉 這樣論述:

背景護理人員的工作投入和留任意願,是攸關醫療與照護品質頗為關鍵的議題,眾所周知,護理人員的工作環境會影響護理服務的品質和病人的照護成效,但是有關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對其留任意願的影響則所知甚少。本研究乃在探討台灣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並進一步分析工作環境在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的中介效應。方法本研究採描述性、相關性研究設計,於台灣地區相對偏鄉的一所基督教醫院進行401位護理人員的問卷調查,最後有效問卷共376位(回收率達93.8%);本研究測量工具包括:人口學問卷,31題、Likert 四點尺度之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of Nurs

ing Work Index; PES-NWI; PES-NWI),22題、Likert七點尺度之職業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it Inventory;MBI),與6題、Likert五點尺度之留任意願量表(Intent-to-Stay Scale; ITS);收案期間自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研究資料將呈現描述性統計及推論性統計(包括: t檢定、變異數分析、多元變異羅吉斯迴歸分析等);本研究變項也採用PROCESS模型4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ethod; N = 5,000)進行中介效應的檢驗,信賴區間設95%。結果本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 34.3 歲

(SD = 8.1),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平均得分為 96.8 ± 12.3,職業倦量表(MBI)平均得分為 43.5 ± 23.1;約有1/3(30.5%)的受訪者不確定是否繼續留任(ITS),其中3.3%的受訪者預計離職。約有1/3(30.3%)的受訪者呈現高度情緒耗竭。受訪者中從事護理工作年資較短、孩子較少或在內(和/或外)科病房和急重症單位工作者,職業倦怠的程度較高。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與留任意願呈顯著負相關(β = -0.088,p < 0.001),而護理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對職業倦怠和留任意願之間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β = 0.078,p < 0.001)。結論和影響本

研究與其他研究相比,受訪者於護理工作環境量表(PES-NWI)以及職業倦怠量表(MBI)有較高的得分,雖然受訪者較高的職業倦怠有較低的留任意願,但對於工作環境的感受良劣會改變兩者之間的關係。因此,創造正向的護理工作環境,能降低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以及流失率的發生;於臨床實務中聚焦於合作氛圍及心理賦能的焦點性措施與支持,可以提升工作品質,而定期的人力調查可監測員工的幸福感,且提供匿名的發聲管道應可用來衡量介入措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