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JNI error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中央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許富皓所指導 陳立函的 程式控制流程劫持反制措施 (2014),提出Java JNI error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緩衝區溢位、網路蠕蟲、安卓、程式流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研究所 洪士灝所指導 鄧昱奇的 以動態使用者意圖分析偵測Android惡意程式 (2013),提出因為有 Android、安全、惡意程式、自動化測試、智慧型手機、資訊洩漏、隱私的重點而找出了 Java JNI error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Java JNI error,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程式控制流程劫持反制措施

為了解決Java JNI error的問題,作者陳立函 這樣論述:

程式設計師撰寫程式時會把程式執行流程設計妥當,執行時就依據原先設計好的流程,但攻擊者可以使用程式的漏洞去改變原先的流程,跳脫出程式設計師原先沒有考慮到的執行流程,進而達到執行攻擊者想要的行為,在此論文中,我們把這種行為稱為「程式執行流程劫持」。程式執行流程劫持發生時,程式本身大多無法自行處理,攻擊者通常會將執行流程導向攻擊者注入的程式碼或是攻擊者希望執行的程式碼,如此一來,一般作業系統並無法得知流程劫持,因此本篇論文便是要改進作業系統在這些程式執行流程劫持的反制措施。因此在此篇論文中,我們將探討程式執行流程劫持在三種平台上的處理機制,包括:一般電腦平台的緩衝區溢位弱點偵測、網路平台的蠕蟲偵測

與處理、與行動裝置上Android 平台的元件間通訊異常偵測與紀錄。緩衝區溢位攻擊的歷史久遠,許多有名的攻擊和網路蠕蟲,都是透過緩衝區溢位漏洞,因此我們雙管齊下,一方面在開發流程中加入安全測試來找出緩衝區溢位弱點,以減少可能的漏洞;另一方面則在作業系統執行sys_read() 相關系統呼叫時,檢查是否為緩衝區溢位攻擊,若為攻擊就嘗試治療發起攻擊的電腦,以減緩網路蠕蟲散佈的速度。另外智慧型手機中市占率最高的Android 作業系統,在設計時使用了很多元件間通訊來重複使用其他應用程式已經實做的功能,因此若應用程式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基礎元件,就很可能被惡意程式觸發執行執行流程,且被惡意使用原先設計的功

能,因此我們在Android 作業系統分派元件間通訊的時候,檢查接收者列表,通知使用者可能的惡意元件間通訊攔截與相關惡意行為,並紀錄這些通訊內容,以供之後分析參考。

以動態使用者意圖分析偵測Android惡意程式

為了解決Java JNI error的問題,作者鄧昱奇 這樣論述:

資料洩漏在Android上愈來愈嚴重,隨著Android平台上惡意程式的滋長,保護使用者的資料變得愈來愈難。一個惡意程式再Android上很容易取得使用者的資料,所以對於想要偷資料的開發者而言,只要寫個Android上的程式就可以透過Android框架獲得使用者隱私資訊。對於使用者而言,他很難知道Android上的程式是否依照他的意願使用他的隱私資料。這篇論文提供另外一個自動偵測惡意程式的方法。我們透過動態分析觀察使用者和程式的互動情形來判斷受測程式是否為惡意程式。最後,我們分析使用我們的方法,在一般程式和惡意程式的集合裡面,分別可以有多少的準確度,以及這個方法本身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