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天線 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GPS天線 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國華寫的 移動通信信號室內覆蓋原理及工程設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飛機工程系航空與電子科技碩士班 劉文忠所指導 粘以安的 應用於無人飛行載具UHF/GPS/WiFi通訊頻段之整合型天線設計 (2020),提出GPS天線 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天線、多端口、槽孔天線、三頻段、無人機。

而第二篇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械與機電工程碩士班 馮奎智所指導 郭姿吟的 鎢酸鋇低溫共燒陶瓷材料微觀結構與微波介電特性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鎢酸鋇、微觀結構、機械性能、LTCC、銀擴散的重點而找出了 GPS天線 頻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GPS天線 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移動通信信號室內覆蓋原理及工程設計

為了解決GPS天線 頻率的問題,作者李國華 這樣論述:

李國華編著的《移動通信信號室內覆蓋原理及工程設計》主要闡述移動通信信號室內覆蓋的原理和工程設計,內容包含無線電技術基礎、移動通信網路基 礎、信號室內覆蓋的基本原理、室內覆蓋系統工程勘察與設計、多系統共存設計、MIM0技術及室內實現、中繼技術、工程安裝設計、典型場景的覆蓋解決方案 。      書中每章都配有思考題,適用性強,有助於學生鞏固學習內容,提升應用能力,同時也有助於教師開展教學。本書內容貼近工程實踐,內容完整全面,實 用性強,有助於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培養。      本書可作為應用型本科通信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使用,也可作為從事移動通信信號室內覆蓋工程建設的相關技術人員的學習培訓教材或參

考資料。 第1章 無線電技術基礎 1.1 電磁波基礎 1.1.1 無線電波的基本概念 1.1.2 移動通信電磁波的工作頻段 1.1.3 室內電磁波傳播模型 1.2 天線技術基礎 1.2.1 天線的作用 1.2.2 半波振子天線 1.2.3 天線方向圖 1.2.4 天線增益 1.2.5 天線阻抗匹配 1.2.6 極化方式 1.2.7 工作頻帶和功率容限 1.3 傳輸線基礎 1.3.1 傳輸線的特性 1.3.2 傳輸線阻抗匹配 1.3.3 射頻同軸電纜 1.3.4 洩漏同軸電纜 1.4 射頻常用術語 1.5 接收機射頻指標 1.6 發射機射頻指標 1.7 電磁安全 1.7.1 電

磁安全防護**標準 1.7.2 電磁輻射的計算方法 思考題 第2章 移動通信網路基礎 2.1 GSM網路的基本原理 2.1.1 GSM網路概述 2.1.2 DCSl800技術 2.1.3 GSM基站的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1.4 GPRS技術 2.1.5 EDGE技術 2.2 CDMA網路的基本原理 2.2.1 CDMA網路概述 2.2.2 CDMA基站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2.3 EV—DO技術 2.3 wCDMA網路的基本原理 2.3.1 WCDMA網路概述 2.3.2 wCDMA基站的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3.3 HSPA技術 2.3.4 HSPA+技術 2.4 TD—SCDMA網路的

基本原理 2.4.1 TD—SCDMA網路概述  2.4.2 TD基站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4.3 TD—HSPA技術 2.5 LTE網路的基本原理 2.5.1 LTE的性能目標與網路架構 2.5.2 LTE實體層技術與空中介面  2.5.3 TD—LTE基站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6 wLAN網路的基本原理 2.6.1 802.1 1協議簇 2.6.2 WLAN網路架構 2.6.3 wLAN的頻率劃分 2.6.4 AP關鍵射頻性能指標 2.7 LTE—A網路的基本原理 思考題 第3章 信號室內覆蓋的基本原理 3.1 信號室內覆蓋技術簡介 3.2 室內信號分佈系統的組成 3.3 信號源 3.4

信號分佈方式 3.5 室內信號覆蓋常用器件 3.5.1 功分器 3.5.2 耦合器 3.5.3 天線 3.5.4 饋線及接頭 3.5.5 幹線放大器 3.5.6 其他器件 思考題 第4章 室內覆蓋系統工程勘察與設計 4.1 工程選點 4.2 現場勘測 4.2.1 勘測前準備 4.2.2 勘測內容 4.2.3 模擬測試 4.3 網路設計指標 4.4 室內覆蓋系統設計 4.4.1 容量預測 4.4.2 覆蓋設計 4.4.3 信號源和分佈系統的選取 4.4.4 切換設計和信號外泄控制 4.4.5 關鍵設備安裝位置的確定 4.4.6 電梯覆蓋方案的確定 4.4.7 天線布放和走線 4.4.8 功率

分配設計 4.4.9 功率分配設計舉例 4.4.10 優化修正 4.5 系統原理圖及其標識 4.6 影響室內覆蓋效果的因素 4.7 設計輸出檔 思考題 第5章 多系統共存設計 5.1 多系統共站獨立分佈系統 5.2 多系統共分佈系統 5.2.1 合路器方式 5.2.2 POI方式 5.2.3 混合方式 5.3 多系統共存干擾隔離要求 5.3.1 雜散干擾隔離度 5.3.2 互調干擾隔離度 5.3.3 阻塞干擾隔離度 5.4 系統間隔離措施 5.4.1 空間隔離度的計算 5.4.2 室內分佈系統間隔離度的計算 思考題 第6章 MIMO技術及室內實現 6.1 MIM0技術概述 6.2 MIM0

技術原理 6.3 MIM0通道容量 6.3.1 通道相關性 6.3.2 通道容量比較 6.3.3 MIM0的應用模式 6.4 多天線技術 6.4.1 多天線特性對MIMO性能的影響 6.4.2 MIMO多天線與傳統天線的比較 6.4.3 基站MIM0多天線設置的基本方法 6.4.4 室內2×2 MIMO技術的實現 思考題 第7章 中繼技術 7.1 2G引入中繼技術 7.2 2G直放站的種類 7.3 直放站雜訊引入分析 7.4 3G系統的中斷技術 7.5 LTE—A的中繼技術 思考題 第8章 工程安裝設計 8.1 主機的安裝要求 8.2 天線的安裝要求 8.3 器件的安裝要求 8.4 饋線布

放的要求 8.5 GPS天線的安裝要求 8.6 電源與接地 8.7 五類線的安裝要求 8.8 密封 8.9 標識 思考題 第9章 典型場景的覆蓋解決方案 9.1 居民社區場景 9.2 商業辦公場景 9.3 校園場景 9.3.1 校園用戶及業務特點 9.3.2 校園建設方案 9.4 封閉道路場景 9.5 巨型場館 思考題 附錄 縮略語 參考文獻

應用於無人飛行載具UHF/GPS/WiFi通訊頻段之整合型天線設計

為了解決GPS天線 頻率的問題,作者粘以安 這樣論述:

近年來,無人飛行載具在多媒體、偵查、數據收集以及地形探勘等各領域廣泛應用,而應用於無人飛行載具之天線皆具有小型化與多頻等特性。一般無人機天線大都使用單一饋入的單頻帶天線,但在無人機體有限空間中放置多個天線會增加配置難度,於是本研究針對無人飛行載具需求之三個頻段UHF(915MHz) 、GPS頻段(1.575GHz)以及Wi-Fi頻段(2.45GHz)設計一多頻段多端口整合型天線,將三個頻段三個端口整合,讓三個頻段能在一個天線結構下同時運作。本文所設計之天線採用同軸饋入,基板使用介電係數ε_γ為4.4的FR4板,天線設計採用三個弧形天線透過調整寬度、弧度達到目標頻段。其中,UHF頻段利用中心圓

形貼片天線連接最外圍弧形天線,在小型化天線中獲得較長的電流路徑,而GPS/WiFi頻段之弧形天線透過加上凹槽在緊湊的天線裡將匹配頻段往低頻調整並提升阻抗匹配,在接地面上挖槽孔來提高天線間的隔離度以降低不必要的功率損耗。本研究所提出之天線在Ansys HFSS模擬中得到以下結果:UHF頻段S11最佳值為-26.3dB,在-6dB處頻率範圍為910~933MHz;在GPS頻段最佳S22值則為-10.86dB,-6dB頻帶為1.558~1.602GHz;在Wi-Fi頻段的S33值最低可達-23.29dB,-6dB頻率範圍則是2.4~2.495GHz。在量測部分,在UHF頻段S11最佳值為-13.4d

B,在-6dB處頻率範圍為908MHz-928MHz;在GPS頻段最佳S22值則為-12.6dB,-10dB頻帶為1.568GHz-1.59GHz;在Wi-Fi頻段的S33值最低可達-22.3dB,-6dB頻率範圍則是2.4GHz到2.485GHz。所提出之天線整體尺寸僅有50x50x0.8mm3,且多端口的結構極為適合放置在小型無人機上,支援無人機所需頻段與地面站進行通訊。

鎢酸鋇低溫共燒陶瓷材料微觀結構與微波介電特性之研究

為了解決GPS天線 頻率的問題,作者郭姿吟 這樣論述:

隨著通訊產業的發達,目前即將邁向5G的時代,低溫共燒陶瓷材料為熱門研究方向,本研究主要以合成鎢酸鋇材料系統,並且添加玻璃,形成低溫化可燒結緻密的微波介電材料。從結果顯示,鎢酸鋇合成的相結構,發現當Ba/W1時,會產生Ba3W2O9二次相。在微觀結構的部分,發現在玻璃添加量較低時,外圍的玻璃層較薄,穿晶破裂的現象較為嚴重,並會影響機械強度;隨著玻璃添加量的增加,外圍的玻璃層越厚,此現象會減緩甚至抑制,同時增加其機械強度。此外還發現了銀擴散的問題,出現在B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