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培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ERP 培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JohnCheng寫的 決戰庫存:連結客戶與供應商,一本談供應鏈管理的小說 和(美)劉寶紅的 供應鏈的三道防線:需求預測、庫存計劃、供應鏈執行(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經濟新潮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銘傳大學 應用統計與資料科學學系碩士班 周子敬所指導 楊羽汶的 休閒導向、休閒利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2021),提出ERP 培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休閒導向、休閒利益、幸福感、結構方程模式、SmartPLS。

而第二篇論文健行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碩士班 林仲廉所指導 方頌翔的 台灣中小企業 CNC 機械工廠智能製造初探 (2021),提出因為有 虛擬實境、擴增實境、網宇實體系統、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的重點而找出了 ERP 培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ERP 培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決戰庫存:連結客戶與供應商,一本談供應鏈管理的小說

為了解決ERP 培訓的問題,作者JohnCheng 這樣論述:

  【沒有人想到,在疫情反覆的時代,全球供應鏈會有「斷鏈」的危機,封城、原物料飆漲、物流不通,使得「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益發突顯出來。     當世界走向數位化、虛擬化的同時,仍然需要實體的物料、機器設備的支撐,在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給需要的人。     後疫情時代,市場需求變化劇烈,「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更重要!】   前奇異公司(GE)董事長傑克‧威爾許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備優勢,你就不要競爭。」   英國管理學者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也說:「市場上只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21世紀的競爭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

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這本書是個難得的好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何謂庫存、為什麼庫存及供應鏈管理是企業健全營運的關鍵。   有點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倉庫、工廠、採購都可能是藏污納垢、問題叢生之處,不然也就不會庫存永遠不準、動不動就缺料或停線、還有應酬文化和回扣等等問題……。   實際上,從庫存管理到供應鏈管理,確實是製造業的「重中之重」,你的庫存周轉率高,才能夠健健康康地賺錢。例如在電子製造業,產品已經像「快時尚」一樣,一兩年或幾個月就會過期,庫存管理太重要了!很多公司都是死在庫存上。   這本書以對話和故事的形式寫成,用生動活潑的口吻,勾勒出一般製造業面對的種種現實問題,確實令人大開眼界、

醍醐灌頂!   作者程曉華先生曾任職於大宇重工業(Daewoo)、IBM、Flextronics(偉創力)等公司,擔任過生產計畫員、物料計畫主管、供應鏈管理總監等職務,並曾任職於埃森哲(Accenture)顧問公司,以其20多年的實戰經驗,寫成這本書。   書中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可以看到庫存與客戶需求、物料採購、倉庫、ERP系統、KPI、財務、會計、生產、品管、銷售之間的關係;最終,供應鏈管理和庫存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客戶、供應商)的全面參與、公司內部從上到下的合作,以及高層的支持。 ------------------------------ 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  

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管理(藝術),只有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才可能創造出業績,從而實現「全面庫存管理」(TIM)的根本目標:透過全面優化供需鏈管理的流程、組織、績效考核,全面降低供需鏈的呆滯庫存(E & O),提高及時交付率(On-Time Delivery),進而提高企業的現金流周轉速度(Cash to Cash),提高股東的投資報酬率(ROI)。   本書以主角成銘先生,進入偉康公司擔任供應鏈管理總監為基本場景;他不是那種「正經八百」的經理人,甚至他的言行也有點「政治不正確」,很特立獨行,但是他確實能管,知道該「管什麼」,終於讓公司的營運蒸蒸日上…… 本書以故事與對話的形

式,從管理的角度,深入淺出說明了供應鏈與庫存管理的流程與控制點。書中的重要概念有:   ‧庫存,轉就是賺! ‧開會不及時,(給客戶)交貨就可能有問題; ‧倉庫有多大,庫存就可能有多高; ‧拿不到貨,可能是個計畫問題; ‧忙就是瞎忙,加班解決不了缺料問題; ‧採購員不是追料的,你要做供應商的虛擬供應鏈經理; ‧業務不是賣貨的,你是客戶的需求管理經理; ‧不是有料你就厲害,過量生產罪大惡極,你必須服從計畫的指令; ‧不要抱怨預測不準確,但也不能被業務牽著鼻子走; ‧不要為了KPI而KPI,KPI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 ‧有想法是好事,但是,你不能說了不做,做了不說; ‧玩供應鏈管理,就是玩一個『平衡

』——及時出貨與庫存周轉率的平衡; ‧大家都是玩供應鏈的,只是,不同的人處於供應鏈的不同環節; ‧未來的CEO來自供應鏈——供應鏈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 ‧供應鏈的流程需要定期審核。

休閒導向、休閒利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為了解決ERP 培訓的問題,作者楊羽汶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於進行休閒導向、休閒利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有效樣本為367份,結果顯示,其中項目內水準最多的分別為職業的工商類別(31.3%),教育程度的大學與大專(57.8%),和朋友一起爬山(44.4%),搭乘公車前往(38.7%),頻率為一年一次(33.2%)。休閒導向、休閒利益與幸福感量表使用李克特五點給分,本研究結果幾乎都在3分以上。在SEM上隨性休閒導向對休閒利益為不顯著,隨性休閒導向對幸福感的關係上為負向且為顯著的關係,其餘為正向且顯著的關係,有良好適配。在IPMA上,以幸福感為目標時,認真性休閒導向為『優勢保持區』,隨性休閒導向為『次要改善區』;以休閒利益為目標時,幸福感為『優勢保

持區』,隨性休閒導向為『次要改善區』,認真性休閒導向為『優先改善區』。在MGA及多群組比較上,「隨性休閒導向->休閒利益」有顯著正向影響。在HCMs上顯示模式都為適配不佳。建議在抽樣本上,可以針對不同的陪同者上,更能了解不同對象在兩休閒導向上的差異,更能針對不同客群、地區制定不同的政策。

供應鏈的三道防線:需求預測、庫存計劃、供應鏈執行(第2版)

為了解決ERP 培訓的問題,作者(美)劉寶紅 這樣論述:

供應鏈的三道防線全面覆蓋計畫與執行,聚焦需求預測和庫存計畫,兼顧供應鏈的執行實施。當然,如果認為本書只是寫給計畫人員看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計畫的本質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時時刻刻,這本書都是從管理的角度入手,在管理層面闡述需求預測、庫存計畫和供應鏈執行的解決方案。   本書是對《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藍皮書)的延伸,聚焦中間治亂的問題,基本的思路在藍皮書中有闡述,這裡用整本書的篇幅,納入大量的案例,更系統、更全面地闡述供應鏈計畫,兼顧供應鏈執行,以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庫存周轉,同時改善按時交付水準。 劉寶紅   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西

斯國際執行總監。在供應鏈管理領域,劉先生有十幾年的實踐經歷,主要來自矽谷高科技行業。他的專著《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自2012年出版以來,每年都居供應鏈管理銷量榜首。   他的《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整體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劉先生旨在填補學者與實踐者之間的空白,在研究和著述的同時,還通過培訓、諮詢,積極參與供應鏈實踐,全面覆蓋汽車家電、電信設備、航空航太、機械製造、石油石化、快時尚、電商貿易等多個行業。 序言一:貌似沒做到,實則沒想到 序言二:給讀者的一些說明 作者簡介 第一篇 供應鏈的第一道防線:需求預測 / 1 需求預測怎麼

做:始於資料,終於判斷 / 3 【小貼士】需求預測是企業博弈的焦點 / 5 需求預測不能等同於銷售目標 / 8 需求預測是“從資料開始,由判斷結束” / 11 【小貼士】從資料開始是種習慣 / 15 【小貼士】從數據裡學什麼:以發貨記錄為例 / 17 從資料開始:不但要有資料,而且要有分析 / 21 由判斷結束,必須要有針對性 / 26 【案例】分解需求,對接合適的判斷者 / 26 【小貼士】存量來自資料,增量來自判斷 / 30 【小貼士】多少資料,多少判斷呢 / 32 從資料開始,由判斷結束,為什麼這樣難 / 33 層層報批是不是從資料開始,由判斷結束 / 34 【案例】為什麼需求評審不是解

決方案 / 36 給供應商時,採購能不能調整預測 / 38 【小貼士】沒有預測,意味著有多個預測 / 42 “平時”與“戰時”:兩類典型的需求預測問題 / 42 需求相對穩定時,選用資料模型來精打細算 / 43 【小貼士】計畫軟體往往優於人工,為什麼不被採用 / 51 【案例】預測模型一直都很准,直到…… / 54 不確定性高時,群策群力避免大錯特錯 / 57 由判斷結束:判斷什麼,怎麼判斷 / 64 【案例】識別和管理“大石頭” / 69 提高判斷的一致性,提高判斷品質 / 73 【小貼士】如何減少判斷中的偏見 / 74 【小貼士】經驗主義與教條主義 / 79 專題:在合適的顆粒度上做預測

/ 80 自來水模式的預測機制 / 82 推拉結合:在合適的顆粒度上做預測 / 85 合適的顆粒度:資料與判斷的最佳結合點 / 88 【小貼士】四種不同的業務,四個層面的顆粒度 / 93 SKU氾濫,需求預測怎麼做 / 94 預測的時間顆粒度 / 98 需求預測由誰做:讓合適的職能做預測 / 103 為什麼一線銷售做不好需求預測 / 103 【案例】為什麼短尾產品也預測不好 / 105 【小貼士】一線銷售做預測vs.主教練兼任總經理 / 107 如果考核準確度,一線銷售能否做好預測 / 109 既然做不好,為什麼一線銷售還在做預測 / 112 銷售提需求,計畫做判斷,如何 / 116 誰在做需

求預測:兼談計畫的進化史 / 118 【小貼士】肯德基 vs.中餐館的計畫 / 121 【案例】計畫與執行的分離:某快消品公司為例 / 125 【小貼士】需求計畫的進化史 / 131 需求預測彙報給哪個部門 / 134 需求計畫做什麼:快消品行業為例 / 139 需求計畫做什麼:銷售與運營協調 / 144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需求計畫 / 150 【小貼士】分析能力是可以評估的 / 153 需求計畫的績效管理 / 154 【小貼士】預測準確度如何統計 / 160 【小貼士】預測準確度:可以不考核,但不能不統計 / 165 【小貼士】需求預測的最終結果,由銷售老總負責 / 167 需求預測:分門別類

,區別對待 / 169 需求預測錯了怎麼辦:滾動預測,儘快糾偏 / 178 小步快走,儘快糾偏:服裝行業為例 / 179 【案例】儘快糾偏要從產品開發階段開始 / 182 怎麼知道預測錯了,需要糾偏 / 188 【案例】他沒說,那你問了沒有 / 191 聚焦重點客戶的重點變化 / 197 儘快糾偏要以資料驅動、計畫主導 / 199 建立滾動的預測更新機制 / 201 向失敗學習,提高預測準確度 / 208 本篇小結 / 210 第二篇 供應鏈的第二道防線:庫存計畫 / 213 預測之不足,安全庫存來應對 / 215 【小貼士】適當拔高預測,不就代替安全庫存了嗎 / 218 【小貼士】你是如何

設定庫存水位的 / 220 安全庫存的設置:庫存計畫的看家本領 / 221 第一步:量化需求的不確定性 / 221 第二步:量化服務水準的要求 / 224 【小貼士】服務水準跟有貨率的關係 / 225 第三步:計算安全庫存 / 228 【案例】安全庫存的計算示例 / 229 【小貼士】如何確定合適的服務水準 / 231 【小貼士】承諾的是服務水準還是庫存水準 / 233 再訂貨點:需求預測和庫存計畫的結合 / 235 【小貼士】用再訂貨點還是安全庫存+預測 / 240 【案例】為什麼不能一刀切地設置庫存水位 / 244 【小貼士】庫存計畫要學賭場,而不是學賭徒 / 248 【小貼士】為什麼系統

建議的庫存水位經常偏低 / 249 VMI:最高、最低庫存水位如何設置 / 253 VMI是對供應鏈三道防線的終極挑戰 / 258 【小貼士】VMI是個好東西,對供應商也是如此 / 260 【小貼士】VMI和寄售沒關係 / 262 庫存四分法:有針對性地控制庫存 / 264 【案例】庫存四分法:原材料為例 / 269 【案例】關鍵元器件的庫存四分法 / 271 庫存究竟多少才算合適 / 273 縮短周轉週期,降低周轉庫存 / 275 【案例】周轉週期的構成:採購件為例 / 275 資訊化,縮短走流程的時間 / 278 改變批次處理,減少等待時間 / 281 設置推拉結合點,縮短周轉週期 / 2

83 降低不確定性,控制安全庫存 / 284 管道壓貨,人為加劇需求的不確定性 / 286 改變組織行為,控制多餘庫存 / 289 避免“互扣人質”,打開降庫存的閉環 / 291 過激反應,短缺最後總是以過剩收尾 / 295 【案例】有呼吸機,還是沒有 / 300 本篇小結 / 304 第三篇 供應鏈的第三道防線:供應鏈執行 / 307 需要預測,是因為供應鏈的回應能力有限 / 308 什麼問題由催貨解決:由加拿大的過期口罩談起 / 309 催貨是有學問的 / 312 【小貼士】雖然抱怨,其實最喜歡的還是催貨 / 316 把自己做成大客戶,驅動供應商快速回應 / 318 要不要給供應商提供預

測 / 324 【案例】日本供應商供不了貨 / 325 計畫可以調整,但得考慮供應鏈的剛性 / 328 人都在忙什麼?在忙著做資訊系統的事 / 330 超前和逾期消耗問題 / 331 安全庫存的手工管理 / 333 採購訂單的手工處理 / 334 ERP:資訊系統的核心應用 / 336 物料需求計畫 / 337 【小貼士】為什麼MRP跑不起來 / 339 可承諾邏輯 / 344 ERP作為資訊共用的平臺 / 348 電子商務:供應商的電子連接 / 350 電子商務推動訂單層面的自動化 / 350 電子商務傳遞需求預測和VMI資訊 / 355 與供應商協作的資訊樞紐 / 357 本篇小結 / 3

59 後記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 362 參考文獻 / 364

台灣中小企業 CNC 機械工廠智能製造初探

為了解決ERP 培訓的問題,作者方頌翔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以台灣中小企業CNC機械工廠為例,研究推動工業4.0/智能製造。計完成(1)彙整『智能製造』核心技術範疇及推動進程路徑圖與評價指標。(2)剖析育聖公司技術瓶頸與經營困境,予以變革。(3)運用ERP工具檢視育聖公司管理制度,精實整建實體生產程序後銜接CP系統,使虛實整合交叉運用。(4)參加經濟部中科園區產業智能製造與研發技術昇級,申請並獲得經濟部科專A+淬鍊研發計畫─機車ABS研發量產案之核准與執行。(5)將生產製造管理系統往前端推動供應鏈數位編碼與讀卡,E化物料管理聯上管理系統。(6)推動『研究開發與設計創新』,並籌建公司資料庫伺服器來儲存大量製造合約、藍圖、用料表/配料清單、產品

規格與技術基準、生產計畫文案與相關報告、供應商等文件和數據(data),並使CRM、TPM等聯上生產管理系統。(7)規劃建置無人化生產單元(Smart factory),使達成24小時、無人、大量生產的實現。 本研究僅完成初探,後續將依據推動進程路徑圖及6Cs科技技術項目之智能製造系統表,虛實整合相關作業,將VR、AR、BDA、無人搬運車、無人倉儲、5G無線物聯網、雲端運算、AI運用等導入CPS中優化,未來展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