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M 專員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CRM 專員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蔡伊芳寫的 打造360度行銷產品力:產品經理帶你直搗商業競爭核心 和過自己的日子的 便利店經營從入門到精通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法意資產管理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艾昌瑞所指導 劉建麟的 顧客關係管理與顧客投資選擇 之關係研究 (2021),提出CRM 專員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顧客關係管理、銀行、理專、投資選擇。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 邱永和、魯亮君所指導 郭思妤的 金融科技運用在保險之效率分析-以T銀行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金融科技、銀行保險、共同邊界模型、動態方向距離函數、資料包絡分析法、經營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CRM 專員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CRM 專員,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造360度行銷產品力:產品經理帶你直搗商業競爭核心

為了解決CRM 專員的問題,作者蔡伊芳 這樣論述:

  作者蔡伊芳歷經10年專案管理與產品經理的實務淬鍊,不僅在台灣品牌大廠負責硬體產品,外商龍頭做北亞產品行銷策略經理,也在新加坡電商擔任營運部門的副理,多年來從產品、通路、行銷角度,在亞洲多國深度發展產品推廣戰略,擁有一套獨有的產品經理全貌觀。   她認為,深諳產品力的行銷才是王道,而產品力包含3種能力:(1)發掘需求的能力;(2)滿足需求的能力;(3)傳遞價值的能力。只要練就這些功夫,天下沒有不能賣的商品。     她固定在Medium上發表自己對「產品力」各種角度的思考,獲得廣大迴響,同時,她發現目前市面上許多產品與商業模式的案例分析,都是美國或中國的公司,未必符合台灣的市場環境與需求,

所以深入訪談5家一時之選的台灣科技公司,包含Uplive直播、奧丁丁、iFit、潔客幫、客意直火比薩,從創業主的故事出發,討論直播、區塊鏈、電商,O2O、新餐飲、內容變現、訂閱制、B2B與B2C商業模式的不同、平台營運策略、遊戲化設計等議題,同時以產品經理的角度,分別就「市場趨勢」「商業模式」「營運策略」及「產品設計」等面向找出創新之處,並協助讀者診斷問題,提供全方位的行動策略,達到事半功倍的行銷產品力! 本書特色   看完本書,你可以:   ◎將產品力變成你的超能力   ◎訓練產品經理的思惟模式   ◎以三大產品力做行銷推廣   ◎學習從老闆的角度看事情 名人推薦   王俊凱  奧丁

丁創辦人   李明元&徐靜蕙  客意直火比薩創辦人   陳衍光&黃貝蓉  潔客幫Co-founder   葉冠義  Uplive直播執行長   謝銘元  iFit&ECFIT雲端CRM創辦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Evonne 的訪談非常深入,對於區塊鏈的產業希望能透過她精闢的寫作,讓更多人瞭解這個技術的威力。——王俊凱 奧丁丁創辦人   過去外送對餐飲來說是個試煉,但現在有生態系能借力,Evonne在本書做了深入的剖析。——李明元&徐靜蕙 客意直火比薩創辦人   打造產品的過程就是解決受眾的問題,使其價值極大化,怎麼做呢?看這本書就對了!——陳衍光&黃貝蓉 潔客幫Co

-founder   從網紅經濟出發,精準剖析直播、遊戲化設計和內容變現的商業邏輯。 ——葉冠義 Uplive直播執行長   大家都以為做行銷和BD很炫很潮,但不懂產品,做個屁啊?!——謝銘元 iFit&ECFIT創辦人 作者簡介 蔡伊芳(Evonne Tsai)   財金人、行銷人、科技人,台大財金系畢業後展開產品之路,目前任職於新加坡電商商業轉型部副理。   從新創公司的行銷專員做起,歷經菜鳥小PM,到負責軟體主產品線,創造公司下一個世代的旗艦型產品,占公司三分之一以上的營收,再到華碩擔任PM、瑞典商北亞產品行銷經理、電商商業轉型部副理,行銷與產品之路走了10年,大小公司通吃

,軟硬體產品兼施。   同時也是Medium人氣作家,分享自己在職場上擔任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的想法與心路歷程,期間累積數十萬閱讀,獲得許多按讚與讀者回饋。部落格追蹤人數破萬,中文世界第一,文章散見於數位時代、經理人、遠見、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等電子媒體,同時也受邀參與許多演講與組織培訓。Medium:medium.com/@evonneyifangtsai   〈前言〉產品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PART 1. 觀念建立篇  前公司給我的PM思維衝擊  當PM第一年學到的三件事     功能比人家少,價格比人家高,怎麼賣?     網路效應——商業模式中的必勝法寶   

 機會還是命運?KKday & Klook旅遊電商如何創新服務      PART 2. 實例解析篇  Uplive——從直播談內容商業模式與流量變現     直播的內容商業模式     直播流量變現——還有其他方式?     ★產品經理的觀點解析     產品設計:如何用遊戲化設計提高黏著度與打賞金額?     誰能勝任「直播產業的產品經理」?     ◆Evonne 互動式提問     ◆Evonne 這樣想……      潔客幫——從居家清潔看O2O平台的經營與困難    「潔客幫」的商業創新     如何「過五關」解決難題?    ★產品經理的觀點解析    ◆Evonne 互動式

提問    ◆Evonne 這樣想……      客意直火比薩——結合線上店&實體通路的新餐飲    實體店&線上店的創新結合    時代潮流讓外送更容易,成本風險更低    ★產品經理的觀點解析    ◆Evonne 互動式提問    ◆Evonne 這樣想……      iFit愛瘦身&B2B ECFIT——從B2C轉型B2B的策略思維與做法    垂直電商轉型大契機    Amazon 和 iFit為何要將內部系統推出去?    ★產品經理的觀點解析    為什麼蘋果和微軟難以在對方的領域攻城掠地?    ◆Evonne 互動式提問    ◆Evonne 這樣想……          

                                                                                                               奧丁丁(TBC)——從日商數千萬美元投資談區塊鏈的原理及應用    SBI集團看見AI及區塊鏈的潛力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數位帳本    為何奧丁丁用區塊鏈做旅宿後台?   何謂「智能合約」?    ★產品經理的觀點解析    ◆Evonne 互動式提問    ◆Evonne 這樣想……         〈後記〉做大事之前的拖延——為產品經理的1W&2H而戰  系列

緣起 今日沙漠,明日汪洋。自我進化的生存之道! 謝銘元/iFit&ECFIT雲端CRM 創辦人   網路在近數十年快速發展,除了讓資訊以百倍、甚至千倍提速傳遞,更重要的是「加速資金的自由流動」,進而加劇商業環境的更迭。放眼全世界,景氣循環的週期愈來愈短,以股市為例,2000年網路泡沫化,引發了2年多的大空頭;然而,2008年的金融海嘯,空頭市場縮短到僅有1年的時間。金融市場的循環週期縮短,隨之而來的便是商業環境的快速變遷。過去一個商業模式可能帶來10年榮景,現在每兩、三年、甚至年年都有大變動!   今日身處在乾涸的沙漠,積極尋求水源;明日可能就面臨汪洋,需要泅水求生。換言之,不管是企業

經營者,抑或是孜孜不倦的工作者,生存的關鍵並非在既有環境有多少投入,而是面臨變動環境能在多快的時間完成自我進化,成為適應變遷的新物種,更甚至,設法將自己打造成水陸兩棲的突擊艦,才能夠在短期間調整,因應各種不同的生存環境。   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過去3次創業都處在不同領域,卻很幸運的都能獲利、持續經營;即便是在創業時間最長的「iFit愛瘦身」經驗中,我也不斷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常有人問我:「這種自我革新、進化的體質從何而來?」我認為有兩大關鍵:   (1)不管環境景氣如何變遷,都要持續強化「管理知識和能力」   「獲利工具」可能隨著環境紅利有所變革,就像是武功招式,然而「管理能力」卻猶如心

法,能夠跨業態、跨產業持續累積。   (2)勤讀實戰案例,樂於交流學習   多年創業的過程,很幸運加入不少創業輔導組織,也得到許多和台灣實業先進交流討教的經驗,由於討論的都是大家「實際在做的事」,舉凡商業機會判讀、最大門檻、可能誤區等議題,都能夠得到很實際的討論。這樣的互動經驗,也讓我對不同產業、商業模式有更具體的思考脈絡。   出版這系列書籍的初心,便是源於上述的思考。每位讀者身處的時間、空間條件不同,未必能夠和我一樣,參與這麼多的實戰討論,閱讀書籍仍是多數人自主進修的主流方式。坊間多數的經營管理書籍,大多以歐美等國的公司作為討論案例,這些內容或許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管理概念上的啟發,然

而,由於經營環境和文化上與國內仍有本質上的不同,也導致讀者們的思考難以延伸至「這個狀況如果在台灣,我們會怎麼做」的落實層面上。   基於這個想法,我開始了這系列書籍的籌畫:「找台灣的經營者,談台灣的案例,論台灣的做法」,透過台灣產業中許多優秀經營、管理者的實戰經驗,讓本地的經營智慧能得以嫁接。   此外,相對過去的案例,多數談論已經成功的大型企業,在創業過程中篳路襤褸的艱辛,本系列會更著重在「正在成長中的企業,如何解決正在發生的問題」,或許案例本身的獲利並不算驚人,企業規模也算不上大,但正因為如此,他們所遇見的問題,更像是讀者們每天身處的商業環境中會發生的,以達到傳承「在地實戰智慧」的目的

。   期望本系列的書籍僅是一個開端,作為拋磚引玉的先行者,讓更多的出版社願意投入台灣商業智慧分享。更重要的是,進一步帶起台灣實業經營者們的討論風氣,讓我們一起將自己打造成為水陸兩棲的突擊艦,因應全球景氣的劇烈變遷。 前言 產品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2017年底,我開始寫「Medium部落格」,分享自己在職場上擔任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的想法與心路歷程,期間累積了數十萬閱讀,得到許多按讚、回饋,內心除了非常感激,也一直希望能更有系統地輸出自己的經驗和觀點,與大家分享這十年產品經理之路上累積的分析架構與know-how。   扎實有料的台灣新創經驗   寫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也是一趟奇

幻之旅。出版社老闆同時也是創業家,在業界有強大的人脈,因此相較於其他分享枯澀理論的產品經理相關書籍,我有機會能更深入地訪談五家台灣新創公司的創辦人、執行長或董事長——包含Uplive直播、奧丁丁、iFit、潔客幫、客意直火比薩,從他們的創業故事與經驗出發,討論直播、區塊鏈、電商,O2O、新零售、新餐飲、內容變現、訂閱制、B2B與B2C商業模式的不同、平台營運策略、遊戲化設計……等議題,希望藉由實務經驗的分享,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與上手,從中獲取商業模式的架構與方法;而且相較於市面上許多「中國案例」或是「美國巨頭故事」,有許多政策背景與社會基礎的不同,這些都是扎扎實實的台灣經驗!   每一家公司,

我都會介紹他們創業的故事、遇到了什麼問題、創辦人用什麼樣的思考模式解決或設計商業模式。接著,會以產品經理的角度,從四個面向討論——市場趨勢、商業模式、營運策略及產品設計,也就是從宏觀到微觀,以一個產品經理的觀點來總結這個商業案例。最後,針對每一個案例,都有一個練習問題,以及參考想法和大家交流。   書中還收錄一些產品經理相關短文(說短,其實也有兩、三千字……),這些文章有些尚未發表,有些是Medium部落格上獲得許多迴響的產品經理思維文章,希望也能做為產品經理相關概念與思維的補充分享。   十年職涯,建立一套產品經理全貌觀   在擔任專案管理與產品經理的職涯中,我待過光速成長、幾年內從數

十人到上櫃的新創公司,也在台灣品牌大廠負責硬體產品,還有外商龍頭做北亞產品行銷策略,目前在外商電商做營運產品經理……讓我自己也驚訝的是,在這十年的時光中,我歷經產品行銷、軟體、硬體,以及營運PM的角色,涵蓋代工、B2B、B2C和C2C的業務,軟體和硬體產品線也都接手過,在這許多的跨界與碰撞當中,我建立起一套思考與分析問題的架構,對於商業模式、營運策略也磨出了產品經理的眼光與直覺。   剛畢業那年,網路上關於產品經理的資訊還不是很多,但由於修了一門科技創業相關課程,遇到了厲害的業師,就懵懵懂懂地訂定志向--我想要成為一名能獨當一面的產品經理!儘管一開始無法爭取到這樣的職位,先在新創公司的行銷部

門擔任專員,但我非常幸運,遇到了超強的產品經理S姊。   當時S姊雖不是PM,卻是行銷部門主管,她教我這個菜鳥如何辦行銷展覽,如何釐清各方的需求、掌握專案進度、控制風險,傳授過程與方式非常嚴格,至今仍是我深深感謝的人。就這樣歷經一年的焠煉,我成功做出了成績,讓公司看到我能做產品經理的潛力,因而成功轉為產品經理。   路從來不是鋪好讓你順順走,而是要靠自己闖出來的。在新創公司中有許多摸索,許多掙扎,我自費上課,考取PMP證照,希望能一窺系統化做PM的方法,也逐漸從小小的外包專案PM,做到公司轉型最重要新產品線的負責人,還參與公司Scrum制度的導入,將自己過去的思維打掉重練,學習做一個Pro

duct Owner,讓自己更貼近用戶的需求。   然而,我負責的新產品線在推出市場時,沒有得到應有的銷售成績。我不停問自己,這個產品設計比之前更好,更貼近用戶需求、更容易使用,做出這個產品的,都是公司一時之選的厲害團隊,我們合作無間,一起拚出了這個產品,為什麼銷售不佳?   那時公司的氣氛很糟,業務和開發互相怪罪,但沒有人的說法讓人滿意。我離開公司,看看外面的世界,找答案。接著進入華碩,做家用IoT攝影機,從巨人的肩膀窺見行銷與通路的力量,也了解硬體產品與軟體產品完全不同的思維,然後認清這不是我要的(笑)。   之後進入瑞典商公司,擔任北亞的Product Marketing,一個跨足

PM與行銷的角色,在頻繁的各地飛行、與通路合作夥伴討論商業策略的過程中,我成功讓一個大家都不看好的產品連續兩年翻倍成長,也逐漸解答了多年以前心中的疑問:為什麼當年那個傾盡全公司菁英資源的產品會賣不好?   我們做了新的產品,要打新的市場,但是我們研究的TA還是既有的客人,我們的通路還是既有的通路,我們的行銷管道還是針對既有的這些人,對這些人來說,重新學習一套產品的摩擦力是很大的,即使新產品更好用、更穩定,他們還是寧願守著既有的介面,用熟悉的方式賣產品。我們做新產品,應該是要開拓新的市場與通路,用全新的思維經營與溝通,至此,我才終於有自信說,我有了一點點產品經理的全貌觀。   如何讓「產品力

」成為你的「超能力」?   我的腳步沒有停歇,對於當時所處的監控產業已經相當熟悉,卻想參與一個發展更快、能帶來更多成長的產業,因此我投入成長飛快的電商,做運營PM,負責金流整合以及流程優化。   在電商快速的步調與全然不同的工作內容中,我體會了運營PM與產品PM的不同思維,也重新認知到使用者體驗到底是什麼、重要性是什麼;同時,我也學會更數據化地分析獲客成本、用戶終身價值、用戶流失率等重要數據,並做出商業決策。   這本書想分享的,就是我在這十年來的產品經理生涯中,歷經新創、品牌大廠、跨國外商等不同的PM角色之後,我得到的方法論與想法,希望能解答這些在產品開發與推廣上常見的疑惑,同時,我也

希望能藉由介紹台灣新創案例,讓大家能同時認識這些台灣了不起的新創公司,也熟悉概念的使用。   我認為「產品力」包含三種能力:   一、發掘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洞察設計思考的能力。   二、滿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專案管理與協作能力,這也包含觀看全局,用策略思考「控場」的能力。   三、傳遞價值的能力:也就是看到事物的優點與價值,並能整合外部資源,將價值送到用戶面前,讓客戶買單的能力。   感恩讓這本書成功出版的每一個人!並期許這本書能讓讀者們經由認識這些新創公司的創業故事,學習「如何從老闆的角度看這三件事」。我相信有這樣能力的人,無論是不是做為產品經理,在職場上都會是一時之選!我很幸運在職涯

成長的過程中,以產品經理作為志向,時刻磨練我的產品力,祝福您們看完這本書都能有所成長! 前公司給我的PM思維衝擊曾在一個關於支付的研討會議上,討論到信用卡交易「動態密碼驗證」的優化——目前需要跳轉到另一頁做密碼驗證,之後可以留在同一頁,用跳出視窗來解決。這麼小一個介面改動(說不定你根本沒意識到有跳轉頁面),卻是下一代信用卡驗證機制的主要賣點之一。因為多跳轉一頁,可能等於更多的用戶流失率。聽著聽著,我的腦袋突然啪嚓一聲,把一些想法串起來了!雖然這些想法之前都知道,卻是第一次有架構地串起來,值得開心記錄一下。終於懂了!那些讓人難以理解的決策 之前做PM時,常常對一些公司的決策與優先順序,覺得難

以理解。例如在新創公司,早期起家的軟體介面複雜難用,客戶抱怨連連,也要花很多時間做教育訓練,甚至每次產品要發布時,介面上的問題卻都還是low priority不解。我曾經一咬牙發憤圖強,花超大力氣把所有軟體中的UI問題全部掃出來、整理給RD,希望他們可以排一個版本,一次改一改。只可惜最後永遠在waiting list當中,天涯地久有時盡,此版本綿綿無絕期。然而,公司卻常常為了少數幾個客人或專案的特殊需求,動輒干擾原本的上線計畫或roadmap,突然決定插隊,甚至用疊床架屋的方式,也要把客製化功能架上去。在硬體品牌廠時,公司會為了硬體省幾毛錢,花超級大的開發資源,譬如為了省一些記憶體,把程式東砍

西砍、東塞西塞,結果韌體一有什麼安全性升級或功能更新,哇,空間不夠了,再度耗費研發資源,對韌體東砍西砍、東塞西塞,超辛苦也沒省幾毛錢,多放一點buffer避免之後升級問題不好嗎?反觀,公司花錢做樣品的mockup或行銷彩盒卻毫不手軟,一個外觀的mockup幾萬元一直重複修、重複做;一個彩盒比元件還要貴很多很多很多,且使用者一拿到就丟了,還是要做到超漂亮、加亮面、多彩或選用特殊材質。在電商時,反而是用戶體驗變得超級無敵重要(對敝司來說更是無上天條),為了很微小的體驗差距(例如頁面是要內嵌還是跳轉),為了讓用戶所花的步驟少一步,或少填一些資訊,甚至多花好幾倍的開發人力、成本,或是造成許多後續的處理

麻煩都沒關係。

顧客關係管理與顧客投資選擇 之關係研究

為了解決CRM 專員的問題,作者劉建麟 這樣論述:

研究探討理專如何進行顧客關係管理,以及顧客關係管理與顧客投資選擇的關係。透過深度訪談具有一定資歷的理財專員,瞭解理專進行顧客關係管理的動機與行為差異,以及顧客進行投資選擇的關鍵因素。本研究發現顧客關係管理初期為了業績壓力以及取得顧客信任,長期來說要深入瞭解顧客的需求,站在顧客角度協助其做出更好的投資選擇。影響客戶投資選擇的因素主要是服務的便利性與投資績效。至於理專顧客關係管理對投資選擇的影響,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從一開始服務顧客關係建立與維護,進而投資配置與績效的展現,甚至成為顧客理財的管家,都離不開顧客關係管理,從短中期目標架構合適的投資往來模式,長期目標則透過不斷溝通,協助客戶做全方面的投

資規劃,超越客戶對銀行只扮演金融商品銷售的期待,若能取得顧客更深信賴,進而協助規劃私人資產到家族稅務等重大議題,對銀行與理專來說都充滿著正向的發展與財富管理龐大的商機。顧客關係的信賴來源於理專與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專業建議,投資總會遇到虧損,落實並加強停利停損等理財觀念是最基本的,企業在追求極大利潤同時,如何觸動人心探索客戶真正的需求,這是業務開拓的重要開端,如何學會讓客戶說出需求的問話技巧;如何在正確的時間點提案與引導;又如何適時化解消費者的購買疑慮?畢竟,業務是營運的一切基礎。也是企業在投入教育訓練時更應該著眼的方向與目標。關鍵字:銀行、理專、顧客關係管理、投資選擇

便利店經營從入門到精通

為了解決CRM 專員的問題,作者過自己的日子 這樣論述:

本書圍繞便利店經營的核心內容,全面闡述了便利店從開設到推廣的全過程要點,包括類型選擇、選址/裝修、商品擺放、供應商選擇、促銷活動、員工管理、宣傳推廣、盈利模式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讀者展示了便利店經營需要瞭解並掌握的大部分內容。 本書語言通俗,例證豐富,具有較強的實操性,既是初創業者的創業指南,又是便利店店長的營業額提升手冊。 過自己的日子 知名網店店主,6年網店運營經驗。 2011年成功切入零售便利店領域,實現利潤率30%,2017年實現單店利潤率45%。 擅長品牌管理、店鋪運營管理、員工培訓,在零售領域享有很高的口碑。 第 1章 精准定位,做

“互聯網+ 新零售”經濟的引領者 1.1 你想開什麼便利店 / 2 1.1.1 自營便利店:經營不局限,投入費用少 / 3 1.1.2 加盟便利店:入門曲線短,少走彎路 / 3 1.1.3 加盟:獲得全方位支援+ 全程保姆式協助 / 4 1.2 你應該賣什麼商品 / 5 1.2.1 雜貨商品 / 6 1.2.2 速食品 / 7 1.2.3 半成品 / 7 1.2.4 休閒速食 / 8 1.2.5 服務性商品 / 9 1.3 開店需要哪些投資 / 11 1.3.1 “0 元開店”,不可信 / 11 1.3.2 你的資金適合開什麼便利店 / 13 1.3.3 如何降低開業初期投資 / 14 1.4

你需要採取哪些經營模式 / 15 1.4.1 線上社交模式:微信+ 協力廠商支付+App / 16 1.4.2 線上訂單模式:便利店+ 網上超市+ 生鮮業務 / 18 1.4.3 線下物流配送模式:送貨+ 包裹代收+ 家政服務 / 20 1.5 你需要學習哪些成功的O2O 便利店 / 22 1.5.1 7-11:逐步成為全球第 一的成功秘訣 / 22 1.5.2 全家:“互聯網”背後藏著三大法寶 / 23 1.5.3 叮噹小店:平臺+ 模式+ 優秀的使用者體驗 / 24 第 2章 店址、店面、店名,直接決定便利店的“錢”程 2.1 選擇店址應考慮哪些因素 / 26 2.1.1 人流狀況 /

26 2.1.2 商圈狀況 / 28 2.1.3 交通狀況 / 30 2.1.4 競爭狀況 / 31 2.1.5 成本狀況 / 31 2.2 租賃店面有哪些注意事項 / 33 2.2.1 巧妙盤店促開張 / 33 2.2.2 店面租賃談判技巧 / 34 2.2.3 簽訂店面租賃合同需謹慎 / 35 2.3 讓便利店名字成為金字招牌 / 37 2.4 美宜佳:全方位考慮營商環境 / 38 第3章 賣場佈局要合理,擺放規劃要巧妙 3.1 便利店店內佈局兩大原則 / 40 3.1.1 開放易進入 / 40 3.1.2 延長顧客在店購物時間 / 41 3.2 便利店的功能區域劃分 / 42 3.2

.1 計畫購買區 / 43 3.2.2 一般購買區 / 43 3.2.3 衝動購買區 / 44 3.2.4 收銀台服務區 / 44 3.3 商品擺放的注意事項和方法 / 44 3.3.1 商品擺放的注意事項 / 45 3.3.2 商品擺放的方法 / 46 3.4 快客:73 平方米日銷破5 萬元 / 48 第4章 設施各不同,裝修有特色,吸引顧客是重點 4.1 便利店的店內外設施 / 54 4.1.1 貨架、收銀台與貨架佈局 / 54 4.1.2 門頭的設計與製作 / 55 4.2 雜貨鋪便利店的裝修 / 58 4.2.1 內部設計要力求實用 / 58 4.2.2 喜士多:一家“有情調”的便

利店 / 59 4.3 生鮮便利店的裝修 / 61 4.3.1 基本照明+ 商品照明+ 裝飾照明 / 61 4.3.2 色彩要與商品本身色彩相配合 / 63 4.3.3 通風設備要做好,保證空氣通暢 / 64 4.4 速食便利店的裝修 / 65 4.4.1 速食店設計佈置要點 / 65 4.4.2 餐飲生產區域劃分要合理 / 67 4.4.3 色彩宜採用暖色系,可促進食欲 / 68 第5章 進貨管道多元化,適應時代新潮流 5.1 供應商直接送貨 / 71 5.1.1 找大品牌經銷商、分銷商 / 72 5.1.2 談好價、訂好貨、按時送 / 73 5.2 批發商批量進貨 / 74 5.2.1

小商品、水果、蔬菜要自己採購 / 74 5.2.2 貨比三家,最好能送貨上門 / 75 5.3 專業的採購網進貨 / 77 5.3.1 阿裡巴巴零售通 / 78 5.3.2 京東掌櫃寶 / 80 5.3.3 品質有保障,避免假貨 / 81 5.4 商品服務公司一站式進貨 / 82 5.4.1 品類齊全,貨源穩定 / 84 5.4.2 便利店小白的福音 / 85 5.5 防止貨物積壓的進貨選貨技巧 / 86 5.5.1 進貨:遵循1.5 倍理論 / 86 5.5.2 選貨:必需品+ 普通品+ 特色品 / 87 5.5.3 出貨:堅持先進先出 / 88 5.6 自由自在進口商品 / 90 第6章

便利店“觸網”, 從社區中尋找新賣點 6.1 便利店“觸網”一觸即發 / 93 6.1.1 物流自提只是第 一步 / 93 6.1.2 打開社區服務“多扇門” / 95 6.1.3 “網購店送”拓寬新市場 / 96 6.2 社區服務中的“新賣點” / 97 6.2.1 便利店+ 物流配送 / 97 6.2.2 便利店+ 快捷餐飲 / 99 6.2.3 便利店+ 家政服務 / 100 6.2.4 便利店+ 金融服務 / 101 6.2.5 便利店+ 即時藥店 / 102 6.2.6 便利店+ 娛樂消遣 / 103 6.2.7 便利店+ 數碼辦公 / 104 6.3 私蜜微便利:新零售模式再升級

/ 104 第7章 選人、用人、管人,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 7.1 選人:員工素質高,生意旺 / 108 7.2 用人:人員配置合理 / 110 7.2.1 避免任人唯親 / 110 7.2.2 壓縮人員,實現一崗多能 / 111 7.2.3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113 7.2.4 24 小時便利店的最佳人員配置 / 113 7.3 管人:制度化、書面化 / 115 7.4 7-11 便利店員工管理的藝術 / 117 第8章 便民服務要貼心,回頭客自然找上門 8.1 拓展服務領域,讓便利店更便民 / 122 8.1.1 拓展即食產品 / 124 8.1.2 增加半成品種類 / 127

8.1.3 不只是便利,更注重細節 / 129 8.2 用戶體驗,唯快不破 / 130 8.2.1 增設配送專員,提高顧客滿意度 / 130 8.2.2 社區001,專注商品配送 / 132 8.2.3 叮噹來啦:比男友更貼心,只需1 元就外送 / 133 8.3 完善售後服務,提高與顧客的和諧度 / 134 8.3.1 店內引進人性化服務 / 134 8.3.2 陽光微笑式售後服務 / 135 8.3.3 建立CRM 管理機制 / 137 8.4 喜士多:水果組合,讓顧客多一種選擇 / 138 第9章 提升獲客能力,離不開線上線下推廣 9.1 線下推廣 / 141 9.1.1 公交、地鐵、

商城海報廣告宣傳 / 141 9.1.2 移動端支付,分享推廣 / 142 9.1.3 社區活動行銷推廣 / 143 9.1.4 品牌推廣宣傳 / 145 9.2 門店推廣 / 147 9.2.1 二維碼線上引流 / 148 9.2.2 門店服務體驗 / 148 9.2.3 Wi-Fi 定位服務門店 / 150 9.2.4 門店貼海報廣告宣傳 / 150 9.2.5 門店加盟複製 / 151 9.3 線上推廣 / 152 9.3.1 網路媒體軟文宣傳 / 152 9.3.2 自有App 推廣 / 154 9.3.3 網盟宣傳 / 155 9.3.4 線上活動推廣 / 157 9.3.5 優惠券

發放領用線下體驗 / 157 9.4 自媒體推廣 / 159 9.4.1 公眾號、服務號宣傳 / 160 9.4.2 H5 遊戲互動 / 161 9.4.3 朋友圈分享推廣 / 163 9.4.4 社群論壇與口碑推廣 / 164 9.4.5 微信紅包、積分活動推廣 / 165 9.4.6 會員管理精准推送活動推廣 / 166 9.5 全家:整合行銷,營造家的氛圍 / 167 第10章 火爆生意,促銷活動少不了 10.1 定價式促銷 / 170 10.1.1 定價目標:促進銷售,獲取利潤 / 171 10.1.2 統一定價促銷:廠家直銷,全場批發價 / 172 10.1.3 特價式促銷:原價3

9 元現價10 元 / 175 10.1.4 滿額促銷:消費滿99 元減10 元 / 176 10.2 紀念式促銷 / 179 10.2.1 節日促銷:全場五折優惠 / 179 10.2.2 會員式促銷:積分滿100,可20 元購買5 升裝食用油一桶 / 182 10.2.3 紀念日促銷:生日期間,憑身份證可免一單 / 183 10.2.4 特定週期促銷:每月1 號,全店九折 / 185 10.3 獎勵促銷 / 187 10.3.1 抽獎式促銷:滿58 元,可抽獎一次 / 188 10.3.2 互動式促銷:下載店鋪App,可享八八折優惠 / 190 10.3.3 優惠券促銷:現在下單,即送現金

券 / 191 10.3.4 最低額促銷:只需消費9.9 元,就可成為會員 / 194 10.4 羅森:買指定商品+3 元,換購任意口味“脈動”1 瓶 / 194 第11章 便利店盈利新模式,開店賺不停 11.1 便利店讓新零售迎來爆發期 / 197 11.1.1 從加盟產品到推出自有品牌 / 198 11.1.2 從普通便利店到主題便利店 / 200 11.2 便利店八大利潤來源 / 201 11.2.1 實體店商品銷售獲益 / 202 11.2.2 App 商城商品銷售獲益 / 202 11.2.3 微信商城商品銷售獲益 / 203 11.2.4 進口商品銷售獲益 / 204 11.2.

5 國內特產商品銷售獲益 / 205 11.2.6 物流、乾洗、家政等商家入駐收益 / 206 11.2.7 旅遊、機票、保險等附屬商業收益 / 207 11.2.8 廣告投放收益 / 208 許多人對便利店應該都很熟悉,但如何開設便利店並使便利店的營業額快速提升卻是諸多創業者和從業者的難題。本書從便利店的選址到推廣促銷,以理論和案例並舉的編寫方式為便利店的創業者和從業者提供真正實用的戰略指導。既快速有效地教會讀者如何開設便利店,又讓讀者掌握便利店運營的訣竅,正是本書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經營順利的便利店能做到日進鬥金,而經營欠佳的便利店只能溫飽度日。本書除了介紹如何開設便

利店之外,更注重便利店的運營和實戰展示,包括便利店的推廣與促銷、線上線下的互動等。 本書寫作的目的就是解決困擾讀者的便利店開設和運營問題。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和方法供大家學習,希望大家在閱讀本書後,開設和運營的便利店也能日進鬥金,“錢”程似錦,也能讓自己的便利店早日成為令眾人羡慕的“便利店之王”。 本書內容及體系結構 第1章 精准定位,做“互聯網+新零售”經濟的引領者 本章首先介紹便利店的類型,然後從創業者本身的資金準備切入,為不同類型的創業者提供不同便利店的開設方法。 第2章 店址、店面、店名,直接決定便利店的“錢”程 本章首先介紹便利店在位址選擇上應考慮的5個方面,強調選址與便利店生意

的關係,然後介紹店面租賃要注意的問題和店名的選取技巧。 第3章 賣場佈局要合理,擺放規劃要巧妙 本章從便利店的店內佈局和商品擺放入手,重點敘述店內佈局和商品擺放對方便顧客進店、延長顧客停留時間和激起顧客購買欲望的作用。最後用著名便利連鎖店快客的案例,來說明便利店佈局與商品擺放在便利店營業中的重要性。 第4章 設施各不同,裝修有特色,吸引顧客是重點 各大便利店都利用風格獨特的裝修吸引顧客,借勢打造新穎的銷售模式。本章講解便利店需要具備的店內外設施,重點說明門頭設計和製作對便利店運營的重要性,並分別介紹雜貨鋪便利店、生鮮便利店和速食便利店的裝修特點。 第5章 進貨管道多元化,適應時代新潮流

本章的核心是教會創業者挑選供貨管道和供應商,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如今,多元化的進貨管道讓便利店的經營者可以貨比三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供應商,從而在保持利潤最大化的同時,保證物美價廉的商品能長期吸引消費者購買。 第6章 便利店“觸網”,從社區中尋找新賣點 隨著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便利店為促進發展而“觸網”勢在必行。本章介紹如今流行的便利店“觸網”方式,為讀者提供一個可尋找新賣點的參考方法。 第7章 選人、用人、管人,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 便利店應和其他企業一樣嚴格挑選、聘用員工,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合理選聘員工能使便利店的營業額快速提升,為便利店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動力。本章介紹便利店選人、

用人、管人中要注意的事項和績效考核制度的建立。 第8~10章 貼心服務,多路推廣,適度促銷 這3章以便利店的宣傳為切入點,講解在現代經濟社會的大背景下,便利店拓展服務領域、線上線下推廣並舉、以各種形式開展促銷時要注意的問題。第9章介紹的各種推廣方式尤為重要。 第11章 便利店盈利新模式,開店賺不停 以開設便利店作為創業項目,創業者最關心的無疑就是盈利問題。本書把便利店盈利新模式放在最後一章介紹,也是希望大家在看完本書後正確運用書中的知識,不但有能力開設便利店,也有能力把它經營好;不但有能力為顧客提供便利,還有能力盈利;不但有能力養活自己,更有能力為他人提供就業崗位,為社會做貢獻。 本書特

色 1.內容實用,詳略得當,層層深入指導創業者開店 本書涵蓋便利店選址、便利店佈局、便利店進貨等開設一家便利店所必須掌握的知識。本書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重點講述店址的選擇和進貨管道的選擇,需要大致瞭解處則蜻蜒點水,一帶而過。 2.行文輕鬆流暢,以實例引導開店,十分適合初創業者閱讀 本書介紹的便利店選址、進貨、促銷活動、多功能服務等,都從實際案例導入,注重實例場景的帶入式講述,避免讀者在學習中因缺乏實例而難以理解透徹。在講解的過程中,採用輕鬆流暢的語言,力求通俗易懂、貼近實際,讓讀者感到是在和一位想真心幫助自己成為合格店長的老朋友聊天。 3.實用性強,對創業者有借鑒意義 本書在介紹

如何開設和運營便利店的過程中,用一些經典的案例將知識內容串在一起,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從一個創業小白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便利店店長所必須瞭解的知識。本書對每章和每節的內容做了合理劃分,讓讀者能讀得懂、學得會,在了解開店細節的同時,掌握便利店運營的概貌。這種章節劃分有利於讀者學以致用,把書中的知識直接運用到便利店的開設和運營中去。 4.圖文並茂,激發讀者的興趣和智慧 本書用不少圖片配合文字,以突出內容特點,避免艱澀難懂的純理論講述。這種方式有利於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智慧,點燃閱讀興趣。 本書讀者對象 ·資金不充裕但想創業的朋友。 ·想快速提升便利店營業額的商家店主。 ·互聯網電商運營者及初級

入門者。 ·便利店的店長。 ·跟便利店有業務關係的經銷商。 ·其他對便利店運營感興趣的朋友。

金融科技運用在保險之效率分析-以T銀行為例

為了解決CRM 專員的問題,作者郭思妤 這樣論述:

  本研究將探討金融科技運用在保險之效率分析,以T銀行保險代理部數位經營中行動投保的發展進行實證。T銀行是臺灣大型商業銀行及傳統八大公股行庫之一,如何將金融科技導入企業經營,提升銀行營運績效,除了創造更大的企業獲利,更重要的是提升企業永續經營之價值。研究彙整263家分行,依各分行所屬區域劃分成台北市、新北市等共20個縣市,共計20個DMUs。本研究蒐集2018年至2020年各年度T銀行財富管理中內部資料,彙整研究所需數據。  經上述,本研究將區域再劃分市行政區與縣行政區2類群組(GROUP),以動態方向距離資料包絡法Dynamic DDF DEA為基本模型,結合Meta-Frontier共同

生產邊界理論來進行研究。依據Meta-frontier Dynamic DDF DEA model建構下,採用了5個變數。3個投入項變數為理財專員人數,營業費用和自然人存款餘額;2個產出項變數為保費數字和保險手續費收入;而Carry-over連結是固定資產。  研究實證結果: (一)3年整體效率平均值為0.705,其中效率最大值為 1代表有效率之行政區有嘉義市、澎湖縣,績效最差、平均效率值最小為台北市僅0.327。 (二)市行政區中3年群組邊界效率值平均值為0.748,有效率之單位有台中市、嘉義市效率值為1,績效最差、效率值最小亦為台北市僅0.438。市行政區中技術缺口比率3年平均值平均數為0

.847,表示整體平均有15.3%的可改善幅度。 (三)縣行政區中3年群組邊界效率值平均值為0.838,有效率之單位有澎湖縣效率值為1,績效最差、效率值最小為花蓮縣僅0.572。縣行政區中技術缺口比率3年平均值平均數為0.928,表示整體平均有7.2%的可改善幅度。且彙整投入項、產出項3年平均效率值,縣行政區皆優於市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