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s PDF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健康管理組 廖宏恩所指導 張哲嘉的 電子煙害識能對戒菸管道認知的中介作用–以106年臺北市成人吸菸行為訪問為例 (2020),提出Briss PDF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子煙、健康識能、戒菸管道。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周雨青所指導 徐韻茹的 公園綠地密度與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及其門診醫療資源使用之相關性 (2018),提出因為有 糖尿病盛行率、公園綠地、健保資料庫、地理資訊系統、醫療資源使用的重點而找出了 Briss PDF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Briss PDF,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子煙害識能對戒菸管道認知的中介作用–以106年臺北市成人吸菸行為訪問為例

為了解決Briss PDF的問題,作者張哲嘉 這樣論述:

目標:探討臺北市18歲以上成年人不同菸品的使用狀況,瞭解其電子煙害識能與戒菸管道的認知是否有所異同,並評估電子煙害識能分數對不同菸品使用族群其對戒菸管道認知的中介作用,以提供主管機關規劃戒菸相關政策之參考及方向。方法:以民國一百零六年「臺北市成人吸菸行為訪問」之問卷結果擷取資料,共納入2034個樣本,分析各使用族群的電子煙害識能及戒菸管道的認知,並以二元羅吉斯迴歸模組來分析電子煙害識能分數的中介作用,對不同菸品的使用族群在知曉戒菸管道上的影響。結果:依研究樣本的菸品使用分成「兩者皆無」(81.37%)、「純電子煙」(0.69%)、「傳統紙菸」(16.03%)及「兩者兼用」(1.92%)等四個

族群;電子煙害識能以「多數電子煙含有尼古丁」、「電子煙有成癮性和毒害性」、「電子煙油可隨意添加物質」、「電子煙有爆炸的危險性」及「臺灣製造、輸入及販售電子煙都是違法」等五題知曉度統計,平均電子煙害識能分數為1.34,標準差為1.54,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純電子煙」及「兩者兼用」組較另外兩組平均分數為高;戒菸管道認知方面(可重複選項),有33.53%知道門診戒菸服務,8.95%知道戒菸班,5.80%知道戒菸專線,1.03%知道藥局戒菸諮詢服務,而完全不知道者有59.73%。電子煙害識能分數的中介作用,以「兩者皆無」為參照組,結果呈現顯著有:「傳統紙菸」在門診戒菸服務(OR = 1.976,

95% CI = 1.710-2.654, p < .001),「純電子煙」在戒菸班(OR = 15.826, 95% CI = 4.950-50.603, p < .001),「純電子煙」、「傳統紙菸」、「兩者兼用」在戒菸專線(OR = 5.704、2.526、5.266, 95% CI = 1.656-19.642, 1.479-4.313, 2.304-12.040),在上述的顯著結果中,電子煙害識能分數的中介勝算比介於1.230至1.278。結論:提升電子煙害識能,可讓「傳統紙菸」組增加對門診戒菸服務及戒菸專線的知曉度,「純電子煙」組和「兩者兼用」組增加戒菸班及戒菸專線的知曉度,建議

相關政府單位可依此方向做戒菸服務管道推廣的方向,希望未來能達到無菸家園的理想。而電子煙的使用族群,本研究結果發現以男性、青年、單身、高學歷、藍領及中高家庭平均月收入等特性居多,面對此新興菸品的崛起及對健康的不確定性,可依此族群多加以宣導,避免成為下一個席捲臺北市或全臺灣人民的健康殺手。

公園綠地密度與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及其門診醫療資源使用之相關性

為了解決Briss PDF的問題,作者徐韻茹 這樣論述:

糖尿病常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不但造成病患經濟負擔,亦佔用大量醫療資源。公園綠地通常作為運動的場所,與健康和降低全因死亡率和許多慢性病的風險相關,故本研究採二階段研究設計來進行,第一階段將以生態學研究設計來探討群體層次之間的關聯性;第二階段將以橫斷式研究設計,結合健保資料庫與GIS來探討個人層次台灣公園綠地密度與年滿20歲以上者糖尿病狀態之相關及其醫療資源使用之修飾作用。結果發現群體層次各鄉鎮公園綠地密度與糖尿病盛行率呈現負相關(r= -0.1553, p= 0.004),公園綠地密度之糖尿病盛行率以密度低(8.86%)顯著高於密度高(7.34%);罹病風險亦為密度

低顯著高於密度高,為其1.23倍(95%CI:1.210~1.250),本研究並發現公園綠地密度高低及性別、都市化程度、每萬人醫師數和鄉鎮區醫療院所數與醫療資源使用具有交互作用。公園綠地不但可以提升國人健康和預防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發生的風險和降低共病症發生的機會,若能提供更好的公園綠地規劃,必能增加民眾使用公園綠地,從而減少健保支出及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患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