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公車動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運籌管理系企業管理碩士班 林立千所指導 許軫甯的 中國大陸物流指標之建立 (2013),提出886公車動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物流、物流障礙、世界銀行物流績效指標、中國大陸、層級分析法。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王晉元所指導 呂璇的 高雄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民眾搭乘年期影響之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先進大眾運輸系統、存活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886公車動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886公車動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中國大陸物流指標之建立

為了解決886公車動態的問題,作者許軫甯 這樣論述:

30多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表現在經濟改革與加入世貿組織,在相較於其他新興經濟體而言,擁有舉世矚目的表現。其中,扮演支援角色的物流活動有著關鍵性的影響,且中央政府在每一期的規劃綱要中也不斷主張其重要性與經濟價值性。然而,在世界銀行每兩年所提出的國際物流績效報告中指出,驚豔的經濟成果並未附帶較佳的國際物流績效表現;該現象更進一步指明,中國大陸在物流產業發展過程中,可能有若干障礙存在著。因此,本研究藉由中國大陸物流現況的探討與中國物流障礙彙整,以世界銀行所提出的國內物流績效指數進行兩相比較,旨在建立一適用中國大陸目前所追求的物流績效評估系統。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

ocess, AHP)檢視本研究各構面與指標的合宜性,排序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了解基於目前的經濟建設與物流需求而言,政府與民間組織應將資源集中於何項指標,才能有助於較佳的國際物流績效的達成。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中國大陸在政府作為上,以運輸建設、資訊設備、法令制定等指標上需有更積極的作為;民間組織則以服務系統建立、顧客需求分析、夥伴關係建立、運輸作業效率與員工管理等為重要的投入焦點。政府在積極建設的前提下,更需有民間組織充分的合作與搭配,才能使物流服務的供給有效媒合需求。最後,本研究也以中國大陸為例,重新思考目前世界銀行的國內物流績效指數是否能更臻完善與具實務上的應用意義,做出修正建議與結論。

高雄市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民眾搭乘年期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886公車動態的問題,作者呂璇 這樣論述:

近幾年來為提升大眾運輸系統的使用率,許多地區都投入不少資源建置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對於這些系統的績效評估,過去大多利用問卷調查民眾的滿意度或是等候時間的減少,缺少具體且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來顯示系統帶來的好處。本研究以存活理論為基礎,計算高雄市在導入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後,民眾以公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使用年期的影響,並藉此推估該系統所帶來的好處。本研究發現,導入公車動態資訊系統之後,可以延長高雄市民的公車搭乘年期將近三個月,每年可以增加業者收入約四千一百萬元,節省約425萬公升的油耗,與約9,5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