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耳塞7-11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職業安全衛生系暨碩士班 藍崇翰所指導 林雨涵的 小型汽車修護廠噪音暴露之防護評估 (2017),提出3m耳塞7-11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小型汽車修護廠、噪音危害、聽力損失、等高分布。

而第二篇論文真理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淑如所指導 楊子萱的 某紡織染整廠勞工防音防護具使用狀況之調查研究 (2011),提出因為有 紡織染整廠、噪音、防音防護具的重點而找出了 3m耳塞7-11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m耳塞7-11,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小型汽車修護廠噪音暴露之防護評估

為了解決3m耳塞7-11的問題,作者林雨涵 這樣論述:

汽車修護廠作業包括引擎修護、板金修護、電機冷氣修護、及汽車輪胎修護等作業。其中汽車引擎的保養、修護,常有噪音擾人,板金、電機冷氣維修亦可能產生噪音危害,因此建置小型汽車修護廠的噪音危害暴露評估,將有助於從事該行業員工之安全衛生維護,以避免聽力損失之職業傷害發生。 本研究利用1/1及1/3音度及時音頻分析儀(品牌TES-1358),針對某一小型汽車修護廠(長670cmX寬510cm)進行噪音源的背景、風槍及空壓機噪音分佈之頻譜分析。風槍及空壓機開啟後噪音源採樣點以其前、後、左、右各平移30cm起,依序記錄其音源頻譜分析,同一點分別採計兩次,並模擬人耳佩戴耳塞(3M™ E-A-R™ Classi

c™ )之方法,以相同採樣點進行防護效果之噪音量測,數據取平均後代入Surfer軟體進行等高分布曲線計算,分析評估此小型汽車修護廠噪音音源及各頻段之危害程度及防護後之遮蔽效能。

某紡織染整廠勞工防音防護具使用狀況之調查研究

為了解決3m耳塞7-11的問題,作者楊子萱 這樣論述:

台灣紡織產業屬於成熟的傳統產業,其中染整業為紡織工業重要之中間環節產業。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10年台灣紡織品出口值為97.5億美元,且為全球第八大紡織出口國。而在紡織工業裡,噪音問題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職業健康危害,而處於噪音環境下工作的勞工,其聽力防護是相當重要的。本研究以某家紡織染整廠現場作業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75人,利用噪音頻譜分析儀(LD-831)、噪音劑量計(SPARKTM706)及聽力檢查儀(SM910-B),進行作業環境噪音及聽力閾值之量測,並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勞工的工作狀況、生活習慣、自覺身體健康狀況及使用防音防護具情形。結果顯示,現場作業環境噪音方面均能音量Leq=81.

1±5.89dB(A),佩戴防音防護具方面,勞工平均佩戴時間以5-8小時居多有47人(62.6%),在佩戴過程中有六成人員感到不舒適,且有22人(48.8%)在佩戴30分鐘內就會感到不舒適,其主要原因為有悶熱感、不易與旁人對話、影響工作活動。在進行邏輯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時,發現在劣耳4k Hz,有從事卡拉ok休閒活動者比沒有從事任何休閒活動者會有較高的風險罹患聽力損失,勝算比為8.0(95% CI=1.74-36.70),且達顯著差異。量測結果現場作業環境噪音均能音量未超過法規標準,但仍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失之虞,因此建議雇主給予教育訓練且提供防音防護具並加強宣導

勞工應佩戴防音防護具,以降低勞工聽力損失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