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希伯崙編輯部寫的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當代科技大圖解(全新增修版) 和宋闖的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第2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希伯崙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 林士勛所指導 張宇帆的 基於莫列紋的雙美化QR碼生成 (2019),提出3d掃描器手機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QR碼美化、相位調變、相位差最佳化、莫列波紋。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陳偉銘所指導 陳慧玲的 應用室內定位技術於博物館導覽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博物館導覽、室內定位、Beacon、低功耗藍牙、行動導覽的重點而找出了 3d掃描器手機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3d掃描器手機,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 當代科技大圖解(全新增修版)

為了解決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作者希伯崙編輯部 這樣論述:

本書集結知識大圖解國際中文版創刊至今,有關當代科技的主題內容,篇篇實用值得珍藏!   虛擬科技如何重現犯罪現場?   電影特效如何打造奇異博士的傳送門?   4D電影院真的可以身歷其境嗎?   3D列印機可以用在哪裡?   準備好入住智慧型住宅了嗎?   你不可不知的科技新知,盡在這一本!   日新月異的科技,令人嘖嘖稱奇!   近幾十年間,科技水準以驚人的速度提升,人們從仰賴書信、公共電話或是呼叫器聯繫,到現今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不僅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汲取資訊也相當容易。而從巨觀的視角來看,也不難發現各種工程和建設都一再突破極限,正如作為台北地標的101 大樓,除了曾在

摩天樓的高度競逐賽中奪冠,結構內更有全球最大的防震阻尼器;這如果沒有科技的支持,勢必無法達成。科技的推陳出新彷彿早在人類的計畫之中,1985 年的電影《回到未來》就描繪了許多對於未來(2015 年)的想像,而事實證明包括全像投影、指紋辨識和智慧型眼鏡等科技都已問世,其他目標也正逐步實現。要說21世紀的我們活在科技時代,實在一點也不為過。   從積體電路到建築工程,五大主題,幫你一次掌握最新科技!   《How It Works知識大圖解》的編輯群特別整理了數種最新當代科技,分別從五大主題切入,共收錄了100個科技相關的主題,每一篇都以高解析全彩跨頁圖片呈現,輔佐相關數據說明、圖表解說或是穿

插大量的實景照片,幫助讀者易讀易懂,不僅幫助學習知識,也是一種閱讀上的視覺娛樂享受,帶領讀者自不同層面一覽改變你我生活的現代科技。   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固然值得歡欣,但當我們已習慣生活在科學發達的年代,許多事物都能由科技代勞時,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身而為人的特質,只一味地聚焦於技術的精進。編輯們也期盼藉由本書,除了讓讀者對這些切身相關的科技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希望讀者能與我們一同思考科技之於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聯。  

基於莫列紋的雙美化QR碼生成

為了解決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作者張宇帆 這樣論述:

隨著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的使用,QR碼(Quick Response code)嵌入訊息的功能也被廣泛應用於其中,使用者能透過行動裝置中的QR碼掃描器直接擷取QR碼以獲取資訊,而過去的QR碼產生器皆著重於機器的可辨識率,所產生的QR碼往往是缺少視覺語意的黑白隨機樣式。因此,近年來出現許多賦予QR碼美學元素的相關研究,使得QR碼的美化成為一個可以利用最佳化解決的問題,許多研究都達到在一定程度的解碼率下成功將視覺失真降到最低,然而缺點在於在同一個版面上只包含一個QR碼的資訊,若想呈現多個QR碼則需佔多個版面。本論文提出一個透過莫列紋讓同個版面能嵌入複數個美化過的QR碼之想法:透過結合莫列干涉以及Q

R美化的技術,令其在光柵移動時能顯現出特定的美化QR碼,這樣的作法能結合QR碼保留資料的特點以及莫列紋在同個版面中能置入複數個圖像的特性,並能賦予QR碼互動性。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第2版)

為了解決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作者宋闖 這樣論述: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 第2版》共6章:第1章為3D列印的基礎知識,第2章為3D列印不同的建模方式,第3章為專業3D列印軟體3ds Max的建模過程精講,第4章為3D列印過程詳解,第5章為3D印表機操作和模型後處理實例,第6章為3D列印模型後期修整。本書配有二維碼連結視頻和建模檔,內容包括3D列印建模過程講解視頻、3D印表機的使用和模型列印過程視頻、3D列印模型的上色等後期修整視頻、18個3ds Max軟體3D列印建模檔,可幫助讀者直觀學習3D列印建模、模型列印和上色的全過程。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 第2版》適合3D列印愛好者

使用。 第2版前言 第1章 3D列印簡介1 11 3D列印的定義和特點 1 111 3D列印的定義 1 112 3D列印的特點 2 12 3D印表機分類 4 121 從技術原理上分類 4 122 從列印精度和適用範圍分類 6 13 3D列印應用行業 7 131 汽車製造業 8 132 考古與古生物學 8 133 建築行業 9 134 醫學和生物科學 10 135 航空航太領域 11 136 娛樂藝術領域 11 137 食品行業 13 14 3D列印未來所帶來的變革 14 141 3D列印與創造性智商 14 142 3D列印創業與創客 15 第2章 3D列印建模方式17

21 照片建模 17 211 照片建模軟體Autodesk 123D Catch 17 212 使用照片建模軟體的注意事項 20 213 基於手機的照片建模應用 21 22 掃描建模 22 221 3D掃描器 22 222 其他3D掃描方法 23 23 軟體建模 24 231 三維建模專業軟體 24 232 免費開源的3D模型設計軟體 25 24 模型下載和網頁線上建模 27 241 模型下載 第2版前言 3D列印技術被認為是一項改變世界的新技術,一種給人類帶來新福音的革命性發明,在工業、國防、食品、航太、醫療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雖然3D列印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還稍顯陌生,

但它將傳統製造業的設計、製造、存儲、運輸、維修等流程變成創造性的列印工作,已成為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 早在2012年8月,美國政府就撥款3000萬美元,在俄亥俄州建立了國家級3D列印工業研究中心。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增材製造(3D列印)產業的發展,將其列入了《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方向。為加快製造業轉變發展方式和提質增效,《國家增材製造產業發展推進計畫(2015—2016年)》出臺。 因此,3D列印作為前沿的科技、創新的工具,伴隨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全球的趨勢和浪潮,值得我們投入精力大力研究。在機械工業出版社的統籌安排下,編者希望通過出版有關3D列印基礎知識、建模和列印上色的書籍,來宣

傳和普及3D列印。本書第1版出版以來,引領不少讀者走進3D列印世界,不少讀者甚至以此為職業,也有讀者舉一反三,設計出了獨一無二的個性化模型。作者綜合讀者的回饋和編輯的建議,第2版在第3章3ds Max軟體建模部分更改了新的實例,第4章採取了新的FDM 3D印表機進行演示,增加了第5章DLP光固化3D印表機的知識,讓讀者瞭解更多的主流3D列印技術,此外,還更新了第1版中失效的3D列印網站和廠家資訊。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 第2版》第1章為3D列印的基礎知識,包括3D列印的定義、特點和一些行業應用案例,讓讀者對3D列印在各行業的應用有初步的認識。 第2章介紹3

D列印建模方式,讓讀者瞭解3D列印模型的來源和形式,推薦了簡單的獲取三維模型的方法,使不同行業、不同水準的讀者能迅速獲取模型進行學習。 第3章是專業3D列印軟體3ds Max的建模過程精講,先以11個模型為實例講解軟體的不同功能,接著從生活類用具模型、工業設計、創意玩具、創客模型5個綜合實例進行建模講解,讓讀者瞭解3D列印軟體建模的詳細流程和思路,可以舉一反三,為自己靈活建模打下基礎。 第4章結合作者的一些經驗,以常見的FDM 3D印表機為例,講解了3D列印常用材料、3D列印軟體介面和功能、3D列印模型檔知識,詳述3D模型列印的順序和3D印表機操作。按照書中的操作,初學者可以系統掌握相關流

程。 第5章以DLP光固化3D印表機為例,講解其操作和光固化3D列印模型的後處理技巧,適合光固化3D印表機的操作人員和首飾、牙科等行業人士閱讀學習。 第6 章介紹3D 列印模型拼接、打磨、上色等簡便易行的方法和其他後期修整方法,適合對3D 列印上色等後期修整感興趣的讀者,更適合一些模型愛好者和手工愛好者迅速拓展3D 列印的後期修整知識。 附錄部分:附錄A 收集了國內外部分3D 列印模型下載連結,讀者可以直接下載模型並進行列印;附錄B 收集了國內部分3D 列印行業網站和相關論壇,讀者可以瞭解3D 列印行業相關知識;附錄C 收集了國內部分3D 列印設備廠家,讀者可以選擇合適的印表機進行學習和

研究;附錄D 列舉了列印過程中的故障處理和維護保養知識。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 第2版》配有二維碼連結視頻和建模檔,內容為: 3ds Max 軟體3D 列印建模視頻(含17 個模型和軟體介面講解,約3h); 3ds Max 軟體3D 列印建模素材(18 個模型工程檔); FDM 3D 印表機操作及上色後處理視頻(16min); FDM 3D 印表機切片軟體介紹視頻(23min); DLP 3D 印表機操作及切片軟體視頻(23min)。 可説明讀者直觀學習3D 列印模型的建模過程、運用兩種主流技術列印模型 和上色的全過程。 《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

技巧—3ds Max篇 第2版》第2 版由大連木每三維列印有限公司宋闖負責編寫和視頻錄製、編輯,其中第3 章軟體建模部分由公司設計師王沿懿進行視頻錄製和講解,並完成文檔編輯工作。 在《3D列印建模·列印·上色實現與技巧—3ds Max篇 第2版》編寫過程中,作者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的信任和指導;感謝深圳市優銳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設備(3D-X220 型FDM 3D 印表機)和技術支援;感謝浙江迅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設備(MoonRay系列DLP 3D 印表機)和技術支援。由於3D 列印屬於機械、電腦圖形學、材料科學等多學科的綜合學科,書中一些3D 列印知識如有偏頗和

疏漏,還望更多投身3D 列印的有志之士給予指正。 大連木每三維列印有限公司 宋闖

應用室內定位技術於博物館導覽之研究

為了解決3d掃描器手機的問題,作者陳慧玲 這樣論述:

隨著時代的變遷,近來吹起樂活養生之風,強調工作之餘也要講求娛樂休閒以調劑身心,配合政府積極推動觀光休閒產業,國人對於休閒活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兼具娛樂性及知識性的旅遊,最能符合多數人的需求。博物館是一個富有知識性及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但傳統的博物館總給人呆板的印象,制式的擺設,一成不變的介紹,缺乏新鮮感,顧客回流率不高。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博物館也開始轉型,利用數位化新科技增進內部功能及展品不同呈現方式,並創造與觀眾的互動模式,而行動手機數位導覽正是目前潮流之所趨。本研究主要在於探討如何應用室內定位技術於博物館導覽,為參觀者設計一互動式的導覽APP,以提昇博物館的參觀人潮。全球定位系統(Glo

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稱GPS) 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定位技術,然而因GPS的訊號無法穿透建築物等障礙物,使得GPS技術無法運用於室內定位。目前應用於室內定位的幾種無線網路技術包含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藍牙(Bluetooth)、超寬頻(Ultra Wideband, UWB)、Wi-Fi、紅外線定位技術、超聲波室內定位技術等方法各有優缺點,Beacon室內定位技術以低功耗、安全性高、建置成本低、電池續航力高且室內定位精準度可達2公尺,與智慧型行動裝置整合性

高為佳,整體而言優於其他定位技術,故本研究係應用低功耗藍牙設備Beacon裝置於室內定位技術,提供行動裝置與展品的定位及導覽解說服務。本研究以宜大校史館為實驗場地,設計一行動導覽系統,運用Google Map提供使用者查詢場館地理位置,依據Beacon的定位功能,系統可主動顯示使用者鄰近展品的介紹,並記錄參觀歷程,結合擴增實境技術,利用手機拍照時與3D文物模型進行疊合,參觀者可自手機螢幕自行轉動觀看3D文物各種角度,提升文物的可看性及增加趣味性。另透過個人帳戶登入,系統可將個人喜好及參觀紀錄等資料寄送至個人E-mail,供日後查閱。互動式的導覽還有許多方式值得探討,諸如設計大型展示牆,運用Be

acon定位及推播技術介紹相關訊息、掃瞄QR Code讀取展品資訊、設置VR動感平台等多元實體互動裝置進行沉浸式體驗,使參觀者能樂在其中,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