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台t40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王如鈺所指導 歐金達的 台灣化纖廠商的成長策略分析 (2012),提出麗台t40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多角化策略、利潤中心、國際產品生命週期、轉撥計價、化纖、成長策略、績效評核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亞東技術學院 纖維與材料應用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黃茂全所指導 龍方治的 兼具吸濕排汗與速乾紡織品之研究與開發 (2011),提出因為有 織物組織變化、吸濕排汗劑、Coolmax紗、Coolplus紗、吸濕排汗速乾紡織品的重點而找出了 麗台t40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麗台t40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化纖廠商的成長策略分析

為了解決麗台t400的問題,作者歐金達 這樣論述:

經過四十年的發展,國內各化纖廠商依各自的發展策略而持續成長,回顧過去化纖產業發展歷史,發現競爭愈來愈激烈,客戶的要求也愈來愈趨於嚴格。本文主要動機與目的為研究台灣化纖廠商的主要企業成長策略,探討各廠商如何在這詭譎多變、充滿風險與機會的環境中,如何發展與眾不同的競爭策略、如何建立其競爭優勢、如何有效的利用本身有限的資源等方面來擬定適當的成長策略;另比較台灣主要化纖廠商彼此間的企業成長策略模式。最後的研究結果、分析與建議,提供個案及相關廠商參考,藉以提升經營績效及企業成長。本論文引述的文獻理論包括組織改造、企業成長理論、策略理論、責任中心、產品生命週期、績效評核制度與企業大學等。本研究是以質性研

究中的個案研究方式進行,相關的資料來自於各化纖廠商資料,個案內部的文件、檔案及個案高層的訪談等來源。研究的結果發現,成長策略均以一般性擴張(內部發展)為主,主要原因為使用此方式進行成長時,可直接使用現有資源來進行成長策略,其所需要的額外資源需求最少,也是企業提升市占率的最快方式,而採取併購方式的市場式模式與策略聯盟的網絡模式則相對較少。但一般性擴張策略有其極限,無法一直擴展,藉由外部資源來協助時,企業成長可更快且更具競爭力。因大陸持續擴建,世界化纖產業深受威脅,五年後台灣的這些化纖廠商是否仍具競爭優勢是值得繼續探討;另一方面,化纖產品生命週期在台灣已達標準化階段,依IPLC 理論,這些產品必需

移往至其它開發中的國家以降低成本及接近市場,這也造成台灣化纖廠商會外移至大陸等國家的主因;但隨著大陸經濟發展迅速,大陸已不具這些成本優勢時,一般性的化纖產業又將外移至何區域將是值得觀察的。在探討新纖成長策略時,發現其主要成長模式以一般性的擴張模式居多,但為突破現有技術與市場以達其成長目的,仍採取了一部份的市場式模式與網絡式模式。在2004年以後,公司在治理方式啟動了很大的轉變且對企業成長影響甚巨,這些改變包括:組織再造、利潤中心、績效評核制度、獎酬制度等。在執行一系列的成長策略後,除了在財務指標有具體績效表現外,對新纖核心競爭力的發揮、企業文化及形象改變等方面亦有很大的貢獻。

兼具吸濕排汗與速乾紡織品之研究與開發

為了解決麗台t400的問題,作者龍方治 這樣論述:

本研究使用Coolmax紗、Coolplus紗及經過吸濕排汗劑處理的紗線,然後安排不同織法,形成不同織物種類。並依據吸濕排汗速乾紡織品驗證規範評級作比較。結果顯示Coolmax紗經過織物織法變化,可提升吸濕排汗的效果;Coolmax紗之織物對水份擴散能力4級、織物乾燥速率5級、織物隔濕能力3~2級、織物吸水速度3級。Coolplus紗之織物對水份擴散能力4級、織物乾燥速率5級、織物隔濕能力3級、織物吸水速度3級。經過吸濕排汗劑處理的織物對水份擴散能力4級、織物乾燥速率5級、織物隔濕能力3~2級、織物吸水速度3~2級;至於魚鱗布、提花布、單面布及鳥眼布的吸濕排汗效果比較,其結果顯示同樣使用Co

olmax紗之織物,提花布效果皆好於鳥眼布。若同樣使用經過吸濕排汗助劑處理過的織物,提花布效果皆好於單面布及鳥眼布。從本研究得知織物透過組織變化,可改變吸濕排汗效果,提升吸濕排汗能力,這樣的結果可減少吸濕排汗助劑的使用及增加吸濕排汗紗的效果,讓製造商可減少織物成本,使用吸濕排汗產品者能穿著的更加舒適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