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適能項目更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大學 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碩士班 劉紹東所指導 陳映旭的 從舊制與新制體能測驗標準之合格率探討國軍士官及軍官體能狀況之變化 (2019),提出體適能項目更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國軍體能、鑑測標準、體能鑑測。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駱明潔所指導 廖盈喬的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健康體位之關聯性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健康體位、健康體位五大核心行為表現的重點而找出了 體適能項目更改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體適能項目更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舊制與新制體能測驗標準之合格率探討國軍士官及軍官體能狀況之變化

為了解決體適能項目更改的問題,作者陳映旭 這樣論述:

國軍部隊士官及軍官每年必須前往全國各體能鑑測站實施體能測驗,並以個人測驗的合格率來驗證各部隊的體能狀況。在體能測驗制度的沿革中,國防部在2009-2016年及2017年至2018年分別對一般測驗人員實施二種不同的合格標準(本論文中分別稱之為:舊制標準及新制標準);且新制標準較為寬鬆。在較為寬鬆的體能測驗合格標準下,國軍部隊士官及軍官通過測驗的合格率與舊制標準時期合格率之比較,及在使用不同合格率標準下的國軍體能狀況的變化,即為本研究欲探討之目的。本研究以2015年1月2日起至2018年12月21之間,參與南部某鑑測站實施三項體能測驗的國軍志願役軍官及士官為研究對象,總共64,342人次;且資料

中僅包含性別、軍種、單位及各項成績。研究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 for Windows 21.0中文版進行統計以及分析,重覆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repeated measures ANOVA)及薛費法(Scheffe’s method)等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更改新制標準後整體合格率及各測驗分項合格率均有明顯提升。然而,如果將舊制標準套用在新制的測驗紀錄上,使其標準一致時,整體合格率及各測驗分項合格率則普遍出現顯著下降。此種整體合格率及各測驗分項合格率的下降的現象亦同時出現在性別、軍種、單位之測驗成績中。在參加測驗的所有人員均盡力完成各項測驗的假設下,此種合格率下降的現象可

推論國軍部隊士官及軍官整體體能狀況在新制測驗標準實施後,並未隨著測驗標準下修而增進。

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健康體位之關聯性研究

為了解決體適能項目更改的問題,作者廖盈喬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體位及其健康體位五大核心行為表現之現況,並分析幼兒背景變項對健康體位五大核心行為表現之差異情形及預測力。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問卷「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健康體位之調查研究」作為研究工具,並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中部地區立案公私立幼兒園之3-6歲幼兒1,050位,並取得有效樣本929位。研究者以描述性統計、卡方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一、中部地區幼兒體位以「正常」(70.2%)佔多數,其次為「肥胖」(12.8%)、「過重」(10.5%),「過輕」(6.5%)為最少。二、

中部地區幼兒在健康體位五大核心行為表現中,以「3C產品使用行為」表現最佳,其次為「水分與含糖飲料及零食攝取行為」、「睡眠習慣與睡眠品質」與「飲食行為」,「運動行為」表現最不理想。三、中部地區幼兒體位,會因「居住縣市」與「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不同,有顯著差異。四、中部地區幼兒之健康體位五大核心整體行為表現中,會因幼兒「年齡」、「居住縣市」、「體位」、「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與「家庭月總收入」之不同,有顯著差異。五、幼兒之「年齡」、「居住縣市」、「體位」、「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與「家庭月總收入」,對幼兒健康體位五大核心整體行為表現,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幼兒園家長、幼兒園

、政府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