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波拉 皮 禁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音波拉 皮 禁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王正坤寫的 微整形醫學美容與保養品 第二版 和(韓)申汶錫的 埋線提升與抗衰老操作手冊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音波拉提 - 恩主公醫院美容醫學中心也說明:運用高能量聚焦超音波HIFU的深層熱解原理和固化效應,緊縮肌肉筋膜系統SMAS筋膜層,在不損傷皮膚的前提下達到 ... 禁忌症. 孕婦、皮膚感染及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藝群國際 和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所出版 。

長庚大學 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 李明義所指導 鄭朝駿的 全人工髖關節術後病患脫位防止、運動控制及本體感覺訓練之復健系統開發與驗證 (2009),提出音波拉 皮 禁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關節脫位、脫位警示、關節活動限制、運動控制、本體感覺。

最後網站音波拉皮- 輪廓雕塑- 服務項目-美麗線時尚診所(台北、台中)則補充:美麗線的《音波拉皮》引進了「Doublo音波拉提」儀器,免開刀、不需麻醉, ... 禁忌症:懷孕、或療程期間有懷孕計畫、心臟病史、高血壓、嚴重糖尿病、肝腎功能受損、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音波拉 皮 禁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整形醫學美容與保養品 第二版

為了解決音波拉 皮 禁忌的問題,作者王正坤 這樣論述:

  一本值得珍藏的美容工具書   怎麼選擇微整形醫學美容? 保養品?   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 避免掉入醫學美容陷阱!   完整醫學美容教育訓練課程內容,指導醫師預防副作用!   指導消費者如何保護自己,落實患者知情同意!   最新醫學美容知識與歐美趨勢接軌。   導入皮膚分層治療,臉部精細雕塑,愛美人士最佳參考典範。   肉毒桿菌素、注射玻尿酸、皮秒雷射、脈衝光、音波拉皮、埋線拉皮、冷凍減脂、注射減脂、除皺、縮毛孔、除斑、自體生長因子、醫美保養品…等新的微整形醫學美容不斷推出。在這20年之間,許多皮膚科、整形外科、一般科醫師紛紛加入醫學美容行列,醫學美容進入前所未有的繁

榮時期,台灣醫學美容診所數量也出現爆炸性成長,目前全台灣約有數千家醫學美容診所提供服務。因為醫學美容種類太多,儀器廠商又會自己創立新的美容名詞,消費者常常搞得一頭霧水,因此必須寫出一本「全方位的書籍」來介紹微整形醫學美容,提供消費者參考,以免消費者迷失在很多醫學美容名詞之間。   醫學美容經驗的傳遞,除了語言文字以外,仍需要圖片的輔助,才得以達到盡善盡美。在收集的照片中,精挑細選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照片,彙集成書,並且把照片編排成"漫畫書"一樣,如果沒有時間閱讀詳細章節內容,也可以由照片的翻閱中去獲取醫學美容的概念。這些連續性的精彩照片真是得來不易,作者很希望能把這些成果與大家分享,讓大家可以

在照片與文字的比對中,去吸收正確的醫學知識。   醫學美容產業快速興起,同時也伴隨醫學美容糾紛案件層出不窮,使用醫學美容的民眾變多了,存在風險的個案數量也逐漸增加,演變成為美容醫療糾紛。醫學美容成為顯學之後,很多不專業的醫師密切與商業機構配合,吸引很多商業機構介入醫學美容市場,運用行銷技術誇大療效,逼迫美容師不斷糾纏病人,過度推銷醫學美容療程,最後留下醫療糾紛的遺憾。有道德的醫師不應該為了增加營業額,而對於患者過度治療,造成副作用的產生。醫師應該事先誠實告知患者各種醫學美容的「療效」、「副作用」、「可避免的醫療傷害」、「不可避免的醫療傷害」與「醫療的不確定性」。並且請患者簽下「知情同意書」,

代表患者充分知情,已經了解醫學美容副作用與相關事項,也同意接受醫學美容治療。如果患者過度期待療效,事後發生期待落差時,就會產生醫療糾紛。因此,醫學美容業者必須謹守道德標準,才能避免醫療糾紛與照顧患者的健康,醫學美容的醫療行為必須合乎道德規範與社會期待。每位醫師對於醫學美容治療的經驗與意見都不盡相同,有時候消費者會在網路上面搜尋到錯誤資訊。患者面對醫學美容院所的誇大不實名詞,與眾多存疑的醫學網路文章,可以多請教幾位不同的專業醫師,要求醫師解釋醫學美容的病情與治療原理,並且衡量副作用的風險性,然後患者回去消化資訊之後,才決定是否接受醫學美容治療,如此才可以保護自己。本書提供醫學美容的原理,與相關資

訊和知識,並且特別強調如何避免「微整形醫學美容副作用」,希望能夠幫助消費者,避免消費者掉入醫學美容陷阱。謹把此書獻給愛美人士! 願愛美民眾都能接受正確治療!

音波拉 皮 禁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

全人工髖關節術後病患脫位防止、運動控制及本體感覺訓練之復健系統開發與驗證

為了解決音波拉 皮 禁忌的問題,作者鄭朝駿 這樣論述:

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之病患因手術時髖關節週邊肌群(如外展肌等)及關節囊遭受切除,因而喪失髖部本體感覺能力;當病患術後返家常會因姿勢不當造成人工髖關節脫位,須接受二次手術;另外,髖部外展肌與內收肌互為協同與拮抗肌,當外展肌受損時將造成其肌纖維鬆弛無力,若同時發生內收肌因肌纖維張力增加而攣縮,將導致髖部運動控制失衡。然而,目前臨床上對於髖關節術後病患復健治療,多以關節活動、肢體擺動、股四頭肌訓練及衛教為主,並沒有針對病患之外展肌進行復健訓練。爰此,本研究之目的主要係開發一套具聽、觸覺回饋防止髖關節脫位警示功能之穿戴式護具,並進行功能評估。除此,本研究也將設計一套具視、聽、觸覺回饋運動控制與本

體感覺訓練軟體,並進行功能驗證。 本研究主要工作內容將分為三部份進行。第一部份係進行具聽、觸覺回饋防止髖關節脫位警示功能之穿戴式護具設計與製作,並完成髖關節角度量測之再測信度驗證。至於穿戴式護具之主要設計理念係採用可撓性彎曲感測器(bend sensor)縫貼於彈力褲上,當病患髖關節曲屈至50度及80度時,可經由彎曲感測器量測並透過觸發電路啟動微型震動馬達與揚聲器,達到分段警示之效果。另外,本研究也利用具拉撐阻力之綁帶固定於腰帶後方與小腿後側之間,模擬病患髖關節到達禁忌角度(同時發生髖關節曲屈90度及內收大於0度)前之股二頭肌收縮,發揮限制髖關節活動之功能。在完成上述髖關節脫位防止穿戴式

護具後,本研究也針對彎曲角度感測器進行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驗證。首先係利用關節角度尺與壓克力條製作角度量測驗證治具,然後將感測器放置於角度量測驗證治具上,並記錄彎曲感測器量測0至125度範圍內之對應電壓值,再透過統計分析軟體(SPSS)進行再測信度實驗數據之分析。經統計分析顯示,本研究所選用之彎曲感測器具有極佳的再測信度(ICC=0.999~1)。 本研究之第二部份係進行具視、聽、觸覺回饋運動控制與本體感覺訓練軟體之開發與信效度驗證。研究工作係使用VB.NET程式開發工具語言設計遊戲化復健訓練程式。復健訓練軟體共分為人機介面、資料庫管理、運動控制訓練

及本體感覺訓練等模組。其中所完成之人機介面模組具有直覺式操作介面、具資料保密功能、使用者防呆機制與資料即時分析等特性,所設計之畫面包含使用者登入、受測者資料管理、系統設定與測試、訓練資料分析、訓練數據顯示、運動控制訓練及本體感覺訓練介面等;至於資料庫管理模組係利用Access工具軟體建構,內容包括受測者資料、彎曲感測器角度/電壓內差對照表及訓練次數記錄等資料表;本研究亦使用SQL語法完成資料庫之讀取與寫入功能。另外,運動控制訓練模組之設計目的係為了讓病患能在居家環境內自我訓練,因此規劃為遊戲化、任務導向式虛擬實境設計模式,且為了提升訓練之安全性,也將病患活動髖關節時,其曲屈角度之範圍界定為安全

區(小於50度)、注意區(50至70度)、警戒區(70至90度)及禁忌區(大於90度),並進行不同型態分區視、聽、觸覺警示訊號回饋,以發揮安全且具趣味性之訓練功能;除此,本體感覺訓練模組之設計目的係為了強化病患髖關節角度位覺(joint position sense)能力以提高其髖關節角度的意識性認知,使病患處於無法穿著脫位防止護具之情況(如洗澡)時,也能自我避免髖關節脫位,因此本研究係採用具即時角度顯示之表現回饋(knowledge of performance, KP)及僅於訓練完成後顯示成績之結果回饋(knowledge of result, KR)兩種模式進行設計,以便評估此兩種模式應

用於髖關節本體感覺訓練之效果。最後,再利用超音波三維動作量測分析儀(CMS-HS System,Zebris Medical GmbH,Germany),針對本研究所開發完成之訓練軟體進行信效度驗證。本實驗共徵召10位正常年輕人為受測者(年齡24.25±1.96歲、身高171.75±3.59公分、體重71.66±10.03公斤),首先要求受測者穿著本研究所開發之穿戴式護具,再將Zebris超音波接受器貼附於受測者軀幹側緣至股骨粗隆之間及股骨粗隆至股骨外髁之間,接著讓受測者執行指定測試動作,包括髖關節曲屈(flexion)至90度、伸展(extension)、外展(abduction)及內收(a

dduction)動作等,伸展、外展及內收動作則受測者個人能力做到肌肉緊繃為止,驗證工作為前、後測兩次實驗,兩次實驗間隔時間為七天;實驗時係同時記錄Zebris及所開發系統所量測之髖關節角度,再將實驗數據利用統計分析軟體(SPSS)進行皮爾森相關係數及再測信度驗證之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受測者穿著本研究所開發之穿戴式護具在接受復健訓練執行髖關節活動時,其關節角度與市售超音波三維動作量測分析儀之測定角度具有高度相關性(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0.896 ~0.993);再測信度方面,受測者在執行髖關節曲屈動作方面也具有極佳的再側信度(ICC=0.759~0

.962)。 第三部份係針對本研究第二部份所開發之具視、聽、觸覺回饋復健訓練軟體進行功能驗證。功能驗證共分為運動控制訓練與本體感覺訓練兩階段。首先,在運動控制訓練方面,共徵召7位正常年輕人為受測者(年齡24.57±2.50歲、身高172.00±2.88公分、體重67.85±9.75公斤),驗證過程係使用本研究所開發之復健訓練軟體,訓練效果之評估指標為受測者髖關節達到訓練軟體隨機指定動作與目標角度時,所能維持姿勢的時間,該時間會自動由程式轉換為分數(每秒150分) 並作為記錄。由於此項訓練目的係為了強化股四頭肌及外展肌之控制能力,因此預設之訓練目標角度為曲屈至20、35、50、65、80度

與外展至10、15、20、25、30度等。每次實驗共進行三次訓練,每次訓練為10個週期,每個週期包含訓練與休息兩階段各30秒,並於訓練後記錄該次訓練之總分,最後再將數據利用SPSS進行配對樣本T檢定。統計結果顯示,受測者經過第一次訓練後,在髖部運動控制能力上具有顯著差異(p&;lt;0.01),但是在進行第二次訓練前後就無顯著差異(p>0.05),可能之原因係本研究所徵召之受測者為正常年輕人,經過一次訓練後其髖部運動控制能力已達到最佳狀態,導致第二次訓練前後並無顯著進步;接著,在本體感覺訓練方面,本研究也徵召10位正常年輕人為受測者(年齡24.30±2.16歲、身高172.50±3.47公分、

體重69.5±9.50公斤),驗證時亦使用本研究所設計之復健訓練軟體進行。訓練效果之評估指標為受測者閉眼狀態下的維持髖關節曲屈至30、50與70度時,受測者髖關節角度與指定目標角度間之誤差。本實驗之受測者係隨機分為兩組進行,第一組是先接受表現回饋訓練,第二組受測者則先進行結果回饋訓練,並於訓練前後進行前後測實驗。在完成第一次訓練後須於三天後再進行另一種回饋訓練,最後將兩次訓練之前後測數據利用SPSS進行配對樣本T檢定。統計結果顯示,受測者在訓練前之髖關節角度位覺能力無顯著差異(p>0.05);在結果回饋方面,髖關節曲屈至30、50、70度皆有顯著差異(p&;lt;0.05);至於在表現回饋訓練

方面,髖關節曲屈至50、70度皆具有顯著差異(p&;lt;0.05),但髖關節曲屈至30度時,其角度位覺在訓練前後無顯著差異(p>0.05),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受測者在訓練期間凝視於視覺回饋螢幕時,無法同時注意微弱之肌肉收縮所致;最後,表現回饋與結果回饋在髖部本體感覺訓練成效上無顯著差異(p>0.05)。 本研究第一部份所完成之具聽、觸覺回饋防止髖關節脫位警示功能之穿戴式護具,可避免病患日常生活中因姿勢不當造成脫位;第二部份所完成之具視、聽、觸覺回饋復健訓練軟體,可供病患在居家環境中強化運動控制能力與增進病患髖關節之意識性認知,作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病患一項具安全、客觀、量化且具情境式

遊戲化數位復健訓練工具。關鍵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髖關節復健訓練、關節脫位、脫位警示、關節活動限制、運動控制

埋線提升與抗衰老操作手冊

為了解決音波拉 皮 禁忌的問題,作者(韓)申汶錫 這樣論述:

本書引自韓國,由韓國微整形先驅申汶錫院長編寫,國內微整形領域知名專家張陳文、孫瑋駿、曹思佳等人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編譯而成。本書包括了皮膚老化的理論基礎、水光注射、射頻、電波拉皮、極限音波拉皮、PDO線提升術、Misko埋線隆鼻技術、PRP注射技術及自體脂肪干細胞注射技術共9個章節,內容由淺入深,圖文並茂,全面重點闡述了PDO線與PRP的操作使用新方法以及並發症的防治與處理。是微整形醫生必不可少的一本參考書。(韓)申汶錫,韓國微整形先驅,皮膚科醫學博士,韓國首爾魔鏡整形外科醫院院長,上海首爾麗格整形美容醫院院長,兼任大韓干細胞協會會長,PRP細胞治療研究院會長等眾多社會要職。

著作有《玻尿酸注射手冊》、《PDO線操作手冊》、《肉毒素注射手冊》、《PRP注射手冊》、《微整形並發症診治手冊》等多部暢 銷專著。主譯:張陳文,整形美容外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從事整形美容外科專業10余年,發表專業醫學論文20余篇,主攻方向:非手術年輕化及抗衰老。在國內最 早一批引進韓國午間生物除皺技術,台灣4D逆齡線注射拉皮,BOTOX液態注射提升術、Sculptra注射技術、自體脂肪一體化移植及各種型號PDO線提升等新技術方法、成功打造出上萬例精致漂亮的整形美容案例。並擅長微整形並發症的診治。孫瑋駿,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醫師,從事醫療美容專業20余年,北京首批醫療美容主診醫

師,北京美奧整形醫院創始人。國際童顏專家、「微美塑」PLA線雕技術研發者,韓國童顏針AestheFill技術顧問及全球講師。國內最 早開展注射美容、線雕提升及童顏針抗衰注射的美容專家。曹思佳,畢業桂林醫學院(本科)與大連醫科大學(碩士),26歲研究生在讀期間即協助導師於江教授參與《醫學美容造型藝術》等四部醫學教材的編寫,於29歲完成第一部專著《微整形注射美容》,幾乎成為微整形界人手的一冊參考教材,主譯韓國微整形系列叢書(一)——《玻尿酸注射手冊》。致力手術與藝術的結合,追求微創、無痕、藝術、綠色、原生態,開發出「貝塞爾曲線」無痕切開重瞼術等新術式,並探索用中醫的辯證法來指導西醫手術的全新思維模

式,成功地將多項手術加以改良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