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絕緣端子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非絕緣端子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菊地正典寫的 看圖讀懂半導體製造裝置 和王廷才的 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3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世茂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明新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碩士在職專班 呂文嘉所指導 郭俊男的 USB Type-C射頻干擾抑制之設計 (2020),提出非絕緣端子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通用序列匯流排、射頻干擾、差動表面共面波導。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 王孟輝所指導 謝孟儒的 電力電容器局部放電檢測方法之研究 (2016),提出因為有 電力電容器、局部放電、故障檢測、混沌同步檢測法、可拓理論、可拓類神經網路的重點而找出了 非絕緣端子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非絕緣端子,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看圖讀懂半導體製造裝置

為了解決非絕緣端子的問題,作者菊地正典 這樣論述: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羅丞曜  審訂   得半導體得天下?   要想站上世界的頂端,就一定要了解什麼是半導體!   半導體可謂現在電子產業的大腦,從電腦、手機、汽車到資料中心伺服器,其中具備的智慧型功能全都要靠半導體才得以完成,範圍廣布通信、醫療保健、運輸、教育等,因此半導體可說是資訊化社會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半導體被稱為是「產業的米糧、原油」,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臺灣半導體產業掌握了全球的科技,不僅薪資傲人,產業搶才甚至擴及到了高中職!   但,到底什麼是半導體?半導體又是如何製造而成的呢?   本書詳盡解說了製造半導體的主要裝置,並介紹半導體

所有製程及其與使用裝置的關係,從實踐觀點專業分析半導體製造的整體架構,輔以圖解進行細部解析,幫助讀者建立系統化知識,深入了解裝置的構造、動作原理及性能。

USB Type-C射頻干擾抑制之設計

為了解決非絕緣端子的問題,作者郭俊男 這樣論述:

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Universal Serial Bus)堪稱是史上發展最成功的連接器,長期以來隨插即用的特性,提供使用者高度便利性。接受度可以說橫跨8歲到80歲,不過在版本更新至USB 3.1之後的高速規格,其使用推動並不如預期。儘管新版本依然在傳輸速率上持續提升,但速率看起來已經不再是規格中的亮點,反而是訊號干擾與衰減問題成為設計上的挑戰。近年USB Type-C連接埠,幾乎應用於所有攜帶型資訊產品連接器,有一統連接埠標準的氣勢,USB Type-C所具備的諸多特點,亦即同時支援數據、影像、傳輸、充電、正反可插以及小尺寸等等優點,也因此USB Type-C的市場滲透率逐

漸提升。整體而言USB Type-C使用量最大的市場集中於攜帶型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記型電腦上,也就是說USB Type-C的可觀潛力,在於它能涵蓋目前可見的各種攜帶型個人行動裝置,故USBType-C的應用,市場極為龐大。然而USB Type-C似乎不是完全的美好,射頻干擾(RFI,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是其目前推廣高速領域之最大障礙。射頻干擾問題的解決必須仰賴全系統各部分盡可能降低射頻輻射。故本論文提出從連接器設計開始著手,參酌防治射頻干擾之經驗,透過端子、絕緣基體、遮罩金屬殼等方面的新穎設計以降低射頻輻射,得以設計出有效減少射頻干擾的USB Type

-C連接器。論文中進一步的說明,連接器接腳是採用單排式排列而非使用雙排式,如此能讓佈局走線變的精簡,更符合差動表面共面波導( Differential Surface Coplanar Waveguide) 之理論,可有效改善特性阻抗穩定性、減少反射損失、降低串音干擾以及射頻輻射與干擾。

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3版)

為了解決非絕緣端子的問題,作者王廷才 這樣論述:

《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是綜合各院校使用《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2版)》所提出的建議,適應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需要,結合新的變頻器技術資料編寫的。   該書以突出應用、注重技能為宗旨,由淺入深地闡述了變頻器的基本組成原理和控制方式,電動機變頻調速機械特性,變頻器常用控制電路,變頻調速系統主要電器的選用,變頻器的操作、運行、安裝、調試、維護及抗干擾,變頻器在風機、空氣壓縮機、水泵、中央空調及提升機等方面的應用實例等內容。 前言 第1章變頻器的認識 1.1變頻器概述 1.1.1變頻器的發展 1.1.2變頻器的分類 1.1

.3變頻器的應用 1.2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原理 1.2.1非同步電動機變頻調速機理 1.2.2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機械特性 1.2.3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變頻起動 1.2.4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變頻制動 1.3變頻器的結構與主要技術參數 1.3.1變頻器的外形 1.3.2變頻器的基本原理結構 1.3.3變頻器的銘牌 1.3.4主要技術參數 本章小結 習題1 第2章變頻器常用電力電子器件 2.1功率二極體 2.1.1功率二極體的結構與伏安特性 2.1.2功率二極體的主要參數 2.1.3功率二極體的選用 2.1.4功率二極體的分類 2.2晶閘管 2.2.1晶閘管的結構 2.2.2晶閘管的導通和阻斷控

制 2.2.3晶閘管的陽極伏安特性 2.2.4晶閘管的參數 2.2.5晶閘管的門極伏安特性及主要參數 2.2.6晶閘管觸發電路 2.2.7晶閘管的保護 2.3門極可關斷(GTO)晶閘管 2.3.1GTO晶閘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3.2GTO晶閘管的特性與主要參數 2.3.3GTO晶閘管的門極控制 2.3.4GTO晶閘管的緩衝電路 2.4電力電晶體(GTR) 2.4.1GTR的結構 2.4.2GTR的參數 2.4.3二次擊穿現象 2.4.4GTR的驅動電路 2.4.5GTR的緩衝電路 2.5功率MOS場效應 電晶體(P-MOSFET) 2.5.1P-MOSFET的結構 2.5.2P-MOSFE

T的工作原理 2.5.3P-MOSFET的特性 2.5.4P-MOSFET的主要參數 2.5.5P-MOSFET的柵極驅動 2.5.6P-MOSFET的保護 2.6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IGBT) 2.6.1IGBT的結構與基本工作原理 2.6.2IGBT的基本特性 2.6.3IGBT的主要參數 2.6.4IGBT的驅動電路 2.7集成門極換流晶閘管(IGCT) 2.7.1IGCT的結構與工作原理 2.7.2IGCT的特點 2.7.3IGCT變頻器 2.8智慧功率模組(IPM) 2.8.1IPM的結構 2.8.2IPM的主要特點 2.8.3IPM選擇的注意事項 本章小結 習題2 第3章交-直-

交變頻技術 3.1整流電路 3.1.1不可控整流電路 3.1.2可控整流電路 3.2中間電路 3.2.1濾波電路 3.2.2制動電路 3.3逆變電路 3.3.1逆變電路的工作原理 3.3.2逆變電路的基本形式 3.4SPWM控制技術 3.4.1概述 3.4.2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3.4.3SPWM逆變電路的控制方式 3.4.4SPWM逆變器的調製方式 本章小結 習題3 第4章交-交變頻技術 4.1單相輸出交-交變頻電路 4.1.1電路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4.1.2感阻性負載時的相控調製 4.1.3輸入輸出特性 4.2三相輸出交-交變頻電路 4.2.1公共交流母線進線方式 4.2.2輸出星

形聯結方式 本章小結 習題4 第5章高(中)壓變頻器 5.1高(中)壓變頻器概述 5.1.1高(中)壓變頻器的分類 5.1.2高(中)壓變頻調速系統的基本形式 5.1.3高(中)壓變頻器的應用 5.1.4高(中)壓變頻器的技術要求 5.2高(中)壓變頻器的主電路結構 5.2.1晶閘管電流型變頻器 5.2.2GTO晶閘管電流型變頻器 5.2.3IGBT並聯多重化PWM電壓型變頻器 5.2.4IGBT三電平高(中)壓變頻器 5.2.5五電平高(中)壓變頻器 5.3風光JD.BP37/38系列高壓變頻器簡介 …… 第6章變頻器的接線端子與功能參數 第7章變頻器的控制方式 第8章變頻調速系統的選擇

與操作 第9章變頻器的安裝與維護 第10章變頻器應用實例 第11章變頻器技術實訓 附錄 參考文獻 變頻器問世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其具有節能、改善工藝流程、提高產品品質和便於自動控制等諸多優勢,到21世紀初變頻器的應用已具相當規模,而變頻器應用的設計、安裝、調試和維修的技術人員卻比較匱乏。為儘快培養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緊缺人才,我們以“突出應用、注重技能、培養能力”為宗旨,編寫了《變頻器原理及應用》一書,於2005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當年即被全國諸多院校選為教材,得到眾多從事電氣設備和電氣自動化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高度評價,翌年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

009年推出《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2版》,採用本教材的院校數量進一步擴大。為更好地適應高等職業院校進行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綜合各院校使用本書提出的建議,結合最新的變頻器技術資料,編寫了《變頻器原理及應用第3版》,除了對原書內容進行了充實和調整外,還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 本書主要內容有:變頻器的認識,變頻器常用電力電子器件,交,直,交變頻技術,交一交變頻技術,高(中)壓變頻器,變頻器的接線端子與功能參數,變頻器的控制方式,變頻調速系統的選擇與操作,變頻器的安裝與維護,變頻器應用實例和變頻器技術實訓等。 本書由深圳資訊職業技術學院王廷才任主編,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楊聚慶任副主編。其中第

1章、第10章和附錄由楊聚慶編寫,第2章和第3章由南陽市高級技工學校王香紅編寫,第5章由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韓豔贊編寫,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由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劉嬌月編寫,第9章和第11章由河南天冠燃料乙醇有限公司畢新熙編寫,其餘由王廷才編寫,並對全書統稿。深圳技師學院宋峰青高級技師在百忙中仔細認真地審閱了全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希望森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新風光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變頻器製造企業提供的產品資料,在此一併表示誠摯謝意。

電力電容器局部放電檢測方法之研究

為了解決非絕緣端子的問題,作者謝孟儒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針對長期處在高壓運轉下的電力電容器,進行局部放電的量測與診斷分析,以兩台電力電容器進行離線試驗,試驗前電力電容器預做瑕疵處理,再以一台24kV的高壓變壓器進行端子對外殼的局部放電試驗。對電力電容器加電壓直至發生局部放電現象則停止加壓,擷取試驗電壓與局部放電的電壓訊號,透過高頻示波器進行觀察以找出放電訊號之特徵。接著利用混沌同步檢測分析法,建立放電電壓的混沌誤差散佈圖,且以誤差散佈圖之重心點(混沌眼)作為故障診斷之特徵,再利用可拓理論以及可拓類神經兩種辨識方法,針對電容器進行有效的故障檢測。本方法之優點是可大幅壓縮特徵擷取之資料量,同時能夠有效地偵測電力電容器放電訊號的微小變動,進而提

前偵測電力電容器之運轉狀態,預先執行緊急之應變措施,避免重大事故發生。本文所提之方法經由實際量測結果,利用可拓故障檢測方法之準確率為70%;而利用可拓類神經網路檢測之結果其準確率可達到90%,證明本研究之方法相當適合應用於電力電容局部放電檢測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