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宜達寫的 Python玩轉樹莓派GPIO控制 和盧浩鈞謝欽旭陳常侃吳中實的 電腦網際網路(第六版)(附部分內容光碟)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在Mac 上與其他網路使用者共享Internet 連線- Apple 支援(台灣)也說明:例如,若您的Mac 是使用乙太網路連接Internet,您可以透過Wi-Fi 與其他電腦共享連線。 在Mac 上,選擇「蘋果」選單 >「系統偏好設定⋯」,按一下「共享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遠東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 朱清俊所指導 陳宥均的 實體無線電和軟體APP對講機之效能分析 (2020),提出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無線電對講機、IP互聯無線對講系統、傳輸延遲。

而第二篇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魏清泉所指導 蘇珮儀的 LoRa動態影像傳輸系統之開發 (2019),提出因為有 物聯網、LoRa、樹莓派、展頻、WebP圖像格式、Base 64編碼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解答。

最後網站遠傳心5G 未來無距離-遠傳電信FETnet則補充:網路 門市首頁 · 下載遠傳心生活APP · 關於遠傳 · FET. 商品‧行動加值. 資費. 個人專區. 遠傳心生活. 網路專區. 優惠. 幫助中心. 網路門市首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Python玩轉樹莓派GPIO控制

為了解決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作者李宜達 這樣論述:

本書特色   樹莓派規格、安裝、設定到開發完整說明。   使用最熱門語言Python玩轉樹莓派GPIO控制。   外接轉接板,免去麵包板上的繁瑣佈線。   完整學習GPIO、LCD、ADC、1-Wire、SPI Bus、I2C Bus、IR、Motor及感測器等控制。   另備有教學影片,提高學習效率。  

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網路線 #網路慢 #cat6
網路線可能是你家網路變慢的元兇之一 - Wilson說給你聽
在使用網路的時候 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網路線可能會是導致你上網速度慢的元兇之一 市面上有很多規格 Cat5, Cat5e, Cat6, Cat6a 究竟哪種網路線搭配起來才是比較適合的呢?

Apple 介紹網路線材規格:
https://support.apple.com/en-us/HT208405

實體無線電和軟體APP對講機之效能分析

為了解決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作者陳宥均 這樣論述:

無線電對講機為被廣泛使用的通訊設備與技術,常見於機場、碼頭、酒店、物業、建築工地等民間部門,以及公共安全、軍方、消防、警察等相關部門。在移動式網路技術的進步、以及個人無線Wifi網路的涵蓋,近幾年來在於手機等移動裝置的軟體無線電對講機,亦逐漸蓬勃發展起來。然而,針對實體、軟體無線電對講機的比較與測試並未見於任何研究之中。 因此本論文針對實體無線電對講機、軟體無線電對講機的傳播技術進行了解與分析,並在無線電系統的架構下,設計並完成實體與軟體無線電對講機的無線傳輸延遲測試、障礙物測試、通訊品質測試。經由測試結果了解,實體無線電對講機的傳輸延遲在200ms~250ms之間;而軟體無線電對講機

的傳輸延遲則為400ms~1250ms之間。亦可發現實體無線電對講機的傳播延遲,明顯地較軟體無線電對講機較小。此外,軟體無線電在遭遇障礙物、通訊距離較長的通訊環境下,其涵蓋範圍較實體無線電更廣泛、且通訊品質更佳。

電腦網際網路(第六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為了解決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作者盧浩鈞謝欽旭陳常侃吳中實 這樣論述:

  這本書是提供給計算機網路的入門課程使用。它可以供計算機科學系或電機工程系使用。就程式語言上的設定來說,本書只假設同學們有撰寫過C、C++或Java的經驗(即使如此,我們也只在少數幾個地方有做如此的假設)。雖然本書比其他許多計算機網路的基礎教科書更為嚴謹也更具分析性,但是我們幾乎沒有使用任何高中未曾教授過的數學概念。我們特意地避免使用任何進階的微積分、機率、或隨機程序的概念(雖然我們有為具有這些進階背景的同學們提供了一些作業習題)。因此,這本書很適用於大學部或研究所第一年的「電腦網路」、「計算機網路」課程。本書對於電信業界的從業人員,應當也極有幫助。 (本書第 1.7、2.7-2.8(

6e Python)、7-9章、參考資料之內容,均收錄於隨書光碟中) 第1 章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1 - 1 1.1 什麼是網際網路? 1 - 2 1.1.1 關於基本元素的描述 1 - 2 1.1.2 關於服務的描述 1 - 5 1.1.3 什麼是協定? 1 - 6 1.2 網路邊際 1 - 8 1.2.1 連線網路 1 - 10 1.2.2 實體媒介 1 - 17 1.3 網路核心 1 - 20 1.3.1 封包交換 1 - 21 1.3.2 電路交換 1 - 24 1.3.3 一群網路的網路 1 - 29 1.4 封包交換網路的延遲、遺失與產出率 1 - 32

1.4.1 綜觀封包交換網路中的延遲 1 - 32 1.4.2 佇列延遲與封包遺失 1 - 36 1.4.3 端點到端點延遲 1 - 38 1.4.4 計算機網路的產出率 1 - 40 1.5 協定層級與其服務模型 1 - 43 1.5.1 分層式架構 1 - 43 1.5.2 封裝 1 - 48 1.6 面臨攻擊的網路 1 - 50 1.7 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的歷史(註:本節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1 - 54 1.8 總結 1 - 54 第2 章應用層2 - 1 2.1 網路應用的原理 2 - 2 2.1.1 網路應用程式架構 2 - 2 2.1.2 行程通訊

2 - 5 2.1.3 應用程式可使用的傳輸服務 2 - 8 2.1.4 網際網路所提供的傳輸服務 2 - 10 2.1.5 應用層協定 2 - 13 2.1.6 本書所涵蓋的網路應用 2 - 14 2.2 資訊網和HTTP 2 - 14 2.2.1 HTTP 的概觀 2 - 15 2.2.2 非永久性與永久性連線 2 - 17 2.2.3 HTTP 的訊息格式 2 - 20 2.2.4 使用者與伺服器的互動:Cookie 2 - 24 2.2.5 網頁快取 2 - 26 2.2.6 有條件的GET 2 - 30 2.3 檔案傳輸:FTP 2 - 31 2.3.1 F

TP 命令與回覆 2 - 33 2.4 網際網路電子郵件 2 - 33 2.4.1 SMTP 2 - 35 2.4.2 與HTTP 的比較 2 - 38 2.4.3 郵件訊息格式 2 - 39 2.4.4 郵件存取協定 2 - 40 2.5 DNS—網際網路目錄服務 2 - 44 2.5.1 DNS 所提供的服務 2 - 45 2.5.2 綜觀DNS 如何運作 2 - 47 2.5.3 DNS 記錄與訊息 2 - 52 2.6 點對點應用 2 - 57 2.6.1 P2P 檔案傳布 2 - 58 2.6.2 分散式雜湊表(DHT) 2 - 63 2.7 使用TCP 的

Socket 程式設計 2 - 69 2.7.1 使用TCP 的Socket 程式設計 2 - 70 2.7.2 某個Java 的用戶端–– 伺服端應用範例 2 - 72 2.8 使用UDP 的Socket 程式設計 2 - 78 2.9 總結 2 - 86 第3 章傳輸層3 - 1 3.1 導言與傳輸層服務 3 - 1 3.1.1 傳輸層與網路層之間的關係 3 - 2 3.1.2 網際網路傳輸層的概觀 3 - 5 3.2 多工與解多工 3 - 6 3.3 無連線的傳輸:UDP 3 - 13 3.3.1 UDP 區段的結構 3 - 16 3.3.2 UDP 檢查和 3

- 17 3.4 可靠資料傳輸的原理 3 - 18 3.4.1 建立可靠的資料傳輸協定 3 - 20 3.4.2 管線化的可靠資料傳輸協定 3 - 29 3.4.3 回溯N (GBN) 3 - 32 3.4.4 選擇性重複(SR) 3 - 36 3-5 連線導向傳輸:TCP 3 - 42 3.5.1 TCP 連線 3 - 42 3.5.2 TCP 區段的結構 3 - 45 3.5.3 來回時間的的評估與逾時 3 - 49 3.5.4 可靠資料傳輸 3 - 52 3.5.5 流量控制 3 - 59 3.5.6 TCP 連線管理 3 - 61 3.6 壅塞控制的原理 3

- 67 3.6.1 壅塞的成因與代價 3 - 68 3.6.2 壅塞控制的方法 3 - 73 3.6.3 網路協助的壅塞控制範例:ATM ABR 壅塞控制 3 - 74 3.7 TCP 壅塞控制 3 - 76 3.7.1 公平性 3 - 86 3.8 總結 3 - 88 第4 章網路層4 - 1 4.1 導言 4 - 2 4.1.1 轉送與繞送 4 - 2 4.1.2 網路服務模型 4 - 6 4.2 虛擬迴路與資料報網路 4 - 8 4.2.1 虛擬迴路網路 4 - 9 4.2.2 資料報網路 4 - 11 4.2.3 VC 與資料報網路的起源 4 - 13

4.3 路由器的內部有什麼? 4 - 14 4.3.1 輸入處理 4 - 17 4.3.2 交換 4 - 18 4.3.3 輸出處理 4 - 20 4.3.4 佇列會在哪裡產生? 4 - 20 4.3.5 繞送控制平面 4 - 24 4.4 網際網路協定(IP):網際網路的轉送與定址 4 - 25 4.4.1 資料報格式 4 - 25 4.4.2 IPv4 定址 4 - 31 4.4.3 網際網路控制訊息協定(ICMP) 4 - 44 4.4.4 IPv6 4 - 47 4.4.5 關於IP 安全性的簡短討論 4 - 53 4.5 繞送演算法 4 - 54 4.5.1

 連結狀態(LS) 繞送演算法 4 - 57 4.5.2 距離向量(DV) 繞送演算法 4 - 61 4.5.3 階層式繞送 4 - 69 4.6 網際網路的繞送 4 - 72 4.6.1 網際網路的AS 內部繞送:RIP 4 - 72 4.6.2 網際網路的AS 內部繞送:OSPF 4 - 76 4.6.3 跨AS 繞送:BGP 4 - 79 4.7 廣播與群播繞送 4 - 88 4.7.1 廣播繞送演算法 4 - 88 4.7.2 群播 4 - 93 4.8 總結 4 - 100 第5 章連結層: 連結、連線網路和區域網路5 - 1 5.1 連結層:導言 5 - 2

5.1.1 連結層所提供的服務 5 - 3 5.1.2 連結層實作於何處? 5 - 4 5.2 錯誤偵測與更正技術 5 - 5 5.2.1 同位檢查 5 - 7 5.2.2 檢查和方法 5 - 9 5.2.3 循環冗餘檢查 5 - 9 5.3 多重存取連結與協定 5 - 11 5.3.1 通道分割協定 5 - 14 5.3.2 隨機存取協定 5 - 15 5.3.3 輪流存取協定 5 - 24 5.3.4 DOCSIS: 纜線網際網路連線的連結層協定 5 - 25 5.4 交換式區域網路 5 - 26 5.4.1 連結層定址和ARP 5 - 27 5.4.2 乙太

網路 5 - 33 5.4.3 連結層交換器 5 - 39 5.4.4 虛擬區域網路(VLAN) 5 - 45 5.5 連結虛擬化:將網路視為連結層 5 - 48 5.5.1 多重協定標籤交換(MPLS) 5 - 49 5.6 資料中心網路連線 5 - 52 5.7 回顧:網頁查詢生活的一天 5 - 57 5.7.1 起步:DHCP、UDP、IP 和乙太網路 5 - 58 5.7.2 仍在起步:DNS 和ARP 5 - 59 5.7.3 仍在起步:網域內部繞送到DNS 伺服器 5 - 60 5.7.4 資訊網的用戶端- 伺服端互動:TCP 與HTTP 5 - 61 5.8

 總結. 5 - 62 第6 章無線與行動網路6 - 1 6.1 簡介 6 - 2 6.2 無線連結與網路特性 6 - 6 6.2.1 CDMA 6 - 8 6.3 WiFi:802.11 無線LAN 6 - 12 6.3.1 802.11 架構 6 - 13 6.3.2 802.11 的MAC 協定 6 - 16 6.3.3 IEEE 802.11 訊框 6 - 21 6.3.4 在同個IP 子網路中的行動性 6 - 24 6.3.5 802.11 的進階特性 6 - 25 6.3.6 個人區域網路:藍芽和Zigbee 6 - 27 6.4 行動電話網際網路連線 6

- 29 6.4.1 行動電話網路的架構概觀 6 - 30 6.4.2 3G 行動電話數據網路:將網際網路延伸至行動電話用戶 6 - 32 6.4.3 邁向4G:LTE 6 - 35 6.5 行動性管理:原理 6 - 36 6.5.1 定址 6 - 39 6.5.2 繞送往行動節點 6 - 40 6.6 行動IP 6 - 45 6.7 管理行動電話網路的行動性 6 - 48 6.7.1 將通話繞送到行動使用者 6 - 50 6.7.2 GSM 的換手 6 - 51 6.8 無線與行動性:對於較高層協定的影響 6 - 54 6.9 總結 6 - 56 第7 章多媒體網路

(註:本章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7 - 1 7.1 多媒體網路應用 7 - 2 7.1.1 視訊的特性 7 - 2 7.1.2 音訊的特性 7 - 3 7.1.3 多媒體網路應用的類型 7 - 4 7.2 串流預儲視訊 7 - 7 7.2.1 UDP 串流 7 - 8 7.2.2 HTTP 串流 7 - 9 7.2.3 適應性串流和DASH 7 - 13 7.2.4 內容散布網路 7 - 14 7.2.5 案例研究:Netflix、YouTube 和康康 7 - 20 7.3 IP 電話 7 - 24 7.3.1 盡力而為IP 服務的限制 7 - 24 7.3.2 在接

收端移除音訊的時基誤差 7 - 26 7.3.3 從封包遺失中回復 7 - 29 7.3.4 案例研究:使用Skype 的VoIP 7 - 32 7.4 即時互動性應用的協定 7 - 35 7.4.1 RTP 7 - 35 7.4.2 SIP 7 - 38 7.5 多媒體的網路支援 7 - 43 7.5.1 規劃盡力而為網路 7 - 44 7.5.2 提供多種服務等級 7 - 46 7.5.3 Diffserv 7 - 56 7.5.4 每一連線服務品質(QoS) 保證:資源保留和通話許可 7 - 59 7.6 總結 7 - 62 第8 章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註:本章內

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8 - 1 8.1 何謂網路安全? 8 - 2 8.2 密碼學原理 8 - 4 8.2.1 對稱式金鑰密碼學 8 - 5 8.2.2 公開金鑰加密 8 - 11 8.3 訊息完整性與數位簽章 8 - 17 8.3.1 密碼學雜湊函數 8 - 18 8.3.2 訊息認證碼 8 - 19 8.3.3 數位簽章 8 - 21 8.4 端點認證 8 - 27 8.4.1 認證協定ap1.0 8 - 28 8.4.2 認證協定ap2.0 8 - 29 8.4.3 認證協定ap3.0 8 - 29 8.4.4 認證協定ap3.1 8 - 30 8.4.5 認

證協定ap4.0 8 - 31 8.5 安全的電子郵件 8 - 32 8.5.1 安全的電子郵件 8 - 33 8.5.2 PGP 8 - 36 8.6 安全的TCP 連線:SSL 8 - 38 8.6.1 概觀 8 - 39 8.6.2 較完整的觀點 8 - 42 8.7 網路層的安全性:IPsec 與虛擬私人網路 8 - 44 8.7.1 IPsec 與虛擬私人網路(VPN) 8 - 44 8.7.2 AH 與ESP 協定 8 - 46 8.7.3 安全性繫合 8 - 46 8.7.4 IPsec 資料報 8 - 47 8.7.5 IKE:IPsec 的金鑰管理 8

- 51 8.8 提供無線LAN 的安全性 8 - 52 8.8.1 有線等效私密性(WEP) 8 - 52 8.8.2 IEEE 802.11i 8 - 54 8.9 作業安全性:防火牆與入侵偵測系統 8 - 56 8.9.1 防火牆 8 - 57 8.9.2 入侵偵測系統 8 - 64 8.10 總結 8 - 67 第9 章網路管理(註:本章內容置於附書光碟中) 9 - 1 9.1 什麼是網路管理? 9 - 1 9.2 網路管理的基礎設施 9 - 5 9.3 網際網路標準管理框架 9 - 7 9.3.1 管理資訊結構:SMI 9 - 10 9.3.2 管理資訊庫

:MIB 9 - 13 9.3.3 SNMP 協定的運作以及傳輸層的對應 9 - 17 9.3.4 安全性與管理 9 - 19 9.4 ASN.1 9 - 21 9.5 結語 9 - 26 參考資料(註:本單元置於附書光碟中) 參- 1 【隨書光碟:本書第 1.7、2.7-2.8(6e Python)、7-9章、參考資料之內容,均收錄於隨書光碟中】

LoRa動態影像傳輸系統之開發

為了解決電腦有線網路轉wifi的問題,作者蘇珮儀 這樣論述:

近年來,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蓬勃發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領域應用都能看見,在影像傳輸方面大多都使用WiFi或有線網路等其他傳統傳輸技術的方式進行傳輸,傳統傳輸技術的缺點包含成本高或距離不足等因素。為了改善傳統傳輸技術的缺點,我們研究使用LoRa無線傳輸技術來進行改善。LoRa是低功耗廣域網路,因此傳輸距離會比大多數的傳統傳輸技術來的遠並且功率消耗也比較低。本研究論文主要使用LoRa無線傳輸技術來影像傳輸的研究,並且首先提出使用(1)WebP壓縮搭配Base64編碼和(2)雙頻多工方式來增加傳輸速率,實驗結果顯示WebP壓縮搭配Base64編碼的方法與傳統JP

EG比較,可大幅降低資料量達63.7% ,而雙頻多工也確實可以增加資料傳輸率,因此使LoRa的類動態的影像傳輸變為可行,本研究應用場景為道路監視系統,系統主要控制裝置使用樹莓派,系統運作架構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傳送端會進行影像拍攝,拍攝完的照片JPEG圖像格式會轉換為WebP圖像格式,再使用Base 64編碼進行圖像傳輸至接收端,傳輸方式是以LoRa無線傳輸技術以雙頻方式進行多工傳輸。第二部分為接收端,負責將接收到的圖片組成類動態影像,再透過4G-LET傳輸至伺服器。第三部分為伺服器,讓使用者可利用電腦或手機進行網頁觀看目前的道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