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斌寫的 電子工程師必備:元器件應用寶典(第3版) 和(德)佩塔爾 J.格爾波維奇的 超級電容器在功率變換系統中的應用、分析與設計:從理論到實際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电解电容的工作电压如何选择? - 世强也說明:实际电解电压如母线电压是有关系的,看目前电压是多少,在选择上需要留点余量,比如1.5倍即可。按实际工作电压的1.5倍选择看你电路实际工作电压,然后按1.5倍去选择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中原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劉偉仁所指導 曾子芯的 利用電漿輔助化學沉積提升鋰離子電池中富鎳三元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之應用 (2021),提出電容 工作電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鋰離子電池、富鎳三元正極材料、電漿改質、濺鍍、TiN 披覆、TiO2 披覆。

而第二篇論文淡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 江正雄所指導 邱竑銘的 採用單一共用數位類比轉換器之音頻高動態範圍六位元二階離散時間三角積分調變器混合逐漸逼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 (2021),提出因為有 離散時間、三角積分調變器、逐漸逼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容 工作電壓的解答。

最後網站電解電容器 - 中文百科全書則補充:電解電容器的工作電壓為4V、6.3V、10V、16V、25V、35V、50V、63V、80V、100V、160V、200V、300V、400V、450V、500V,工作溫度為-55°~+155℃(4~500V)、,特點是容量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容 工作電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子工程師必備:元器件應用寶典(第3版)

為了解決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作者胡斌 這樣論述:

從基礎知識起步,系統地介紹了數十大類元器件的知識和數百種元器件應用電路。書中每一種元器件的講解均包括:電路符號信息解說、外形識別方法、型號識別方法、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方法、引腳極性識別方法、主要特性講解及主要特性曲線、典型應用電路詳解、同功能不同形式電路的分析、質量檢測方法、更換和選配方法、調整和修配方法等。 胡斌,網路昵稱古木,江蘇大學副研究員,長期從事電子技術基礎教學、研究、寫作工作,出版了多種電子技術暢銷圖書,曾經兩次榮獲全國三等獎,一次獲北方十省市一等獎。至今,著作150余本,累計銷售接近200萬冊,擁有數百萬固定讀者群。胡斌老師崇尚人性化寫作——以讀者為本,

減輕讀者閱讀負擔,提高閱讀效率的嶄新寫作方式。通過圖文同頁、圖會說話、表格歸納方式,方便閱讀,消除視覺疲勞,使讀者以*高的效率獲得*大的信息量。寫作的**本書《電子工程師必備——元器件應用寶典》出版以來,連續榮登全國電子電工類暢銷書排行榜前3名,創立了一流的精品圖書品牌形象。 第 1章 元器件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 1.1 元器件知識學習內容 1.1.1 電子技術入門學習內容 1.1.2 電子元器件知識的學習內容 1.2 元器件知識學習方法和須知 1.2.1 識別電子元器件 1.2.2 掌握元器件主要特性 1.2.3 元器件是故障檢修關鍵要素 第 2章 電阻器基

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1 普通電阻器基礎知識 2.1.1 電阻類元器件種類 2.1.2 部分普通電阻器特點綜述 2.1.3 貼片電阻器簡介 2.1.4 普通電阻器選用原則 2.2 電阻器電路圖形符號及型號命名方法 2.2.1 電阻器電路圖形符號 2.2.2 電阻器的型號命名方法 2.3 電阻器參數和識別方法 2.3.1 電阻器的主要參數 2.3.2 電阻器標稱值色環表示方法 2.3.3 電阻器參數其他表示方法 2.3.4 超低阻值電阻器和Ω電阻器 2.4 電阻器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 2.4.1 電阻器基本工作原理 2.4.2 普通電阻器主要特性 2.5 電阻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2.5.1 電阻串聯電路 2.5.2 電阻串聯電路故障處理 2.5.3 電阻並聯電路 2.5.4 電阻並聯電路故障處理 2.5.5 電阻串並聯電路 2.6 電阻分壓電路 2.6.1 電阻分壓電路工作原理 2.6.2 電阻分壓電路輸出電壓分析 2.6.3 帶負載電路的電阻分壓電路 2.7 電阻器典型應用電路 2.7.1 直流電壓供給電路 2.7.2 電阻交流信號電壓供給電路 2.7.3 電阻分流電路 2.7.4 電阻限流保護電路 2.7.5 直流電壓電阻降壓電路 2.7.6 電阻隔離電路 2.7.7 電流變化轉換成電壓變化的電阻電路 2.7

.8 交流信號電阻分壓衰減電路和基準電壓電阻分級電路 2.7.9 音量調節限制電阻電路 2.7.10 阻尼電阻電路 2.7.11 電阻消振電路 2.7.12 負反饋電阻電路 2.7.13 恒流錄音電阻電路 2.7.14 上拉電阻電路和下拉電阻電路 2.7.15 泄放電阻電路 2.7.16 啟動電阻電路 2.7.17 取樣電阻電路 2.8 熔斷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8.1 熔斷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8.2 熔斷電阻器參數和重要特性 2.8.3 熔斷電阻器應用電路 2.9 網路電阻器基礎知識 2.9.1 網路電阻器外形特徵 2.9.2 網路電阻器

電路圖形符號及識別方法 第3章 敏感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1 熱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1.1 熱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1.2 熱敏電阻器型號命名方法和主要參數 3.1.3 熱敏電阻器特性 3.1.4 PTC熱敏電阻器開水自動報警電路 3.1.5 PTC熱敏電阻消磁電路 3.1.6 DC/DC變換器中熱敏電阻器應用電路 3.1.7 NTC熱敏電阻器抑制浪湧電路 3.2 壓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2.1 壓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2.2 壓敏電阻器特性 3.2.3 壓敏電阻器型號命名方法和主要參數 3.2.4 壓敏電阻

器浪湧和瞬變防護電路 3.2.5 壓敏電阻器其他應用電路 3.3 光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3.1 光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3.2 光敏電阻器型號命名方法和主要參數 3.3.3 光敏電阻器控制電路 3.3.4 光敏電阻器其他應用電路 3.4 濕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4.1 濕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4.2 濕敏電阻器結構和主要參數 3.4.3 濕敏電阻器應用電路 3.5 氣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5.1 氣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5.2 氣敏電阻器結構和主要參數 3.5.3 氣敏電阻器應用電路 3.6

 磁敏電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3.6.1 磁敏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3.6.2 磁敏電阻器參數和特性 3.6.3 磁敏電阻器應用電路 第4章 可變電阻器和電位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4.1 可變電阻器基礎知識 4.1.1 可變電阻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4.1.2 可變電阻器工作原理和引腳識別方法 4.2 可變電阻器應用電路 4.2.1 三極管偏置電路中的可變電阻電路 4.2.2 光頭自動功率控制(APC)電路靈敏度調整中的可變電阻電路 4.2.3 身歷聲平衡控制中的可變電阻電路 4.2.4 直流電動機轉速調整中的可變電阻電路 4.2.5 直流電壓微調可變電

阻器電路 4.3 電位器基礎知識 4.3.1 電位器外形特徵及部分電位器特性說明 4.3.2 電位器電路圖形符號、結構和工作原理 4.3.3 幾種常用電位器阻值特性 4.3.4 電位器型號命名方法和主要參數 4.3.5 光敏電位器和磁敏電位器 4.4 電位器構成的音量控制器 4.4.1 單聲道音量控制器 4.4.2 雙聲道音量控制器 4.4.3 電子音量控制器 4.4.4 場效應管音量控制器 4.4.5 級進式電位器構成的音量控制器 4.4.6 數位電位器構成的音量控制器 4.4.7 電腦耳機音量控制器 4.5 電位器構成的音調控制器 4.5.1 RC衰減式高、

低音控制器 4.5.2 RC負反饋式音調控制器 4.5.3 LC串聯諧振圖示音調控制器 4.5.4 積體電路圖示音調控制器 4.5.5 分立元器件圖示音調控制器 4.6 電位器構成的身歷聲平衡控制器 4.6.1 單聯電位器構成的身歷聲平衡控制器 4.6.2 帶抽頭電位器構成的身歷聲平衡控制器 4.6.3 雙聯同軸電位器構成的身歷聲平衡控制器 4.6.4 特殊雙聯同軸電位器構成的身歷聲平衡控制器 4.7 電位器構成的響度控制器 4.7.1 單抽頭式響度控制器 4.7.2 雙抽頭式響度控制器 4.7.3 無抽頭式響度控制器 4.7.4 專設電位器的響度控制器 4.7.

5 獨立的響度控制器 4.7.6 多功能控制器積體電路 4.8 電位器構成的其他電路 4.8.1 對比度控制器 4.8.2 亮度控制器 4.8.3 色飽和度控制器 第5章 電容器類元器件基礎知識 5.1 固定電容器基礎知識 5.1.1 固定電容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5.1.2 幾種電容器個性綜述 5.1.3 電容器結構和型號命名方法 5.1.4 電容器主要參數 5.1.5 電容器參數識別方法 5.2 電解電容器基礎知識 5.2.1 電解電容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5.2.2 幾種電解電容器個性綜述 5.2.3 電解電容器結構 5.2.4 有極性電解電容器

引腳極性識別 5.3 多層次多角度深度解說鋁電解電容器 5.3.1 工頻電源電路濾波電容器設計參考 5.3.2 開關電源電路濾波電容器 5.3.3 多引腳高頻鋁電解電容器 5.3.4 高分子聚合物固體鋁電解電容器 5.3.5 電容器損耗 5.3.6 電容器ESR 5.3.7 電容器ESL 5.3.8 電容器的漏電流 5.3.9 電容器的絕緣電阻和時間常數 5.3.10 電容器紋波電壓和紋波電流 5.3.11 電容器的Q值 5.3.12 電容器的溫度係數 5.4 微調電容器和可變電容器基礎知識 5.4.1 微調電容器和可變電容器外形特徵 5.4.2 微調電容器結構

和工作原理 5.4.3 可變電容器工作原理 5.4.4 可變電容器型號命名方法 第6章 電容器主要特性及應用電路 6.1 電容器重要特性 6.1.1 電容器直流電源充電和放電特性 6.1.2 電容器交流電源充電和放電特性 6.1.3 電容器儲能特性和容抗特性 6.1.4 電容器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特性 6.1.5 電解電容器主要特性 6.2 電容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特性 6.2.1 電容串聯電路及主要特性 6.2.2 電容並聯電路及主要特性 6.2.3 電容串並聯電路及主要特性 6.3 電容器典型應用電路 6.3.1 電容降壓電路 6.3.2 電容分壓電路 6.3.

3 典型電容濾波電路 6.3.4 電源濾波電路中的高頻濾波電容電路 6.3.5 電源電路中的電容保護電路分析 6.3.6 安規電容抗高頻干擾電路 6.3.7 退耦電容電路 6.3.8 電容耦合電路 6.3.9 高頻消振電容電路 6.3.10 消除無線電波干擾的電容電路 6.3.11 中和電容電路 6.3.12 實用有極性電解電容並聯電路 6.3.13 有極性電解電容器串聯電路 6.3.14 揚聲器分頻電容電路 6.3.15 溫度補償型電容並聯電路 6.3.16 多隻小電容串並聯電路 6.3.17 發射極旁路電容電路 6.3.18 部分發射極電阻加旁路電容電路 6

.3.19 發射極具有高頻旁路電容電路 6.3.20 發射極接有不同容量旁路電容電路 6.3.21 微控制器積體電路中的電容重定電路分析 6.3.22 靜噪電容電路 6.3.23 加速電容電路 6.3.24 穿心電容電路 6.3.25 交流接地電容電路 6.4 可變電容器和微調電容器應用電路 6.4.1 輸入調諧電路 6.4.2 微調電容電路 6.4.3 可變電容器其他應用電路 6.5 RC電路 6.5.1 RC串聯電路 6.5.2 RC並聯電路 6.5.3 RC串並聯電路 6.5.4 RC消火花電路 6.5.5 話筒電路中的RC低頻雜訊切除電路 6.5.6 

RC錄音高頻補償電路 6.5.7 積分電路 6.5.8 RC去加重電路 6.5.9 微分電路 6.5.10 RC低頻衰減電路 6.5.11 RC低頻提升電路 6.5.12 RC移相電路 6.5.13 負載阻抗補償電路 第7章 電感類元器件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7.1 電感類元器件基礎知識 7.1.1 電感類元器件外形特徵 7.1.2 電感類元器件電路圖形符號 7.1.3 電感器結構及工作原理 7.1.4 電感器主要參數和識別方法 7.2 電感器主要特性 7.2.1 電感器感抗特性和直流電阻 7.2.2 線圈中的電流不能突變特性 7.3 電感器典型應用電路 7.

3.1 分頻電路中的分頻電感電路 7.3.2 電源電路中的電感濾波電路 7.3.3 共模和差模電感電路 7.3.4 儲能電感電路 7.4 多種專用線圈電路 7.4.1 行線性線圈電路 7.4.2 視頻檢波線圈電路 7.4.3 行振盪線圈電路 7.4.4 偏轉線圈電路 7.5 磁棒天線電路 7.5.1 磁棒天線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7.5.2 磁棒天線結構和工作原理 7.5.3 磁棒基礎知識 第8章 變壓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8.1 變壓器基礎知識 8.1.1 變壓器外形特徵 8.1.2 變壓器結構和工作原理 8.1.3 變壓器常用參數及參數識別方法 8.1

.4 變壓器遮罩 8.2 變壓器主要特性 8.2.1 變壓器主要應用電路綜述 8.2.2 隔離特性 8.2.3 隔直流通交流特性 8.2.4 一次、二次繞組電壓和電流之間的關係 8.2.5 一次和二次繞組之間的阻抗關係 8.2.6 變壓器同名端、松耦合和變壓器遮罩 8.2.7 變壓器緊耦合和松耦合 8.3 電源變壓器應用電路 8.3.1 典型電源變壓器電路 8.3.2 電源變壓器故障綜述 8.3.3 二次抽頭電源變壓器電路 8.3.4 兩組二次繞組電源變壓器電路 8.3.5 具有交流輸入電壓轉換裝置的電源變壓器電路 8.3.6 開關變壓器電路 8.4 其他變壓器

電路 8.4.1 枕形校正變壓器電路 8.4.2 行輸出變壓器電路 8.4.3 音訊輸入變壓器電路 8.4.4 音訊輸出耦合變壓器電路 8.4.5 中頻變壓器耦合電路 8.4.6 線間變壓器電路 8.4.7 變壓器耦合正弦波振盪器電路 8.4.8 實用變壓器耦合振盪器電路 8.4.9 電感三點式正弦波振盪器電路 8.4.10 雙管推挽式振盪器電路 第9章 LC電路和RL電路 9.1 LC諧振電路 9.1.1 LC自由諧振過程 9.1.2 LC並聯諧振電路主要特性 9.1.3 LC串聯諧振電路主要特性 9.2 LC並聯諧振電路和串聯諧振電路 9.2.1 LC並聯

諧振阻波電路 9.2.2 LC並聯諧振選頻電路 9.2.3 LC並聯諧振移相電路 9.2.4 LC串聯諧振吸收電路 9.2.5 串聯諧振高頻提升電路分析 9.2.6 放音磁頭高頻補償電路分析 9.2.7 輸入調諧電路 9.2.8 LC諧振電路小結 9.3 RL移相電路 9.3.1 準備知識 9.3.2 RL超前移相電路 9.3.3 RL滯後移相電路 9.3.4 LC、RL電路特性小結 第 10章 常用二極體基礎知識 10.1 二極體基礎知識 10.1.1 二極體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10.1.2 二極體型號命名方法 10.1.3 二極體主要參數和引腳極性識別

方法 10.1.4 二極體工作狀態說明 10.2 二極體主要特性 10.2.1 正向特性和反向特性 10.2.2 正向壓降基本不變特性和溫度特性 10.2.3 正向電阻小、反向電阻大特性 10.3 橋堆和紅外發光二極體基礎知識 10.3.1 橋堆基礎知識 10.3.2 高壓矽堆和二極體排 10.3.3 紅外發光二極體基礎知識 10.4 穩壓二極體基礎知識 10.4.1 穩壓二極體種類和外形特徵 10.4.2 穩壓二極體結構和工作原理 10.4.3 穩壓二極體主要參數和主要特性 10.5 變容二極體基礎知識 10.5.1 變容二極體外形特徵和種類 10.5.2 變

容二極體工作原理和主要參數 第 11章 常用二極體應用電路 11.1 二極體整流電路 11.1.1 正極性半波整流電路 11.1.2 負極性半波整流電路 11.1.3 正、負極性半波整流電路 11.1.4 兩組二次繞組的正、負極性半波整流電路 11.1.5 正極性全波整流電路 11.1.6 負極性全波整流電路 11.1.7 正、負極性全波整流電路 11.1.8 正極性橋式整流電路 11.1.9 負極性橋式整流電路 11.1.10 2倍壓整流電路 11.1.11 4種整流電路小結 11.2 二極體其他應用電路 11.2.1 二極體簡易直流穩壓電路 11.2.2 二

極體限幅電路 11.2.3 二極體溫度補償電路 11.2.4 二極體控制電路 11.2.5 二極體開關電路 11.2.6 二極體檢波電路 11.2.7 繼電器驅動電路中的二極體保護電路 11.2.8 續流二極體電路 11.2.9 二極體或門電路 11.2.10 二極體與門電路 11.3 橋堆、穩壓二極體和變容二極體電路 11.3.1 橋堆構成的整流電路 11.3.2 穩壓二極體應用電路 11.3.3 變容二極體應用電路 第 12章 發光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2.1 發光二極體基礎知識 12.1.1 發光二極體外形特徵和種類 12.1.2 發光二極體參數

12.1.3 發光二極體主要特性 12.1.4 發光二極體引腳極性識別方法 12.1.5 電壓控制型和閃爍型發光二極體 12.2 發光二極體指示燈電路 12.2.1 指示燈電路種類 12.2.2 發光二極體直流電源指示燈電路 12.2.3 發光二極體交流電源指示燈電路 12.2.4 發光二極體按鍵指示燈電路 12.3 LED電平指示器 12.3.1 LED電平指示器種類 12.3.2 多級LED光柱式電平指示器 12.3.3 5級單聲道積體電路LB1403 12.3.4 9級單聲道積體電路LB1409 12.3.5 5級雙聲道積體電路D7666P 12.3.6 功率

電平指示器 12.3.7 調諧電平指示器 12.4 其他形式LED電平指示器 12.4.1 LED光點式電平指示器 12.4.2 動態掃描式LED頻譜式電平指示器 12.4.3 頻壓法LED頻譜式電平指示器 12.4.4 全發光LED頻譜式電平指示器 12.4.5 實用頻譜式電平指示器 12.5 白色發光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2.5.1 白色LED基礎知識 12.5.2 超高亮LED驅動電路 12.5.3 線性恒流LED驅動積體電路典型應用電路 第 13章 其他13種二極體實用知識及應用電路 13.1 肖特基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1.1 肖特基二極體

外形特徵和應用說明 13.1.2 肖特基二極體結構和內電路 13.1.3 肖特基二極體特性曲線和應用電路 13.2 快恢復二極體和超快恢復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2.1 快恢復二極體和超快恢復二極體外形特徵及特點 13.2.2 快恢復二極體和超快恢復二極體應用電路 13.3 恒流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3.1 恒流二極體外形特徵和主要特性 13.3.2 恒流二極體應用電路 13.4 瞬態電壓抑制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4.1 瞬態電壓抑制二極體外形特徵和與穩壓二極體的特性比較 13.4.2 瞬態電壓抑制二極體主要特性和應用電路 13.5 雙向觸發

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5.1 雙向觸發二極體外形特徵和主要特性 13.5.2 雙向觸發二極體應用電路 13.6 變阻二極體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13.6.1 變阻二極體基礎知識 13.6.2 變阻二極體應用電路 13.7 其他7種二極體基礎知識綜述 第 14章 三極管基礎知識和直流電路 14.1 三極管基礎知識 14.1.1 三極管種類和外形特徵 14.1.2 三極管電路圖形符號 14.1.3 三極管型號命名方法 14.1.4 三極管結構和基本工作原理 14.1.5 三極管3種工作狀態說明 14.1.6 三極管各電極電壓與電流之間的關係 14.1.7 三極

管主要參數 14.1.8 三極管封裝形式 14.1.9 用萬用表分辨三極管的方法 14.2 三極管主要特性 14.2.1 三極管電流放大和控制特性 14.2.2 三極管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內阻可控和開關特性 14.2.3 發射極電壓跟隨基極電壓特性和輸入、輸出特性 14.3 三極管直流電路 14.3.1 三極管電路分析方法 14.3.2 三極管靜態電流作用及其影響 14.4 三大類三極管偏置電路 14.4.1 三極管固定式偏置電路 14.4.2 三極管分壓式偏置電路 14.4.3 三極管集電極-基極負反饋式偏置電路 14.5 三極管集電極直流電路 14.5.1 三極

管集電極直流電路特點和分析方法 14.5.2 常見的集電極直流電路 14.5.3 變形的集電極直流電路 14.6 三極管發射極直流電路 14.6.1 常見的三極管發射極直流電路 14.6.2 其他3種發射極直流電路 第 15章 3種基本的單級放大器 15.1 共發射極放大器 15.1.1 直流和交流電路分析 15.1.2 共發射極放大器中元器件作用的分析 15.1.3 共發射極放大器主要特性 15.2 共集電極放大器 15.2.1 共集電極單級放大器電路特徵和直流電路分析 15.2.2 共集電極放大器交流電路和發射極電阻分析 15.2.3 共集電極放大器主要特性

15.3 共基極放大器 15.3.1 共基極放大器直流電路 15.3.2 共基極放大器交流電路及元器件作用分析 15.3.3 共基極放大器主要特性 15.4 3種類型的單級放大器小結 15.4.1 3種類型放大器綜述 15.4.2 3種類型放大器的判斷方法 第 16章 積體電路基礎知識 16.1 積體電路基礎知識ABC 16.1.1 積體電路應用電路的識圖方法 16.1.2 積體電路的外形特徵和圖形符號 16.1.3 積體電路的分類 16.1.4 積體電路的特點 16.2 積體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和各類實用資料的使用說明 16.2.1 國內外積體電路的型號命名方法

16.2.2 有關積體電路引腳作用的資料說明 16.2.3 有關積體電路內電路方框圖和內電路的資料說明 16.2.4 有關積體電路引腳直流工作電壓的資料說明 16.2.5 有關引腳對地電阻值的資料說明 16.2.6 有關引腳信號波形的資料說明 16.2.7 幾種常見的積體電路封裝形式說明 16.2.8 積體電路SC1308L資料完整解讀 第 17章 積體電路常用引腳外電路 17.1 積體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引腳識別方法 17.1.1 識別引腳號的意義 17.1.2 單列積體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秘訣 17.1.3 雙列積體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秘訣 17.1.4 四列積體

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秘訣 17.1.5 金屬封裝積體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秘訣 17.1.6 反向分佈積體電路引腳分佈規律及識別秘訣 17.2 積體電路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識別方法及外電路分析 17.2.1 分析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的意義 17.2.2 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的種類 17.2.3 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的4種電路組合形式及外電路分析 17.2.4 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外電路特徵及識圖方法 17.3 積體電路信號輸入引腳和信號輸出引腳識別方法及外電路分析 17.3.1 分析信號輸入引腳和信號輸出引腳的意義 17.3.2 信號輸入引腳和信號輸出引腳的種類 17.3.3 信

號輸入引腳外電路特徵及識圖方法 17.3.4 信號輸出引腳外電路特徵及識圖方法 17.3.5 積體電路輸入和輸出引腳外電路識圖小結和信號傳輸分析 17.4 多層次全方位講解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1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工作原理 17.4.2 固定型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典型應用電路 17.4.3 調節型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典型應用電路 17.4.4 5腳調節型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5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並聯運用電路 17.4.6 負電壓輸出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7 帶電源顯示的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8

 雙路輸出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9 3路(1LDO 2DC/DC)輸出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10 4路輸出(2LDO 2DC/DC)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 17.4.11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積體電路主要參數 17.4.12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與開關穩壓器比較 17.4.13 穩壓器分類 17.4.14 超低壓差線性穩壓器 17.4.15 穩壓器調整管類型和輸入、輸出電容 17.4.16 低壓差線性穩壓器4種應用類型 第 18章 開關件及接外掛程式電路 18.1 普通開關件 18.1.1 開關件外形特徵和圖形符號 18.1.2 開關件基本工作原理

和特性、參數 18.2 專用開關件 18.2.1 波段開關外形識別與圖形符號 18.2.2 波段開關結構和工作原理 18.2.3 錄放開關 18.2.4 機芯開關 18.3 開關電路 18.3.1 電源開關電路 18.3.2 機芯開關電路 18.4 通用接外掛程式知識 18.4.1 φ3.5插頭/插座 18.4.2 針型插頭/插座 18.4.3 其他插頭/插座 18.4.4 電路板常用接外掛程式 18.4.5 接外掛程式實用電路 18.5 電腦接外掛程式 18.5.1 電腦介面 18.5.2 電腦主機板CPU插槽和擴展插槽實用知識 第 19章 晶體閘流管、場

效應管和電子管 19.1 晶體閘流管基礎知識 19.1.1 晶閘管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19.1.2 普通晶閘管 19.1.3 門極關斷晶閘管 19.1.4 逆導晶閘管 19.1.5 雙向晶閘管 19.1.6 溫控晶閘管 19.1.7 部分晶閘管引腳分佈規律 19.2 場效應管基礎知識 19.2.1 認識場效應管 19.2.2 場效應管電路圖形符號識圖資訊 19.2.3 場效應管結構和工作原理 19.2.4 場效應管主要特性和參數 19.2.5 場效應管實用偏置電路 19.3 電子管基礎知識 19.3.1 電子管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19.3.2 電子管結

構和工作原理 19.3.3 電子管主要特性和參數 19.3.4 電子管放大器直流電路 19.4 放大器件的鼻祖和音色令人神往的膽機 19.4.1 記住真空二極體和三極管發明人 19.4.2 膽機 19.4.3 名牌電子管簡介 第 20章 其他元器件 20.1 繼電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1.1 繼電器基礎知識 20.1.2 繼電器控制功能轉換開關電路 20.1.3 繼電器觸點常閉式揚聲器保護電路 20.1.4 另一種繼電器觸點常閉式揚聲器保護電路 20.1.5 繼電器觸點常開式揚聲器保護電路 20.1.6 採用開關積體電路和繼電器構成的揚聲器保護電路 20.2

 卡座磁頭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2.1 磁頭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0.2.2 磁頭結構和主要參數 20.2.3 放音磁頭和錄放磁頭輸入電路 20.3 直流有刷電動機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3.1 直流有刷電動機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0.3.2 直流有刷電動機結構和主要參數 20.3.3 直流電動機識別方法 20.3.4 電動機速度轉換電路 20.3.5 電動機連續放音控制電路 20.4 石英晶振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4.1 石英晶振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0.4.2 石英晶振工作原理和命名方法 20.4.3 石英晶振構成的串聯型振盪器 20.4.

4 石英晶振構成的並聯型振盪器 20.4.5 石英晶體自激多諧振盪器 20.4.6 微控制器電路中的晶振電路 20.5 陶瓷濾波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5.1 陶瓷濾波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0.5.2 陶瓷濾波器等效電路和主要參數 20.5.3 陶瓷濾波器應用電路 20.6 聲表面波濾波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6.1 聲表面波濾波器基礎知識 20.6.2 典型應用電路 20.7 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管和光電池 20.7.1 光敏二極體 20.7.2 光敏三極管 20.7.3 矽光電池 20.8 系統閱讀:光電耦合器 20.8.1 光電耦合器外形特徵、

電路圖形符號和主要應用 20.8.2 光電耦合器種類 20.8.3 光電耦合器工作原理和內電路 20.8.4 電路設計中應知的光電耦合器主要特性和參數 20.8.5 電路設計中應知的光電耦合器隔離優點和缺點 20.8.6 高速光電耦合器6N137參數解說 20.8.7 光電耦合器電路設計中幾個問題和計算公式 20.8.8 電路設計中光電耦合器選配原則 20.8.9 光電耦合器兩種輸出電路 20.8.10 光電耦合器構成的3種光電開關電路 20.8.11 光電耦合器構成的電平轉換電路 20.8.12 光電耦合器構成的隔離線性放大器 20.8.13 微機控制系統中光電耦合器

的2種隔離電路 20.8.14 發光二極體輸入三極管接收型光電耦合器的2種應用電路 20.8.15 光電耦合器控制的電機電路 20.8.16 採用光電耦合器的雙穩態輸出電路 20.8.17 採用光電耦合器開關的施密特電路 20.8.18 採用光電耦合器構成的3種交流固態繼電器 20.8.19 直流高壓穩壓電路中光電耦合器電路 20.8.20 開關型直流穩壓電源中光電耦合器及電路設計要點 20.8.21 光電耦合器構成的4種邏輯電路 20.8.22 萬用表檢測光電耦合器方法 20.9 數位式顯示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9.1 數字式顯示器基礎知識 20.9.2 分段式

發光二極體數碼管顯示電路 20.9.3 螢光數碼管 20.9.4 八段式螢光數碼管解碼器 20.9.5 七段式數碼管顯示電路 20.9.6 螢光數碼管HTL直接驅動電路和螢光數碼管TTL加電平轉換驅動電路 20.9.7 重疊式輝光數碼管顯示電路 20.9.8 液晶顯示器 20.9.9 有機發光二極體 20.10 半導體記憶體 20.10.1 記憶體和半導體記憶體種類 20.10.2 隨機記憶體(RAM) 20.10.3 唯讀記憶體(ROM) 20.11 揚聲器基礎知識及應用電路 20.11.1 揚聲器外形特徵和電路圖形符號 20.11.2 電動式揚聲器工作原理和主要

特性 20.11.3 揚聲器引腳極性識別方法 20.11.4 揚聲器分頻電路 20.12 傳聲器 20.12.1 駐極體電容式傳聲器 20.12.2 動圈式傳聲器 20.13 陶瓷氣體放電管 20.13.1 陶瓷氣體放電管結構 20.13.2 陶瓷氣體放電管應用電路 20.14 電路板、麵包板和散熱片 20.14.1 電路板 20.14.2 麵包板和一次性萬用電路板 20.14.3 散熱片 20.15 音響線材 20.15.1 線材與靚聲 20.15.2 發燒線材 第 21章 常用元器件檢測方法 21.1 電阻器檢測方法 21.1.1 萬用表測量各種規格電阻

器 21.1.2 萬用表在路測量電阻器阻值 21.1.3 電阻器修復與選配 21.1.4 熔斷電阻器故障處理 21.2 可變電阻器和電位器檢測及故障處理 21.2.1 可變電阻器檢測及故障處理 21.2.2 電位器檢測及故障處理 21.3 敏感電阻器檢測方法 21.3.1 熱敏電阻器檢測方法 21.3.2 壓敏電阻器和光敏電阻器檢測方法 21.4 電容器故障檢測方法 21.4.1 電容常見故障現象 21.4.2 指針式萬用表檢測小電容器品質的方法 21.4.3 指針式萬用表檢測有極性電解電容器的方法 21.4.4 指針式萬用表歐姆擋檢測電容器原理 21.4.5 數

字式萬用表檢測電容器的方法 21.4.6 固定電容器的修理和選配方法 21.4.7 微調電容器和可變電容器故障特徵及故障處理方法 21.5 電感器和變壓器檢測方法 21.5.1 電感器故障處理方法 21.5.2 音訊輸入變壓器和輸出變壓器故障處理方法 21.6 普通二極體檢測、選配與更換方法 21.6.1 普通二極體故障特徵 21.6.2 普通二極體檢測方法 21.6.3 二極體選配方法和更換方法 21.7 其他常用二極體檢測方法 21.7.1 橋堆檢測方法 21.7.2 穩壓二極體檢測方法 21.7.3 發光二極體檢測方法 21.7.4 變容二極體檢測方法 21

.7.5 肖特基二極體檢測方法 21.7.6 雙基極二極體檢測方法 21.7.7 其他二極體檢測方法 21.8 三極管檢測方法 21.8.1 三極管故障現象 21.8.2 指針式萬用表檢測NPN和PNP型三極管方法 21.8.3 三極管選配和更換操作方法 21.9 其他三極管檢測方法 21.9.1 達林頓管檢測方法 21.9.2 帶阻尼行輸出三極管檢測方法 21.10 開關件和接外掛程式檢測方法 21.10.1 開關件故障特徵和檢測方法 21.10.2 開關件故障處理方法 21.10.3 波段開關檢測方法 21.10.4 錄放開關故障特徵和修配方法 21.10.5

 機芯開關檢測方法 21.10.6 接外掛程式檢測方法 第 22章 尋找電路板上元器件、畫圖方法和安裝拆卸技術 22.1 尋找電路板上關鍵測試點和元器件方法 22.1.1 尋找電路板上地線方法 22.1.2 尋找電路板上電源電壓測試點方法 22.1.3 尋找電路板中三極管方法 22.1.4 尋找電路中積體電路某引腳方法 22.1.5 尋找電路板上電阻器方法 22.1.6 尋找電路板上電容器方法 22.1.7 尋找電路板上其他元器件方法和不認識的元器件方法 22.1.8 尋找電路板上信號傳輸線路方法 22.2 根據電路板畫出電路原理圖方法 22.2.1 根據電路板畫電路

原理圖基本思路和方法 22.2.2 三極管電路的畫圖方法 22.2.3 積體電路畫圖方法 22.3 畫小型直流電源電路圖方法 22.3.1 解體小型直流電源方法 22.3.2 畫出小型直流電源電路圖 22.4 常用元器件拆卸和安裝方法 22.4.1 常用元器件安裝方法 22.4.2 元器件拆卸方法 22.5 多種積體電路拆卸和裝配方法 22.5.1 積體電路更換操作程式 22.5.2 多種積體電路拆卸方法

電容 工作電壓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今天 TechaLook 要來介紹一項電腦主機中很容易遺忘但卻默默工作的產品:那就是電源供應器!這款金魔冰核電源供應器擁有80 PLUS® 金牌節能認證,850w的供應量,足夠滿足一般玩家需求。

金魔冰核有著下面特點:
*創新DHT(Dynamic Hybrid Transformer Topology)動態混合變頻變壓諧振技術,實現超高省電效能,及動態負載環境下高穩定電力輸出。
*全球領先專利風扇智慧溫控技術,提供最佳散熱及靜音均衡表現。
*使用高效能日系電解電容,提供最大輸出與穩定性。
*工業級強悍耐久設計用料,全年無休環溫50°C足瓦穩定輸出。
*散熱警衛,電源供應器風扇於關機後,持續運作30至60秒,協助系統排除餘熱,延長系統耐用度。
*多重安全設計,包含:過電流、過電壓、(交流)低電壓、(直流)低電壓、過負載、過溫度、短路與防突波&湧浪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

以上資料參考自保銳科技官方網頁: http://www.enermax.com

感謝您收看今天的介紹,如果你還沒訂閱我們的頻道,請使用下面連結快速前往,並且把今天的影片分享給朋友看吧!
官方網站:http://www.techalook.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techalook.com.tw
G+:http://plus.google.com/112644496801981643217

產品測試:http://www.coolaler.com/content.php/200-%E9%AB%98%E6%AA%94%E8%B3%AA%E6%84%9F-ENERMAX-Revolution-87-850W-%E6%A8%A1%E7%B5%84%E5%8C%96%E9%9B%BB%E6%BA%90%E6%B8%AC%E8%A9%A6/view/4

利用電漿輔助化學沉積提升鋰離子電池中富鎳三元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之應用

為了解決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作者曾子芯 這樣論述:

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新型的綠色能源,且具有多方面的優點,被廣泛應用於手機和筆記型電腦等數碼電子產品,純電動及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以及能源儲能系統之中。正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成,其不僅作為電極材料參與電化學反應,同時還要充當鋰離子源。理想的正極材料首先要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以保證充放電的安全,同時要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具備較大的電容量與工作電壓、優良的循環和倍率性能。本實驗以廠商提供的商用富鎳正極材料粉末LiNi0.8Co0.1Mn0.1O2(NCM811)在經過混漿塗佈後,再利用電漿濺鍍的方式進行表面改質,其中我們選擇了氮化鈦以及氧化鈦作為改質材料,而在電漿處理上因應不同改質材料

的性質需選擇直流或射頻濺鍍。在電漿改質後,由於TiN良好的導電性與導熱性使其提升初始電容量至218.3 mAh/g,並且高溫下的循環穩定性在40圈以前依然維持在200 mAh/g,而後才漸漸有下降的趨勢,以及透過DSC可以看到放熱峰後移了53oC,安全性能也得到改善;TiO2因為是絕緣體,相對導電性沒有像TiN來的好,因此我們著重討論TiN改質。將TiN改質後的極片放在大氣環境下五天後,透過XPS可以明顯看出因TiN披覆而有效保護極片,使NCM811不與空氣中的CO2反應產生Li2CO3。將極片進行充放電50圈後,從SEM可以看出改質後的NCM顆粒被完整的保護,而原始的NCM811出現巨大的裂

痕,進而影響電化學表現。經由一系列改質後的極片之結構分析與電化學分析,認為電漿濺鍍能有效控制改質膜厚以及品質穩定性,並且在正極材料的安全性與循環穩定性皆有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電漿改質的方式是有望一次生產大量,因此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改質方式應用於正極材料。

超級電容器在功率變換系統中的應用、分析與設計:從理論到實際

為了解決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作者(德)佩塔爾 J.格爾波維奇 這樣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超級電容器及其在功率變換系統中的應用,着重分析了超級電容器模塊以及接口DC-DC功率變換器的分析、建模和設計。主要包括儲能技術及直接/間接儲能系統裝置的背景、超級電容器的相關理論及模型、不同充/放電方法下的超級電容器電壓和電流特性以及電流應力和功率損耗的分析與計算。同時還包括功率變換系統及其應用基礎,集成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典型功率變換系統結構和特殊應用需求中儲能裝置的選型過程。在超級電容器模塊設計的主要參數基礎上,介紹了超級電容器模塊的選型與設計過程,超級電容器的損耗、效率與尺寸、成本的關系,超級電容器單體的串聯和電壓均衡問題,以及超級電容器模塊的散熱設計。另外,詳細分析了接口DC-

DC變流器的分類以及多相交錯式雙向DC-DC變流器。作者Petar J. Grbovi博士長期超級電容的研究,曾在施耐德電氣公司的施耐德東芝逆變器(STI)研發中心工作。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發表了多篇相關學術論文。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儲能技術及裝置1 1.1簡介1 1.1.1能量1 1.1.2電能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1 1.1.3儲能2 1.2直接式電能存儲裝置3 1.2.1電力電容器作為儲能裝置3 1.2.2電抗器儲能7 1.3間接儲能技術及裝置9 1.3.1機械儲能10 1.3.2化學儲能13 1.4電力儲能技術比較16 參考文獻18 第2章超級電容器儲能裝置1

9 2.1超級電容器背景知識19 2.1.1超級電容器技術概述19 2.2EDLC20 2.2.1EDLC發展簡史20 2.2.2超級電容器的結構21 2.2.3超級電容器的物理模型21 2.3超級電容器的宏觀(電路)模型23 2.3.1完整理論模型23 2.3.2簡化模型32 2.3.3仿真/控制模型34 2.3.4習題35 2.4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和功率36 2.4.1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和能量密度36 2.4.2超級電容器的儲能效率37 2.4.3超級電容器的功率密度38 2.4.4電極碳負荷限制38 2.4.5習題39 2.5超級電容器的充/放電方法40 2.5.1恆電阻負載41 2.5.2

恆流充電和負載41 2.5.3恆功率充電和負載44 2.5.4習題49 2.6頻率相關損耗50 2.6.1周期性電流51 2.6.2非周期性電流55 2.7超級電容器的熱特性56 2.7.1發熱56 2.7.2熱模型57 2.7.3溫升58 2.7.4習題59 2.8超級電容器大功率模塊62 2.9超級電容器的發展趨勢與未來64 2.9.1未來超級電容器的要求64 2.9.2技術發展方向64 2.10小結65 參考文獻66 第3章功率變換與儲能應用68 3.1靜態功率變流器基本原理68 3.1.1開關變流器68 3.1.2功率變流器的分類69 3.1 3電壓源型變流器示例70 3.1.4間接靜

態AC-AC變流器71 3.2具有儲能功能的變流器73 3.2.1問題提出73 3.2.2解決方案75 3.2.3儲能類型的合理選擇75 3.2.4電化學電池與超級電容器對比76 3.3受控電力驅動應用80 3.3.1受控電力驅動控制的發展81 3.3.2受控電力驅動的應用82 3.3.3應用問題的提出84 3.3.4解決方案85 3.4可再生能源發電應用91 3.4.1可再生能源91 3.4.2問題提出95 3.4.3虛擬慣量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機」97 3.4.4解決方案98 3.5自備發電機及其應用100 3.5.1應用100 3.5.2問題提出103 3.5.3解決方案105 3.6輸配

電應用107 3.6.1STATCOM應用107 3.6.2問題提出108 3.6.3解決方案111 3.7UPS應用113 3.7.1UPS系統應用113 3.7.2具有超級電容器儲能的UPS114 3.8電力牽引應用118 3.8.1軌道車輛118 3.8.2道路車輛121 3.8.3一般牽引系統125 3.9小結128 參考文獻130 第4章超級電容器模塊選擇及設計132 4.1簡介132 4.1.1分析和設計目標133 4.1.2主要設計步驟133 4.1.3超級電容器模型133 4.2模塊額定電壓和電壓等級的選擇134 4.2.1內電壓和終端電壓之間的關系135 4.2.2最大工作電

壓136 4.2.3最小工作電壓137 4.2.4超級電容器中間電壓138 4.2.5超級電容器額定電壓142 4.2.6習題143 4.3選擇電容145 4.3.1電能存儲/釋放能力145 4.3.2變換效率146 4.3.3壽命對電容選擇的影響151 4.3.4習題152 4.4超級電容器模塊設計153 4.4.1單體串/並聯設計153 4.4.2電流應力和損耗156 4.4.3串聯電壓均衡158 4.4.4習題165 4.5模塊的熱管理168 4.5.1模型定義169 4.5.2模型參數的確定171 4.5.3模型參數——實驗確定171 4.5.4設計冷卻系統173 4.5.5習題175

4.6超級電容器模塊測試185 4.6.1電容和內阻185 4.6.2漏電流和自放電189 4.7小結190 參考文獻191 第5章接口DC-DC變流器193 5.1簡介193 5.2接口DC-DC變流器及其分類194 5.2.1電壓源和電流源DC-DC變流器195 5.2.2全功率和部分功率接口DC-DC變流器197 5.2.3隔離和非隔離式DC-DC變流器197 5.2.4兩電平和多電平接口DC-DC變流器198 5.2.5單相和多相交錯式接口DC-DC變流器198 5.3常用接口DC-DC變流器200 5.3.1兩電平DC-DC變流器200 5.3.2三電平DC-DC變流器201 5.

3.3Boost-Buck和Buck-Boost DC-DC變流器201 5.3.4隔離式DC-DC變流器203 5.3.5應用總結205 5.4超級電容器的電壓和電流定義206 5.5多相交錯式DC-DC變流器207 5.5.1交錯式DC-DC變流器的背景知識207 5.5.2兩相交錯式DC-DC變流器分析209 5.5.3N相交錯式變流器一般情況分析214 5.6兩電平N相交錯式DC-DC變流器設計229 5.6.1ICT設計:兩相交錯式示例229 5.6.2濾波電抗器設計234 5.6.3直流母線電容器選擇240 5.6.4輸出濾波電容器選擇246 5.6.5功率半導體器件選擇249 5

.6.6習題256 5.7變流器功率損耗:一般性分析264 5.7.1損耗的來源264 5.7.2導通損耗266 5.7.3開通損耗和關斷損耗266 5.7.4阻斷損耗267 5.7.5滑動平均值和有效值定義267 5.8變流器熱管理:一般性分析268 5.8.1變流器熱管理的重要性268 5.8.2功率半導體器件的熱模型268 5.8.3電磁裝置的熱模型273 5.8.4電解電容器的熱模型276 5.9小結279 參考文獻280

採用單一共用數位類比轉換器之音頻高動態範圍六位元二階離散時間三角積分調變器混合逐漸逼近式類比數位轉換器

為了解決電容 工作電壓的問題,作者邱竑銘 這樣論述:

近年來物聯網與人工智慧(AIOT)及5G產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行政管理、工業效率以及生活便利等方面進入嶄新時代;相關應用的產品中需要多樣化傳感器(Transducer)來接收各式各樣的訊號,而省電且高效率的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則為這些傳感器電路的核心。 為符合越來越高的應用複雜度,以及效能需求,傳統的ADC架構已經不敷使用,使得近年來許多研究採用了混合式的設計架構,混合多種傳統ADC,來擷取不同架構的優點用以互補;其中一種組合便是通過在DSM中結合低功耗SAR ADC作為多位量化器,可以實現同時兼顧高解析度、高動態範圍以及低功

耗的要求,使得此種組合成為混合型ADC廣泛採用的架構。但在此類架構中,會使用到多個功能相似的DAC,而這些DAC通常由面積巨大的被動元件所組成;多餘的DAC會製造許多冗餘的面積消耗。因此本論文提出一種可應用在DSM混合SAR ADC架構中的類比電壓回授技術,使用硬體再利用特性,把多個相似的DAC合併為一個共用DAC,來達到節省面積的效果。 本論文以六位元二階離散時間(Discrete time, DT)DSM混合SAR ADC為系統架構,並採用UMC 0.18um CMOS製程,工作電壓為1.8V,應用於音頻信號,超取樣率64倍,來實現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