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表yf-150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李元堯所指導 翁加尚的 利用多元醇還原法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於超級電容器上之應用 (2015),提出電容表yf-150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二氧化錳、超級電容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李元堯所指導 洪靜如的 中孔洞二氧化鈦薄膜應用於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及靜電紡絲法製備奈米碳纖維應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 (2013),提出因為有 中孔洞二氧化鈦、光催化、氫氣、分解水的重點而找出了 電容表yf-150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電容表yf-150,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利用多元醇還原法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於超級電容器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電容表yf-150的問題,作者翁加尚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主要以合成二氧化錳奈米線氧化物結構為活性材料並應用於儲能裝置-超級電容器上,合成方式以多元醇還原法並且於不同反應時間迴流下得到束狀二氧化錳奈米線,結果顯示以6小時製備可得線狀比例較佳之一維結構二氧化錳奈米線,直徑為3–20 nm,此材料再通入氮氣於250 oC、定溫1小時進行下鍛燒可得結晶結構較佳的二氧化錳奈米線。我們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合成之二氧化錳奈米線形態和結構,再以熱重損失分析儀(TGA)、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X光繞射儀(XRD)、X射線電子能譜儀(XPS)和拉曼光譜儀(Raman)進行材料特性分析。在超級電容器的研究方面,以石墨電極為電極,將合成之二氧化錳奈米線與鍛

燒後的二氧化錳奈米線塗佈於石墨電極上並作電化學測試,測試循環伏安、充放電測試,於掃描速率2 mV/s下,二氧化錳奈米線之電容值為136.11 F/g;而鍛燒後的二氧化錳奈米線之電容值為304.66 F/g,於掃描速率100 mV/s下,長時間循環伏安5000圈測試後,電容值仍有70 %之保留率。

中孔洞二氧化鈦薄膜應用於光催化分解水產氫及靜電紡絲法製備奈米碳纖維應用於鋰離子二次電池之負極材料

為了解決電容表yf-150的問題,作者洪靜如 這樣論述:

本實驗第一部分使用揮發誘導自組裝法(EISA)製備中孔洞二氧化鈦薄膜,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X-射線繞射(XRD),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和紫外光-可見光譜(UV-vis spectra)做特性分析。以不同煅燒溫度375 °С、400 °С、450 °С及500 °С及不同膜厚可得到混合不同比例的銳鈦礦(Anatase)及金紅石(Rutile)晶相的二氧化鈦。然後,將二氧化鈦做為薄膜電極應用於光電化學法做光催化實驗,經過光電流和產氫的分析後,我們得出結論,鍛燒溫度500 °С,薄膜厚度60 nm的二氧化鈦薄膜有較高的光電流密度1.149 mA/cm2。然而,經照光六小

時的產氫量可達45.15 μmol,其產氫量是375 °С的二氧化鈦薄膜的2.8倍,濺鍍二氧化鈦與商用二氧化鈦P25的3倍。混合銳鈦礦及金紅石相所造成的協同效應認為是有助於電荷分離,減少電子電洞對的再結合率。第二部分為利用靜電紡絲法製備聚丙烯腈(PAN)奈米纖維,並經由穩定化與碳化程序,可得到奈米碳纖維(CNF)。將CNF與奈米碳顆粒(CNP)及商用中間相碳微球(MCMB)分別做SEM、XRD、Raman、TEM分析,比較三者表面形態與內部結構,CNF與CNP為無序堆疊的非晶碳結構,MCMB為石墨化有序的孔洞結構。此三種材料分別做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之活性材料,組裝成半電池做充放電測試,CNP可得

到最高的初始放電電容量(Discharge capacity) 385.17 mAh/g,在第一圈循環CNF及CNP有較高的不可逆電容量,主要歸因於固態電解質介面(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形成及無定形碳之結構,而MCMB則可得到最高的初始庫倫效率94.76 %;經十圈充放電後,三者的庫倫效率皆達到95 %以上,而CNF保留最高的充電電容量285.57 mAh/g ,MCMB僅249.57 mAh/g,與商用MCMB相比,具有較高的電容量是CNF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