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鑄造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離心鑄造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英)克里斯•萊夫特瑞寫的 面向產品設計的製造技術手冊--案例精析 (原書第2版) 和彭凡原曉雷薛蕊莉的 鑄件生產流程精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陳道星所指導 謝嘉恒的 添加不同元素對鋯基非晶質合金之機械性質與破壞機制研究 (2020),提出離心鑄造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鋯基非晶質合金、霍普金森桿、萬能材料試驗機、機械性值、維氏硬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陳力俊所指導 蔡鵬輝的 四元無機鈣鈦礦量子點與銀奈米顆粒應用於光偵測元件表現之增益 (2019),提出因為有 鈣鈦礦、量子點、光偵測、電漿增益、離心鑄造的重點而找出了 離心鑄造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離心鑄造,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面向產品設計的製造技術手冊--案例精析 (原書第2版)

為了解決離心鑄造的問題,作者(英)克里斯•萊夫特瑞 這樣論述:

本書從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針對來自14個國家73種具有不同特徵的產品,介紹了131種製造工藝。全書共分8章,分別介紹了6種固態切割加工工藝、21種板材加工工藝、10種連續長度材料的加工工藝、19種薄壁中空件加工工藝、11種其他態轉固態的材料加工工藝、16種具有複雜形狀和表面的製品的加工工藝、微模電鑄等8種新工藝,以及40種表面處理技術。 全書涵蓋了所有與大規模和批量生產有關的近現代製造技術,覆蓋面之廣超出了絕大部分同類書籍。書中所介紹的各類技術均包括工藝流程、單價與投資成本、加工速度、表面品質、形狀類型/複雜程度、尺寸規格、精度、相關材料、典型產品、類似方法、可持續問題等內容,且圖文並茂,好

讀易懂。 本書適用面廣,可供產品設計師使用,也可供需要瞭解產品製造技術的管理人員、投資人員參考,還可供製造業相關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使用。   3 引言 6 工藝對比 16 1:固態切割——用切割工具進    .行製品的加工 18 機械加工 21 電腦數控(CNC)切割 24 電子束加工(EBM) 26 車削 29 旋坯成形和盤車拉坯成形 33 等離子弧切割 36 2:板材——以板材為原料的    .製品的加工 38 化學蝕刻 40 模切 42 水射流切割 44 電火花線切割(EDM) 46 鐳射切割 48 氧乙炔焰切割 50 板料成形 52 熱彎玻璃 54 鋼板電磁成形 5

6 金屬旋壓 59 金屬切割 61 工業折疊 64 熱成型 67 爆炸成形 70 鋁板超塑成形 73 鋼的無模內壓成形 76 金屬脹形 78 紙漿壓制 80 膠合板彎曲 83 膠合板深度三維成型 86 膠合板模壓成型 88 3:連續——由連續長度的材料    .所製成的製品的加工 90 壓延 92 吹塑薄膜 94 擠注成型 96 擠壓成型. 99 拉擠成型 102 拉擠複合成型TM 104 輥壓成形 106 旋轉鍛造 108 預彎成形金屬絲編織 112 單板剪裁 114 4:薄壁中空——薄壁中空製品    ..的加工 116 手工吹制玻璃 118 燒拉玻璃管 120 機吹玻璃吹制成型 124 

機壓玻璃吹制成型 127 塑膠吹塑成型 129 注射吹塑成型和注拉吹塑成型 132 擠出吹塑成型和共擠吹塑成型 134 浸漬成型 137 旋轉鑄塑 140 注漿成型 143 金屬液壓成形 146 反向衝擊擠壓 149 紙漿成型 152 接觸成型 154 真空澆注工藝(VIP) 156 高壓釜成型 158 纏繞成型 161 離心鑄造 164 電鑄 166 5:其他態轉固態——將材料     轉變為固態製品的加工 168 燒結 170 熱等靜壓(HIP) 172 冷等靜壓(CIP) 174 模壓成型 176 傳遞成型 178 發泡成型 181 膠合板殼發泡成型 184 膨脹木材法 187 鍛造 1

90 粉末鍛造 192 精密鑄造原型(pcPRO.) 194 6:複雜——具有複雜形狀和     表面的製品的加工 196 注射成型 199 反應注射成型(RIM) 201 氣體輔助注射成型 203 Mucell.微發泡注射成型 206 嵌件成型 209 多重注射 212 模內裝飾 214 模外裝飾 216 金屬注射成形(MIM) 219 高壓壓鑄 222 陶瓷注射成型(CIM) 224 熔模鑄造 228 砂型鑄造 231 玻璃壓制 234 壓力輔助注漿成型 236 黏塑性加工(VPP) 238 7:先進——先進的加工技術 240 噴墨列印 242 紙基快速原型 244 輪廓工藝 246 立體

光刻(SLA) 250 微模電鑄 252 選擇性鐳射燒結(SLS) 255 用於纖維纏繞的Smart MandrelsTM 工藝 257 金屬板料漸進成形 260 8:精加工工藝——表面處理 262.裝飾 262.染料昇華印染 262.真空金屬噴塗 263.植絨 263.酸蝕 264.鐳射雕刻 264.絲印 265.電解拋光 265.移印 266.絨面塗料 266.熱箔沖印 267.包覆成型 267.噴砂 268.功能 268.i-SD系統 268.模內裝飾技術(薄膜嵌入成型) 269.自癒合塗層 269.防液塗層 270.陶瓷塗層 270.粉末塗層 271.磷酸鹽塗層 271.熱噴塗 272

.表面硬化 272.高溫塗層 273.厚膜金屬化 273.防護塗層 274.噴丸 274.等離子弧噴塗 275.鍍鋅 275.去毛刺 276.化學拋光(又名電解拋光) 276.金屬蒸鍍 277.汽蒸 277.酸洗 278.不粘塗料(有機) 278.不粘塗料(無機) 279.裝飾與功能 279.鍍鉻 279.陽極氧化 280.收縮性薄膜包裝 280.浸塗 281.陶瓷上釉 281.搪瓷  

添加不同元素對鋯基非晶質合金之機械性質與破壞機制研究

為了解決離心鑄造的問題,作者謝嘉恒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Zr56Cu24Al9Ni7Ag4之非晶質合金為基材,再以不同比例之鈮、鉬等元素替代銀元素,並以鈷元素替代鎳元素,以製備出Zr56Cu24Al9Ni7Nb4-xAgx、Zr56Cu24Al9Ni7Mo4-xAgx與Zr56Cu24Al9Co7Mo4-xAgx等 14 種非晶質合金,並探討各材料之玻璃形成能力、機械性質(變形行為)與微觀組織。首先以 X-ray 繞射分析確認材料為非晶結構,再以 DSC 熱性質分析探討材料之玻璃形成能力;機械性質則是分別以低應變速率的靜態壓縮實驗與高應變速率的動態撞擊實驗進行測試,靜態壓縮實驗將萬能材料試驗機 MTS 以1 × 10^-1s-1、1 ×

10^-2s-1與1 × 10^-3s-1三種應變速率進行實驗,動態撞擊實驗則採用霍普金森桿以3 ×10^3s-1、4 ×10^3s-1與5 ×10^3s-1等三種應變速率進行,最後再透過 SEM 觀察上述 6 種應變速率下材料之破斷表面與側面之微觀形貌。 可經由 XRD 的結果看出,除了Zr56Cu24Al9Co7Mo4有產生Co7Mo6之金屬間化合物以外,其他材料皆在???? = 38~39°處有一寬廣之衍射峰,均為非晶結構。而在各系列材料中添加 1%或 4%銀元素之材料的衍射峰強度較低,表示具有較強的玻璃形成能力。 可以從 DSC 熱性值分析之結果看出,適當的添加 1%或 4%的銀

元素時,能有效增加△Tx 值至 62.1K,Trg 值能有效增加至 0.5884,而 γ 值能增加至 0.395,與 XRD 圖相互比較後可發現 γ 值較高的材料對應的衍射峰強度較低,由此可知,γ 值為判斷此實驗之玻璃形成能力的主要依據。 從機械性質之實驗可以觀察到,Zr56Cu24Al9Ni7Ag4有著最大的破壞應力與最高的極限應變量;在所有系列中,極限應變量會銀含量上升而隨之增加;應變速率敏感性係數會隨著應變速率上升而隨之增加;而 Zr56Cu24Al9Ni7Mo4有著最高的應變速率敏感性係數,表示此材料之破壞應力值較容易受應變與應變速率影響。 而從SEM的結果可以觀察到,大部分的材料在破

裂後形成魚鱗狀韌窩組織,隨著銀含量提升,魚鱗狀韌窩組織的邊界由平滑工整逐漸變成半融化的狀態,而隨著應變速率提升,韌窩組織的面積也逐漸增加。在Zr56Cu24Al9Co7Mo4-xAgx系列中,於高應變速率時除了銀含量為 4%的材料外,其餘的材料皆呈現脆性破壞。

鑄件生產流程精讀

為了解決離心鑄造的問題,作者彭凡原曉雷薛蕊莉 這樣論述: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從鑄件的設計到鑄件的標識和加工的所有生產流程。其主要內容包括:鑄件設計和圖樣,鑄造工藝設計,模樣設計,鑄型和芯,熔煉與澆注,鑄件落砂、鏟磨與清理,鑄件的熱處理,鑄件的技術條件、核對總和試驗,鑄件修復,鑄件的表面處理,鑄件標識和機械加工。   本書語言文字簡潔,並配有豐富的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圖片,直觀易懂,實用性強。 前言 第1章 概述 ……………………………………………………… 1 第2章 鑄件設計和圖樣 ………………………………………… 5 2.1 簡介 ……………………………………………………………………… 5 2.2 工藝參數 ……………………………

…………………………………… 5 2.2.1 機械加工餘量 .................... 5 2.2.2 模樣起模斜度 .................... 5 2.2.3 消除砂芯的措施 ................... 7 2.2.4 機械加工的參考點及“基準面”............. 7 2.2.5 最大應力集中的區域 /壁厚 .............. 7 2.2.6 鑄件的尺寸公差 ................... 7 2.3 總結 ………………………………………………………………………10 第3章 鑄造工藝設計 ……………………………………………

11 3.1 簡介 ……………………………………………………………………… 11 3.2 材料和處理 ……………………………………………………………… 11 3.3 澆注系統 …………………………………………………………………12 3.3.1 簡介 ........................12 3.3.2 澆注系統描述 ....................12 3.3.3 澆注系統設計 ....................15 3.3.4 總結 ........................15 3.4 冒口和冷鐵 ………………………………………………………………16 3.

5 類比程式 …………………………………………………………………17 3.6 模樣 ………………………………………………………………………18 3.7 作業指導書 ………………………………………………………………18 3.8 總結 ………………………………………………………………………18 第4章 模樣設計 ………………………………………………… 19 4.1 定義 ………………………………………………………………………19 4.2 線收縮率(模樣收縮率)…………………………………………………21 4.3 模樣設計要求 ……………………………………………………………23 4.3.1 鑄件尺寸

公差 ....................23 4.3.2 鑄件品質 ......................23 4.3.3 模樣壽命 ......................23 4.3.4 模樣成本 ......................24 4.3.5 鑄件成本 ......................24 4.4 標準 ………………………………………………………………………25 4.4.1 品質級別 ......................25 4.4.2 尺寸公差級別 ....................25 4.4.3 起模斜度 ..........

............26 4.4.4 顏色 ........................27 4.4.5 使用建議 ......................28 4.5 模樣概述和評價 …………………………………………………………28 第5章 鑄型和芯 ………………………………………………… 35 5.1 簡介 ………………………………………………………………………35 5.2 造型方法 …………………………………………………………………38 5.2.1 簡介 ........................38 5.2.2 手工造型 ......................

40 5.2.3 機器造型 ......................43 5.2.4 殼型 ........................49 5.2.5 熔模精密鑄造(失蠟法)................ 51 5.2.6 石膏型和陶瓷型 ...................54 5.2.7 消失模造型 .....................56 5.2.8 真空造型 ......................60 5.2.9 永久型(金屬型)鑄造 .................. 61 5.2.10 3D列印型(芯)................... 65 5.2

.11 凝殼鑄造 ...................... 66 5.2.12 離心鑄造 ...................... 68 5.2.13 連續鑄造 ...................... 72 5.2.14 壓力鑄造 ...................... 73 5.2.15 擠壓鑄造 ...................... 77 5.2.16 半固態金屬擠壓鑄造 ................. 78 5.2.17 單晶鑄造 ...................... 78 5.2.18 粉末冶金 ...................... 79

5.3 鑄型 ………………………………………………………………………81 5.4 制芯 ………………………………………………………………………83 5.4.1 簡介 ........................83 5.4.2 型芯類型 ......................84 5.5 造型材料 …………………………………………………………………85 5.5.1 造型用砂 ......................86 5.5.2 陶瓷 ........................89 5.5.3 石膏 ........................89 5.5.4 金屬

........................89 5.5.5 塗料 ........................90 5.6  總結 ………………………………………………………………………92 第 6章 熔煉與澆注 ……………………………………………… 93 6.1 熔煉 ………………………………………………………………………93 6.1.1 簡介 ........................93 6.1.2 熔煉方法 ......................93 6.1.3 澆注重量 ..................... 103 6.1.4 金屬爐料 .......

.............. 105 6.2 澆注 …………………………………………………………………… 108 6.2.1 簡介 ....................... 108 6.2.2 冶金處理 ..................... 108 6.2.3 澆注要求 ..................... 110 6.3 出爐溫度與澆注溫度 ………………………………………………… 115 6.3.1 簡介 ....................... 115 6.3.2 溫度計算 ..................... 116 6.3.3 總結 ...........

............ 118 第7章 鑄件落砂、鏟磨與清理 ……………………………… 119 7.1 落砂 …………………………………………………………………… 119 7.2 鑄件清理工作量 ……………………………………………………… 120 7.3 鑄件清理 ……………………………………………………………… 121 7.3.1 拋丸 ....................... 121 7.3.2 去除澆注系統和冒口 ................ 125 7.3.3 去除飛邊及其他缺陷 ................ 126 7.4 建議 ………………………………………………

…………………… 128 第8章 鑄件的熱處理 ………………………………………… 131 8.1 簡介 …………………………………………………………………… 131 8.2 熱處理過程及材料的選擇 …………………………………………… 132 8.2.1 熱處理過程 .................... 132 8.2.2 材料的選擇 .................... 134 8.3 硬度與淬透性 ………………………………………………………… 134 8.3.1 硬度 ....................... 134 8.3.2 淬透性 ...................

... 136 8.3.3 相關資料 ..................... 137 8.4 連續冷卻轉變圖 ……………………………………………………… 139 8.5 熱處理類型 …………………………………………………………… 141 8.5.1 正火 ....................... 141 8.5.2 硬化 ....................... 143 8.5.3 淬火和回火 .................... 143 8.5.4 回火 ....................... 144 8.5.5 二次硬化 ....................

. 144 8.5.6 去應力退火 .................... 145 8.5.7 軟化退火 ..................... 146 8.5.8 碳化物溶解退火 .................. 146 8.5.9 低溫處理(過冷).................. 147 8.5.10 馬氏體等溫淬火(硬化) .............. 147 8.5.11 奧氏體等溫淬火 .................. 148 8.6 總結 …………………………………………………………………… 149 第9章 鑄件的技術條件、核對總和試驗 ……………………… 15

0 9.1 簡介 …………………………………………………………………… 150 9.2 品質體系 ……………………………………………………………… 151 9.2.1 簡介 ....................... 151 9.2.2 體系改進 ..................... 151 9.2.3 設備和工具校準 .................. 153 9.2.4 鑄件檢驗程式 ................... 153 9.3 鑄件品質 ……………………………………………………………… 156 9.3.1 簡介 ....................... 156

9.3.2 常規材料標準 ................... 156 9.3.3 尺寸檢測 ..................... 157 9.3.4 健全性品質檢驗 .................. 160 9.3.5 表面檢驗 ..................... 164 9.3.6 其他檢測 ..................... 172 9.4 材料的性能 …………………………………………………………… 176 9.4.1 簡介 ....................... 176 9.4.2 分析 ....................... 176 9.

4.3 微觀結構 ..................... 177 9.4.4 力學性能 ..................... 181 9.4.5 物理性能 ..................... 189 9.4.6 耐蝕性 ...................... 190 第10章 鑄件修復 ……………………………………………… 191 10.1 簡介 …………………………………………………………………… 191 10.2 缺陷類型 ……………………………………………………………… 191 10.2.1 材料缺陷 ..................... 192 10.2

.2 鑄件的內在和表面品質 ............... 193 10.2.3 鑄件的外形尺寸 .................. 195 10.2.4 對服役環境的耐受性 ................ 195 10.2.5 其他要求 ..................... 195 10.3 修復方法 ……………………………………………………………… 196 10.3.1 熱處理 ...................... 196 10.3.2 磨削和噴丸 .................... 196 10.3.3 機械加工 ..................... 196

10.3.4 黏結劑膩子的使用 ................. 196 10.3.5 焊接 ....................... 197 10.3.6 其他修補方法 ................... 197 10.4 焊接性 ………………………………………………………………… 198 10.4.1 焊接碳當量 .................... 198 10.4.2 預熱 ....................... 198 10.4.3 焊後熱處理 .................... 199 10.5 程式 ………………………………………………………………

…… 200 10.6 報告 …………………………………………………………………… 201 10.7 總結 …………………………………………………………………… 201 第11章 鑄件的表面處理 ……………………………………… 202 11.1 清理 …………………………………………………………………… 202 11.1.1 機械清理 ..................... 202 11.1.2 化學清理 ..................... 202 11.1.3 電化學清理 .................... 203 11.1.4 拋光 ..................

..... 203 11.2 改變鑄件表面應力狀態 ……………………………………………… 204 11.3 在鑄件上應用另一種材料(保護層) ……………………………… 204 11.3.1 電鍍 ....................... 204 11.3.2 熱浸鍍 ...................... 205 11.3.3 特殊塗料 ..................... 205 11.3.4 有機塗料 ..................... 205 11.3.5 粉末塗料 ..................... 207 11.3.6 電泳塗裝 ..........

........... 207 11.4 硬化層的應用 ………………………………………………………… 208 11.4.1 耐磨堆焊 ..................... 208 11.4.2 熔覆焊 ...................... 208 11.4.3 熱噴塗 ...................... 209 11.4.4 搪瓷 ....................... 209 11.5 表面硬化 ……………………………………………………………… 210 11.5.1 非合金化處理 ................... 210 11.5.2 加入合金元素 ..

................. 212 第12章 鑄件標識和機械加工 ………………………………… 214 12.1 簡介 …………………………………………………………………… 214 12.2 材料問題 ……………………………………………………………… 217 12.2.1 非奧氏體材料(鐵素體、珠光體、貝氏體基體) .... 217 12.2.2 馬氏體材料 .................... 217 12.2.3 奧氏體材料 .................... 217 12.3 鑄件缺陷 ……………………………………………………………… 218 12.3.1 鑄件表面 .

.................... 218 12.3.2 鑄件補焊 ..................... 218 12.3.3 鑄型相關缺陷 ................... 218 12.3.4 起模斜度 /斜率 .................. 219 12.3.5 加工餘量太多或不足 ................ 219 12.3.6 鑄件彎曲 /變形 .................. 220 12.4 總結 …………………………………………………………………… 220 參考文獻…………………………………………………………… 222  

四元無機鈣鈦礦量子點與銀奈米顆粒應用於光偵測元件表現之增益

為了解決離心鑄造的問題,作者蔡鵬輝 這樣論述:

近年來,鹵化物鈣鈦礦作為光電子器件材料引起了極大的關注。無機鈣鈦礦通常具有高量子效率,長光載流子壽命和快速電荷轉移特性。通過簡便的熱注入法合成了光致發光光譜位於640 nm的CsPbBr1.2I1.8量子點。吸收光譜顯示CsPbBr1.2I1.8量子點能隙約為1.93 eV。在本研究中,製造了基於銀奈米粒子與CsPbBr1.2I1.8量子點異質結構的光電探測器。所製備的光電檢測器具有優異的性能,響應時間快和檢測率高。銀奈米粒子與入射光相互作用,銀奈米粒子的電子將隨入射光的電場振盪,產生局部表面電漿共振。銀納米粒子的局部表面電漿共振可以將光探測器的光響應提高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