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癢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隔靴搔癢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芳誼寫的 喚醒財富腦Awaken the Wealthy Mind:顛覆你思考金錢的方式,改變你的財富命運 和笑笑生的 金瓶梅(上/下)(四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城邦印書館 和三民所出版 。

東吳大學 法律學系研究所 林桓所指導 吳詩敏的 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初探 (1999),提出隔靴搔癢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網際網路、電子意思表示、契約、新加坡電子交易法、澳洲電子交易法、美國電子交易法草案(UETA)、美國統一電腦資訊交易法草案(UCITA)、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二章─買賣修正草案。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隔靴搔癢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喚醒財富腦Awaken the Wealthy Mind:顛覆你思考金錢的方式,改變你的財富命運

為了解決隔靴搔癢意思的問題,作者陳芳誼 這樣論述:

  關於金錢,很多人內心充滿了疑問:   •為什麼有些人掙錢很容易?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為錢疲於奔命,卻總是失敗?   •為何有些人提到錢就容易恐懼、焦慮?   •為何有些人變成了賺錢機器,無法允許自己慢下來?   •賺錢跟享受人生,究竟可不可以兼得?   •為什麼只有少數人實現了財務自由?是我們不夠聰明、不夠努力,還是運氣不好?   •究竟財富有沒有秘密,最關鍵的秘密又是什麼?   ■ 顛覆你思考金錢的方式,改變你的財富命運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金錢財富快速流轉,無數的機會讓掌握風口的人快速實現財務自由和階級跨越;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社會科技的變遷日新月異,稍有不慎就會被同齡人和整個時代拋在後頭。     綜觀當下的社會環境,機會遍地的同時也布滿了功利主義的陷阱,狂熱情緒和非理性決策犯下的錯誤,連鎖效應可能為個人命運造成不可逆轉的苦果。     疫情造成的全球封鎖讓所有人的腳步都被迫慢下來,但是「下一步該怎麼走?」「我該如何讓自己和所愛之人過更好的生活?」,《喚醒財富腦》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困惑下應運而生。     作者凝聚了自己投資與創業積累的經驗,以及與世界頂級心理學大師、成功企業家共事記錄下的思考,以務實的治學態度,結合實際案例,對有錢人的思維方式進行解剖,為想要創富的人們提供了邏輯清晰、行之有

效的底層解決方案。     也許你上過財商課程或看過一些理財書籍,雖然也有收穫,但你還是不免責備自己「為什麼上了這麼多課/讀了這麼多本書,卻還沒有成功致富?」     請不要苛責自己,因為改變本來就需要時間,觀念的更新到落實更需要耐心與堅持。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有情人分隔兩地,也不是你站在我面前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知道與做到之間的距離。這本書將幫助你複習過往的學習,給予你新的啟發,並陪伴你進行新舊知識的整合與吸收。     如果你從來沒有接觸過理財或成長話題也沒關係,你正站在一個嶄新的起跑點上。透過本書你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快速學習到很多關於財富的知識與方法。 推薦短

語   這本書可以讓你看見內在的財富卡點,讓你懂得財富的本質與秘密。   ——張德芬(TIFFINAY CHANG)   知名心靈作家、《遇見未知的自己》作者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切入角度:透過測驗了解自己對財富的深層觀念,並運用公式檢視財務狀況。這是心法,也是很好的財務整理法。想學習投資理財的人,可以用這本書建立良好的基礎。   ——劉軒(Xuan Liu)   知名作家、心理學導師   「有一片田野,它位於是非對錯的疆域之外。當靈魂躺臥在那片草地上時,世界的豐盛,遠超出能言的範圍。」我一直在我的企業與生命中實踐詩人魯米所描述的一種寬闊與博愛。芳誼這本書很奇妙地捕捉到了物

質與心靈的交會處,以及如何創造出豐盛人生的方法。   ——李冠毅(Kevin Lee)   東西全球文創集團執行長   《自在做自己》作者   曾經跟我一起走在青春田徑場上的16歲女孩,如今是站在舞台上與世界分享智慧的導師,創業之路上先行一步的我,看著一顆寶石日漸發光。我知道背後的代價是,日以繼夜地切割、堅持不懈地打磨。女孩,願妳持續閃耀,昂首前行。   ——林大涵(Tahan Lin)   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富比世》雜誌亞洲傑出菁英   芳誼擁有圍繞在世界頂尖成功人士身邊的第一線體會,加上多年來在身心療癒、財富探索上獲得巨大的收穫,無私貢獻了如何喚醒財富腦

,以及不被疫情洪流擊敗、不被自身認知邊界給限制住的秘訣。同是身為教育家、長年在知名企業擔任講師和顧問的我,看了這本書大受啟發。相信這本書絕對會幫助你,安然度過這個混亂不安的時代,且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得勝者!   ——許景泰   網路連續創業家,500大企業指定顧問   大大學院創辦人,SmartM世紀智庫創辦人   認識芳誼是在一堂國際名師的成長課程上,得知芳誼曾為許多鼎鼎有名世界級的課程翻譯,那時我就心生羨慕地想:哇!這個女生多年都待在這些超級大師身邊,不是都學到精髓中的精髓了嗎?
現在匯集各派大師們的智慧出了她的第一本書,等於幫我們整理好重點了呀!邁向自由的人生,一起喚醒財富腦

!   ——徐曉晰(Stacy)   知名藝人、時尚主持人   《親愛的自己》成長講座講師  

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初探

為了解決隔靴搔癢意思的問題,作者吳詩敏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一、國際間相關法規範之建立 由於專屬EDI以及加值網路EDI具有高成本、欠缺即時性、參與之當事人有限以及不利於當事人進行磋商等缺點,於網際網路興起後,其無國界性、全球性、即時性、無紙化、由下而上發展及持續成長性等性質,提供當事人依事件之急迫性程度,選擇即時性或非即時性溝通軟體發送電子意思表示,於全球性市場中,以較低之交易成本,與來自世界名地不同政治、經濟及法律背景之交易對象進行交易,且透過網際網路傳輸電子意思表示時,不須受限於特定格式,有利於當事人進行交易之磋商,促使當事人轉而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

隨著交易量的增加,網際空間發生法律衝突的情形愈形顯著,希望透過法律建立網際空間交易秩序的呼聲愈形熱切。 面對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之潛在商機,各國政府試圖依其內國法介入網際空間,建立網際空間之交易規則。然而,網際網路之性質打破了國界與權力、效應、合法性、警示性及有效性等法律現象間之關聯,再者,各國基於不同國情所制訂之法律規範,亦不符合網際空間全球性之性質,更難以滿足網路公民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之需要。 各國競相將其內國法適用到網際空間之作法,不僅無助於建立網際空間之交易秩序,反而形成網際空間多重管轄及多國法律並存

之法律衝突現象。 面對網際空間之法律衝突問題,不少學者主張透過傳統選法原則加以解決,然而,一方面,當事人透過網際網路從事電子商務時,得以隨時隨地與來自世界各國之交易對象進行交易,冀望當事人瞭解其於各國法律下之權利義務,進而事先分配交易風險,縱使是商人,亦屬苛求;其次,傳統選法原則僅容許當事人自各國之內國法擇一,各國基於內國國情考量所建立之規範,是否符合網際空間全球性市場之交易需要,恐有疑問;再者,透過當事人事先選法,無法建立網際空間之一致性規範,當事人於每次交易中皆須負擔一定之選法成本。另一方面,於當事人未事先選法,委由管轄法院依法庭地之選法原則進行選法時,

基於網際網路之無國界性,當事人無法於交易時預見未來之管轄法院,難以規避交易之法律風險;再者,網址為一邏輯上之概念,行為地、履行地等傳統選法因素之重要性不復以往,恐有重新定義之必要。 一方面,由於網際空間之法律衝突現象與中世紀商人法之形成背景相似,且中世紀商人透過商人法之建立解決跨國貿易中法律衝突之作法,與全球商業聯盟「全球電子商務行動方案」中建立網際空間一致性規範之主張不謀而合,相當值得借鏡。再者,不論是APEC、OECD、WTO、EU、UNCITRAL等國際組織,或是美、日、英、加、法、澳等國,近年來針對電子商務所提出之政策或主張中,就網際空間之法律衝突

現象,皆傾向透過國際合作建立網際空間之一致性規範。 另一方面,建立網際空間之一致性法律規範,不僅能解決網際空間多重管轄之問題,不論當事人於何國解決法律爭端,皆依據相同之法律規範,且交易當事人得以事先進行風險管理,有效減少交易成本,有助於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之發展。基此,本文主張透過國際合作之方式,建立網際空間一致性之法律規範。 透過國際合作建立網際空間一致性法律規範之方式有二:一為重新立法;一為修正現有之國際規範。一方面,為避免重新立法之費日耗時;另一方面,就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重視契約自由原則以及重視貿易習慣與交易慣

例之二點性質,既有之CISG及UNIDROIT原則等國際法規範已足以提供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適當實體法規範,僅需就電子化之性質部分,於既有規範中加入電子化之思考。因此,本文主張透過修改現有CISG及UNIDROIT原則等國際性規範之方式,建立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實體法規範。 契約係由意思表示所構成,針對電子意思表示之法律效力、歸屬以及作成時地等法律問題,本文主張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所制訂之電子商務模範法為主要架構。就電子意思表示之法律效力,採取技術中立及功能平等原則之立場,不得以意思表示係以電子化之形式作成,作為主張其不具法律

效果、有效性或執行力之唯一理由。就電子意思表示之歸屬部分,對於發送人本人及其代理人所發送或作成之電子意思表示,以及本人或其代理人所設定之電腦等資訊處理系統所發送或作成之電子意思表示,原則上歸屬於發送人,除非收件人收到發送人所寄關於電子意思表示非由發送人發出之通知,或是收件人行使合理注意或運用任何雙方當事人事先同意之程序後,知悉或應知悉該電子意思表示非由發送人發出。 就契約成立之實體法規範部分,以聯合國國際商品買賣契約公約(CISG)以及羅馬私法統一國際協會國際商務契約原則(以下簡稱UNIDROIT原則)作為主要架構。基於CISG及UNIDROIT原則,當事人

得以透過對要約為承諾之方式成立契約。就要約與承諾之生效時點,若當事人以非對話之方式為電子意思表示,按到達理論,以電子意思表示進入相對人指定之資訊處理系統時為電子意思表示之生效時點;若電子意思表示發送至相對人之資訊處理系統,但該系統非相對人所指定者時,以相對人取回電子意思表示之時為生效時點;若相對人未指定資訊處理系統,則以電子意思表示進入相對人之資訊處理系統之時,為電子意思表示生效之時。若當事人以對話之方式為意思表示,按瞭解理論,電子意思表示於相對人瞭解時生效。若受要約人基於要約之性質、雙方當事人間之貿易習慣或交易慣例,以履行要約內容之方式為承諾,按發信理論,受要約人不需通知要約人,承諾於受要約

人完成行為時生效。 二、我國法上相關規範之檢討 由於我國非聯合國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或是羅馬私法統一國際協會之會員國,亦非CISG之簽約國,我國自不受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CISG或UNIDROIT原則之拘束,有權決定是否以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CISG以及UNIDROIT原則作為建立網際網路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相關實體法規範之依據。然而,面對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問題時,我國現行民法之規定以及經行政院審議通過之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並不宜作為建立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實體法規範之依據。 (一

)電子意思表示 就電子意思表示之部分,自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總說明中可知,由於目前我國民法等相關法規範並未就電子意思表示之法律效力、歸屬或作成時點等問題加以規定,因此我國政府希望藉由電子簽章法草案之提出,律定電子簽章及電子文件之法律地位,以解決現有法令規範不足或不確定之處。 自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總說明中可知,由行政院研考會擬定之「電子簽章法」草案,就電子意思表示之法律效力或作成時點等相關問題,係以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伊利諾州安全電子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電子交易法等立法例,作為草擬法案時之參考。儘管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並未以聯合

國電子商務模範法作為草擬時之唯一依據,但自本文於「電子意思表示」一節之介紹與說明中可以發現,儘管我國非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之會員國,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仍係傾向採取與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相同之立法方向與立法內容,此種作法符合國際間就電子意思表示相關問題之發展趨勢,相當值得肯定。 但是,就立法內容上,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則有進一步修改之必要。 第一,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第四條規定,以電子方式為意思表示時,須經當事人先行約定,致使當事人如欲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必須先透過非電子方式為約定,方得使用電子意思表示。此種前提之存在,

意謂著我國將以電子方式為意思表示視為特例,對於希望透過網際網路擴充交易對象之當事人而言,該條規定不利於當事人與以往未曾接觸過之交易對象進行交易,大大折損了網際網路全球性市場所帶來的利益。 第二,透過電子代理人成立電子商務買賣契約之趨勢,不仍輕忽,我國八十八年版之電子簽章法草案中刪除了八十七年版草案中就電子代理人所為之電子意思表示如何歸屬之規定,造成透過電子代理人成立契約之法律效果處於不確定之狀態,勢必將影響當事人透過電子代理人進行交易之意願,尤其是現今國際間跨國企業採行「供應鏈管理模式」(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進行跨國產銷時,運用

電子代理人機制進行交易係加速產銷流程不可或缺之技術,因此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未明定電子代理人所為之意思表示如何歸屬,實屬不當。 第三,相較於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我國電子簽章法草案中就電子意思表示之作成時點與作成地點之規定顯得過於簡略。 就電子意思表示之作成時點部分,第七條前段規定「電子文件以其完成傳送時,為發文時間」,但是,「完成傳送」為一相當模糊之概念,究竟達何程度方屬完成傳送,須另待立法者加以補充說明,再者,訂定發送時間之目的即為確定須達何程度方屬完成傳送,草案第七條前段之規定方式,予人隔靴搔癢之感。

再者,草案第七條後段規定「以收受人得取出該項文件時,為收文時間。」單就條文文義研讀,電子意思表示除須進入收件人之資訊處理系統外,尚須收件人「得予取回」,傾向美國電子交易法之立法理念;但於立法說明中,卻採取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之立場,原則上以電子意思表示進入收件人之資訊處理系統之時為電子意思表示之收受時點,僅於電子意思表示發送至非收件人指定之資訊處理系統時,方例外地以收件人取出該項文件之時間為收文時間。未來若依此草案條文通過立法,由於何謂「得取出」為一相當模糊之概念,尚須立法者加以說明,以目前草案條文與立法說明間立場不一致之情形,未來恐將引起解釋上之爭議。

就電子意思表示之作成地點部分,草案第八條規定以發送人或收受人之主要執行業務所在地為收、發電子意思表示之地點,不論所傳送之電子意思表示背後是否有交易存在,皆採取同一標準,此種立法方式雖然較為簡略,但是由於「主營業所在地」不一定等於「與交易具較密切關係之營業所在地」,因此,我國電子簽章法之立法內容,顯然與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以及新加坡、美國等國之立法內容有所歧異,與國際間追求一致性規範之趨勢相背離。再者,於草案第八條第二項中,僅規定於發送人無營業所在地時,以住所為發送地,何以漏列收件人之相關規定,另人不解。 基此,希望我國未來立法時,能就上述問題加以修

正。 (二)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實體法規範 就契約成立之相關實體法規範部分,儘管我國民法就契約成立之相關規定與CISG或UNIDROIT原則之規定相當近似,但由於我國民法以及電子簽章法草案皆未就電子意思表示之歸屬加以因應,致使當事人無法依我國國民法或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確定透過電子代理人成立契約之法律效力及歸屬,進而影響雙方當事人之權利義務。 另一方面,我國民法未就電子意思表示之作成時點與作成地點加以規定,當事人無法透過現行民法確定契約成立之時點與地點,儘管電子簽章法草案於第七條及第八條分別就

電子意思表示之作成時點與地點加以規定,但是,誠如上述,電子簽章法草案就此部分之規定相當簡略,難以有效補充現行民法之不足。 儘管我國並非CISG之簽約國,亦非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或是羅馬私法統一國際協會之會員國,但是由於目前依我國現行民法或電子簽章法草案之規定,尚不足或不宜因應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問題,因此,我國就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問題,實宜採取與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CISG以及UNIDROIT原則一致之立法。 三、建議 (一)對當事人之建議 就

交易當事人而言,其透過網際網路成立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時,面對CISG、UNIDROIT原則二者間之規範內容歧異時,為避免產生爭議,於國際間透過國際合作建立網際空間一致性規範前,建議當事人於契約中表明以何者作為相關爭點之規範。例如就Battle of Form之問題,CISG及UNIDROIT原則分別採取Last Shot Rule以及 Knock Out Rule,若當事人係透過表格之交換締結契約,宜事先考慮其希望適用Last Shot Rule抑或 Knock Out Rule,避免因而產生爭議。 若當事人之一方透過網際網路提出締結契約之意思表示時,並非意

謂他方當事人亦須透過同一方式為之,除非要約人明白表示希望受要約人以同一方式為承諾,否則他方當事人僅需依當時情況,以合理之方式為意思表示即可。 再者,於國際間建立網際空間之一致性規範前,建議當事人除於契約中約定以CISG或UNIDROIT原則作為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實體法依據外,並約定就契約所生之所有爭議提付仲裁,避免因各國法院之法官受限於各國內國法之規定,而以不適合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規範作為契約之準據法。 (二)對我國政府之建議 目前各國對於各該法律問題是否應適用內國法之相關規定,係以國

界作為主權行使範圍之標準,然而網際網路之無國界性與國際性等性質,打破了國界與權力、效應等法律現象間之關聯。我國政府如欲以我國就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規範,作為建立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實體法規範之依據時,就權力之觀點,我國政府欠缺對於網際空間中之人或事主張施行真實控制或強制處罰之主權,難以執行我國現行針對成立買賣契約所為之法律規範。就效應之觀點,由於網際網路具有即時性,我國政府無法以距離之遠近作為將我國相關法律適用至網際空間之依據。就合法性之觀點,我國法律係依據我國國情所為之立法,並不符合網際空間國際性之性質,且未取得網路公民之同意,欠缺適用之合法性。就警示性之觀點,由於網際空間具無

國界性,且網際空間為一邏輯上之空間概念,網路公民於網際空間進行交易時,並無法注意到未來須受我國相關法律之拘束,欠缺受我國法律拘束之故意,因此我國相關法律規範無法發揮警示當事人之功效。就有效性之觀點,當交易當事人發現我國民法不適合其交易之需要時或無法因應網際網路之發展時,恐將透過以他國法院為管轄法院之方式,避免適用我國相關之法律規定,徒增court shopping之情形,無法達到有效建立網際空間之交易規範之目的。因此,透過國際合作發展電子商務法規範之趨勢,不容怠忽。 一九九八年,我國於APEC會議中,首次提出之「中華台北電子商務政策綱領」,主張透過國際合作建

立網際空間一致性法律規範,我國電子商務政策綱領之主張,符合國際間主張透過國際合作建立網際空間之一致性規範之趨勢,相當值得肯定。但面對網際網路一日千里之發展速度,如何儘速且具體地落實我國電子商務政策綱領之內容,更為重要。 為有效達成建設我國成為二十一世紀亞太地區商務中心之願景,試對我國政府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以助於提昇我國人民及企業透過網際網路從事電子商務之競爭力。 第一, 儘管目前國內學者針對透過網際網路上從事電子商務所形成之相關問題,多大幅引用及介紹美國近年來因應電子商務發展所陸續提出之統一電子交易法等三大草案,然而,美

國於草擬統一電腦資訊交易法草案以及統一商法典第二章-買賣修正草案時,仍係立基於其內國法之觀點,此種作法實無助於網際空間一致性規範之建立。為免重蹈覆轍,我國政府實宜積極參與國際間透過國際合作建立網際空間一致性規範之立法行動。 第二, 於鼓勵國人從事電子商務之同時,我國政府應宣導國人注意相關國際法規範,再者,基於網際網路之六點性質,於解釋CISG及UNIDROIT原則等國際性規範時,應以國際性及一致性作為解釋原則,避免以內國法之角度解釋或補充。 第三, 當我國政府面對透過網際網路從事電子商務之相關問題時,基於建立網際空間一致

性規範之國際立法趨勢,以及網路公民對於透過網際網路從事電子商務之需求,宜調整傳統以國界作為區分法律適用之方式,慎重思考是否改以網際網路作為區分適用之標準。 總而言之,儘管我國不受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CISG或UNIDROIT原則等相關規範之拘束,但是由於不論是就電子意思表示或契約成立之相關規範,我國現行之法規範皆不足亦不宜提供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買賣契約之一致性規範,因此,為有效促進當事人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電子商務,於未來立法時,就電子商務買賣契約成立之相關法規範,實宜採取與聯合國電子商務模範法以及CISG或UNIDROIT原則一致之立法方向與立法內容,以順應國際趨勢

金瓶梅(上/下)(四版)

為了解決隔靴搔癢意思的問題,作者笑笑生 這樣論述:

  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   描寫人物的細膩,敘事抒情的曲折周到,遣辭造句的流利通暢前所未見   堪稱集淫靡豔情和寫實諷諭於一身的經典之作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中唯一的社會寫實小說,它藉由描寫一個土豪惡棍的一生,暴露了明代官場的黑暗及社會病態,赤裸裸地呈現富家生活的墮落荒唐。書中於人物描寫之精妙、語言運用之靈活,皆有不容忽視的成就。本書依據明神宗萬曆丁巳刊本校訂而成,是最完善、最近實的一個本子,同時為其中某些小說習用語及土白加上注釋,相信必能使讀者對《金瓶梅》有更深入之了解。 本書特色   1. 明代四大奇書之首,以社會寫

實的創作手法,赤裸揭露官場黑暗與社會病態。   2. 依據明神宗萬曆丁巳刊本校訂而成,堪為最完善、最近實的版本。   3. 內容經專家校閱,完整解析小說慣用詞語及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