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等級ipx7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一看就懂IP 防水防塵等級表 - SPILL HK也說明:大家都開始關注防水產品,但對IP 等級認證又知多少呢?我們經常見到的IP「XX」代表甚麼? 何謂IP 值? IP 即是Ingress Protection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李維楨所指導 顏聖力的 電子產品漏水位置檢測的新方法 (2015),提出防水等級ipx7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漏水位置檢測、非破壞性檢驗、水霧、線雷射、紅外線熱影像。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董必正所指導 陳慶賢的 手持行動裝置之防水檢測方案之探討與研究 (2012),提出因為有 防水測試的重點而找出了 防水等級ipx7的解答。

最後網站防浸水試驗設備(IPX7/8)(IP防水防塵試驗設備)則補充:該設備廣泛用於電工電子及燈具等產品的認證檢測機構及相關品管部門對該產品的外殼防護等級(IPX1、IPX2、IPX3、IPX4、IPX5、IPX6、IPX7、IPX8)中的防水檢測用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防水等級ipx7,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防水等級ipx7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I-O DATA提供による動画です。
Amazonでの購入はこちら→ http://amzn.to/2gnWXAc
製品公式ページはこちら→ http://www.iodata.jp/product/memory-card/sd/sd2u3/index.htm
4K動画や連写撮影などに適したUHS-II規格 UHSスピードクラス3対応の高速SDXCメモリーカード、なおかつ防水等級IPX7というからには、こういう実験をしてみたくなりますよね( ^ω^ )

※ Amazonの購入リンクはAmazonアソシエイトリンクを使用しております。

YouTube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www.youtube.com/user/jetdaisuke?sub_confirmation=1
インスタグラム→ https://instagram.com/jetdaisuke/ ♪(´ε` )
ツイッター→ https://twitter.com/jetdaisuke ( ^ω^ )
Medium → https://medium.com/@jetdaisuke (≧∇≦)
著書「YouTubeで食べていく」http://amzn.to/2iZav4o 光文社新書刊

【最後まで読んでくれた律儀な皆さんに一言】
ついこないだまで蝉が鳴いてたのに、もうすっかり秋すら通りこして冬のように寒くなっちゃったよね #ジェットダイスケ #Vlog #レビュー

電子產品漏水位置檢測的新方法

為了解決防水等級ipx7的問題,作者顏聖力 這樣論述:

俱備防水功能之電子產品在出廠前需確認產品到達標示之防水等級規範,目前在檢測出不合格的產品後卻難以進一步檢測其漏水位置,因此無法通過快速更換零件使產品防水能力達到標準。而下水實測雖然最為精確但其為破壞性檢測,檢測過後的產品無法提供給客戶。本論文研究目的是開發一種適用於小型電子產品之非破壞性漏水位置檢測方法,其使用空氣替代水進行檢測以避免破壞電子產品。本研究檢測方法一開始先透過內外壓差變化速度了解電子產品氣密性,以此判斷其是否完全密封。之後對無法達到標準的產品使用兩種新的方法檢測其漏水位置。第一種水霧流動檢測法透過覆蓋在產品表面的水霧當作洩漏氣流的追蹤粒子,由於壓力空氣輸入產品內部後會由產品漏水

位置外洩,因此在線雷射照射下漏水位置會產生可視的外洩氣流。第二種方法為紅外線溫度檢測,其透過輸入低溫空氣使漏水位置的溫度因外洩氣流降低,在紅外線熱影像中形成局部低溫位置。通過實測結果比較兩種方法之精度與適用情形,在兩者中水霧流動檢測法有較佳洩漏量為0.38 ml/sec以上即可得到較好的結果,需避免洩漏氣流互相干擾,適合漏水位置較少之情形。而對紅外線溫度檢測法而言,檢測時間長短與漏水位置多寡無關,但其在洩漏量大於1.381 ml/sec有較佳之效果,電子產品不同的外殼厚度與材料組成會造成較差的紅外線檢測結果。

手持行動裝置之防水檢測方案之探討與研究

為了解決防水等級ipx7的問題,作者陳慶賢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手持行動裝置之防水檢測,設計不用浸水又能符合工廠生產效益的檢測設備,而且檢測結果可與國際標準IPX5 ~ IPX7對應,並取樣目前市售產品進行實驗,比對研究結果。研究採用方法論進行,首先說明目前防水檢測標準及方法,討論現有的檢測方式,之後改良現有的檢測方式,設計檢測設備並取樣30件市售防水手機進行實驗,驗證實驗結果與實際浸水測試是否相同。根據本研究之實驗結果獲致以下結論:在10Kpa壓力下,由最大變形量開始算起15秒後,其變形量差異小於30-50%,為合格之IPX7 等級手機。由最大變形量開始算起15秒後,其變形量差異小於70%,為合格之IPX5 等級手機。隨著研究的進行,已將

實驗設備設計成為可以導入生產線大量複製的檢測裝置。然而,衍生出許多課題尚待研究,例如,此量測方法有其限制,某些物件無法量測,以及在待測物的尺寸上也有其限制,還有測試自動化,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手持行動裝置目前已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主流,本人冀望此研究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做為未來防水測試的參考,更期待正壓橋式位移診斷方式,有其他方面的延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