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鄢玉飛等寫的 2017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高分教程(全三冊) 和俞勇主編的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长方体表面积-侧面面积和总表面积计算公式 - 懒人计算器也說明:长方体表面积 -侧面面积和总表面积计算公式. 时间:2020-10-02 13:48:09. 长方体是由六个矩形平面包围的三维图形,具有不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如果你环顾四周,你能看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 和清華大學所出版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教學傳播與科技) 崔夢萍所指導 沈金蓮的 運用動畫引導數學概念數位教材於補救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2021),提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動畫、補救教學、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國小數學教育。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應用數學系碩士班 謝碧雪所指導 魯姿萱的 探討具體物的操作進行國小五年級補救教學之成效 (2020),提出因為有 表面積、補救教學、國小五年級的重點而找出了 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解答。

最後網站計算右邊立體形體的表面積。則補充:淑慧:. Page 19. 正方體的底面和長方體「黏」在一起,. 如右圖,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用正方體上方的面替補被「黏」住的面,. 再加上正方體?個側面的面積。 計算右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長方體表面積公式,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2017MBA、MPA、MPAcc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高分教程(全三冊)

為了解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作者鄢玉飛等 這樣論述:

本書根據管理類聯考綜合能力全新考試大綱、歷年真題和命題思路編寫而成,分為數學、邏輯、寫作三大部分,其中的數學和邏輯,又根據考生的不同需求分篇講解。本書將考試大綱中各科目的內容具體細化為若干個核心考點,每個考點根據命題角度進一步細分為若干種具體考法,每種考法給出解題方案或者解題公式。本書創造性地構建出一套科學、系統、高效的備考體系,可以切實有效地解決管理類聯考各專業所有考生備考中的實際需求。本書可以用來「精讀」研習、「課后」自測,以及「套路」熟化,適用於備考的各個階段。鄢玉飛,專業碩士聯考邏輯輔導專家。深諳邏輯命題思路與應試之道,將邏輯考試簡化為5種符號、6大必會專題、7大解題套路、8大秒殺技巧

;系統歸納每一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將解題過程步驟化、模式化,使復雜的邏輯問題簡單化,講解深入淺出。劉琦,管理類聯考數學名師,資深數學輔導專家,數學功底深厚;對MBA數學命題研究透徹,概念講解細致,試題分析切中要害,講究硬實力而不失趣味性,講究知識的系統性、嚴密性而不失應用的靈活性;集專業度、影響力、責任心於一身,是備考學生的良師益友。 前言應試指導一、試卷結構與考試范圍二、試題特點與解題要求三、考生測評與答案詳解數學部分先導篇 一、管理類綜合能力聯考概述二、數學考試大綱三、聯考數學考題形式分析四、計算能力測試數字計算能力測試計算能力測試答案基礎夯實篇 第一章 實數的運算和性質

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數軸考點2 奇偶數的運算性質考點3 有理數和無理數的運算性質考點4 質數和合數考點5 整除與余數考點6 公倍數、公約數考點7 實數的運算考點8 絕對值考點9 比和比例第二章 整式和分式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代數式概念考點2 整式的加減乘運算考點3 整式的除法考點4 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考點5 分式及其運算第三章 函數、方程和不等式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集合與函數考點2 一元二次函數及其圖像考點3 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考點4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考點5 一元二次方程考點6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考點7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考點8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考點9 均值不等式考點10 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第四章 等差數列、等比數列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數列通項與前n項和的關系考點2 等差數列考點3 等比數列第五章 應用題專題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比、百分比、比例考點2 行程問題考點3 工程問題考點4 濃度問題考點5 平均值問題考點6 最值問題考點7 最優解問題考點8 畫餅問題、階梯價格問題、不定方程問題第六章 平面幾何及立體幾何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平面內直線的位置關系考點2 一般三角形性質考點3 特殊三角形考點4 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考點5 四邊形考點6 圓和扇形考點7 長方體考點8 圓柱體考點9 球第七章

平面解析幾何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平面直角坐標系考點2 平面解析幾何基本公式考點3 直線的方程考點4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考點5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考點6 圓的方程考點7 對稱問題第八章 排列組合與概率初步考試大綱要求考點精編考點1 兩個基本原理考點2 基本公式考點3 基本方法考點4 事件及其運算考點5 古典概型考點6 伯努利概型考點7 方差與標准差考點8 數據的圖表表示強化攻略篇 第一章 算術與代數命題趨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質數、合數、偶數、奇數,分解質因數題型二 整除、公約數與公倍數題型三 絕對值的性質題型四 比和比例題型五 整式與分式題型六 因式分解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

考答案第二章 函數方程和不等式命題趨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冪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題型二 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題型三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題型四 一元二次方程題型五 一元二次不等式題型六 均值不等式及其應用題型七 絕對值不等式題型八 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無理不等式題型九 恆成立問題與整數解問題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考答案第三章 數列命題趨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數列基本概念題型二 等差數列的性質題型三 等比數列的性質題型四 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綜合應用題型五 數列的求和題型六 周期數列題型七 數列與函數、方程的結合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考答案第四章 應用題命題趨

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比、比例與百分比問題題型二 行程問題題型三 工程問題題型四 濃度問題題型五 平均值的交叉法題型六 容斥問題題型七 最優解問題題型八 不定方程問題題型九 其他類型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考答案第五章 幾何命題趨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線段的考查題型二 面積的考查題型三 立體表面積和展開圖題型四 立體體積的計算題型五 立體切接的考查題型六 解析幾何基本公式題型七 坐標系內對稱問題題型八 直線和圓方程題型九 坐標系內面積問題題型十 平面圖形的位置關系題型十一 解析幾何的綜合問題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考答案第六章 排列組合與概率命題趨勢分析重點題型歸納題型一 兩個基本

原理題型二 排列組合基本公式題型三 排隊座位問題題型四 「摸球」問題題型五 數字問題題型六 幾何問題題型七 錯排問題題型八 打包寄送問題題型九 隔板法題型十 棋盤問題題型十一 塗色問題題型十二 交疊元素問題題型十三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計算題型十四 抽簽問題題型十五 分房問題題型十六 隨機事件的獨立性題型十七 伯努利概型能力提高訓練能力提高訓練參考答案邏輯部分基礎夯實篇 第一章 概 念第一節 概念的種類第二節 概念之間的關系第三節 定 義第四節 划 分第二章 判 斷第一節 判斷的種類第二節 判斷之間的關系第三章 推 理第一節 演繹推理第二節 歸納推理第三節 類比推理第四節 綜合推理第四章 論 證第

二節 論證評價第一節 論證方式分析第三節 謬誤識別強化攻略篇 第一章 判斷與形式化推理第一節 命題網點與命題趨勢第二節 五大命題重點及解題方法技巧第二章 論證與非形式推理第一節 命題網點與命題趨勢第二節 六大命題重點及解題方法技巧寫作部分第一章 聯考寫作基礎知識第一節 考試大綱第二節 寫作真題與范文第三節 什麼是「論證有效性分析」?第四節 論證有效性分析與幾種文章的比較第五節 論證有效性分析的評分標准第六節 什麼是「論說文」?第七節 論說文評分標准第二章 論證有效性分析寫作技巧第一節 論證有效性分析寫作的要點第二節 論證中的常見邏輯謬誤第三節 真題中的邏輯謬誤分析第四節 文章的結構設計第五節

擬題目的技巧第六節 中間段的常用論證方法第七節 寫作模板第八節 論證有效性分析綜合練習第三章 論說文寫作技巧第一節 兩種重要的命題形式第二節 論說文高分精髓第三節 立 意第四節 擬 題第五節 開 頭第六節 論說文邏輯結構:段落、分論點第七節 論說文論據運用的原則第八節 論說文論據的選擇方法第九節 語言修辭與論證方法第十節 論說文的結尾第十一節 論說文結尾參考模板第十二節 論說文綜合練習附 錄 寫作分類素材與應用

運用動畫引導數學概念數位教材於補救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

為了解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作者沈金蓮 這樣論述: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數學教育,幾何教育更是小學數學課程中重要的一環。相關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柱體體積時,會產生一些迷思概念以至於學習成效低落,適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幾何課程學習。本研究以動畫呈現解題過程,並運用PowerPoint (PPT)的圖形拖曳、組合等功能,提供低成就學生柱體體積學習。本研究目的旨在運用PPT動畫引導概念數位教材於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生學習柱體體積之補救教學,並探討PPT動畫引導概念數位教材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成效及迷思概念之影響。本研究採個案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三位,研究資料包括柱體體積形成性與總結性概念評量卷,

以及觀察記錄分析。教學實驗共進行5週,每週進行2次,每次30分鐘,共進行300分鐘。實驗教學進行流程為:在一般數學課堂授課後,先對實驗學生進行概念前測;於補教教學時,讓學生觀看PPT動畫數位教材及操作練習題,教師檢視學生操作內容,並教學介入指導學生錯誤概念;進行後測之後,據此再次介入指導學生修正錯誤概念。研究結果如下:一、 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方面,三位個案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前5個體積概念(長方體、三角柱、四角柱、圓柱、重疊體積)皆有明顯進步,在較高層次的5個體積概念學習(切法體積、補法體積、中空體積、無蓋容器體積、文字題體積)之進步表現較不一致。二、 在柱體體積形成性評量方面,三位個案

在前後測卷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無顯著差異。三、在學生錯誤概念方面,三位個案進步較多的概念如下:1. 判斷底面並找出正確的柱高,並運用「底面積×柱高=柱體體積」的概念,列出算式及計算柱體體積。2. 能根據幾何圖形定義,判斷出平面上立體圖形正確名稱,列出適當算式。3. 學生能根據柱體形狀判斷出題目中所需計算柱體的數值,並能理解列式之意義。但對於中空柱體體積、無蓋容器體積的計算仍有困難。四、對學生體積學習迷思概念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為:經常性提問、觀看動畫及PPT 練習檔引導過程以及具體觀察。五、三位個案在總結性評量上,能精熟「能使用正確數字列式」、「能正確判斷底面 與柱高」、「能使用切

割與補法技巧計算體積」概念。本研究結果可做為教師未來實施體積補救教學之參考。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

為了解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作者俞勇主編 這樣論述: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ICPC)是國際上公認的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的計算機專業競賽,目前全球參與人數達20多萬。《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作者將16年的教練經驗與積累撰寫成本系列叢書,全面、深入而系統地將ACM-ICPC展現給讀者。本系列叢書包括《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知識與入門》、《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題目與解讀》、《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比賽與思考》等4冊,其中《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知識與入門》介紹了ACM-ICPC的知識及其分類、進階與角色、在線評測系統;《ACM國

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介紹了ACM-ICPC算法分類、實現及索引;《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題目與解讀》為各類算法配備經典例題及題庫,並提供解題思路;《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比賽與思考》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ACM-ICPC的訓練及比賽,包括訓練札記、賽場風雲、賽季縱橫、冠軍之路、崢嶸歲月。本叢書適用於參加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對參加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中學生也很有指導價值。同時,作為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等相關課程的拓展與提升,本叢書也是難得的教學輔助讀物。俞勇,1961年生於上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於華東師

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碩士學位。畢業后在上海交通大學任教至今。1996年至今擔任上海交通大學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領隊、主教練,3次率隊奪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上海交通大學成為該賽事亞洲**個獲得**、全球第三個「三冠王」的大學,2002、2012年相繼獲得「傑出教練獎」、「功勛教練獎」。俞勇教授曾主編教材或著作4本、譯著3本,先后主持教育部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項,獲得重量和上海市教學成果獎7項,上海市很好教材獎2項,並為國家精品課程「數據結構」、上海市「程序設計類基礎課程教學團隊」主持人。從事Web搜索與挖掘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划等十余項,發表重要國

際會議和期刊學術論文百余篇。俞勇教授曾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全國師德標兵」、「寶鋼很好教師特等獎」、「上海市教學名師」、「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模范教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上海交通大學*受學生歡迎教師」、「上海交通大學*受研究生歡迎導師」等榮譽。曾被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上海教育台、光明日報、文匯報等十多家媒體報道。 第一部分 算法第1章數學1.1矩陣1.1.1矩陣類1.1.2Gauss消元1.1.3矩陣的逆1.1.4常系數線性齊次遞推1.2整除與剩余1.2.1歐幾里得算法1.2.2擴展歐幾里得1.2.3單變元模線性方程1.2.4中國剩余定理1.2.5求原根

1.2.6平方剩余1.2.7離散對數1.2.8N次剩余1.3素數與函數1.3.1素數篩法1.3.2素數判定1.3.3質因數分解1.3.4歐拉函數計算1.3.5Mobius函數計算1.4數值計算1.4.1數值積分1.4.2高階代數方程求根1.5其他1.5.1快速冪1.5.2進制轉換1.5.3格雷碼1.5.4高精度整數1.5.5快速傅立葉變換1.5.6分數類1.5.7全排列散列第2章圖論2.1圖的遍歷及連通性2.1.1前向星2.1.2割點和橋2.1.3雙連通分量2.1.4極大強連通分量Tarjan算法2.1.5拓撲排序2.1.62SAT2.2路徑2.2.1Dijkstra2.2.2SPFA2.2.

3Floyd—Warshall2.2.4無環圖最短路2.2.5第k短路2.2.6歐拉回路2.2.7混合圖歐拉回路2.3匹配2.3.1匈牙利算法2.3.2Hopcroft—Karp算法2.3.3KM算法2.3.4一般圖最大匹配2.4樹2.4.1LCA2.4.2最小生成樹Prim算法2.4.3最小生成樹Kruskal算法2.4.4單度限制最小生成樹2.4.5最小樹形圖2.4.6最優比例生成樹2.4.7樹的直徑2.5網絡流2.5.1最大流Dinic算法2.5.2最小割2.5.3無向圖最小割2.5.4有上下界的網絡流2.5.5費用流2.6其他2.6.1完美消除序列2.6.2弦圖判定2.6.3最大團搜索

算法2.6.4極大團的計數2.6.5圖的同構2.6.6樹的同構第3章計算幾何3.1多邊形3.1.1計算幾何誤差修正3.1.2計算幾何點類3.1.3計算幾何線段類3.1.4多邊形類3.1.5多邊形的重心3.1.6多邊形內格點數3.1.7凸多邊形類3.1.8凸多邊形的直徑3.1.9半平面切割多邊形3.1.10半平面交3.1.11凸多邊形交3.1.12多邊形的核3.1.13凸多邊形與直線集交3.2圓3.2.1圓與線求交3.2.2圓與多邊形交的面積3.2.3最小圓覆蓋3.2.4圓與圓求交3.2.5圓的離散化3.2.6圓的面積並3.3三維計算幾何3.3.1三維點類3.3.2三維直線類3.3.3三維平面類

3.3.4三維向量旋轉3.3.5長方體表面兩點最短距離3.3.6四面體體積3.3.7最小球覆蓋3.3.8三維凸包3.4其他3.4.1三角形的四心3.4.2最近點對3.4.3平面最小曼哈頓距離生成樹3.4.4最大空凸包3.4.5平面划分第4章數據結構4.1二叉堆4.2並查集4.3樹狀數組4.4左偏樹4.5Trie4.6Treap4.7伸展樹4.8RMQ線段樹4.9ST表4.10動態樹4.11塊狀鏈表4.12樹鏈剖分第5章論題選編5.1字符串5.1.1KMP5.1.2擴展KMP5.1.3串的最小表示5.1.4有限狀態自動機5.1.5后綴數組5.1.6最長重復子串5.1.7最長公共子串5.1.8最長

回文子串manacher算法5.1.9字符串散列5.2轉換5.2.1星期計算5.2.2日期相隔天數計算5.2.3斐波那契進制轉換5.2.4羅馬進制轉換5.3構造5.3.1幻方構造5.3.2N皇后問題5.3.3旋轉魔方5.3.4騎士周游問題5.4計算5.4.1表達式計算5.4.2最大權子矩形5.4.3矩形面積並5.4.4矩形並的周長5.5序列5.5.1第k小數5.5.2逆序對5.5.3最長公共子序列5.5.4最長公共上升子序列第二部分 貼士第6章代數6.1Bertrand猜想6.2差分序列6.3威爾遜定理6.4約數個數6.5行列式的值6.6最小二乘法第7章解析幾何7.1四邊形7.2拋物線7.3雙

曲線7.4橢圓第8章平面立體幾何8.1費馬點8.2皮克定理8.3三角公式8.4三維幾何體8.5托勒密定理第9章組合數學9.1Catalan數9.2組合公式第10章圖論10.1樹的計數10.2有特殊條件的漢米爾頓回路10.3普呂弗序列10.4模2意義下的二分圖匹配數第11章積分表 自從上海交通大學2002年第一次、2005年第二次獲得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簡稱ACM-ICPC或ICPC)世界冠軍以來,總有記者邀請編者撰寫冠軍之路類的文章,也總有出版社希望編者出版ACM-I

CPC競賽類的書籍,因為沒有想清楚怎麼寫,所以一直沒動筆。直到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第三次獲得ACM-ICPC世界冠軍后,編者決定出版一套系列叢書,包括《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知識與入門》、《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算法與實現》、《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題目與解讀》及《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比賽與思考》4冊書籍,全面、深入而系統地將ACM-ICPC展現給讀者,把上海交通大學十多年來對ACM-ICPC競賽的感悟分享給讀者。

探討具體物的操作進行國小五年級補救教學之成效

為了解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問題,作者魯姿萱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用具體物的操作進行補救教學之成效,以台南市某國小五年級三位低成就學童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實體教具搭配教學活動,建構學童在幾何空間概念的心像能力,進行為期兩週的教學活動,共四節課程。於補救教學前後實施數學成就測驗、個別晤談和分析,來瞭解研究對象在表面積單元的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所得的研究結果如下:一、 三位受試者透過操作具體物後,藉由觀察與操作能辨識形體的構成要素,能夠察覺形體的分割與合併,並能夠分辨體積與表面積之不同。二、 經過補救教學後,透過操作理解幾何形體的性質,以增進其進行抽象思考,並能熟練正方體與長方體之表面積公式。三、 在具體物操作之補救教學後,三位學童於後測的

成績比前測的成績進步,顯示補救教學能提升學童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