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膨脹恢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鋰電池膨脹恢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托爾斯登.丹寧寫的 從鬱金香到比特幣的泡沫狂歡:大宗商品市場400年投機史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鋰電池膨脹還能用不是賺到因專家這麼說…. - 蘋果日報也說明:施明昌說,最重要的是,鋰電池膨脹內部會產生一氧化碳、氧化磷等有毐氣體,這些氣體沒有味道,長期使用下,恐對人體有害,所以鋰電池膨脹最好趕快更換。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王朝弘所指導 謝佩珊的 二氧化矽奈米材料經鎂熱還原為多孔矽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2019),提出鋰電池膨脹恢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鋰離子電池、鎂熱還原法、多孔矽、矽/碳複合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工程研究所 王朝弘所指導 林祺欽的 還原氧化石墨烯改質及龍眼殼製備硬碳應用於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2019),提出因為有 石墨烯、龍眼殼、鈉離子電池、硬碳、氮摻雜、硫摻雜的重點而找出了 鋰電池膨脹恢復的解答。

最後網站鋰電池膨脹恢復 - Mican則補充:鋰電池膨脹恢復. 聚合物鋰電池鼓泡修復方法在使用聚合物鋰電池期間,由於過度充電電流,過度充電等可能發生電池膨脹,並且在購物網絡上還出售用於聚合這種內部氣體的低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鋰電池膨脹恢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從鬱金香到比特幣的泡沫狂歡:大宗商品市場400年投機史

為了解決鋰電池膨脹恢復的問題,作者托爾斯登.丹寧 這樣論述:

速讀橫跨四世紀的投機和商品期貨市場! 鉅虧與暴富的循環,比股票市場更古老的交易領域! 凡是能貨幣化的東西,就會有對賭漲跌的投機神話── 大通膨週期裡,人們必須溫習的一本金融史書。   收錄原油、貴金屬、農作物、加密貨幣的交易常識,   一窺商品炒家與大型機構交易員的預期與意料之外……   從「荷蘭鬱金香狂熱」到今天的比特幣等重大財經市場商品的迷人觀察。本書涵蓋了如「白銀星期四」和亨特兄弟及許多投資機構的厄運;見證銅、黃金、稀土、能源金屬和比特幣,在一年內上百倍的漲跌幅。   商品市場的定價往往處於歷史與地緣等大趨勢的十字路口上,緊急的事件與人為的炒作往往使其高度偏離實際交易的價格。本

書通過研究和學習這個市場的災難及狂歡,了解一個比股票市場更為驚人的投機場域,也從中見證了政治、經濟與天候對重要資源世界的金融化效應。 本書特色   ★從17世紀的鬱金香瘋狂到今天的比特幣,本書涵蓋了商品市場(commodities market)歷史上最大型、最多錢、最有趣的時間。作者結合了真實市場事件以及知名商人的私人經歷,不論是獲得還是失去了一大財富,都在這本書中呈現給讀者。     ★從「銀色星期四」(1980年代美國白銀市場的重要事件)以及亨氏兄弟的操作、到大型機構交易員的慘烈厄運、剛果以及銅的市場、黃金、能源金屬到比特幣(從1000美元的價值一路升到2萬美元的價格),這一切都將在

本書中一一敘述。商品市場所投資的是大潮流,比如人口統計、氣候變化、電子化及數位化。所以商品市場作為投資未來,一定持續會是熱門的話題;而大好機會背後的大風險也是本書各個狂歡故事的背後教誨,在這個高度炒作的市場中,人類不斷地重複貪婪與破產的循環規律。儘管有這麼多的泡沫歷史──然而,總有新的商品成為投資新聞中的新寵,這慘烈的軌跡也是現代金融值得紀錄的瘋狂一頁。   ★了解龐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交易規格及歷史,重要的交易標的物包括:   鬱金香狂熱──史上最大泡沫   鑽石──全世界最硬貨幣的崩盤   天然氣、可可──驚人的交易幕後   黃金與白銀──金本位制的終結之後   原油──地緣大事件的投

機   糖、小麥與稻米──與天對賭的農產品   棉花──「白色的金子」   釹、鏑和鑭──稀土狂潮   加密貨幣──橫空出世 好評推薦   如同犯罪小說一樣的洞察力,本書引導我們經歷大宗商品和加密貨幣市場的興衰。──法蘭克.梅爾,德國電視新聞n-tv記者   身為歷史學家,我很愛托爾斯登對於形塑大宗商品產業一些為人所知(還有較不知名)事件的洞察。我非常推薦本書給想要更瞭解大宗商品市場的人。──安德魯.瑟克,網站《礦與金錢》內容主管   對商品市場感興趣的私人和機構投資人,都可以透過本書獲得豐富的知識。托爾斯登.丹寧介紹歷史上出現的模式,值得仔細閱讀。──尤申.斯特傑,瑞士資源資本執行長

  我很期待這本書!這些歷史事件很有趣,而且全都集中在本書中了,真是太好了!──湯瑪士.雷梅特,投資公司布洛索利德營運長暨創辦合夥人   不論是人為錯誤、戰爭或是天然災害,從石油、花朵、食品和金屬市場的經濟起落,本書帶領讀者經歷過去400年來的金融風暴。儘管波動劇烈,還是有人想要在危機最嚴重時把握機會。有些人成功,有些人當然會失敗。本書絕對是必讀佳作。──亞歷山大.亞庫布曲克,歐爾蘇金屬公司營運長暨探勘部主任   托爾斯登是商品市場真正的學生,他詳述長期以來市場的重大興衰,提醒了我們,所有人都仍在學習。──丹尼爾.布利茲,加拿大蒙特屢銀行資本市場公司董事經理暨地區主管   「興衰」一

詞通常是指帳面上的獲利與損失,但是托爾斯登的書破解這個迷思。他引導讀者經歷一段刺激的歷程,解釋興衰究竟是什麼,並指出興衰所呈現的機會。──葛瑞格.哈里斯,CIBC世界市場執行董事

二氧化矽奈米材料經鎂熱還原為多孔矽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為了解決鋰電池膨脹恢復的問題,作者謝佩珊 這樣論述:

隨著便攜式電子產品與電動汽車的普及,對於鋰離子電池續航力的需求已急劇增加。石墨常作為商用負極材料,但其理論電容量僅有372 mAh/g。由於Si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使它成為新興的負極材料,然而,不可避免的是Si於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變化,導致電極破裂與結構損壞,進而影響電化學表現。本研究利用Stöber方法合成SiO2奈米球並透過鎂熱還原製備出具有多孔結構的Si基材,藉由多孔結構與奈米顆粒,改善Si基材於鋰化和去鋰化時所造成的應力破壞。從TEM觀察到鎂熱還原後的Si奈米顆粒變為球狀多孔結構,以0.1 C對Si電極進行循環測試,首圈可逆電容量為2180 mAh/g,庫倫效率為76%,經

100圈循環測試為1228 mAh/g,電容量存留率為65.70%。當電流提高至0.5 C經100圈循環後為1166 mAh/g,存留率為65.65%。上述得知Si奈米化和多孔結構可有效緩解膨脹效應之影響,但循環過程中Si電極仍持續衰退。為改善循環穩定性,將碳前驅物RF (Resorcinol-Formaldehyde, 間苯二酚-甲醛)添加其中,經鎂熱還原製備出Si/C複合物,藉由Si基材與碳材的結合以提高材料導電性和增加結構穩定性。經XRD分析得知不僅含有Si與碳,也生成了SiC,而SiC的存在有利於提升結構的機械強度和降低新生成的Si顆粒表面溫度,從而避免顆粒團聚。特別的是顆粒形貌從實心

球狀轉為空心結構甚至堆疊成蜂巢狀,此結構更有利於緩衝Si基材的膨脹效應,因為它提供足夠空間容納Si基材的體積變化。以電流密度為1000 mA/g對Si/C電極進行循環測試,首圈電容量為1533 mAh/g,庫倫效率為72.87%,經100圈循環後為698 mAh/g,存留率為71.22%。隨後對Si/C電極進行變速率測試,以電流密度為2000 mA/g循環10圈再降回100 mA/g,結果顯示平均電容量為1265 mAh/g,平均電容量存留率高達97.11%,說明此材料經高電流充放電後仍可恢復至初始狀態。藉由前者想法將碳前驅物替換為檸檬酸鈉與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

m bromide,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銨),得知粒徑會隨著CTAB的含量提升而增加。以電流密度為1000 mA/g對Si/C電極進行循環測試,首圈電容量為1891 mAh/g,庫倫效率為83.58%,經100圈循環後為828 mAh/g,電化學表現明顯優於前者,歸因於多孔結構及微量SiC存在,有助於釋放膨脹應力之破壞,以穩定結構避免顆粒粉碎產生不穩定的SEI膜。此外,Si/C複合物也可經由葡萄糖與Si顆粒物理混合而得。以500 mA/g對不同條件下(葡萄糖添加量、鍛燒溫度)的Si/C電極進行循環測試,經100圈循環後電容量皆存有870 mAh/g以上,存留率更高達97%,展現良好的循環穩定性,表

示碳層的存在能有效緩解Si基材於循環過程產生的體積變化並提升導電性。經上述證實緩衝材料(碳)的添加,將有效改善Si電極的電化學表現。關鍵字 : 鋰離子電池、鎂熱還原法、多孔矽、矽/碳複合物

還原氧化石墨烯改質及龍眼殼製備硬碳應用於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為了解決鋰電池膨脹恢復的問題,作者林祺欽 這樣論述:

石墨為最普遍使用的鋰離子電池(LIB)負極材料,然而應用於鈉離子電池(SIB)時,由於無法形成穩定的石墨插層化合物,因此無法作為SIB之負極材料,而文獻經由模擬計算[1],當石墨層間距擴大到0.37nm時,鈉離子可嵌入至石墨層形成石墨插層化合物。因此本研究使用modified Hummers’法,將石墨製備成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d, GO),利用含氧官能基擴大石墨的層間距,但是含氧官能基會阻礙石墨電子的傳遞,導致電容量低下,故需把多餘的含氧官能基移除恢復導電性,將GO置於大氣中以300oC熱還原5分鐘,製備成膨脹石墨(Expanded graphite, EG),

在0.02 A/g電流密度下,首圈可逆電容量擁有437.5 mAh/g,但是由於比表面積較大,導致初始庫倫效率僅有43.2%,接著充放電速率提高至0.1 A/g循環100圈後,電容量具有233.7 mAh/g,隨著充放電速率提高至10 A/g後,電容量依然擁有140 mAh/g,結果顯示EG在高速率充放電下具有非常優異的電化學表現。本研究接著透過水熱法還原GO,並於溶液中加入摻雜劑硫脲(thiourea)摻雜氮及硫原子,製備出SNG(Sulfur/Nitrogen doped graphene),期望可以提高電化學性能,其中SNG2-12(GO與硫脲比例為1 : 2(w/w)於180oC水熱法

中反應12小時)於0.02 A/g電流密度下,首圈可逆電容量有570.6 mAh/g,且初始庫倫效率提高至59.3%,於0.1 A/g循環100圈後,電容量擁有301.6 mAh/g。由於氮硫摻雜後,氮原子可提高材料的導電性,而硫及氮原子皆會提供鈉離子的活性位置提高電容量,摻雜造成的缺陷可提供鈉離子擴散的路徑[2],因此SNG具有優異的電化學表現。 如上述石墨無法作為SIB之負極材料,但是同為碳材的硬碳,由於前驅物為長碳鏈高分子,碳化後形成立體交聯,導致層間距(d002)會大於石墨,此結構有利於鈉離子嵌入與嵌出,因此硬碳非常最適合作為SIB之負極材料。其中生質材料製備之硬碳具有資源豐富、

低成本及製程簡單等優點。本研究以農業廢棄物龍眼殼作為前驅物,經一步碳化法製備成硬碳,以0.02 A/g測得可逆電容量達315 mAh/g,初始庫倫效率具有73%,於100 mA/g(0.3 C)電流密度測試400圈後,可逆電容量穩定於280 mAh/g,電容量存留率高達92.73%。但充放電速率提升至0.5 A/g時,電容量已衰退至120 mAh/g,從充放電曲線可以看到平台嵌入區域明顯減少,表示高速率充放電下鈉離子無法完整嵌入至碳層間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