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潔寫的 林潔老師的會計學破題書(依據最新IFRS及EAS編修,年年暢銷改版,上榜學員好評推薦)(記帳士/高普考/三四等特考適用) 和阪口大和的 18歲的MBA:獻給未來領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三民輔考 和天下雜誌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陳慧玲所指導 蔡月娥的 品牌商獲利能力評估之探究:以M公司為例 (2020),提出銷貨毛利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品牌獲利能力、營業費用分攤、陳列面積坪效、營業業績。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 蔡璧徽所指導 林柏君的 中美貿易戰對兩岸生技股價的影響分析 (2019),提出因為有 貿易調查、關稅、匯率操縱、異常報酬的重點而找出了 銷貨毛利英文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銷貨毛利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林潔老師的會計學破題書(依據最新IFRS及EAS編修,年年暢銷改版,上榜學員好評推薦)(記帳士/高普考/三四等特考適用)

為了解決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作者林潔 這樣論述:

  【本書適用】   這本《林潔老師的會計學破題書》適用於:   .專技普考:記帳士考試。   .高考三級/地特三等:財稅行政、金融保險、會計。   .普通考試/地特四等:財稅行政、金融保險、會計。   .稅務人員三等/四等考試:財稅行政。   .關務人員三等/四等考試:關稅會計。   .原住民族三等/四等考試:財稅行政、會計。   .身心障礙人員三等/四等考試:財稅行政、金融保險。   .鐵路人員考試高員三級:會計。   .外交行政人員四等考試:外交行政人員行政組。   .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三等/四等考試:財經實務組。   .司法人員三等考試:司法事務官財經事務組、檢察事務官財經實務組

。   【本書優勢】   .創新撰寫方式,猶如老師隨身在側。   .12項獨門解題祕術,拆解試題快狠準。   .猜題命中近乎100%,試題演練不再做白工。   .全書雙色印刷,圖表分錄透過三色配對,舒適閱讀,無痛學習。   【考生上榜心得1】地特四等財稅行政上榜生:柯嘉宏   國文:57分   法學知識與英文:62分   會計學概要:66.5分   稅務法規概要:81分   財政學概要:55分   民法概要:72分   由於大學念財金系,在學時就在思考金融業未來出路,加上自己大四時在保險公司實習過,但覺得不管是銀行、保險或證券業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經過一番思考後覺得稅務人員是一項具有挑

戰性、專業性的工作,且對大學新鮮人來說起薪高、上班時間彈性、福利又好,且比較不會要假日加班,會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   三民小班制最貼心老師因材施教做調整   三民財稅行政課程的小班制很像家教班的感覺,老師有較多心思放在每位同學身上,上課時也會為班上同學們的吸收度作速度的調整,下課也有比較多的時間能向老師提出問題,就連班導師也常常傾聽同學們的困擾、為同學們提出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處理事情的效率都很快!   推薦的老師   最推薦的就是財政、經濟學的顏回老師和會計學的林潔老師,我的經濟學在大學時並沒有學好,都是硬背的完全沒有邏輯觀念可言,但遇到顏回老師後老師教給我們的是一套邏輯系統,可以不用

記不用背自然懂,老師會用生活例子、圖形、數學解讓大家了解財政、經濟學的真面目;我的會計在大學時由於是念原文書導致我的初會也幾乎都用背的,林潔老師上課時會用邏輯技巧教我們如何去解題目,讓我學習會計不再是對著艱澀難懂的課本看老半天還不會寫,只要把課本的每個題目都做上幾遍,下次再看到類似的題型也忘不了,直接反射動作就會解題目了,但前提要經過反覆練習!   【考生上榜心得2】記帳士上榜生:陳伯瑜   國文:49   會計學概要:71.5   稅務相關法規概要:94   租稅申報實務:57   記帳相關法規概要:100   就讀財稅系的我,在大學時期就設定了考取記帳士的目標,大三那年在學長姐一致的推

薦下我選擇了三民補習班。第一年只差不到一分就上榜的我,沒有因此而被擊倒,把悲憤化為力量,下定決心捲土重來。重考之路很艱辛,不單單只是學校課業上的壓力,還要兼顧補習班老師上課的進度,更重要的是克服差點就上榜的心魔。三民的班導師及團隊都非常用心,也時常關心每個學員的學習狀況,適時的給予我們正面能量,針對學員的問題,也都會盡量滿足我們的需求。國家考試這條路一直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有了三民輔考團隊讓我感覺不是孤軍奮戰。   分享各科準備方法:   【會計學概要】高中就讀職業類科的我,對於初等會計學已有初步的了解,但這兩三年的考題趨勢,中會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多,所以我認為只把初會學好是不夠的。上課時只要

有不懂之處,就是下課立即問老師,釐清自己的盲點。會計這科就是要不斷地練習題目,無論是申論還是選擇,維持答題的感覺、掌握解題的技巧及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專業實用、內涵豐富的「精品會計工具書」,跳脫傳統會計書的撰寫方式,重點以條列式精華整理、解題以步驟化詳述勾稽,最適合「會計初入門」及「考前精準複習訓練」的考生,快速達到快、穩、準之高分境界。   全書共分66項會計主題,涵蓋會計程序、現金、應收款項以及現金流量表、財務比率分析、所得稅會計等,並對應最新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每個主題皆以「獨家12項解題絕招」,搭配「圖解+步驟」淺顯易懂,輕鬆掌握得分要領。本書特色如下:  

 一、新增考點:   詳盡整理所有重要考試必備章次,增加最新108年精選國考考題及高度相關類似題,更涵蓋109年國考範圍的重要公報(如IFRS 16等),以利考生更快掌握命題方向,一擊必中。   二、最新考情:   近年來,各類國考「會計學」命題深度、廣度均大幅增加,106~108年記帳士、普考及高考配分較多之主題為調整、錯誤更正、財務報表、收入認列準則、銀行往來調節表、應收款項、存貨、營業用資產、金融資產、負債、公司會計、現金流量表、財務報表分析,以上皆全面平均出題;另外,投資性不動產、生物性資產、應付公司債攤銷及提前贖回、可轉換公司債亦逐年加重比例;近年來發布之IFRS 9、15、16更

要用心準備。   三、解題12絕招:   (一)傳統公式、報表、表格題型:   絕招2:設未知數法。   絕招3:T字帳分析法。   絕招6:公式法。   (二)分錄合併計算分析題型、靈活變化題型:   絕招4:平衡法。   絕招5:T字帳逆推法。   絕招7:數學趨勢法。   絕招11:期間圖法。   (三)題目冗長題型、題意複雜題型:   絕招1:關鍵字法。   絕招8:比較分錄差異法。   絕招10:樹狀圖法。   (四)全面性「計時訓練速度」與「版書正確清楚」:   計算題必練絕招9:一式速解法。   觀念題必練絕招12:相似項目對照表。   (絕招內容詳參本書)

品牌商獲利能力評估之探究:以M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作者蔡月娥 這樣論述:

對經營多種不同品牌的實體零售通路商而言,各品牌商獲利為影響其利潤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品牌獲利與否營業淨利係為該品牌的營業毛利減分攤營業費用,故營業費用分攤會影響品牌商獲利分析的正確性。本論文以一家經營運動用品零售通路商為個案公司,檢視個案公司以「營業業績佔比」及「商品陳列面積加權後坪效佔比」分攤營業費用之差異為何。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以「營業業績佔比」分攤營業費用,使營業收入較高的品牌分攤較多的營業費用,導致有高銷貨收入的知名品牌產生虧損,部分高銷貨收入且高毛利但不佔門店銷售空間的小品牌亦產生虧損,無法反映真實的品牌獲利能力。然而,以「商品陳列面積加權後坪效佔比」分攤營業費用能反映品牌真正

獲利能力。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建議個案公司改以「商品陳列面積加權後坪效佔比」分攤營業費用,並與呈現虧損的品牌討論行銷策略及庫存管理。

18歲的MBA:獻給未來領袖

為了解決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作者阪口大和 這樣論述:

經營學,18歲就該懂! 本書適合這樣的你!  ─ 正要投入社會、希望有一番作為的年輕人  ─ 已經擔負某些責任、活躍於職場的上班族  ─ 有脫離組織的勇氣、敢自食其力的創新者   不管時代如何改變,社會的每個角落仍然充滿競爭,有競爭就會有贏家以及輸家,這就是現實。   那麼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我們成為贏家呢?──對於個人或是組織而言,只有「經營學」能夠幫助我們科學地找到獲勝方程式。   培養「經營者的眼光」,就從現在開始!   經營學是一門「以勝利為目標」的學問,本書以「狀況分析」的觀點,試著讓讀者能夠擁有「經營者的眼光」,前三章的內容是經營學的基礎,4 ~ 6章討論組織理論、領導及人事系統,

第7、8章分別介紹行銷學和會計學,最後以宏觀角度觀察社會演變。作者希望者透過閱讀重新檢視人生,下定決心並且付諸行動,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阪口大和   一九四一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進入NISSAN汽車公司服務。一九七二年前往密西根大學經營研究所留學,並取得MBA學位。一九七五年進入波士頓顧問集團服務。之後成為立正大學經營學系教授。一九八六年受邀至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擔任客座教授,同時擔任墨西哥國立大學墨西哥客座研究員。專攻國際經營論。興趣是圍棋與高爾夫。 譯者簡介 許郁文   1977年出生於台北市。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

目前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進修中。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編採記者。譯作《新時代.大轉變》(合譯)、《三年不辭職》(天下雜誌日本館出版)。 序言 第1章 我們生存於「組織時代」裡 第2章 經營就是現實主義 第3章 完全競爭的光和影 專 欄 給想自立門戶人的「麻辣建言」 第4章 敵人就在內部──解剖「組織邏輯」 第5章 領導人永無止盡的爭戰 專 欄 教你出人頭地的必勝法 第6章 「日本的人事系統」為何? 第7章 從製造轉型為銷售的時代──行銷學登場 專 欄 「4P」掌握消費者 第8章 數字會說話──閱讀會計的方法 第9章 從經營學看「未來的世界」 推薦序1會計

是客觀展現企業的無形實力吳安妮   作者在本書第八章提到閱讀會計的方法,視會計為企業的照妖鏡,透過量化的會計數字可以掌握企業的經營實況。會計並不只是為了外部投資人或債權人而設立,會計更重要的角色在於客觀地呈現企業無形的實力與經營現況,使內部管理者能準確地掌握公司之經營實力。本書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解釋會計的發展與重點,且藉由生活化的比喻加深公司經營者對會計的深入了解,進而體會會計在經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書中闡述一些重要之會計內容,非常值得吾人參考: 一、數字解釋所有的現象   作者利用牛頓的萬有引力以及克卜勒的天體運行解釋「數字」在現代科學實扮演著重要之角色。在現代科學中,「數字」可以解釋所

有的「現象」,各種複雜的現象皆可以用「數字」來表達其潛藏的規則。數字的應用逐漸從物理學轉移至經營學,藉由數字的表達,中古世紀的貿易商得以掌握其商品與現金之狀況,又會計的複式簿記強調以數字來表達財務狀況,因而大大地發揮數字的理性精神,此舉實有助於現代化經營的健康發展。作者認為複式簿記可說是現代資本主義和現代化科學的源頭,在現代的企業經營中,「會計能力」是必備的條件之一。作者認為在理性經營公司的前提下,應該有計畫地「規劃收支」,而非因僅著眼於資金的調度問題,而忽略了應從根本改善企業體質的真正經營問題。作者強調在有計劃的收支規劃中,需藉由不同的制度與系統來幫助經營者了解企業之營運現況,「管理會計」中

的作業制成本管理制度(ABC)就是其中一項,ABC制度可以幫助經營者有計劃地規劃及預測收支,因此,作者特別強調身為高階管理人員須懂得ABC制度。 二、三種會計方式   作者提到「身為現代經營者,必須懂會計」,然而,並不表示經營者需要了解所有會計的步驟與細節,而是應該了解該如何閱讀會計資訊。作者依照閱讀資料之對象不同,將會計方式分為三類:管理會計、稅務會計以及財務會計。一般企業當提到會計或財務報表想到的都是企業向外部利害關係人所做的財務報表,此為財務會計;然而,對於經營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藉由管理會計來確認公司之經營狀態,不僅要了解公司整體的會計資料,更需要了解各部門、各商品甚至不同顧客的資料,例

如:產品或顧客之利潤資料,如此才能有效地經營企業,且訂出未來正確的策略方向,因而「管理會計」應為經營者必需重視之制度。 三、兩種財務報表   作者認為除了解會計之重要性外,對於經營者而言,更應知道該如何發揮會計之功能,作者利用生動的比喻提供兩個幫助經營者了解企業實力之方向,分別從「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出發,其中了解企業該年的經營成績,此成績單即為「損益表」;又資產負債表為「健康檢查」表,其中資產宛如企業之體重。資產負債表表達了企業之累積庫存量,而損益表則表達當年度之流量現況,吾人應該同時觀察兩者,如此才可更準確地看出企業的實力與狀態。   作者提到日本人因只重視損益表而忽略資產負債表,亦即

,只重表面的資金調度問題,而不重視資產價值之下滑問題,因而看不出企業之真正體質。作者提到由於日本的企業多屬於二次大戰後重新出發,因而屬輕量型的小型企業,其擁有的資產相對較少,因此須向銀行大額舉債藉以增加資產,俾與歐美企業相抗衡,舉債雖能使企業的業績大幅成長,但企業常會忽略負債過高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問題,因而他建議企業需同時注意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 四、五種獲利   作者認為許多經營者在閱讀財務報告時僅關注於最後的「淨利」,然而,損益表中所表達的淨利除了包含營業收入和費用以外,還有與營業無關的收益和支出,這些細項被分門別類的記載於損益表中,因此,經營者須具備解剖損益表的能力,才能掌握關鍵的營運成果

。作者指出損益表中的獲利可分為五項,分別為銷貨毛利、營業利益、經常利益、本期稅前淨利及本期淨利。   從銷貨毛利中吾人可以觀察到單純與銷貨相關的利益,堪稱為企業的「基礎體力」;營業利益則是銷貨毛利減去行銷與管理費用,能讓經營者全面掌握企業的本業經營生產力;經常利益表達先前提到與營業相關之資訊外,亦包含了企業為求經營所產生之本業外之收入及費用,如:股利和貸款利息等活動;而本期稅前淨利則納入處分土地之資訊,不論是在日本或台灣,許多經營不善的企業會藉由處分土地提高其稅前淨利,然而處分土地所創造之利益並非本業營業所得,實非長遠之計,因此經營者需要特別注意此類非經常性之交易;損益表中最後所列出之利益即為

本期淨利。當了解這五項利益所代表的意義後,方稱為確實了解損益表。又作者特別強調高淨利之公司並不代表是「優良公司」,因為在日本利率偏低之情況下,只要銀行把利率調高一點,即可能會影響「債台高築」企業之生存空間,因而不能只表面地重視損益表之淨利數字。 五、代表企業實力的指標   作者認為閱讀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雖可了解企業的財務與營業利益情況,然而公司卻無法知道企業的財務是否有異常,因而需藉由「指標分析」來比較不同公司之優劣情況。例如吾人可從獲利能力好的小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了解自有資本率之情況來判斷企業的穩定度,自有資本率高的企業其負債較少,因此即使業績稍有下滑仍不至於影響企業的經營實力及體質。

  作者認為除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中分別計算指標外,也有一些象徵企業綜合力的指標須加以注意,例如ROA和ROE兩者皆可表達企業的綜合力經營成績,ROA為「總資產報酬率」,此指標可看出企業是否有效地運用現有的資產,來創造出利潤;ROE則是「淨值報酬率」,可了解企業利用股東的資本能創造出多少利潤。作者強調除了ROA之外,吾人不可忽略ROE,因為股份有限公司之真正主人是出資的股東,因此由「資本」所創造出來的「利潤」實為股東最關心之指標,經營者應該回到經營的本質思考:如何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利益。   作者提到的財務指標,除可幫助經營者了解各項經營成果外,現今會計實務或研究上也常使用這些指標當為績效評估及

獎酬之依據,又外部投資人與債權人亦常使用財務指標評估公司之能力。由此可知,會計所提供之資訊並不只有列示在表格中的數字,其延伸出來的相對「指標」訊息更為重要,又一些公司因有平衡計分卡(BSC)制度之實施,已將財務及非財務指標整合一體,俾全盤了解企業之經營實力,此部分之發展非常值得經理人員長期關心及注意。   總之,《18歲的MBA》以實務的角度介紹會計之用途,並且強調「會計」並不只是會計部門或會計師的責任,應為經營者與管理者的責任,經營者應善用會計所提供之數字及資訊,來深入了解企業之「成績」表現及「健康檢查」情況。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 推薦序2透視二十一世紀現代經營學的真髓管康

彥   台灣地區的經營學教育啟始於半個世紀前,比大陸地區提前三十年以上,為時不算晚,和歐洲及日本差不多是同步起動。基於產業要升級,管理也要升級,當年國立政治大學在國家政策引導之下,肩負起中華民國管理教育的領航者角色,於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成立了企業管理研究所,並且在木柵校本部的商學院成立了企業管理學系,約十五年前系所合一。民國六十五年興起與企業合作的新一代管理教育,才首先有了大同大學的事業經營研究所,無論是第一版的政大模式,或是第二版的大同模式,或是近年來很有創新概念的遠東集團元智模式,大都是以西方管理思維為主導的教育模式。因為半個世紀以來,我國的管理師資培育都以美國馬首是瞻,就算是本土版的博士

師資也都是美式的思維訓練,因此較缺乏正確的國際觀與世界觀,以為國際化就是美國化,會說英文就算是具備國際化的能力,只要學得美國式的經營理論就是管理的前瞻者,甚至學術界也都是以美國的SSCI做為學術表現的考核標準。   在西方媒體壟斷的台灣,美式教育的校園環境,加上缺乏日文解讀能力的培育,雖然緊鄰世界經濟大國,但是要看清楚日本企業經營的卓越性實屬不易。從過去的歷史看來,日本的民族文化意識基本上是屬於保守型的,在總體環境穩定時,日本趨於以高度的紀律、細膩的控制來維持既有制度和組織的運作方式;但是每當日本面臨總體環境劇變時,總是有足夠的韌性及適應能力來對應時代的轉變。在企業經營上,由於日本並非是完全資

本主義的社會,不完全採用西方作法,而是展現其東方社會主義的特色,並同時引進西方的經營活力。日本最大的強項就是將外來的優勢經過自身的調適內化後,成為其特有的日本型經營,並且青出於藍。   日本企業的競爭優勢,在於組織能力,諸如日常營運能力、解決問題所需的改善能力、知識創造累積與分享,和價值鏈上下游廠商的連結等,以及形成這些組織能力的「進化能力」。組織能力是深層的競爭力,與表層競爭力相較,很難被競爭者輕易模倣。日本人善於內化知識,重視組織學習,強化知識管理,創新發明後再挑戰超越,這種「習」、「破」、「離」的創新三階段思維和美式經營有著極大的差別,但是近代的美國優質企業也開始展現日本企業的特徵。日本

企業不會切割或出售當初公司建基的事業,而是不斷地重新定義旗下的事業體,並賦予其新的生命力與事業目標;反觀歐美企業,往往把員工當做用完既丟的耗材。美國BCG矩陣中的喪家狗(Dogs)區域業務,在日本企業的觀念中,認為它是基盤事業,績效變差是要改革,而非裁撤。重視員工的價值也是日本式經營的特色,人必有其可用之處,組織的功能是要讓人員發展其強項,促進人員成長,並且使其弱項變得無關緊要,所以真正落實員工是組織寶貴的資產,連美國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都對其讚揚不已。傳統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跟企業經營在運作上是分離的,現代歐美所發展的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則是強調要和公司目標和策略一起考慮,但是日本企業一向都是如

此運作。   日本企業融合了東方的和諧倫理傳統和西方的創新轉型思維,是許多經營制度的實驗場,相較於歐美等國,日本的民情與國情跟台灣較相近,因此很多日本企業的經營理念、策略思惟、與組織變革的經驗更值得台灣學習借鏡。日本過去卓越成功的經營模式儘管目前有遭遇到瓶頸,在面對目前環境變動挑戰所做的應變策略,仍值得現今台灣學習。《18歲的MBA》從歷史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角度來闡釋經營學的功與過,並且隨時呼應東西雙方經營理念之異同,讓讀者能打通東方與西方的任督二脈,掌握經營學的真髓,不致流於匠氣地認識經營學的教條,藉由本書不同的思考角度,必定會開闊讀者的視野。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教授)

第1章 我們生存於「組織時代」裡解讀現代的關鍵字:「組織」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現代社會,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呢?有人或許會說現代是「高度資本主義的時代」,也可能有人會說是「以網路整合資訊的時代」吧。對於社會道德低落感到痛心的人們來說,或許會覺得這個時代變得「欲望氾濫、道德淪喪」,已經步入了無可救藥的田地。不須贅述,這些答案都是正確解答。是高度資本主義也好、資訊時代也好,甚或道德倫理喪失也罷,這些的確都是現代社會的特徵──至少在十九世紀之前,這些特徵肯定都未曾出現過。只是這些答案都只能代表現代社會的某一面。在資訊科技與資本主義的高度發展,或是道德感低落的現象裡,究竟什麼才是現代社會共通的特色呢?換

個方式來問「現代社會的本質為何」,假若無法釐清這個問題,應該就無法真切地了解現代社會吧!那麼,究竟正確解答為何?透過這道問題,在下想向各位讀者提出「現代社會的本質在於組織」的假說。相對於十九世紀之前的「個人時代」,組織扮演了二十世紀的要角。因此,我覺得組織或許是現代社會的本質。換言之,現代指的就是「組織時代」。資本主義能夠如此高度而複雜地發展,正是透過組織的力量推動;說得更簡單一些:除了企業外,再無其餘能推動資本主義的力量。此外,能讓世界因情報化而資訊整合的也是組織的力量。相信大家都能認同,網路能夠問世以至普及,皆需眾志成城才能完成。當然,組織時代並非淨是好事。我認為若要歸根究柢地探討道德低落

的起因,就要從時代變遷為「組織時代」開始討論。雖然道德感的相關內容將於後續的篇幅討論,但簡單來說:當組織優先於個人的時候,就是道德感淪喪的開始。眾所皆知的是,「道德」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準則,也是支撐社會基盤的樑柱。不過在一切以組織為優先的現代,常常出現踐踏道德的事情,往往置道德於不顧。日本青少年犯罪以及重大犯罪的問題會愈演愈烈,我想與「組織時代」脫不了任何關係吧!個人時代的結束「組織時代」不僅影響了政治、經濟,同時也影響了整個社會形態,甚至在科學與技術的領域也受到影響。約莫二十世紀前半,個人還能獨力發現與發明新事物。舉例來說,大家都知道發明飛機的是萊特兄弟,發明電燈泡的是愛迪生,或者發現細菌的是

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青黴素(盤尼西林)的是英國的佛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不過,近五十年來的發明或是發現的新事物,你能夠舉出幾項是個人獨立完成的呢?我們雖然知道飛機的發明者,卻說不出噴射機是由何人發明。雖然知道電燈泡的發明人是誰,卻說不出CD的發明者是誰吧。你不知道這些答案其實並不意外。不論是噴射機或是CD,其發明者都不僅一人而已,這些都是稱為「組織」的國家或企業所開發的事物。噴射機由德國軍隊研發,而CD則是由Sony(日本新力)以及Philips(荷蘭飛利浦)共同開發。科學領域也可看見同樣的傾向。發現DNA雙股螺旋構造的是華森(Dewey

Watson)以及韋爾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但是解析DNA遺傳情報的卻是美國的民間企業與研究所。即便是解開宇宙之謎的物理學,過去以愛因斯坦及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這兩位天才科學家為首,但時至今日基本粒子(elementary particle)與宇宙研究都不再是個人所能進行研究的題目了,已交由NASA這類大型機構著手研究。連科學的「個人時代」都結束了,國家以及企業當然也會進入「組織時代」。

中美貿易戰對兩岸生技股價的影響分析

為了解決銷貨毛利英文的問題,作者林柏君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是以“中美貿易戰”的整體經濟框架,首次探討中國與臺灣兩岸生技產業的股價變化。以中國225家和臺灣124家生技產業公司之樣本探討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與臺灣生技股價的影響,2017年美國依據301條款的規定對中國進行一連串的貿易調查與關稅課徵導致中美貿易戰。中國、臺灣兩地產業因地理環境形成的產業鏈,在貿易戰期間屢遭波及。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中美貿易戰,對兩岸的生技產業股價影響進而產生異常報酬。本研究藉由事件日分析,以2017年至2019年間「301貿易調查」、「關稅課徵」及「匯率操縱名單公布」的三個階段,和「中國釋出善意豁免美國部分關稅」宣告為研究事件,以兩岸的生技產業為研究主體,實證結果

如下:1.「貿易調查」階段,美國啟動301條款的調查,對中國產業有顯著負向異常報酬;臺灣產業則產生正向異常報酬。2.「關稅課徵」階段,美國課稅聲明,對中國產業有顯著負向異常報酬;臺灣產業則產生正向異常報酬。3.「匯率操縱名單公布」階段,中國與台灣兩地產業同時產生顯著負向異常報酬。4.「關稅課徵」階段,臺灣生技業的異常報酬顯著高於中國。5.中美貿易戰對中國與臺灣生技類股價產生異常報酬之變異程度受事件發生前一年市場價值、銷貨毛利成長率、資產報酬率影響不如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