鈀金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鈀金作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素婷寫的 物理化學(第二版) 和展樹中,李朴(主編)的 無機化學(第二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鈀是第五周期Ⅷ族鉑系元素的成員,是由1803年英國化學家也說明:熔融的氫氧化鈉、碳酸鈉、過氧化鈉對鈀有腐蝕作用。鈀的氧化態為+2、+3、+4。 ... 而最常見和最有市場價值鈀金首飾的合金是鈀金. 主要用于製催化劑,還用于製造牙科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化學工業 和化學工業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化學暨生物化學研究所 于淑君所指導 廖建勳的 錨定含吡啶與吡唑雙配位基於氧化鋅奈米粒子的合成、催化與水中的應用 (2022),提出鈀金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式觸媒、觸媒回收再利用、含氮雜環鈀金屬錯化合物、Sonogashira 偶聯反應、奈米粒子金屬吸脫附。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張健桂所指導 陳禾芫的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的重點而找出了 鈀金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化学镍钯金的工艺和作用 - 电路板PCB板則補充:化学镍钯金的工艺和作用. 化学镍钯金是印制线路板行业的一种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广泛的应用于硬质线路板(PCB),柔性线路板(FPC),刚扰结合板及金属基板等生产制程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鈀金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物理化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鈀金作用的問題,作者李素婷 這樣論述:

《物理化學》主要內容包括:相平衡、溶液、電化學、動力學、表面現象、熱力學第 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等物理化學基本知識。知識的講解重應用、輕推導,每節後設有思考題,每章後有習題,例題、思考題和習題與生產生活結合緊密,有助於對物理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為方便教學,本書配有電子課件。 緒論/ 001 一、物理化學的內容/ 001 二、物理化學的研究方法/ 002 三、物理化學的學習方法/ 002 第一章 相、相平衡/ 004 第一節 物質的聚集狀態/ 004 一、氣體、液體和固體/ 004 二、相/ 005 三、相律/ 006 第二節 氣體/ 008 一、理想氣體/ 008 二

、混合氣體/ 010 第三節 實際氣體/ 013 一、用壓縮因數圖計算實際氣體/ 014 二、范德華方程/ 015 三、氣體的液化/ 016 第四節 單組分體系/ 018 一、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和沸點/ 018 二、克拉貝龍方程的應用/ 019 三、單組分體系相圖/ 021 實驗一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 023 ※第五節 簡單雙組分凝聚體系相圖/ 026 一、相圖分析/ 026 二、應用舉例/ 028 新視野液體和液晶/ 029 習題/ 031 第二章 溶液  / 034 第一節 拉烏爾定律與理想溶液/ 034 一、拉烏爾定律/ 034 二、理想溶液/ 035 第二節 實際溶液的相圖/ 039

一、實際溶液/ 039 二、杠杆規則/ 042 三、精餾/ 043 實驗二雙液系氣液平衡相圖的繪製/ 045 第三節 亨利定律/ 048 一、溶液組成的標記法及其換算/ 048 二、亨利定律/ 049 第四節 稀溶液的依數性/ 051 一、蒸氣壓降低/ 051 二、沸點升高/ 052 三、凝固點降低/ 052 四、滲透壓/ 053 實驗三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溶質的摩爾品質——環己烷溶解萘/ 055 第五節 不互溶液體混合物和水蒸氣蒸餾/ 057 一、不互溶液體混合物/ 057 二、水蒸氣蒸餾/ 057 第六節 分配定律和萃取/ 059 一、分配定律/ 059 二、萃取/ 059 三、浸取/ 06

0 新視野現代分離技術簡介/ 061 習題/ 063 第三章 化學平衡  / 066 第一節 化學反應平衡常數/ 066 一、化學平衡/ 066 二、平衡常數/ 067 三、多相反應平衡常數/ 068 實驗四液相反應平衡常數的測定/ 070 第二節 平衡常數和平衡組成的計算/ 073 一、平衡轉化率或產率的計算/ 073 二、平衡常數的計算/ 074 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 077 一、化學反應的標準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ΔrGm/ 077 二、化學反應方向/ 079 第四節 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一、溫度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3 二、總壓力變化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5 三

、加入或減少惰性介質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四、原料配比不同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 086 新視野人體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088 習題/ 088 第四章 化學動力學/ 091 第一節 化學反應速率/ 091 一、化學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 091 二、化學反應速率的測定/ 092 三、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093 第二節 一級反應/ 095 一、一級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式/ 095 二、一級反應的特點/ 096 實驗五過氧化氫催化分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098 實驗六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1 第三節 二級反應/ 103 一、兩反應物初始濃度相等的二級反應/ 103

二、兩反應物初始濃度不相等的二級反應/ 105 實驗七乙酸乙酯皂化反應速率常數的測定/ 107 第四節 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09 一、阿倫尼烏斯方程/ 110 二、活化能/ 112 第五節 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14 一、催化劑的一般性質/ 115 二、催化劑的活性與穩定性/ 115 第六節 常見的催化反應/ 118 一、均相催化反應/ 118 二、酶催化反應/ 119 三、多相催化反應簡介/ 119 新視野鉑-鈀-銠系汽車尾氣淨化劑/ 121 習題/ 122 第五章 電解質溶液  / 125 第一節 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25 一、電離度/ 125 二、電離常數/ 1

25 三、電離度與電離常數的關係/ 127 實驗八醋酸電離常數的測定/ 129 第二節 鹽類的水解/ 131 一、鹽溶液的酸鹼性/ 131 二、鹽的水解及水解平衡常數/ 131 三、影響水解平衡的因素/ 134 四、鹽類水解平衡的應用/ 134 第三節 緩衝溶液/ 136 一、同離子效應/ 136 二、緩衝溶液和緩衝原理/ 136 三、緩衝溶液的pH計算/ 137 第四節 配位平衡/ 140 一、配合物的穩定性/ 140 二、EDTA及其配合物/ 141 第五節 沉澱平衡/ 143 一、溶度積規則/ 143 二、沉澱生成與溶解的相互轉化/ 144 新視野pH與人類健康/ 149 習題/ 149

第六章 電化學基礎/ 151 第一節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 151 一、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151 二、電導測定的應用/ 155 第二節 原電池/ 157 一、原電池的組成和原理/ 157 二、原電池的記載方法/ 158 三、可逆電池/ 159 第三節 電極電位/ 160 一、電極電位/ 160 二、標準電極電位/ 161 三、標準氫電極/ 162 第四節 電極的種類/ 163 一、第一類電極/ 163 二、第二類電極/ 164 三、第三類電極/ 165 第五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計算/ 166 一、由E=E -E-計算/ 166 二、用能斯特方程計算/ 167 第六節 原電池電動勢的有關

應用/ 169 一、原電池電動勢的應用/ 169 二、電位滴定/ 173 第七節 電解/ 174 一、法拉第定律/ 174 二、電解時電極上的反應/ 175 三、金屬電鍍/ 176 第八節 分解電壓與極化作用/ 178 一、分解電壓/ 178 二、極化作用/ 180 三、超電壓與超電位/ 180 四、電解工業/ 182 第九節 化學電源/ 183 一、化學電源的概念/ 183 二、幾種常見的化學電源及其工作原理/ 184 第十節 金屬的腐蝕與保護/ 188 一、金屬的腐蝕/ 188 二、金屬的防腐/ 189 新視野電化學生物感測器/ 191 習題/ 192 第七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第一節 熱力學第一定律/ 195 一、基本概念/ 195 二、熱力學第一定律/ 197 三、恒容熱與恒壓熱/ 200 第二節 功與過程的關係/ 202 一、最大功/ 202 二、可逆過程/ 204 第三節 熱量計算/ 206 一、熱容/ 206 二、熱量計算/ 207 三、理想氣體簡單變化過程的ΔU和ΔH/ 208 第四節 相變熱的計算及相變化過程/ 210 一、相變熱的計算/ 210 二、相變化過程的內能變化和功/ 211 第五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 213 一、恒容反應熱和恒壓反應熱/ 213 二、化學反應熱效應的計算/ 214 第六節 化學反應熱效應與溫度的關係/ 217 一、基爾霍夫定律

/ 217 二、有相變發生的化學反應/ 218 實驗九燃燒焓的測定/ 220 新視野能量的有效利用/ 223 習題/ 224 第八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第一節 熱力學第二定律/ 227 一、自發過程/ 227 二、熵的物理意義/ 228 三、熵變的定義/ 229 四、熱力學第二定律/ 229 第二節 熵變計算/ 232 一、沒有非體積功的單純pVT變化過程/ 232 二、相變過程的熵變計算/ 234 三、化學反應熵變計算/ 236 第三節 吉布斯函數/ 238 一、吉布斯函式定義/ 238 二、吉布斯函數判據/ 238 三、熱力學基本關係式/ 239 四、吉布斯函數變化值的計算/ 2

40 第四節 吉布斯函數的應用/ 243 一、吉布斯函數在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二、吉布斯函數在化學平衡中的應用/ 244 三、吉布斯函數在電化學中的應用/ 245 新視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應用領域/ 246 習題/ 248 第九章 表面化學/ 250 第一節 物質的表面特性/ 250 一、表面張力/ 250 二、分散度和比表面/ 251 第二節 彎曲液面的表面現象/ 253 一、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253 二、彎曲液面的蒸氣壓/ 253 三、亞穩狀態/ 254 第三節 吸附作用/ 256 一、固體表面的吸附/ 256 二、溶液表面的吸附/ 257 三、介面現象在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2

57 實驗十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 260 第四節 分散體系/ 261 一、分散體系的定義、分類及研究方法/ 261 二、膠體的性質/ 262 第五節 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265 一、溶膠的穩定性/ 265 二、溶膠的聚沉/ 265 三、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與溶膠/ 266 新視野納米材料及其應用概況/ 267 附錄/ 270 附錄一 國際單位制(SI)/ 270 附錄二 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 270 附錄三 弱酸、弱鹼的電離平衡常數/ 271 附錄四 常見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 271 附錄五 標準電極電位表/ 272 附錄六 常見配離子的穩定常數/ 275 附錄七 常見物質的ΔfHm、Δ

fGm和Sm(298.15K)/ 275 參考文獻/ 280 前言 根據多年的使用,在綜合多方意見的基礎上,本次對《物理化學》教材的修訂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內容結構進行了適當調整。將原來的“第十章 知識拓展”中每節內容合併到相應的章節中,作為選學內容呈現。目的是使知識的前後連貫性更好,方便讀者連續學習。 2.增加思考題的數量和形式。將原有的每一節後的“思考與練習”的內容增加,由原來的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擴充為5個填空題、5個判斷題、5個單選題和5個問答題。目的是使學習者思考、提高,通過反復練習達到鞏固加深效果。 3.進一步修訂學習目標。修改

了每章前的“學習目標”,使“學習目標”更詳細、敘述更具體,使讀者在學習中目標更明確。 4.更新了新視野內容。每章後的“新視野”的內容適當進行了更新,緊密跟隨學科發展和最新應用,拓寬讀者的知識面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5.修訂了部分文字敘述。對內容中敘述不夠簡潔的文字等進行了修改,力求以最簡潔的文字呈現知識內容。 由於作者水準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9年2月 第一版前言 本教材是根據全國化工高等職業教育基礎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會議精神和會議討論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高職高專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目標要求,力求

做到突出應用、夠用和適用等特點。 1.以應用為主 ① 在內容編排上做了大膽的嘗試,強調結論在各領域的應用和使用範圍。首先是熱力學結論在相平衡、化學平衡、電化學平衡等方面的應用,例如,直接應用克拉貝龍方程、化學反應等溫方程式、能斯特方程等,最後講述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這樣做的目的是突出應用,使初學者將注意力放在應用上,避免了初學者在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難點處的困惑和對後續內容的不理解。 ② 淡化了部分理論知識的由來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等內容。例如,簡化了熵的匯出過程、吉布斯函數的匯出過程等。 ③ 例題和習題儘量聯繫生活或生產實際,避免純理論的公式推導,內容涉及面廣;相應的內容後編有實驗,

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後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動手能力,同時避免了理論與實驗“脫節”的現象。 ④ 每章後編有“新視野”,重在介紹物理化學知識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應用和新技術,旨在開闊讀者視野、開放思維、啟發創新。 2.以夠用為度 在內容安排上,以選擇最基礎的知識,使讀者能掌握最基本的應用,培養最基本的技能為主要目標。在最後一章編有“知識拓展”,是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對知識的延伸,內容上採取模組形式,方便不同專業、不同學時的課程作適當組合和選擇。 3.突出適用性 在對知識的敘述上,力圖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多處設問使學生或讀者思考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利於開闊思維。在每一節後都編有思考與練習

,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鞏固和靈活應用。同時也為教者提供方便。 本書由李素婷主編。緒論,第三、四、九章由李素婷編寫;第一、二章由張克峰編寫;第五、六章及第十章第五~九節由侯煒編寫;第七、八章由溫泉編寫;第十章第一~四節以及第十~十二節由趙紅霞編寫。全書由李素婷統稿。 本書由鄔憲偉主審,參加審稿的有周健、陳佳。他們在審稿中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表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水準有限、時間倉促,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同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07年4月

鈀金作用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天宏財經台SkyFinance每日為大家送上金、股、匯、大宗商品投資策略,更會請來各界名家、大談理財創富秘笈,讓您每一個理財創富的決定皆百發百中!
本台為新新聞媒體集團成員
======================================
聲明:個別節目內容不代表本頻道立場。
facebook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kyfinancechannel/

錨定含吡啶與吡唑雙配位基於氧化鋅奈米粒子的合成、催化與水中的應用

為了解決鈀金作用的問題,作者廖建勳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選擇以吡唑、吡啶以及含有羧酸根官能基的含氮雜環碳烯為主要結構,藉由中性分子化合物 (NHC-COOH) (5) 錨定在氧化鋅奈米粒子,成功合成出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 (ZnO-NHC NPs) (9)。而且有機分子修飾在氧化鋅奈米粒子上,能使得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 (ZnO-NHC NPs) (9) 均勻分散在高極性的溶劑中,因此可以利用核磁共振光譜儀、紅外線光譜儀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並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量測粒徑大小。 除此之外,也把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 (ZnO-NHC NPs) (9) 與鈀金屬螯合鍵結成鈀金屬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 (Pd-NHC ZnO NPs) (1

0)。並且應用於 Sonogashira 偶聯反應,探討分子式觸媒 (Pd-NHC) (6) 與載體式觸媒 (Pd-NHC ZnO NPs) (10) 的催化活性。研究結果顯示載體式觸媒 (Pd-NHC ZnO NPs) (10) 的催化效果與分子式觸媒 (Pd-NHC) (6) 相當,這結果可證明不會因為載體化的製程,而減少中心金屬的催化活性,而且載體式觸媒 (Pd-NHC ZnO NPs) (10) 可以藉由簡單的離心、傾析後,即使經過十次回收再利用,仍然保持著很高的催化活性。 工業廢水是近年來熱門討論的議題,廢水中所含有的重金屬離子往往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而這些有毒的金屬汙染物

不只汙染了大自然,更是影響了人類的健康。因此,如何從廢水中除去重金屬離子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在本篇研究中,利用氧化鋅奈米粒子載體 (ZnO-NHC NPs) (9) 當作吸附劑,把廢水中常見的鋅、鉛、鎘等金屬,以及硬水溶液中的鈣、鎂金屬成功吸附。接著利用氫氧化鈉當作脫附劑,成功的把金屬離子脫附下來,並且進行再次吸附,也達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吸附與脫附的定性分析,本論文也進行吸附的定量分析實驗,發現與文獻其他相近系統效果相當,尤其在低濃度金屬離子的吸附更是優於許多文獻數值。

無機化學(第二版)

為了解決鈀金作用的問題,作者展樹中,李朴(主編) 這樣論述:

本書根據大學本科無機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編寫,全書共13章,包括化學結構的基本原理(原子結構、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化學反應與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沉澱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配位元平衡)及元素化學的基本知識。在充分體現無機化學課程的系統性、基礎性的同時,也注重對無機化學的應用和發展加以適當介紹。   本書以60學時的理論教學為基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做相應的調整,既能適應短學時無機化學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較長學時教學的需要。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化學化工類、材料類、食品類、輕工類、冶金類、生物工程等專業作為教材使用,亦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緒論1 0.1化學的發展和

展望1 0.1.1化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 0.1.2無機化學的發展和展望2 0.2化學的計量4 0.2.1物質的量4 0.2.2濃度5 0.2.3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分壓和分壓定律6 思考題8 習題8 1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系10 1.1原子結構的認識歷程10 1.1.1經典的原子核模型10 1.1.2氫原子光譜的玻爾模型10 1.2量子力學模型對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描述12 1.2.1核外電子運動的波粒二象性12 1.2.2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近代描述13 1.3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16 1.3.1多電子原子的能級16 1.3.2核外電子排布規律18 1.4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和元素週期系22

1.4.1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週期的劃分22 1.4.2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族的劃分23 1.4.3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元素的分區24 1.5元素通論24 1.5.1元素性質與元素的原子結構24 1.5.2元素的存在及形式29 思考題30 習題32 2分子結構35 2.1化學鍵的發展史35 2.2價鍵理論36 2.2.1共價鍵的形成36 2.2.2價鍵理論的要點36 2.2.3共價鍵的特徵36 2.2.4共價鍵的類型36 2.2.5鍵參數37 2.3雜化軌道理論與分子的幾何構型39 2.3.1雜化軌道理論的要點39 2.3.2s和p原子軌道的雜化40 2.4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43 2.4.1價層電

子對互斥理論的要點43 2.4.2預言分子的幾何構型43 2.5分子軌道理論46 2.5.1分子軌道理論的要點47 2.5.2分子軌道的形成47 2.5.3分子軌道的能級48 2.5.4分子軌道理論的應用實例49 2.6分子間力50 2.6.1分子的極性50 2.6.2分子的極化和變形性51 2.6.3分子間力52 2.7氫鍵及其現代意義54 思考題56 習題57 3晶體結構與性質59 3.1晶體的形成59 3.1.1密堆積形成晶體59 3.1.2鍵連形成晶體62 3.2晶體、晶格與晶胞63 3.3晶胞、粒子與晶體類型64 3.3.1晶胞中的粒子數與晶體化學式64 3.3.2粒子的種類與晶體

的類型65 3.4金屬晶體66 3.4.1金屬晶體的結構66 3.4.2金屬鍵66 3.5離子晶體、離子鍵68 3.5.1離子晶體的結構特徵68 3.5.2離子半徑69 3.5.3離子鍵和離子晶體的性質70 3.6離子的極化71 3.6.1離子的極化作用和變形性71 3.6.2離子極化對物質結構和性質的影響73 3.7晶體結構與性能73 3.7.1晶體的宏觀特性73 3.7.2單晶體和多晶體74 3.8晶體結構的轉化與晶體的缺陷74 3.8.1晶體結構的轉化74 3.8.2晶體的缺陷75 3.9准晶體75 思考題76 習題77 4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79 4.1化學熱力學初步79 4.1.

1熱力學的基本概念和術語79 4.1.2熱力學第一定律81 4.1.3熱化學81 4.1.4化學反應的方向85 4.2化學反應速率87 4.2.1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88 4.2.2反應速率理論89 4.2.3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90 4.3化學平衡94 4.3.1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94 4.3.2平衡常數94 4.3.3多重平衡規則96 4.3.4有關化學平衡的計算96 4.3.5標準平衡常數與摩爾反應吉布斯函數變的關係97 4.3.6化學平衡移動99 4.4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在工業生產中綜合應用的示例102 思考題103 習題105 5酸堿和離子平衡109 5.1酸堿理論109

5.1.1酸堿的電離理論109 5.1.2酸堿的質子理論109 5.1.3酸堿的電子理論112 5.2電解質簡介113 5.2.1電解質的分類113 5.2.2強電解質的電離113 5.3弱電解質的電離114 5.3.1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114 5.3.2一元弱酸、一元弱鹼的電離115 5.3.3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118 5.3.4多元弱酸的電離118 5.4緩衝溶液120 5.4.1緩衝作用原理120 5.4.2緩衝溶液的pH120 5.4.3緩衝容量和緩衝範圍122 5.4.4緩衝溶液的配製和應用122 5.5鹽類的水解123 5.5.1弱酸強鹼鹽的水解123 5.5.2弱鹼強酸鹽的

水解124 5.5.3弱酸弱鹼鹽的水解125 5.5.4多元弱酸鹽的水解126 5.5.5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126 5.5.6鹽類水解的抑制與應用127 5.6沉澱-溶解平衡127 5.6.1溶度積原理127 5.6.2難溶電解質沉澱的生成與溶解129 5.6.3分步沉澱133 5.6.4沉澱的轉化134 思考題134 習題135 6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基礎137 6.1氧化還原反應137 6.1.1氧化態137 6.1.2氧化和還原137 6.1.3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138 6.2原電池140 6.2.1原電池的概念140 6.2.2原電池的表示方法141 6.2.3原電池的電動勢14

1 6.3電極電勢141 6.3.1金屬電極電勢的產生141 6.3.2電極電勢的確定142 6.3.3能斯特方程143 6.4電極電勢的應用146 6.4.1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146 6.4.2預測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146 6.4.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限度147 6.5元素電勢圖149 6.5.1元素電勢圖的表示方法149 6.5.2利用元素電勢圖判斷歧化反應150 6.5.3應用元素電勢圖計算電極電勢150 6.6電化學的應用151 6.6.1電解151 6.6.2化學電源152 6.6.3金屬的腐蝕與防護156 思考題158 習題158 7配位化合物162 7.1配合物的基本

概念162 7.1.1配合物的定義162 7.1.2配合物的組成162 7.1.3配合物的化學式和命名163 7.2配合物中的化學鍵模型164 7.2.1價鍵理論164 7.2.2晶體場理論169 7.3配位平衡175 7.3.1配合物的不穩定常數和穩定常數175 7.3.2應用不穩定常數的計算176 7.4配合物的應用179 7.4.1在化學分析中的應用179 7.4.2在冶金工業中的應用179 7.4.3在元素分離中的應用180 7.4.4配位催化180 7.4.5在生物和醫藥方面的應用180 7.5配位元化學的發展現狀181 思考題182 習題182 8s區元素185 8.1氫185

8.1.1氫氣的製備185 8.1.2氫氣的性質185 8.1.3氫化物186 8.1.4氫能源187 8.2金屬概論188 8.2.1金屬的分類188 8.2.2金屬的自然存在188 8.2.3金屬的冶煉188 8.2.4合金189 8.3鹼金屬和鹼土金屬190 8.3.1概述190 8.3.2鹼金屬和鹼土金屬元素的單質191 8.4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的化合物192 8.4.1氧化物192 8.4.2氫氧化物194 8.4.3鹽類195 8.4.4配合物196 8.4.5生命中的鹼金屬與鹼土金屬197 思考題197 習題198 9p區元素(1)200 9.1硼族元素200 9.1.1硼族元素

通性200 9.1.2硼及其化合物200 9.1.3鋁及其化合物203 9.2碳族元素205 9.2.1碳族元素通性205 9.2.2碳及其化合物206 9.2.3矽及其化合物209 9.2.4錫、鉛及其化合物211 9.3氮族元素214 9.3.1氮族元素通性214 9.3.2氮及其化合物215 9.3.3磷及其化合物221 9.3.4砷及其化合物223 思考題224 習題225 10p區元素(2)228 10.1氧族元素228 10.1.1氧族元素通性228 10.1.2氧及其化合物228 10.1.3硫及其化合物231 10.1.4酸雨的危害與治理239 10.2鹵族元素240 10.

2.1鹵族元素通性240 10.2.2鹵素的單質241 10.2.3鹵化氫、鹵化物和鹵離子的鍵合方式243 10.2.4鹵素含氧酸245 10.3擬鹵素247 10.3.1擬鹵素的通性247 10.3.2氰及其化合物247 10.3.3CN-的配位元方式248 10.4稀有氣體248 10.4.1稀有氣體的存在和分離248 10.4.2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248 10.4.3稀有氣體化合物249 思考題250 習題250 11d區元素(1)253 11.1過渡元素的基本性質253 11.1.1過渡元素的電子層結構與性質253 11.1.2氧化態253 11.1.3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鹼性25

5 11.1.4配位性255 11.1.5水合離子的顏色255 11.1.6磁性255 11.1.7催化性256 11.1.8過渡金屬的存在形式與製備方式256 11.2鈦釩257 11.2.1鈦及其化合物257 11.2.2釩及其化合物259 11.3鉻260 11.3.1鉻金屬260 11.3.2鉻(Ⅲ)化合物260 11.3.3鉻(Ⅵ)化合物261 11.3.4鉻的配合物262 11.3.5鉻廢水的處理262 11.4錳263 11.4.1錳金屬263 11.4.2錳(Ⅱ)化合物263 11.4.3錳(Ⅳ)化合物264 11.4.4錳(Ⅵ)和錳(Ⅶ)化合物264 11.4.5錳的配合物2

65 11.5鐵鈷鎳265 11.5.1鐵系元素的單質265 11.5.2鐵的重要化合物266 11.5.3鈷和鎳的重要化合物268 11.6鉑系元素271 11.6.1鉑系元素的單質272 11.6.2鉑、鈀的重要化合物272 思考題273 習題274 12d區元素(2)277 12.1銅族元素277 12.1.1銅族元素的單質277 12.1.2銅的重要化合物278 12.1.3銀的重要化合物281 12.1.4金的重要化合物282 12.2鋅族元素282 12.2.1鋅族元素的單質282 12.2.2鋅的主要化合物283 12.2.3汞的重要化合物284 12.2.4含鎘、汞廢水的處理

286 思考題287 習題288 13f區元素290 13.1鑭系元素290 13.2稀土元素292 13.2.1稀土元素的存在及分組292 13.2.2稀土元素的提取和分離293 13.2.3稀土金屬294 13.2.4稀土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94 13.2.5稀土元素的應用296 13.3錒系元素297 13.3.1錒系元素的通性297 13.3.2單質298 13.3.3釷和鈾的化合物299 13.4放射性同位素299 13.5原子核反應300 13.5.1放射性蛻變301 13.5.2粒子轟擊原子核301 13.5.3核裂變反應301 13.5.4熱核反應301 思考題302 習題30

2 附錄303 附錄Ⅰ有關計量單位303 附錄Ⅱ一些物質的熱力學資料(25℃,100kPa)305 附錄Ⅲ弱酸、弱鹼在水中的電離常數(25℃)311 附錄Ⅳ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18~25℃)312 附錄Ⅴ標準電極電勢(25℃)312 附錄Ⅵ一些配離子的不穩定常數(25℃)316 附錄Ⅶ一些無機化合物的商品名或俗名316 附錄Ⅷ本書使用的符號意義318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321 索引326 參考文獻334 元素週期表 本教材是為了滿足少學時機化學教學的需求而編寫。第一版(2010年)教材使用以來,受到學生和同行的好評,同時也提出了有益的見解。根據各方面的回饋意見,機化學教研室

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在原來教材的基礎上,做了適當的修改和補充,具體內容包括: (1)基本保持第一版的框架和特色,在內容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補充和完善。 (2)為滿足讀者獲取機化學學科發展新資訊的需求,又增加了一些新興研究領域的介紹,並提供了相關的參考文獻。例如在第3章中,增加了准晶體的內容,在第8章中,補充一些超分子方面的內容和應用,在第9章中,對石墨烯加以介紹,在第11章中,修正和補充了一些有關有機金屬化學方面的內容和知識。 (3)在各章之後適當增加了一些思考題和習題。 本書以60學時的理論教學為基點,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做相應的調整,既能適應短學時機化學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較長學時教

學的需要。書中標有“”號的為選學內容。 再版教材由展樹中和李朴主編。全書的策劃、審定由展樹中負責,統稿、覆核由李樸完成。參加編寫的人員有,李樸(緒論,第1、第2章)、魏小蘭(第3章)、李白滔(第4章)、鄒智毅(第5、第6、第7章)、展樹中(第8、第11、第12、第13章)、章浩和王湘利(第9、第10章)。本書也參考了一些院校教材和公開發表的材料內容,在此對相關人員和單位深表感謝。化學工業出版社為本書的編輯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謹向他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限於編寫水準,本書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于華南理工大學 2018年3月 第一版前言 時代在前進,科學在迅猛發

展。如何更好地反映化學學科發展的新成就,使化學的教學更能適應化學可學性和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是高等學校的使命和目標。隨著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專業培養計畫總學時的減少,化學學科課程的學時數減少勢不可擋,對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很大的衝擊,機化學教學面臨的問題更為嚴重。機化學是化學化工類和一些非化學化工專業(環境、生物、材料、輕工、食品等)學生入校後的第一門化學基礎課,《機化學》教材的品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同時機化學課的教學還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承擔和啟發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過渡,另一方面好的機化學教材是學生學好大學化學課程的重要保證。 現今

機化學教材種類繁多,但存在的不足是教材內容與講課學時不匹配,造成學生負擔過重。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我們特編寫了本教材。 本書編寫人員都來自機化學教學第一線,多年來他們一直承擔機化學教學工作,同時又都工作在科研第一線,使新編《機化學》既注重經典化學理論的教學,又能使基礎化學知識與現代科研成果緊密地結合起來。本書在汲取國內外同類教材優點的同時還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教材的可讀性和可講授性。教材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能讀懂,便於自學。例如,在原子結構一章中,內容編寫以史話方式,遵循從德謨克裡特的原子概念、道爾頓的原子論、

湯姆遜的均勻模型、盧瑟福的行星模型、玻爾的原子理論到現代量子力學模型的原子結構認識過程。同時引入有關原子結構的相關概念和理論,使枯燥的內容具有可讀性和可講授性。 2.一條主線貫穿教材始終。長期以來人們總認為機化學的內容比較分散,不易系統掌握。本書把結構因素(原子結構、分子結構、晶體結構)—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沉澱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配位元平衡)—元素部分連成一線,圍繞主線精編各章內容,闡述物質的性能與其結構之間的關係。從而使學生能以一個整體思想來學習機化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適應學科發展,適當更新教材內容。教材給人們的印象如果是一成不變,也就法調動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積極性。為適應時代發

展的需要,本書在重視基礎教學內容的同時,還特別注意機化學中不斷出現的新理論、新反應和新方法,及時反映機化學前沿領域的新成果。例如,在晶體結構一章,比較詳細地介紹晶體的生長、結構、晶體性能與其結構的關係以及實際中的應用。 4.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入周圍的實際事例到新編教材,有助於學生建立應用的概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元素部分列舉了一些實例,使理論知識和現實問題的解決相結合。 5.學科前沿內容的引入。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新東西,新編教材本著這一思路引入學科前沿內容。配位元化學是機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元素部分把配位元化學理論貫穿始終。 6.本書以60學時的理論教學為基點,

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要求做相應的調整,既能適應短學時機化學教學的要求,又能滿足較長學時(例如70學時)教學的需要。書中標有“”號的為選學內容。 本教材由古國榜、展樹中、李朴主編。全書的策劃、審定由古國榜負責,具體內容的選定、定稿由展樹中負責,統稿、覆核由李樸完成。參加編寫的人員有,李樸(緒論,第1、2章)、魏小蘭(第3章)、李白滔(第4章)、鄒智毅(第5、6、7章)、展樹中(第8、11、12、13章)、章浩和王湘利(第9、10章)。本書編寫也參考了兄弟院校教材和公開發表的有關內容,在此對有關的作者和出版社深表感謝。 限於時間短,書中難免存在不妥之處,敬請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0

年5月

以鐵氧磁體觸媒焚化甲醛之研究

為了解決鈀金作用的問題,作者陳禾芫 這樣論述:

甲醛( Formaldehyde, HCOH )是一種工業上廣泛使用的化學物質,但因其對於人體的急毒性以及致癌性而較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受到更高的關注。本研究利用鐵氧磁體觸媒( Ferrite Catalyst )將氣流中的甲醛轉化成無害的 CO2 和 H2O。實驗結果顯示在甲醛進流濃度 2000 ppm、空間速度 3000 hr -1、氧氣濃度 21% 之條件下,摻雜單一活性金屬之鐵氧磁體觸媒中以Mn-ferrite的效果最佳,Cu-ferrite次之。雙摻雜金屬對於鐵氧磁體觸媒的活性有進一步提升的作用, Mn/Cu莫

爾比在 3/1 ~ 1/3 之間的 Mn/Cu-ferrite 優於 Mn-ferrite 與 Cu-ferrite。Mn/Cu = 1/1之鐵氧磁體(即 Mn0.5Cu0.5Fe2O4 )為最佳之觸媒成分,在操作溫度 180℃下,若沒有觸媒存在則甲醛去除率為 0%,而在添加該觸媒後去除率提升至95 %。將鐵氧磁體觸媒成型造粒並經多次重複升降溫操作測試發現其催化性能未降低且晶相結構無改變,由此可知本研究成果具有實務應用的潛力。關鍵字:甲醛、觸媒焚化、鐵氧磁體觸媒、揮發性有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