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占江林放寫的 電子測量技術(第4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掌握逻辑分析仪存储注意事项? - 博客也說明:一个更本质的差别是逻辑分析仪采集信号的方式不同于示波器。示波器一般使用8位模数转换器(ADC)对信号采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真实地复现信号及其所有 ...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蔡文宗所指導 朱士享的 物聯網化傳統紅外線家用裝置閘道器之實現 (2017),提出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物聯網、紅外線、可程式化系統晶片、嵌入式系統、邏輯分析儀。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電整合研究所 莊賀喬所指導 張魁元的 以感測回饋最佳化結合無段變頻技術應用於空調製冷系統 (2016),提出因為有 節能率、能耗、壓縮機、無段變頻控制、變冷媒技術的重點而找出了 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比較邏輯分析儀與示波器之間的區別 - 人人焦點則補充:另外一些通訊有規律的波形,比如各種通訊協議,特別是數據量很大的通訊波形,用示波器來看,然後分析波形,這樣的操作非常的繁瑣,因此,邏輯分析儀能自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電子測量技術(第4版)

為了解決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問題,作者林占江林放 這樣論述:

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和“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書系統地闡述電子測量的原理與方法,以及現代電子測量儀器的原理與應用。內容包括:緒論、誤差理論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測量用信號發生器、類比測量方法、數位測量方法、時域測量、頻域測量、資料欄測量、調製域測量、阻抗域測量、非電量測量、電磁相容測量、智慧型儀器器、虛擬儀器及自動測試系統。 本書在選材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內容豐富,使用面廣,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資訊類(非儀器製造)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對於從事電子技術工作的科技人員也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林占江 教授,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要從事電子測量技術

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編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第一部分 通用基礎測量 第1章 緒論 1.1測量與計量的基本概念 1.2電子測量的內容與特點 1.3電子測量儀器的分類 1.4電子測量方法 1.5計量的基本內容 1.6太赫茲技術 習題 第2章 誤差理論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2.1測量誤差的基本原理 2.1.1研究測量誤差的目的 2.1.2測量誤差的表示方法 2.1.3電子測量儀器誤差的表示方法 2.1.4一次直接測量時最大誤差的估計 2.2測量誤差的分類 2.2.1誤差的來源 2.2.2測量誤差的分類 2.2.3測量結果的評定 2.3隨機誤差的統計特性及其估算

方法 2.3.1測量值的數學期望與標準差 2.3.2貝塞爾公式及其應用 2.3.3均勻分佈情況下的標準差 2.3.4非等精密度測量 2.4系統誤差的特徵及其減小的方法 2.4.1系統誤差的特徵 2.4.2判斷系統誤差的方法 2.4.3減小系統誤差的方法 2.5疏失誤差及其判斷準則 2.5.1測量結果的置信概率 2.5.2壞值的剔除準則 2.6測量資料的處理 2.6.1資料舍入規則 2.6.2等精密度測量結果的處理步驟 2.6.3最小二乘法原理 2.7測量不確定度 2.7.1測量不確定度基本知識 2.7.2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及評定方法 2.7.3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差別 2.7.4測量不

確定度的評定步驟及產生原因 2.8誤差的合成與分配 2.8.1誤差傳遞公式 2.8.2常用函數的合成誤差 2.8.3系統誤差的合成 2.8.4按系統誤差相同的原則分配誤差 2.8.5按對總誤差影響相同的原則分配誤差 2.8.6微小誤差準則 2.9最佳測量條件的確定與測量方案的設計 2.9.1最佳測量條件的確定 2.9.2測量方案設計 習題 第3章 測量用信號發生器 3.1信號發生器的功能 3.2信號發生器的分類及工作特性 3.2.1信號發生器的分類 3.2.2信號發生器的工作特性 3.3函數信號發生器工作原理 3.3.1電路工作原理 3.3.2典型電路分析 3.4DDS數位式頻率合成信號發生

器 3.4.1DDS基本工作原理 3.4.2DDS的特點 3.4.3DDS的主要技術參數 3.5DDS晶片的應用 3.5.1AD9852的特性介紹 3.5.2DDS波形產生電路 習題 第4章 模擬測量方法 4.1電壓測量概述 4.2交流電壓的測量 4.2.1交流電壓的表徵 4.2.2交流電壓的測量方法 4.2.3平均值電壓的測量 4.2.4有效值電壓的測量 4.2.5峰值電壓的測量 4.2.6脈衝電壓的測量 4.3雜訊電壓的測量 4.3.1雜訊的基本特性 4.3.2用平均值表測量雜訊電壓 4.3.3器件和放大器雜訊的測量 4.4分貝的測量 4.4.1數學定義 4.4.2分貝值的測量 4.5失

真度的測量 4.5.1非線性失真的定義 4.5.2失真度測量儀基本工作原理 4.5.3有源陷波電路 4.5.4失真度測量儀舉例 4.6功率的測量 4.6.1音訊與較高頻信號功率的測量 4.6.2誤差分析 4.6.3功率表實例——射頻功率表 4.7Q值的測量 4.7.1Q表的工作原理 4.7.2用虛、實部分分離法測量阻抗 習題 第5章 數字測量方法 5.1電壓測量的數位化方法 5.1.1DVM的特點 5.1.2DVM的主要類型 5.1.3DVM的測量誤差 5.2直流數位電壓表 5.3多用型數位電壓表 5.4頻率的測量 5.4.1標準頻率源 5.4.2頻率計的基本概念 5.4.3數位頻率計的劃分

5.4.4通用計數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5.5通用計數器的主要測試功能 5.5.1頻率測量 5.5.2時間測量 5.5.3相關參數測量 5.6頻率計電路結構的分類 5.7頻率計數器典型電路分析 5.8頻率/功率計 5.9相位的測量 5.9.1脈衝計數法測相位 5.9.2數字相位計舉例 習題 第6章 時域測量 6.1示波器分類 6.2液晶顯示器 6.2.1概述 6.2.2液晶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6.2.3液晶顯示器件的特點 6.2.4柔性顯示技術 6.3數位存儲示波器 6.3.1數位存儲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3.2主要性能指標 6.3.3數位存儲示波器中的關鍵器件 6.3.4數位存儲示波器中的

典型電路 6.4數位存儲示波器的測試功能 6.5示波器功能擴展舉例 6.6示波器的應用 6.7選型依據和使用要點 習題 第7章 頻域測量 7.1掃頻儀 7.1.1常用術語 7.1.2掃頻儀中的關鍵器件 7.2掃頻儀工作原理 7.2.1整機電路原理框圖 7.2.2單元電路工作原理 7.3頻標單元 7.4Y通道單元 7.5操作使用 7.6測試實例 7.7正確選用掃頻儀依據 7.8頻譜分析儀工作原理 7.8.1時域和頻域的關係 7.8.2頻譜分析儀的分類 7.8.3信號頻譜測量 7.8.4技術性能指標 7.8.5操作使用要點 習題 第8章 資料欄測量 8.1概述 8.2邏輯分析儀的特點 8.3邏

輯分析儀的分類 8.4邏輯分析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8.5邏輯分析儀的主要電路 8.6邏輯分析儀的主要工作方式 8.7邏輯狀態分析儀 8.8邏輯分析儀的應用 8.9邏輯分析儀的選用原則和使用要點 習題 第9章 調製域測量 9.1概述 9.2調製方式的劃分 9.3調製信號測量的定義 9.4連續計數技術(ZDT) 9.5調製域分析儀的基本工作原理 9.6主要技術指標及應用 習題 第10章 阻抗域測量 10.1概述 10.2阻抗特性及表示方法 10.3集中參數元件(RCL)的基本阻抗特性 10.4集中參數元件(RCL)的等效電路與等效阻抗 10.5阻抗測量方法 10.5.1電阻的測量 10.5.2電

容、電感的測量 第11章 非電量測量 11.1非電量及其檢測的分類 11.2非電量測量的組成與基本工作原理 11.3感測器的分類 11.4感測器的特性 11.5非電量測量的應用 11.5.1溫度和濕度測量電路 11.5.2集成磁場測量電路 習題 第12章 電磁相容測量 12.1概述 12.2電磁相容測量的基本概念 12.3電磁干擾的分類 12.4電磁相容測量的基礎理論 12.5測量天線 12.6測量接收機 習題 第二部分 現代電子測量 第13章 智慧型儀器器 13.1智慧型儀器器的特點 13.2智慧型儀器器的結構及其作用 13.3智慧型儀器器設計 習題 第14章 虛擬儀器 14.1概

述 14.1.1傳統儀器與虛擬儀器簡介 14.1.2軟體的功能 14.2虛擬儀器的組成與分類 14.3虛擬儀器的系統構成 14.4虛擬儀器的特點與應用 14.4.1虛擬儀器的特點 14.4.2虛擬儀器的應用 14.5虛擬儀器匯流排 14.5.1VXI匯流排 14.5.2PXI匯流排 14.5.3IVI技術 14.6虛擬儀器程式設計環境 14.7ATE中的虛擬測量儀器 習題 第15章 自動測試系統 15.1概述 15.2自動測試系統發展簡介 15.3自動測試系統的結構 15.3.1自動測試設備(ATE) 15.3.2測試程式集(TPS) 15.3.3TPS軟體發展工具 15.4自動測試系統的硬

體組成 15.5自動測試系統舉例 15.6自動測試系統資料庫 15.6.1資料庫在自動測試系統中的作用 15.6.2資料庫的設計與實現 15.7自動測試系統常用匯流排及軟體發展環境簡介 15.8GPIB的自動測試系統 15.9LXI匯流排技術簡介 15.10USB儀器簡介 習題 參考文獻

物聯網化傳統紅外線家用裝置閘道器之實現

為了解決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問題,作者朱士享 這樣論述:

物聯網使居家控制達到更智能、更簡便的效果,因此本論文提出一個能將傳統家用電器物聯網化的方法,以實現透過網路遠程控制家用電器的目的。由於大多數的家用電器,例如電視和冷氣都配備了紅外線遙控器,所以本論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採用結合紅外線訊號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方式,使紅外線訊號可透過網路遠端控制發射,以達成物聯網化紅外線家電的效果。透過此做法我們可以讓電器控制更智能化,使人們未來的生活更加便利,打造出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本論文實現的過程中使用了邏輯分析儀以測量紅外線訊號,並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出紅外線的特性,並能依其特性將擷取到的紅外線訊號資料進行壓縮,使系統記憶體能夠儲存更多的紅外線資料以發揮更多功能。

以感測回饋最佳化結合無段變頻技術應用於空調製冷系統

為了解決邏輯分析儀示波器差別的問題,作者張魁元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無段數變頻控制變冷媒量技術(Stepless variable frequency and variable refrigerant, SVFVR)應用在氣冷式冰水主機之壓縮機上,主要是採用外掛式裝置藉由與氣冷式冰水主機原控制器(主要偵測回管溫度進而控制壓縮機啟停之動作)進行結合。當氣冷式冰水主機於啟動運轉時,本研究之SVFVR裝置也將啟動運轉,利用壓力傳感器所感測之不同冷媒壓力值訊號經SVFVR控制模組演算並調控變頻器其輸出運轉頻率,隨著負載的變化適時調整運轉頻率能夠使其壓縮機消耗功率降低,同時維持其室內溫度恆定。藉由設計實驗測量包含無段數變頻控制、製冷能力、長時間穩定性測試以及性

能指標,並以固定的測量時間紀錄參數,對比不同數據再加以分析結果。實驗結果顯示,在有SVFVR控制技術下皆能比一般無SVFVR控制減少輸出能耗,節能率平均至少都有20%以上的成效,尤其在低負載時(室外溫度接近室內設定溫度)節能效果更加明顯,而在長時間穩定性測試也均能有節能表現。此外,在諧波抑制上也針對經變頻控制後增加電抗濾波器減少諧波產生,降低產生諧波干擾影響用電品質。從COP空調指標來看也使壓縮機運轉效率提昇,並且不影響空調製冷效率。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壓縮機無段變頻控制在不影響其製冷力情況下,針對不同負載變化來實現降低能耗輸出,達到節能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