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音樂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速度音樂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梅玲寫的 阿勃特練聲固定唱名20首 和郭瑜潁的 關於音樂學的100個故事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西南師範大學 和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所出版 。

長庚大學 健康照護產業碩士學位學程 林佩欣所指導 楊凱婷的 Happy Go Go 體感遊戲對健康高齡者運動表現與軟體強度設定之探討 (2020),提出速度音樂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體感遊戲、老年人、肌耐力、心率、關節活動度、運動強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 夏允中所指導 李柏頤的 音樂快慢與速度穩定性對焦慮影響之研究 (2018),提出因為有 音樂、焦慮、情緒的重點而找出了 速度音樂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速度音樂,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阿勃特練聲固定唱名20首

為了解決速度音樂的問題,作者朱梅玲 這樣論述:

朱梅玲編著的《阿勃特練聲曲固定唱名20首》選自《阿勃特聲樂練習曲(作品474)》中的第三部分20首固定唱名練習內容,編者特將20首練習分別做成高音調與中音調兩部分,並對其進行逐一剖析。以上20條練習包含多種技術類型,如節拍上有二拍子(第15、20條)、三拍子(第4、17條)及復合而成的四拍子(第1、2、5條)、九拍子(第12條)等;節奏上,阿勃特也常會把針對性的節奏放在某條練習里,如切分節奏的練習(第15條),小符點節奏的訓練(第17、18條)等。同時對每一條練習曲的速度、音樂表情及樂句換氣處也做了嚴格要求和詳盡的標示。此部分練習包含了編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對20首固定唱名練習不僅編寫了講

解提示,還精心錄制了范唱與鋼琴伴奏以供聲樂同行參考習唱。 錄唱概況綜述第1首第2首第3首第4首第5首第6首第7首第8首第9首第10首第11首第12首第13首第14首第15首第16首第17首第18首第19首第20首

速度音樂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二階課程後,實際運用在演奏上的改變。

二階是關於音樂內涵的根基教育,有這基礎,不管節奏、音色、彈性速度、音樂內涵等,只要老師稍加指點,很快就知道如何調整,也很清楚知道 #音樂性如何表現,讓音樂更貼近自己。這也是很多音樂班學生上完二階後,表現讓老師驚艷的原因。

P.S.影片隨性側拍,故較簡短

Happy Go Go 體感遊戲對健康高齡者運動表現與軟體強度設定之探討

為了解決速度音樂的問題,作者楊凱婷 這樣論述:

背景: 近幾年人口老化速度增長,為了預防及延緩老化速度,市面上早已推出許多健康科技商品。隨著科技的革新,體能檢測逐漸進入以自動化替代人工方式,不僅省時省力,且雲端化的資訊,可使年長者透過網路立即得到醫療諮詢,增加整體檢測的效率,更可針對不同年齡層給予適當運動強度。目的:本研究將65-85歲之高齡男女性採每十歲為一組,透過建構「Happy Go Go 體感遊戲」觀測健康老人於不同強度運動中表現之心率、動作活動度(關節活動度)、肌耐力,分析其平均數、標準差及四分位數。探討「Happy Go Go 體感遊戲」表現及認知功能之相關性,並給予軟體強度建議。研究方法:本研究於北部鄰里、社區銀髮俱樂部中招

募65(含)~85(含)歲的健康高齡者,分別為男性60人、女性60人,共120位受試者實施測驗。測驗時採用運動心率手錶與體感互動遊戲評估工具,並搭配節拍器(依序節拍為68、98、115bpm),測驗時間分別為60、90秒,因此共有6種節拍快慢與時間長短的組合,為本研究的施測項目;另外,在施測前建立受測人員基本資料與運動習慣量表,將受試者基本特性與蒙特利爾簡短認知評估量表之結果列入,進行認知評估。研究結果: 本研究針將「Happy Go Go 體感遊戲」表現之肌耐力、動作範圍、心率變化分別製作不同節拍與時長的動作表現四分位數表,以提供遊戲強度之建議。同時藉由65~85歲之健康高齡者運動表現對「H

appy Go Go 體感遊戲」軟體訂定合適運動強度為男性肩關節遊戲建議強度設定為"輕/輕中度"=節拍68bpm、"中度"=節拍98bpm、"中重/重度"=節拍115bpm,女性肩關節遊戲建議強度設定為"輕/輕中度"=節拍68bpm、"輕中/中度"=節拍98bpm、"中重度"=節拍115bpm;男性膝關節建議強度設定為"輕/中度"=節拍68bpm、"中重度"=節拍98bpm、"重度"=節拍115bpm,女性膝關節遊戲建議強度設定為"輕度"=

關於音樂學的100個故事

為了解決速度音樂的問題,作者郭瑜潁 這樣論述:

  100個故事,帶您進入音樂學領域,增進生活與心靈對美的感受度!   認識音符背後所蘊藏更本質的東西  接近生活中隱含在心靈深處的藝術規律  提升生活的知性品味  豐富心靈對美的渴望   音樂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觀念、一種思維、一種思想。它是把音樂作為研究主題,從音樂的角度來認識音樂自身的規律、人和音樂的關係、音樂和社會的關係以及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的特殊價值和作用的學科。   在傳統意識裡,人們對於音樂學的關注,在於音樂作品本身,也就是音與音之間的相互關係,人們關心的是音樂「是什麼」。隨著人文思想的發展,人們開始對那些單獨、孤立的認識事物的方式不再滿足,觀念、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都開始

改變,對音樂的理解也隨之改變。   現代音樂學的思維視角開始從較為廣闊的意義上來詢問音樂「是什麼」,音樂是「怎麼樣」產生、傳播和作用。   這樣的理解角度是思維和觀念的問題,而不單純是學科、領域或方法論的問題,為的就是希望對音樂複雜的現象有更深入的瞭解,幫助人們去認識音符背後所蘊藏著的更本質的東西,來接近人類生活中隱含在心靈裡的普遍文化藝術規律。 作者簡介 郭瑜潁   ◎大學音樂系畢業、維也納音樂暨藝術學院進修。  ◎專長小提琴,在校期間曾多次舉辦個人音樂會,並擔任樂團首席。  ◎目前擔任多所國、中小管弦樂團小提琴指導老師。 審訂者簡介 黃健欽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教育部中等

學校音樂科合格教師。  ◎曾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教育學會會長、國防部示範樂隊大提琴演奏、樂聲揚管弦樂團執行長、絃心室內樂團音樂總監等職。  ◎專長樂團合奏指揮、大提琴教學、室內樂指導。  ◎2002年10月台南第一屆藝術盃全國音樂大賽大提琴獨奏社會組第一名。  2002年12月榮獲教育部第一屆全國中等學校藝術類科資訊融入教學競賽音樂類第一名。  2005年8月於亞洲國際郵展受邀演出,帶領絃心室內樂團完美演出三百餘場音樂會。  2005年11月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邀請蒞校專題演講。   2006年帶領優秀樂團學生配合教育部閱讀種子計畫演出,並刊登於遠見雜誌2006年4月號。

  2006年12月帶領松山高中弦樂團接受亞洲迪士尼頻道專訪,錄製「用音樂讓夢想起飛」專輯,是台灣地區唯一受邀的古典類學生社團。   2007年再度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邀請開授音樂教材教法相關課程。

音樂快慢與速度穩定性對焦慮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速度音樂的問題,作者李柏頤 這樣論述:

聆聽音樂對感官、情緒、認知、記憶、注意力、甚至到鏡像神經元,都有相關性或因果關係。一般來說,「音樂」一詞可被細分為包括節奏、旋律、音色、和聲等,或在某些特定風格中,更另包含歌詞等元素。近期許多研究陸續針對這些元素個別進行探討,分別都找到了與情緒、行為、認知、以及生理現象的顯著關聯。根據這些文獻,本研究探討音樂的旋律速度、以及其播放倍速的穩定性分別對聆聽者的情緒是否產生任何影響。本研究假設(1)暴露在旋律速度快、慢的音樂情境中,實驗參與者的焦慮指數會有差異。並針對「速度穩定性」因子,再假設(2)音樂播放途中改變速度的快慢,對實驗參與者的焦慮指數有影響。以及(3)音樂速度的穩定或忽快忽慢對實驗參

與者的焦慮指數有影響。研究對象設定在高雄地區,篩選20至30歲的成年人278名,並控制在無菸酒癮、無精神科診斷、非音樂主修、且對所播放樂曲不熟悉的對象。播放素材分別選擇旋律速度快、慢各一曲,並皆選定波蘭作曲家蕭邦的降E大調鋼琴作品。並透過電腦軟體分別調控其播放倍速,製作速度穩定、變快、變慢、忽快忽慢等四種不同版本給各組實驗參與者聆聽,並設定特質焦慮、古典樂偏好為控制變項,再以實驗參與者的情境焦慮做為依變項。情緒部分本研究先聚焦於焦慮情緒作為討論對象,並參考過去有關研究,選用中文版情境特質焦慮量表(STAI)進行測量,作為依變項的量化觀察依據。研究結果發現旋律的快慢,對參與者的焦慮程度影響效果未

達顯著差異,不符合假設(1),然而若單以古典樂偏好作為控制變項時,則是可發現交互作用的,尤其旋律速度在好惡的兩極端情況下會產生顯著的單純主效果。另外音樂播放倍速的改變與否以及穩定與否,對於焦慮的影響效果皆沒有產生顯著的差異,不符合假設(2)、(3)。這個結果說明了僅在非常確信自己喜歡、或討厭古典樂的情況下,旋律速度的不同可能會影響焦慮狀態,其餘則均無顯著差異。最後針對提出本研究的研究限制,以及未來持續研究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