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亮太寫的 林亮太的色鉛筆描繪技法:從戶外寫生到能描繪出一幅寫實風景畫 和深谷 陽東京ネームタンク的 漫畫分鏡教室:日本資深漫畫家教你如何讓作品更加令人著迷!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什么叫遠景,全景,中景,近景,你造嗎? - Xvleq也說明:什么叫遠景,全景,中景,近景,你造嗎? 近景是表現人物面部神態和情緒,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別,用它可以充分表現人物或物體富有意義的局部。 在拍攝近景時,要充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星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 翁美娥所指導 許淑婷的 論克林姆風景畫作的創作思維及表現技法 (2010),提出近景中景遠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克林姆、分離派、新藝術。

而第二篇論文逢甲大學 景觀與遊憩研究所 李素馨所指導 詹智勝的 景觀空間涵構對景觀偏好與注意力恢復之影響 (2006),提出因為有 景觀構圖、注意力恢復理論、景觀空間、偏好矩陣的重點而找出了 近景中景遠景的解答。

最後網站遠景近景中景 - Portogal則補充:近景 ,Close Shot,介於中景和特寫之間的鏡頭,剪接時可以用來進行畫面的轉接。 ... 從遠及近可以分為5種不同的景別,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寫。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近景中景遠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林亮太的色鉛筆描繪技法:從戶外寫生到能描繪出一幅寫實風景畫

為了解決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作者林亮太 這樣論述:

  林亮太流   超寫實色鉛筆技法   秘密全公開!   大大改變了色鉛筆畫概念的作者 林亮太   在本書裡將會交雜著畫材挑選方法、   構圖思考方法、混色方法等等技巧,   淺顯易懂地解說   如何從寫生圖描寫這個構想原點,   畫出一幅精密細緻的完成作品。   本書將可學習到林家流派超寫實技法的所有一切。   作者簡介 林 亮太(Hayashi Ryota)   出生於 1961年11月1日。早稻田大學 第一文學部 美術史專修畢業。自 1995年起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插畫家,以音樂業界、學校教育相關領域為中心展開活動。2009 年起開始展開運用色鉛筆的創作活動。也參加諸多聯展。

  2014年1月成為首位刊登於美國色鉛筆專業雜誌「Colored Pencil Magazine」其精選藝術家行列之日本人。   在進行創作活動的同時,也於東京都內、近郊的文化中心等地方開辦色鉛筆教室。   著書有『林亮太的世界‧技法與作品超級寫實色鉛筆』『林亮太的世界‧技法與作品   超級寫實色鉛筆 2 ∼更加精緻且戲劇化的表現∼』(以上 MAGAZINELNAD 出版)『林亮太超寫實色鉛筆入門』(Maar-sha 出版)。   網站:www.ryota-hayashi.com   林 亮太 畫廊 2 序言 25 Chapter1 所需工具和基本技巧 27 色鉛筆

介紹 28 用紙介紹 29 其他所需工具 30 熟悉一下色鉛筆的筆觸 31 5支色鉛筆可產生的顏色有無限種 32 基本4 色重疊步驟 35 白色色鉛筆和混色調合鉛筆的用法 36 透過筆刀呈現出光線 37 要呈現出立體感時(關於光線和陰影)38 要呈現出景深感時(關於近景、中景、遠景)39 透視圖法的迷你知識 40 所謂不同風格的構圖 42 Column 色料三原色和色光三原色 44 Chapter2 戶外寫生建議事項 45 來去戶外寫生 46 接著以戶外寫生為底圖在畫室進行正式繪製 48 單色寫生 50 雙色寫生 51 三色寫生 52 四色寫生 54 戶外寫生要帶的工具 56 Column

戶外寫生好難為情!?  58 Chapter 3 以色鉛筆描繪寫實風景畫★實踐篇★ 59 實踐篇01 描繪「有一道古門的風景」60 實踐篇02 描繪「彎曲的河流」74 實踐篇03 描繪「有都電在行走的風景」92 實踐篇04 描繪「二條斜坡」 104 實踐篇05 描繪「公園的流水處」 118   序   對於描繪風景畫,不知道各位有著什麼樣的印象呢?在自己的色鉛筆教室詢問所有同學這個問題後,他們給了我「有很多東西要畫很辛苦」「要捕捉建築物的形體很難」「整體會變得很平面」「要表現各種不同色彩很麻煩」等各式各樣的回答。看來覺得很麻煩的朋友似乎很多。   截至目前為止,寫了幾本關於解說風景

描繪技法的書籍。在這當中都會留意一件事情,就是要讓初學者跟沒有描繪過風景的朋友可以很容易上手。   因此,書中推薦的方法是像以下這樣的步驟。首先用數位相機跟智慧型手機將風景拍成照片,之後列印成 A4 左右的尺寸。在列印出來的照片上面,以 20mm 為間隔描繪出網格。同時在自己要描繪的用紙上,也同樣先畫好以 20mm 為間隔的網格。如此一來,就能夠讓照片上各式不同的建築物跟樹木這些事物,在其形狀跟位置關係不亂掉的前提下,臨摹在用紙上。將這個技巧稱之為網格技法。   緊接著,準備包含褐色系、灰色系的中間色在內,約 10∼12 種顏色左右的色鉛筆,並以直覺將顏色塗抹上。之後再以黑色等顏色調整明度

,完成作畫。   採用上述方法,我想就能夠比較容易著手挑戰一幅風景畫了。只不過這方法雖然有這些優點,但反過來也會出現幾項缺點。   如果使用網格技法,就會變成一項是在邊看照片,邊描圖到紙張上的作業。   也就是說,這是將二次元事物轉移到二次元上的程序。如果目的是要「臨摹照片」,那這樣做相信是沒關係。但實際上,風景並不是照片,而是一種存在於眼前的三次元空間和物體。其中會有各式各樣的物體,伴隨著遠近感存在於空間當中。而掌握這股遠近感、物體的位置關係,在捕捉風景方面是很重要的。若是只望著照片上的網格,那最後就只會捕捉到平面層面的形狀,遠近感很容易就會游離於作畫者的意識之外。   那麼色彩又如何

呢?列印出來的照片,會與手機還有電腦螢幕上的照片一樣嗎?更進一步來說,會和您自己親眼確認到的色彩一樣嗎?用眼睛所感受到,那種光線營造出來的直觀色彩,以及用顏料等事物表現出來的紙上色彩,兩者無論是架構還是理論皆是不同。   本書是希望各位朋友能夠稍微遠離「臨摹照片」,用自己的眼睛親眼觀看風景感覺遠近感,並沐浴在光線之下,進一步感受風景畫的魅力,因此才執筆著作了這本書。   要不要去外面看看風景呢?要不要稍微鼓起勇氣寫生看看呢?然後同時也拍一些照片,之後再試著以寫生圖和照片為底圖,舒舒服服悠悠哉哉地將風景給描繪出來吧!風景畫不同於那種描繪自己親朋好友的畫,就算稍微跟真的不太一樣,也不會有人生氣

。因此就算畫得不像也沒關係。將自己實際觀看到的風景其第一印象留存於寫生圖上,並拍下照片來當作資料後,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自由了。本書當中有試著去寫出這些樂趣所在。若是能夠多少將這股樂趣傳達給各位朋友知道,那就是本人的望外之喜了。   林亮太

近景中景遠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在一個冰天雪地的天氣裡,紅衣小女孩上學去,回家的路上碰到大風雪,在雪中碰到了小野狼和小野狼的爸爸,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今天說的故事叫雪地裡的狼,故事原作是Wolf in the Snow,我和女兒在誠品信義店翻到,我個人非常的喜歡,是一本就算你聽過故事也一定會想買的繪本
作者用了大量的近、中、遠景畫面及特寫,描繪兩個主角當時的情況及心情,充滿對比及電影感,作者還有一部電影預告片放在Youtube(連結- https://youtu.be/1UvNSZzMxUc
同時在2018年得到美國凱迪克金牌首獎,也扭轉了傳統的小紅帽與大野狼劇情,含義深遠,是一本少見的傑作

如果你喜歡的話,我大力推薦你購買紙本版,用行動支持創作者和出版社推出更多好書
好,相關訊息如下:

中文版書名:雪中遇見狼
作者: 馬修科戴爾 Matthew Cordell
出版社:格林文化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6825

英文版書名:Wolf in the Snow
作者:Matthew Cordell
出版社:Feiwel & Friends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3264212660142

#吉米說故事 #好家在我在家
~~~
| 訂閱頻道 |
https://goo.gl/NZzSgM 只要有新影片上架,你就會收到通知,立刻可以觀賞內容。
| 好學校 Hahow |【Photoshop最重要的基本課】 https://hahow.in/cr/jhsiapscc

論克林姆風景畫作的創作思維及表現技法

為了解決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作者許淑婷 這樣論述:

論文摘要 古斯塔夫‧克林姆(Gustav Klimt 1862-1918)是分離畫派(Secession Art)與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的重要畫家之一,雖然如此,但克林姆的畫作卻經常引起各界多樣的爭議與話題,因而克林姆在西洋藝術畫壇上存有一席之地。不過,他的名聲卻是好壞褒貶參半,而且他所留下的畫作確實也影響後世深遠,因此筆者就以克林姆作為此篇論文的研究對象,針對克林姆的風景畫作,深入地進行畫作的研究與研練他的革新創作表現技法,希望藉由克林姆風景畫作的探討來替克林姆平反一些聲譽,並使筆者的油畫創作能有一大的提升。 克林姆的風景畫相當地獨特,因為他已拋棄了以往傳統風景

畫中的三分之一水平線之構圖形式,以及近景、中景、遠景之畫面空間處理手法,而採用正方形見方的畫幅;裝飾性的破碎筆觸與色彩;升高水平線的構圖和「近距離視點」的空間處理手法,使得空間的遠近關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空間凝聚的寂靜感。克林姆經過精心設計後的風景畫作像是大幅壁毯或室內畫,讓觀賞者與畫作間頓時產生了另一種距離感,甚至將自然界的景物密封在畫面中,使得稍縱即逝的自然界,一瞬間變成永恆的天堂。 筆者在自我的油畫創作中,試圖採取這樣的模式,把自己從小生長的澎湖故鄉,用有別於一般人的角度和構圖去呈現之,藉以表達出筆者思念故鄉的情感與自我創作表現技法的提升與革新。本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節,其大綱如下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克林姆的生平與繪畫風格第三章 克林姆風景畫作之解析第四章 自我創作剖析第五章 作品自述與賞析第六章 結論關鍵詞:克林姆、分離派、新藝術

漫畫分鏡教室:日本資深漫畫家教你如何讓作品更加令人著迷!

為了解決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作者深谷 陽東京ネームタンク 這樣論述:

漫畫的趣味程度取決於「吸引手法」 也可以稱為「表演」 漫畫的表演重點就在… …分格!!   取景 角度 景深 變動畫法    近景、中景、遠景 預示與反應   光是稍加改變分格,   漫畫就壓倒性地變得有趣許多!   本書所說的「分格」一詞,不只必須劃分格子,   還包含著「各格該以何種構圖、畫入何種圖像」的意涵。   在哪一格畫什麼?   畫成多大的尺寸?   採取何種角度?   用怎樣的構圖來畫?   顧及這些層面,才能叫分格構圖!!   換句話說,請將本書視為「一頁一頁打造畫面」的漫畫入門書籍。   不限於漫畫,在所有娛樂作品當中,「趣味性」都是關鍵之最。   趣味性是什麼呢?

  有趣與否,究竟取決於什麼地方?   角色、故事、主題……且讓我們先將這些項目統稱為「內容」。   也可以說是「要畫什麼」。   所以說趣味性=內容嗎?   我認為,內容只占了趣味性的「一半」。   另外一半則取決於「呈現方式」,也就是表演。   理想的分鏡+有趣的內容   才能構築出受歡迎的漫畫   讓我們跟著深谷老師,學習分鏡的不敗技巧吧! 本書特色   ★第一本深入分析分鏡技巧的專業書籍,想成為漫畫家的人必讀!   ★25年漫畫家資歷!實力派漫畫家深谷陽,大幅公開魅力漫畫的「專家分格手法」   ★收錄廣受漫畫家歡迎的改作課程   作者簡介 深谷陽(ふかや あきら)   1

967年生於福島縣。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科畢。曾任舞台大道具、特殊化妝工作人員,94年出道成為漫畫家。主要作品包括,《アキオ紀行バリ》(講談社)、《運び屋ケン》(集英社/パンローリング)、《踊る島の昼と夜》(エンターブレイン/パンローリング)、《スパイシー.カフェガール》(宙出版)、《Spice Bean 不可思議的刺激》(長鴻出版社)、《艶捕物噺》(リイド社)、《密林少年~Jungle Boy~》(集英社)、《鉄男THE BULLET MAN》(原作.塚本晋也)(エンターブレイン)、《ティガチャンティック》(ホーム社),其他尚有許多。 東京NAME TANK   漫畫故事專業教室暨研究室

。2015年由後藤隼平(「漫畫夥伴株式會社」負責人)創建。除了採演練形式的漫畫表演課程「分格空間」外,尚有推出講解分鏡草圖結構的課程「分鏡草圖講座」,目標使學員在3天內完成32頁的分鏡草圖;且會舉辦「個別諮詢」,可供諮詢漫畫製作上的煩惱。   官方網站:nametank.jp/   起步之前                                    3 Part 1 分格的基礎 技巧1 劃分格子                            14 「來看看深谷老師的作品!」                24 技巧2 變動畫法            

                26 技巧3 角度                                30 技巧4 景深                                34 技巧5 取景                                40 技巧6 預示與反應                            44 Part 2 實踐改作課程 何謂「分格空間」                                54 實例改作 對話場景篇1 襪子與鞋子            56 實例改作 對話場景篇2 求婚              

 82 實例改作 對話場景篇3 一個人                108 實例改作 動作場景篇4 女友摔盤子            134 實例改作 動作場景篇5 廢校舍與紅豆麵包    160 實例改作 動作場景篇6 魔女教師            186 實例改作 動作場景篇7 情書                212 實例改作 動作場景篇8 冰淇淋                246 「再來多做點題目!」                     272 Part 3 改寫過去的作品 改寫過去作品1                    274 改寫過去作品2         

           278 改寫過去作品3                    282 Part 4 試著畫漫畫~特別新創篇章~ 用同一劇本,畫出有著不同表演內容的2篇漫畫    288 A情境                                        290 B情境                                        294 結語                                            301   序 起步之前   這是一本教你漫畫「分格構圖」技巧的入門書籍。我在此處刻意加上了「構圖」二字。   一

般所說的「分格」如同字面,指的是「劃分格子」。   本書所說的「分格」一詞,不只必須劃分格子,還包含著「各格該以何種構圖、畫入何種圖像」的意涵,這才叫做分格構圖   換句話說,請將本書視為「一頁一頁打造畫面」的漫畫入門書籍。   不限於漫畫,在所有娛樂作品當中,「趣味性」都是關鍵之最。   趣味性是什麼?   有趣與否,究竟取決於什麼地方呢?   角色、故事、主題……且讓我們先將這些項目統稱為「內容」。也可以說是「要畫什麼」。   所以趣味性=內容嗎?   我認為,內容只占了趣味性的「一半」。   另外一半則取決於「呈現方式」,也就是表演。   內容+呈現方式=趣味性   (劇本)   (

表演)   ↓        ↓   「要畫什麼」「如何呈現」   .角色   .主題   .故事……   「要畫什麼」,以及「如何呈現」這些內容,造就出了趣味性。   讓我們以電影為例,試著想一想。   劇本當然很重要,但哪怕劇本相當有趣,卻也不是任何演員來演、任何導演來拍,都能保證成為有趣的電影。   演員必須講究容貌和演技,導演則需講究表演能力。   舉個更簡單的例子,比如「話術」。   同樣都是「昨天實際發生的事態」,聽「擅長表達的人」或「拙於表達的人」述說,聽者所感受到的趣味性,相信截然不同。   雖說「只是在說話」,之中卻必定存在著諸如由何講起、按什麼順序講、省略什麼、細講哪些

地方、以何種節奏、怎樣的音量說話……等「表演」內容。   「表演」就是此般舉足輕重。而談起漫畫中的表演,我想也就是「分格」了。分格具有一種力量,足以使相同台詞、相同情節的意涵全盤改變。   舉例而言,將對話單純畫在一個格子裡頭,就會成為稀鬆平常的日常對話。   若想畫成「稀鬆平常的對話」,這樣處理並沒有錯。   但如果改變分鏡方式,用一整頁的篇幅來畫,意涵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整頁的分格,反映出了接下來本書即將說明的「取景」、「預示與反應」、「景深」等訣竅。   如此這般,透過「分格」的技巧,漫畫其實可以變得更好理解、更加有趣。   所謂「分格」入門書,是指「增添漫畫趣味手法」的入門書。

  目前我在「東京NAME TANK」講授著每月一次的「分格空間」課程。   在該課程當中,我會請聽講者按照題目要求,畫出 兩頁的分格漫畫,接著由我一邊說明「怎麼畫可以更好理解、更加有趣」,當場予以修改。在本書之中,我們將會觀摩「分格空間」課程中按題目畫成的實際作品與改作範例,逐步實踐分格的訣竅。   我相信其中必定會有某些要點,能夠供你參考。那麼,「引人入勝、妙趣橫生,震撼心魂的漫畫分格教室」開始上課囉!   作者.深谷 陽

景觀空間涵構對景觀偏好與注意力恢復之影響

為了解決近景中景遠景的問題,作者詹智勝 這樣論述:

水體景觀具有吸引人們觀賞與恢復健康之效能,本研究探討水體景觀環境之構圖類型與景觀空間距離的變化,對於人們在景觀偏好與注意力恢復因子心理反應之影響程度。經過相關文獻分析與理論推衍,本研究以攝影構圖中常用的五種構圖方法(水平構圖、垂直構圖、曲形構圖、對稱構圖、斜線構圖)為景觀構圖選取背景之依據,融入人們在觀賞景觀環境時產生的三種空間距離 (近景、中景、遠景),其中再包含自然與都市環境的屬性,組成為三十張景觀空間涵構特性的受測照片對觀賞者進行問卷調查,受測者共為327人大學生。本研究問卷以Kaplan 與 Kaplan(1982)所提出的景觀偏好矩陣中之偏好因子(一致性、複雜性、易讀性、神秘性)、

Kaplan 與 Kaplan(1989)所提出的注意力恢復理論中的四大特徵(遠離日常生活環境、延展性、魅力性、相容性)及對環境的偏好與復癒性等十個因子作為問項。經由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利用重複量數變異數檢定分析結果顯示,環境屬性、構圖類型與空間距離三因子交互作用下對「景觀偏好」、「注意力恢復」、「整體環境偏好與復癒性」因子都具有顯著的影響。從單純主要效果分析中可得知,空間距離與構圖類型交互作用下,三種空間距離型態對於觀賞者其「景觀偏好」、「注意力恢復」、「整體環境偏好與復癒性」因子都具有影響效果,只有在部分景觀構圖類型條件下無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預測整體環境偏好的多元

迴歸方程式,受測者其對整體環境偏好影響最大者為神祕性,其次是易讀性、一致性、複雜性,其偏好因子用以解釋整體環境偏好為28.4%。另外,在預測整體環境復癒性的多元迴歸方程式,受測者其對整體環境復癒性影響最大者為魅力性,其次是遠離、相容性、延展性,其注意力恢復因子用以解釋整體環境復癒性為64.0%。其中注意力恢復因子用以解釋整體環境的復癒性比偏好因子解釋整體環境偏好值高,本研究推論景觀偏好因子建立在時間與獲得環境訊息兩個向度上,每個因子構成具有不同組成特質,所以對解釋整體環境偏好的能力較低。在注意力恢復因子的構成主要都具有復原及恢復建康的特質,所以對整體環境復癒性的解釋能力比較高。在各景觀評估因子

間之相關分析中,除了一致性與複雜性之間呈現無相關顯著外,其他各因子間皆呈現相關顯著。 本研究結果對於景觀設計者及後續研究方向可歸納出下列兩點建議。首先,從研究結果中可得知空間距離對於人們在環境感受中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且相當重要的,建議景觀設計及規劃單位可運用空間距離上的變化,塑造使人更偏好的環境。其次,建議後續研究可進一步探討空間距離對於視覺反應的影響,並且與心理反應之間關係加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