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生 史 萊 姆 20卷 翻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高千惠、薛保瑕所指導 李寅彰的 當代混媒體藝術的感知間距:以白南準的自然觀及其影響為例 (2019),提出轉生 史 萊 姆 20卷 翻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當代混媒體藝術、白南準的自然觀、感知間距、文化間距、適然論。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轉生 史 萊 姆 20卷 翻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當代混媒體藝術的感知間距:以白南準的自然觀及其影響為例

為了解決轉生 史 萊 姆 20卷 翻譯的問題,作者李寅彰 這樣論述:

本論文以韓裔美籍藝術家白南準(Nam June Paik, 1932-2006)的藝術實踐為例,深究當代混媒體藝術的自然觀及其感知間距,並提出文化間距的對應關係。本研究以藝術作品本位的觀點作為方法,在論述上以法國漢學家弗朗索瓦‧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1951-)提出的「間距」為概念,並以白南準的藝術實踐為脈絡,探討其自然觀。本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份,分別從「福魯克薩斯的跨媒體實踐」、白南準的「跨媒體實踐觀」、「媒體論」及「混媒體」四個面向歸納當代混媒體藝術的感知間距。第二部份則以白南準的相關作品為對話,透過「混媒體的非人類處境」、「生態裝置」、「跨物種的網絡」及「混

搭侵越的感知狀態」論身體到媒介的感知間距。第三部份則擴張白南準的媒介觀,分別以「凝聚環境的感知網絡」、「環境變化的自然適應」、「非自然的態勢」及「媒介環境的生態顯影」等面向,提出由媒介到環境的文化間距。本論文之研究內容,第一章闡述了本研究的問題與定位,提出研究之範圍,並整理出流程與方法論架構。第二章以白南準創作的媒體藝術為研究主軸,從中探討其自然觀與混媒體藝術的思考徑路。第三章透過當代混媒體藝術的作品,探討生態組裝、跨物種網絡以及混搭侵越狀態的感知間距。第四章探討由感知間距生成的文化間距,論及從環境感應到文化間距的衍伸探討。第五章建立混媒體藝術與感知間距的探討,論證白南準自然觀對當代作品的影響

性與自適性,由此主張「適然論」作為混媒體藝術生態的媒介觀。關鍵字:當代混媒體藝術、白南準的自然觀、感知間距、文化間距、適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