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無線電頻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軍用無線電頻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丁鷺飛寫的 雷達原理(第5版) 和[美]阿蘭德的 小功率通信指南︰QRP之道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電信法(881103)-歷史法規 - 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也說明:前項第三款屬無線電通訊者,應詳載無線電頻率之使用規劃。 ... 使用頻率並更新設備致發生實際損失者,應付與相當之補償;軍用通信之調整,由交通部會商國防部處理之。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電子工業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馮建三所指導 程宗明的 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 (2003),提出軍用無線電頻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公共化、公共電視、民主化、第二現代、數位化、傳播政策。

最後網站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106 年2 月) 目錄壹則補充:軍之軍用無線電設備保留其完全自由」之規定,優先予以規劃分配充. 分提供使用,使我國軍能在敵我雙方之電子戰中處於優勢地位,以確.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軍用無線電頻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雷達原理(第5版)

為了解決軍用無線電頻率的問題,作者丁鷺飛 這樣論述:

本書分為雷達主要分機及測量方法兩大部分。前者包括雷達發射機、雷達接收機及雷達終端,書中闡述了它們的組成、工作原理和質量指標;后者包括經典的測距、測角和測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種實現途徑,並相應地討論了多種雷達體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連續波、三坐標、精密跟蹤等。對日益受到重視的相控陣雷達也有詳盡的闡述。運動目標檢測部分對強雜波中提取運動目標信號的基本工作原理、精巧的信號處理技術及實現方法均有較深入的討論,並涉及動目標顯示(MTI)及脈沖多普勒(PD)體制的基本原理。高分辨力雷達部分討論了雷達分辨理論、高距離分辨力信號以及成像雷達SAR及ISAR的基本工作原理。書中對雷達方程也做了全面的研討,說明了探測距

離和內外諸因素的關聯。全書較好地體現了當前雷達技術的狀況和新發展。丁鷺飛,1933年生,畢業於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雷達專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雷達信號、雷達系統。 第1章 緒論1.1雷達的任務1.1.1雷達回波中的可用信息1.1.2雷達探測能力——基本雷達方程1.2雷達的基本組成1.3雷達的工作頻率1.4雷達的應用和發展1.4.1應用情況1.4.2雷達的發展*1.4.3目標識別*1.5電子戰與軍用雷達1.5.1電子戰的科學定義1.5.2雷達反干擾1.5.3隱身和反隱身的斗爭1.5.4反偵察和反摧毀參考文獻第2章 雷達發射機2.1概述2.1.1雷達發

射機的任務和功能2.1.2單級振盪發射機和主振放大式發射機2.1.3現代雷達對發射機的主要要求2.2雷達發射機的主要質量指標2.2.1工作頻率和瞬時帶寬2.2.2輸出功率2.2.3信號形式和脈沖波形2.2.4信號的穩定度和頻譜純度2.2.5發射機的效率2.3雷達發射機的主要部件和各種應用2.3.1概述2.3.2發射機的主要部件2.3.3幾種典型的雷達發射機2.3.4全固態雷達發射機2.3.5國內外典型雷達發射機概況2.4真空管雷達發射機2.4.1概述2.4.2真空微波管的選擇2.4.3線性注管(O型管)2.4.4正交場微波管(M型管)2.4.5真空微波管的性能比較和展望2.4.6幾種典型的真空

管發射機2.4.7微波功率模塊(MPM)及空間功率合成方法2.5固態雷達發射機2.5.1概述2.5.2微波晶體管及其發展概況2.5.3固態發射機的分類和特點2.5.4幾種典型的全固態雷達發射機2.5.5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固態發射機及其特點2.5.6有源相控陣雷達的T∕R組件2.5.7有源相控陣雷達全固態發射機2.6脈沖調制器2.6.1概述2.6.2線型脈沖(軟性開關)調制器2.6.3 剛性開關脈沖調制器2.6.4浮動板調制器2.6.5脈沖調制器的性能比較參考文獻第3章 雷達接收機3.1雷達接收機的基本原理和組成3.1.1概述3.1.2雷達接收機的基本原理3.1.3雷達接收機的基本組成3.2雷達接

收機的主要質量指標3.3常規雷達接收機和現代雷達接收機3.3.1雷達接收機的分類3.3.2常規雷達接收機3.3.3現代雷達接收機3.4接收機的噪聲系數和靈敏度3.4.1接收機的噪聲3.4.2噪聲系數和噪聲溫度3.4.3級聯電路的噪聲系數3.4.4接收機靈敏度3.5接收機的高頻部分3.5.1概述3.5.2高頻低噪聲放大器的種類和特點*3.5.3混頻器的變頻特性及其分類3.6接收機的動態范圍和增益控制3.6.1動態范圍3.6.2接收機的增益控制3.6.3對數放大器3.7自動頻率控制3.7.1概述3.7.2自動頻率控制(AFC)的原理*3.7.3 AFC的幾種應用3.8匹配濾波器和相關接收機3.8.

1匹配濾波器基本概念3.8.2匹配濾波器的頻率響應函數3.8.3匹配濾波器的脈沖響應函數3.8.4相關接收機及其應用3.8.5准匹配濾波器3.8.6接收機帶寬的選擇3.9頻率源及其應用3.9.1概述3.9.2直接頻率合成器和間接頻率合成器3.9.3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及其應用3.10波形產生方法及其應用3.10.1概述3.10.2信號波形的模擬產生方法3.10.3信號波形的數字產生方法3.10.4寬帶和超寬帶信號的產生方法3.11數字雷達接收機3.11.1數字雷達接收機的組成3.11.2帶通信號采樣3.11.3數字正交鑒相(數字下變頻)3.11.4 S波段射頻數字接收機3.11.5數字雷達系統3

.12數字陣列雷達接收機3.13軟件無線電在雷達接收機中的應用3.13.1軟件無線電的基本結構*3.13.2軟件雷達發射機和接收機參考文獻第4章 雷達終端4.1概述4.2傳統雷達顯示器的類型及質量指標4.2.1主要類型4.2.2雷達顯示器的質量指標4.3距離顯示器4.3.1A型顯示器4.3.2A∕R型顯示器4.4平面位置顯示器4.4.1概述4.4.2動圈式PPI4.4.3定圈式PPI4.5數字式雷達顯示技術4.5.1概述4.5.2計算機及智能圖形顯示4.5.3字符產生器4.5.4矢量產生器4.5.5數字式掃描變換4.5.6雷達圖像的展開4.5.7視頻處理器4.6隨機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6.1概

述4.6.2隨機掃描原理及顯示系統構成*4.6.3隨機掃描雷達顯示系統舉例——形勢顯示器4.7光柵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7.1概述4.7.2光柵顯示原理及主要質量指標4.7.3CRT光柵掃描顯示系統構成4.7.4LCD光柵掃描顯示系統的構成4.7.5光柵掃描雷達顯示系統4.8雷達點跡錄取4.8.1概述4.8.2目標距離數據的錄取4.8.3目標角坐標數據的錄取4.8.4天線軸角數據的錄取4.9雷達數據處理4.9.1概述4.9.2目標運動與量測模型4.9.3跟蹤濾波算法4.9.4航跡相關4.9.5測量與跟蹤坐標系參考文獻第5章 雷達作用距離5.1雷達方程5.1.1基本雷達方程5.1.2目標的雷達截面

積(RCS)5.2最小可檢測信號5.2.1最小可檢測信噪比5.2.2門限檢測5.2.3檢測性能和信噪比5.3脈沖積累對檢測性能的改善5.31積累的效果5.3.2積累脈沖數的確定5.4目標截面積及其起伏特性5.4.1點目標特性與波長的關系5.4.2簡單形狀目標的雷達截面積5.4.3目標特性與極化的關系5.4.4復雜目標的雷達截面積5.4.5目標起伏模型5.5系統損耗5.5.1射頻傳輸損耗5.5.2天線波束形狀損失5.5.3疊加損失(collapsing loss)5.5.4設備不完善的損失5.5.5其他損失5.6傳播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影響5.6.1大氣傳播影響5.6.2地面或水面反射對作用距離的影

響5.7雷達方程的幾種形式5.7.1二次雷達方程5.7.2雙基地雷達方程5.7.3用信號能量表示的雷達方程5.7.4搜索雷達方程5.7.5跟蹤雷達方程5.7.6干擾環境下的雷達方程參考文獻第6章 目標距離的測量6.1脈沖法測距6.1.1基本原理6.1.2影響測距精度的因素6.1.3測距的理論精度(極限精度)6.1.4距離分辨力和測距范圍6.1.5判測距模糊的方法6.2調頻法測距6.2.1調頻連續波測距6.2.2脈沖調頻測距6.3距離跟蹤原理6.3.1人工距離跟蹤6.3.2自動距離跟蹤6.4數字式自動測距器6.4.1數字式測距的基本原理6.4.2數字式自動跟蹤6.4.3自動搜索和截獲參考文獻第7

章 角度測量7.1概述7.2測角方法及其比較7.2.1相位法測角7.2.2振幅法測角7.3天線波束的掃描方法7.3.1波束形狀和掃描方法7.3.2天線波束的掃描方法7.3.3相位掃描法7.3.4頻率掃描7.4相控陣雷達7.4.1概述7.4.2相控陣天線和相控陣雷達的特點7.4.3平面相控陣天線7.4.4相控陣雷達的饋電和饋相方式7.4.5平面相控陣天線饋電網絡及其波束控制數碼7.4.6移相器7.4.7T∕R組件的組成與主要功能7.4.8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概況與應用7.5數字陣列雷達7.5.1概述7.5.2數字陣列雷達的組成和工作原理7.5.3數字T∕R組件的組成和特點7.5.4數字波束形成DB

F的原理7.5.5接收數字波束形成7.5.6發射數字波束形成7.5.7基本數字陣列雷達7.6三坐標雷達7.6.1概述7.6.2三坐標雷達的數據率7.6.3單波束三坐標雷達7.6.4多波束三坐標雷達7.6.5多波束形成技術7.6.6仰角測量范圍和高度測量7.7自動測角的原理7.7.1概述7.7.2圓錐掃描自動測角系統7.7.3振幅和差單脈沖雷達7.7.4相位和差單脈沖雷達7.7.5單通道和雙通道單脈沖雷達7.8角跟蹤精度7.8.1影響測角精度的諸因素*7.8.2對角跟蹤誤差的綜合討論參考文獻第8章 運動目標檢測8.1多普勒效應及其在雷達中的應用8.1.1多普勒效應8.1.2多普勒信息的提取8.1

.3盲速和頻閃8.2動目標顯示雷達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組成8.2.1基本工作原理8.2.2獲得相參振盪電壓的方法8.2.3消除固定目標回波8.3盲速、盲相的影響及其解決途徑8.3.1盲速8.3.2盲相8.4回波和雜波的頻譜及動目標顯示濾波器8.4.1目標回波和雜波的頻譜特性8.4.2動目標顯示濾波器8.4.3MTI的數字實現技術8.5動目標顯示雷達的工作質量及質量指標8.5.1質量指標8.5.2影響系統工作質量的因素8.6動目標檢測(MTD)8.6.1限幅的影響和線性MTI8.6.2多普勒濾波器組8.6.3目標檢測(MTD)處理器舉例8.7自適應動目標顯示系統8.7.1自適應速度補償8.7.2自適

應最佳濾波8.8脈沖多普勒雷達8.8.1脈沖多普勒雷達的特點及其應用8.8.2機載下視雷達的雜波譜8.8.3典型脈沖多普勒雷達的組成和原理8.8.4脈沖重復頻率的選擇8.9速度測量8.9.1連續波雷達測速8.9.2脈沖雷達測速參考文獻第9章 高分辨力雷達9.1雷達分辨力9.1.1距離和速度分辨力9.1.2模糊函數及其性質9.1.3幾種典型信號的模糊函數9.2高距離分辨力信號及處理9.2.1線性調頻脈沖壓縮信號的匹配濾波器9.2.2編碼信號及其匹配濾波器9.2.3時間—頻率碼波形9.3合成孔徑雷達(SAR)9.3.1引言9.3.2SAR的基本工作原理9.3.3SAR的參數9.3.4SAR的信號處

理9.4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9.4.1引言9.4.2轉台目標成像*9.4.3運動目標的平動補償*9.5陣列天線的角度高分辨力參考文獻

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

為了解決軍用無線電頻率的問題,作者程宗明 這樣論述:

《摘要》 1987年解嚴的台灣,邁入一個前所未有的變動,型塑一個世界後進國家之林的民主化特例。在媒體改革部份,莫屬關乎大多數人視聽服務權益之無線電視為首要目標。無線電視的壟斷結構,面臨民主化多元的呼聲,掀起了風起雲湧的「黨政軍退出三台」運動,但在威權政府的支持下依然憾動不搖。另一股電視革新的風潮,為電視技術的徹底改變,從高畫質電視、衛星電視、數位電視等,前撲後繼襲向無線電視,於1998年達到高峰,使無線電視面臨不數位化、就要結束類比獨佔的命運;同一年度,公共電視台開播,注入民主化趨力,使電視結構質變。2000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失去政權庇護的無線電視體制,開始解構,現代化的改革,在渾沌的

遲延中,終於再度啟航。 依據總統傳播政策白皮書意向,兩家國有商營電視台將轉換為公共電視台,並與現有規模組成公共電視集團,向後進國家民主化指標看齊。然而,在數位化整面革命的樂觀期盼下,社會既得優勢結構的份子,紛紛以數位化將會帶來頻道爆炸、言論多元為由,期盼終止公共化政策。不過無線電視數位化之路,面臨內在矛盾、轉尋歐洲數位發展模式之後,著實開了一道興革之門,公共化需求不證自明。 數位化無線電視的需求與目的,呼應了一種再現代化過程:從歐洲的數位經驗,引進共同傳輸平台、製播分離制、公部門投資引領研發等政策觀,反而證明公共電視規模的擴大有助數位化達成,同時型塑媒體生態的民主化意涵:﹝

一﹞建立無線電視多頻道環境,形成壟斷有線系統之外的選擇;﹝二﹞數位化的訊號匯流,提供無線電視發揮資訊與多媒體傳輸的功能,提供公眾生活需求的指引;﹝三﹞數位電視訊號精準與普及度,得以推廣行動收視服務概念,創造公眾移動活動的附加價值; 在政策醞釀過程中,公共電視學習與國際非營利、公共利益與民間產業的電視組織之交流,吸取數位化經驗,提供政策建言,促進立法部門產業代表、新聞局規劃部門、數位電視產業組織合作力量、與民間電視改革團體的集思廣益,推演符合公共利益的數位發展政策。在建立共同傳輸平台的前提下,預期可優先為「落實公共化政策的下層基礎」打下根基。如此,無線電視的發展將邁向一個新里程碑,象徵

第二現代的革新,彌補解嚴後民主化發展的人文斷層,導引視聽文明朝主流文化市場進行改造。這個公共化與數位化的無線電視創新議題,將是台灣民主深化的嶄新指標,值得國人密切關注與參與,一同考驗吾國社會發展抉擇的眼界與智慧。 關鍵詞:公共化、公共電視、民主化、第二現代、數位化、傳播政策。

小功率通信指南︰QRP之道

為了解決軍用無線電頻率的問題,作者[美]阿蘭德 這樣論述:

本書為美國業余無線電轉播聯盟(ARRL)出版、里奇‧阿蘭德(K7SZ)編寫的Low Power Communication第3版中的中文譯本。   QRP在Q簡語里意為降低發信機功率,在業余無線電領域,通常是指使用最高不超過5W的射頻功率來進行通信。近年來,全球各地的QRP愛好者俱樂部數量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加入了這種符合當今低碳、環保潮流的通信操作隊伍。   本書介紹了QRP發展及其優勢、設備和電台附件知識、QRP天線基本知識、QRP操作方案、高頻傳播方式、QRP通信方式和緊急通信等內容。它還提供了QRP呼叫頻率、供應商信息等內容。   本書作者為全球QRP領域的資深專家,內容極

具權威性和指導性,非常適合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從事無線電設計的技術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 第1章 小功率操作導引  第2章 QRP的優勢  第3章 起步  第4章 QRP設備  第5章 QRP操作策略  第6章 QRP天線  第7章 QRP操作者應掌握的短波傳播知識  第8章 QRP電台附件  第9章 QRP特殊操作模式  第10章 應急通信和QRP  第11章 老式電台、軍用電台與QRP  第12章 QRP工作台  附錄A QRP呼叫頻率  附錄B 商品QRP設備和套件制造商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