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張志鵬寫的 掌握汽車電子商機:汽車電子暨零組件產業趨勢報告 和陳建銘的 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中國生產力中心 和全華圖書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工程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邵揮洲所指導 林進偉的 運用萃智理論改善觸控模組顯示器結構之暗態漏光 (2021),提出車用顯示器面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萃智理論、技術矛盾、車用顯示器、暗態漏光、暗態均勻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 鍾憲瑞所指導 鄭偉智的 以價值網觀點探討企業轉型前後的策略差異--以群創光電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價值鏈、產業競合理論、組織變革、併購、價值網的重點而找出了 車用顯示器面板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車用顯示器面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掌握汽車電子商機:汽車電子暨零組件產業趨勢報告

為了解決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作者張志鵬 這樣論述:

如何制定汽車電子發展的藍海策略? 安全是一百多年來汽車產業不變的定律, 注重安全和環保更是汽車電子必須迎合汽車產業必然的趨勢。 本書教讀者發揮創意,並提出正確的投資策略, 讓更多人掌握汽車電子產業商機。   本書導出,汽車電子的藍海產品開發的正確方向,在於全方位的安全主軸思考。 並指出兩個重要觀點: 1.沒有車廠的台灣切入市場的機會,只有在既定取代機械的電子產品上發揮創意。 2.安全用途正是產品開發的無風險正確方向,也是趨勢主流。   導入汽車電子市場的產品,絕非ICT產業的功能效率化邏輯,反而是安全、實用化的創意與效率。 本書由汽車產業--汽車電子的母體趨勢、到結合科技的安全性汽車電子零件逐

一介紹, 並探討台灣發展現狀,說明台灣汽車產業何去何從,及未來的發展契機。 透過本書一定可以提供汽車電子零組件業者參考,創造更多商機。 作者簡介 張志鵬 .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 .2003年亞太科技產業分析協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認證通過 .專長:   科技產業投資分析(光電、通訊及汽車電子產業) .現任:   睿宏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暨青玻科技產業投資公司總經理 .曾任:   1.工商時報採訪組中部辦公室特派員   2.中加創投專案經理   3.金亞太投信協理   4龍邦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事業處協理   5.車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序 許勝雄 序 歐正明 序 蔡裕慶 作者序 前

言 第一篇 汽車零組件產業變動與商機 第一章 汽車電子的產業環境趨勢——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汽車產業全球化驅動因素 1.成本因素 2.技術因素 3.企業策略因素 (二)全球化佈局之下的汽車產業發展 1.亞洲市場重要性逐漸增加 2.全球研發網路的建構與運作 3.產業併購持續增加 4.專業分工取代中衛體系運作 第二章 車輛產業供應鏈變化趨勢與進入障礙 (一)汽車零組件廠商定位之變化 1.全球汽車電子零組件產業發展趨勢 (1)電子化平台的建構與應用大幅成長 (2)聚落與區域中心 2.併購活動與業務分割的影響 (二)產業價值重組所衍生的商機 1.在地合作廠商的重要性 (1)供給方面 (2)需求方

面 2.零組件廠商的角色變化 3.全球汽車產業結構重整的影響 (三)未來產業進入障礙分析 1.規模經濟與範疇經濟效益 2.技術障礙 3.全球協同設計與網路的參與 第三章 新興國家市場重要性與日俱增 (一)新興國家市場對於跨國汽車集團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二)亞洲汽車零組件產業在全球重要性增加 (三)大陸市場汽車零組件與汽車電子 (四)汽車電子在汽車產業的重要地位 (五)通路執行與整車廠的接軌 第二篇 汽車電子產業與技術 汽車電子的基礎技術平台——Telematics 第一章 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與技術 (一)汽車網路 1.汽車電子市場產值兩倍於NB 台廠競逐 2.汽車市場整合帶動車內網路系統技術

大風吹 3.因應各車廠規範一致性 CAN走向標準化 4.CAN BUS系統技術本源 5.CAN技術應用架構 (七)車用DVD播放機市場 成長動能仍強 (八)胎壓顯示器 1.什麼是胎壓顯示器 2.TPMS系統組成 (1)TPMS感側器 (2)壓力╱溫度訊號處理與發射 (3)TPMS發射模組的安裝 (4)TPMS接收器和顯示器 3.TPMS系統方案 (1)元件選擇 (2)省電與喚醒 (3)胎壓與溫度 (4)胎壓感測晶片 (5)胎壓感測模組及晶片生產廠商 (九)車用音響 1.車用DVD產品型態 2.加計Portable DVD Player 2006年車用DVD市場逾千萬台 3.歐美日市場需求大不同

4.數位重生的Radio?美Satellite Radio市場獨領風騷 5.美國數位廣播市場:衛星廣播仍將穩居主流 6.歐洲DAB市場:英國雖獲突破性成長 但車用市場仍有限 7.日韓數位廣播市場:多媒體應用為主目標 (十)汽車安全電子零組件 1.ABS、EBD、ESP安全系統 2.安全氣囊 (1)汽車安全氣囊的迫切性 (2)中國市場具有相當大潛力 (3)市場規模 (4)市場需求現狀 (5)市場進入障礙 3.ESP電子穩定裝置 4.ABS煞車防抱死系統 5.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 6.燃爆式安全帶 6.CAN技術標準不斷更新 車內應用越漸擴張 7.結論 (二)汽車 嵌入式系統扮要角 1.嵌入

式設備在車用電子技術中廣受應用 2.嵌入式系統階段性發展 為智能汽車架構鋪路 3.微控制器應具備更強的功能性 4.智能汽車內部系統複雜化 操作介面朝向簡單化 5.汽車智能化系統朝向安全邁進 6.自動警示 7.自動緊急煞車 8.碰撞警示系統工作原理 (三)汽車傳輸控制單元與Telematics傳輸架構 1.FlexRay網路架構 2.訊框格式化 Frame Format 3.同步、非同步資料轉換 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Data Transfer 4.資料安全與錯誤控制 Data Security and Error Handling 5.FlexRay匯排流的優點

6.結論 第二章汽車電子產品與產業 汽車電子與Telematics系統之整合趨勢 四大子系統 (一)Telematics 1.Telematics的發源 2.主要汽車業者 3.以OSGI平台為發展主軸的GateTelematics 4.GPS手機 (二)車用顯示器 1.車前及車後市場劃分 2.行車資訊系統為當前車用顯示器重要資訊 (三)車用顯示面板 第三章 汽車數位電視 數位電視風潮吹入汽車市場 車用數位電視市場 處於萌芽起步階段 (一)車用數位電視應用市場分析 (二)車用數位電視市場興起 零組件廠商大利多 (三)機上盒晶片、天線設計 發展出新趨勢 1.數位化電源控制 (四)數位化電源勝過類比

控制之處 1.Silicon Laboratories的SI825x系列 2.交換式電源背景資料 (五)車用DVR解決方案 (六)汽車衛星導航 1.車用導航系統市場方興未艾 2.「可攜式+車後市場」快速推升車用導航系統產品需求 3.PND具發展整合隨身應用潛力 4.導航系統車後市場崛起 5.市場大幅成長 車用導航系統產業生態大變動 6.車用導航產品市場成長動能強勁 7.高成長背後潛藏高競爭風險 第四章 台灣汽車電子產業何去何從 (一)台灣汽車電子產業概況 1.產業概況 2.產業架構 (1)通路型態 (2)台灣的Telematics (3)車前市場及車後市場 3.台廠進入汽車電子機會 4.結論

附錄 汽車電子的EDA工具和安全測試 (五)EDA工具 (六)安全測試 1.利用慣性感測器檢測 2.汽車元件的EMI抗擾性測試 3.幾種RF測試方法 4.輻射干擾測試 (1)微波暗室中的輻射天線測量法 (2)TEM單元法 (3)帶狀線法和三平面法 5.傳導干擾測試 (1)電流注入法(BCI) (2)直接注入法 6.汽車元件EMI測試的測試參數 (1)頻率範圍 (2)幅度控制 (3)閉環法 (4)開環法 (5)調變頻率和調變深度 (6)監測EUT (7)報告測試結果 7.針對汽車應用的高可靠性創新半導體方案綜述 (1)針對汽車創新應用的未來結構 (2)汽車創新的未來概念 (3)提高汽車可靠性的未

來功能和概念 (七)輪胎壓力監控 1.輪胎壓力直測量系統 作者序   著手寫書之際,有朋友問我動機。這位在美國克萊斯勒擔任多年汽車研發,後來再從事行銷業務的朋友說:「這是很好的汽車電子產業策略書籍。」他的觀點和我一致。他接著說:「可是一般人可能因為難懂而沒有興趣,而在專業領域又礙於篇幅,很難深入到技術解決方案,替業界解決問題。」言下之意,替我擔心。其實這就是我的寫作動機——提出正確的汽車電子產業策略觀。   近幾年來,企業界一窩蜂從ICT資訊通訊產業投入汽車電子產業,在技術延伸和市場延伸的策略上,的確是合乎邏輯的,因此大家本著ICT產業輕薄短小的使用者端介面的Friendly,到低耗電的既

有慣性邏輯精神,到錯誤糾正的解決方案不斷發揮創意,因此大部分的業界都投入汽車影像通訊以及汽車數位電視的領域。大公司投入相關研發、產品設計,與既有的資源結合想打出微利時代血流成河的另一片天空;小企業則秉持以往創新獨特技術基礎,把汽車電子想成是新興領域,以小搏大式的發揮產品創意。   事實上汽車電子是一百多年的產業,早已是一片「紅海」,在一開始的投入就是在「紅海」中尋求一片「藍海」。因此寫這本書的初衷,重點在於告訴業界先進,應該秉持在紅海中打出一片藍海的基本思考;當然,基本邏輯觀念對了,策略上應如何調整?當然從產品策略到市場策略,因為邏輯和ICT產業的差異,自然應有不一樣的發展。   本書是一本產

業研究型報告的書,基本上設定的讀者群是在產品開發設計層級、以及決策制定者看的書,所採取的精神是由趨勢發展的觀點,引出業界應該從紅海的角度去思考未來汽車電子的藍海策略。而「安全」是一百多年來汽車產業不變的定律,也是汽車電子的核心價值。以藍海策略的觀點,汽車電子從外在環境來看,一百多年來汽車一直扮演交通工具的角色,甚至往後幾十年它也不可能消失。而依附在汽車產業的汽車電子,卻是在不變的汽車產業環境之下「變」的因素。也就是說,隨著科技的演進,材料一再變、組件在變,零件也在變,變的是如何使汽車更符合現代生活環境下現代人的需求,因此材料要更好、可以做得更薄或更省電,且使用上要更方便之外,始終不變的卻是駕駛

汽車一定要「安全」;而符合現代環境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環保」。因此安全和環保是汽車電子必須迎合汽車產業不變的必然趨勢。   當然,處於「紅海」中的汽車電子,在不變的安全和環保趨勢之下,制定的藍海策略一定要發揮創意,而創意的發揮就是本書所強調的重點:「創意總是要植基在安全之上。」而非單純的創意,這與一般ICT產業完全不同。   本書提供的藍海策略思考方向,其實就是「沒有車廠的台灣切入市場的機會,只有在既定取代機械的電子產品上發揮創意。」這種觀念當然可想而知,會讓習慣於產品創意的ICT產業很不習慣甚至排斥。但事實上筆者早就料想到這樣,因此本書不將目前台灣已存在的汽車電子六十多項產業都列入(參考書中圖

1-1的魚骨圖),在汽車光電子產業的底盤、懸吊、引擎、電力電子、保全以及車載資訊系統中,只列具有「藍海」潛力的高科技產業,目的也在於具體提出藍海策略思考方向。   同時考慮寫此書的原始目的,並礙於篇幅,特別設定ICT產業朝汽車電子產品開發和市場策略決策者為目標讀者,因此介紹上只切入產業環境、市場結構與趨勢以致技術產品功能方塊,而不繼續深入到技術解決方案,目的都是讓讀者體會並不斷去思考、印證本書所提出「藍海」思考策略。   在此也特別舉出電子科技產業容易了解的嵌入式系統,如何應用在汽車電子的例子說明之。   嵌入式系統在手機功能多元化發展之際,從介面層到中間層、操作層到使用者的客戶層,整個軟體平

台的技術核心在於通訊協定的堆疊。也就是將每一層程式設計配合過去經驗,寫出一套使用上方便、甚至可以因為功能好,節省元件數目而節省成本的程式。所以寫軟體重點在於整合和經驗。   但是汽車的通訊協定,由早期的區域控制CAN到目前公認較符合汽車功能化的FlexRay,CAN因為採匯流排控制,因此非常精準,不會有延遲,但是精確速度快的情況下,一旦發生錯誤,幾次之後必須切斷,會因此威脅行車安全。但FlexRay是由實體層與資料連結層兩基層結合,當檢測出一定次數的錯誤時,FlexRay本身可以不動作,讓應用軟體去處置,雖然有延遲的發生,但不會發生中斷而產生安全威脅,因為它符合安全要求的精神,因此逐漸普及。近

來大部分汽車都採此一標準。但CAN並不會消逝,反而在局部控制上,因為它採匯流排的精準和速度的優點,在局部系統反而被大量採用。也就是CAN採時間控制的軟體設計和FlexRay採事件觸發與時間觸發並行,雖因FlexRay出現,部分功能被取代,但CAN本身也用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並不受影響。其變化的主軸仍取決於「安全效率」。這一事實證明汽車電子並非如ICT講求替代性及功能效率,而是「安全效率」。   講到這裡,也感慨國內許多業者習慣和不了解台灣汽車電子的產業特性和處境,走了很多冤枉路。我們不妨也想想,像傳統的汽車電力電子regulator整流器,用了幾十年都還在用,未來還是會用,整流是必要的,因為它使汽

車「安全」。但整流器的功能必須增加,未來要思考的是它將數位化或材料安全化等,而不只是低耗電或面積越來越小而已。   汽車是一個一百多年產業,本身涵蓋的產業就包括了五個大系統;所衍生的產業光汽車電子產業在台灣就有六十多種。筆者為了讓讀者更容易了解本書強調的觀點,在觀點之下採印證的方式敘述,並特別經過整理,列出ICT產業技術可延伸,而在科技化趨勢下具有潛力的十三個產業,每一產業都由市場環境到產品設計及發展,並深入產品目前的技術功能方塊逐一介紹。   本書的用意在於提供業者重新從紅海中朝藍海檢視,修正方向,掌握未來商機,不要再走冤枉路。這也是筆者從事創投業多年,並深入了解汽車電子產業後的心血和心得,

此一獨特用心也希望喚起政府在產業策略上的調整,使政策更能與產業輔導結合,幫助業者更具產出效益。 作者 張志鵬於2006/9/9

車用顯示器面板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6775)經過數年重新整頓,已從過去專業擴散板及導光板供應商,轉型為機能材料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在2020年5月29日、重新登錄興櫃,預計將在2021年、掛牌上市。穎台科技董事長王志鴻表示,過去公司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電視應用市場,但是現在已經分散到不同產業,包括IT資訊產品、筆電、手機、照明,以及汽車。尤其車載顯示面板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未來對於背光需求應可期待。

#穎台 #導光板 #擴散板 #液晶電視 #顯示器 #照明 #車用 #MiniLED #機殼 #許曉嘉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運用萃智理論改善觸控模組顯示器結構之暗態漏光

為了解決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作者林進偉 這樣論述:

車用顯示器近年來倍受重視,隨著市場的應用快速進步與新冠肺炎疫情後之拉貨需求強勁,使得全球顯示器市場急速擴張,在平面轉換顯示技術應用中,對於暗態視效表現較弱於其他顯示技術,為使滿足德國車用顯示器協會制定之規範,必須透過整體性的結構考量,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滿足車用顯示器客戶之要求,達到整體營運出貨需求最大化。本研究透過萃智理論導引,確實應用於平面轉換顯示技術之觸控模組顯示器,在新產品設計開發過程中,因暗態漏光導致暗態均勻性未能滿足德國車用顯示器協會之規範,導致產品評價失敗時,透過萃智理論的技術矛盾法則,將問題分析後之欲改善參數與使其惡化參數帶進矛盾矩陣表,使其觸發對應之創新發明原則,由此搭配不實驗

測試條件找出最佳改善方式,解決暗態漏光無法滿足規格之問題。本研究發現使用反向堆疊設計架構,可以有效降低暗態漏光的程度,且可以提升暗態均勻性,提升觸控模組顯示器於車用應用領域,使滿足出貨暗態均勻性可達大於等於50%以上之水準。

液晶顯示器技術入門

為了解決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作者陳建銘 這樣論述:

  在這科技大幅躍進的時代,有許多因科技的進步而衍生出的產品「液晶顯示器」便是其中一項熱門產品;本書詳實說明液晶顯示器的技術與發展,第一章介紹液晶顯示器技術的歷史;第二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原理,第三章介紹液晶顯示器驅動技術;第四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動作模式與面板構成;第五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改良技術;第六章介紹液晶顯示器的應用與將來展望,本書適合私立大學、科大電子、光電工程系三、四年級之「液晶顯示器概論」、「液晶顯示器」課程使用。 第1章 液晶顯示器的歷史11.1 液晶的發現和液晶顯示器的發明21.2 液晶顯示器的發展3第2章 液晶顯示器的基礎132.1 液晶材料的基礎142.1.1 液晶狀

態142.1.2 液晶分子282.1.3 液晶物性402.2 液晶顯示器面板的基本構造和動作原理622.2.1 面板的基本構造與面板內的液晶分子配向622.2.2 配向處理與液晶分子的界面配向672.2.3 由液晶分子配向變化的透過光強度開關692.3 液晶顯示器的基本特性742.3.1 閾值電壓特性742.3.2 時間響應特性772.3.3 光學特性802.4 中間調顯示特性與全彩表示的原理832.4.1 中間調顯示832.4.2 全彩顯示852.4.3 畫質評價87第3章 液晶顯示器驅動技術的基礎933.1 各種驅動方式943.2 被動(passive)驅動963.3 主動驅動1003.3

.1 驅動原理1003.3.2 極性反轉1023.3.3 電壓保持特性1043.4 主動元件1063.4.1 薄膜電晶體1063.4.2 薄膜二極體1103.5 驅動單元及顯示器模組113第四章 液晶顯示器的動作模式與面板構成1174.1 各式各樣光學的方式1184.2 透過型液晶顯示器1184.2.1 TN模式1184.2.2 STN模式1304.2.3 IPS模式1364.2.4 VA模式1484.3 反射型液晶顯示器1544.4 半透過型液晶顯示器1574.5 投射型液晶顯示器158第5章 液晶顯示器的改良技術1635.1 低消耗電力化、低驅動電壓化1645.1.1 光源部的低消耗電力化

1645.1.2 顯示面板部及驅動電路部的低電壓、低消耗電力化1665.2 廣視野角化1675.2.1 由光學補償或配向分割作TN模式液晶顯示器的廣視野角化1675.2.2 於IPS模式液晶顯示器的配向分割構造1705.2.3 於VA模式液晶顯示器配向分割構造1715.2.4 於三種類廣視野角化液晶顯示器的色彩偏移1745.3 高速響應化1785.4 大型、高精細化182第6章 液晶顯示器的應用與將來展望1856.1 鐘錶、電子計算機1866.2 手提型電腦、電子字典、文書處理機1896.3 筆記型電腦1906.4 桌上型個人電腦1926.5 手機、個人資訊終端機1936.6 數位相機、數位攝

影機1956.7 汽車用顯示器1976.8 駕駛艙顯示器1986.9 電視機2006.10 立體顯示器2016.11 電子紙張2026.12 穿戴式顯示器、虛擬實境顯示器2036.13 結 論205專 欄 液晶顯示器的發明─引自Heilmeier*的自傳11分子的不對稱性(Chirality)與螺旋配向構造26在液晶分子間作用的凡得瓦力的本質39強介電性液晶的自發極化54黏滯係數與動黏滯係數的單位56一般光線與異常光線68透明電極79人類的視細胞與液晶92幅頻率與場頻率96配向處理膜用的聚合物(polymer)高分子145強介電性液晶的作動模式146向列型(nematic)液晶的高速響應模式1

47相位差膜153/4波長板與圓偏光155盤狀液晶176高分子液晶177全書參考文獻209索 引215

以價值網觀點探討企業轉型前後的策略差異--以群創光電為例

為了解決車用顯示器面板的問題,作者鄭偉智 這樣論述:

由於台日韓等國家在TFT-LCD產業持續激烈低價競爭,造成全球面板市場呈現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當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導致嚴重的經濟不景氣,台灣的面板廠商開始意識到「競爭優勢」、「產業整合」才能獲得生存機會,最有名的例子即2010年群創光電一連合併了統寶光電與奇美電子,使產能站上全球第三大位,也重新改寫了產業裡的競合關係,想要使企業快速成長,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併購策略,可以直接獲得「綜效」。 原本即為全球第四大面板廠的奇美電子一路走來即依靠本身的競爭策略,如供應商垂直整合、專注大尺寸面板、技術自主等策略,在面對被群創光電併購後的新態勢,對原本的競爭策略是否會因為併購所啟動的企業轉型而有

所變化,本研究將藉由文獻的探討及個案資料的蒐集及價值網的分析方法,希望能瞭解企業在經歷併購前後的策略差異,而這樣的差異是否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創造經營綜效,為股東創造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