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所得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資本所得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神樹兵輔寫的 圖解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為什麼資本家即使什麼都不做,財富也會一直增加?(修訂版) 和(美)索尼亞·賈菲的 芝加哥價格理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労働所得と資本所得-日米欧の家計所得と資産・負債の比較也說明:本稿では、日本、米国、ユーロ圏における最近20年間の家計の所得を、資本所得の観点から分析する。 トマ・ピケティは、歴史的に見て一国の所得格差が拡大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十力文化 和東方出版中心所出版 。

東海大學 經濟系 張振維所指導 呂鈺婷的 美國與歐洲工時差異之分析 (2021),提出資本所得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勞動供給、所得稅、消費稅、休閒外部性。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財政學系 陳國樑所指導 連昱羽的 稅制與所得分配不均—兩稅合一的實驗 (2021),提出因為有 租稅制度、所得分配不均、兩稅合一、合成控制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資本所得的解答。

最後網站我國資本所得有效稅率之研究 - Global ETD Search則補充:資本所得 所負擔的稅額之高低,以及稅負輕重對投資誘因的影響,向來為經濟學者所 ... 在經濟學上,往往用有效稅率(Effective tax rate)來表達資本所得的租稅負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資本所得,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為什麼資本家即使什麼都不做,財富也會一直增加?(修訂版)

為了解決資本所得的問題,作者神樹兵輔 這樣論述:

  貧富差距的惡化,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如果你曾因為複雜和困難而拒絕瞭解,結局就只能讓經濟強權決定你的未來!     ●後疫情時代,貧富差距會更形嚴峻   ●身為勞動階級的我們,不能不重視資本主義危機   ●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資本的財富累積遠遠大於經濟成長率     從各種不同的數據解開「資本」的真實型態!讓你更懂得皮凱提觀點究竟為全球經濟擔心什麼?這是一本專為「看不懂」或是「沒時間閱讀」的讀者們統整、摘要重點的超圖解     解析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書籍   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被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選為2014年最佳財經書。     皮凱提費時15年左右,統整跨越三世紀20個以上國家的歷史資料,立基於這些龐大的數據資料而成。如此一來,難免因資料過於龐雜,而較難理解,在面對這700多頁的內容時很容易就會心生距離。     作者神樹兵輔先說明皮凱提的論點與馬克思、顧志耐有何不同;再整理出皮凱提書中佐證其論點的歷史資料,輔以日本研究資料等,讓論點在文字說明的同時,運用系統性的圖像說明,使得理論更加立體、生動。     貧富不均是現代社會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皮凱提書中運用其蒐集的資料,詳細說明目前各地面臨的狀況。尤其,2020年全球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下,各國經濟受到重創,美股甚至出現3次

熔斷機制,更是過去不曾發生的;各個產業面臨裁員潮,特別航空、觀光旅遊業更是大受波折,失業人口比例急速攀升。各國政府也不得不為本國經濟做出量化寬鬆等活化經濟的政策,卻可能會迎來通貨膨脹。然而,皮凱提特別指出通貨膨脹對資本家的影響不大,卻會對一般勞動階層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壓力,因為資本累積財富的速度,遠高於經濟成長率,使得貧富差距日益加劇。     我們在解決問題前,必須先瞭解原因。本書開頭即告訴你皮凱提風潮興起的原因,以及其理論的中心思想: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進而對比2011年美國占領華爾街事件,更能突顯其理論所描述的分配不均所造成的貧富衝突。     接下來,特別整理各種不同的數據並詳述資本的型

態,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建立基礎知識,從中瞭解資本本質、並瞭解所得分配的矛盾、以及和經濟成長率的關聯等。     並且也特別針對貧富差距做分析,從過去到現在的資本演變探討貧富差距的現象,特別針對全球分配不均的現象說明。最後是皮凱提面對貧富差距日益嚴重的現象所提出的解決方針,還有皮凱提發表至今,專家們所提出的正反見解,本書都全面性整理,讓您更完整地掌握《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並能從其他觀點檢視之。並幫助讀者瞭解全球經濟趨勢,不致淹沒於金融風暴中。   本書特色     幫你統整「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近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書籍的重點內容   1.全書5章節,從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受矚目的原因到

資本主義矛盾的探討,進而點出全球共同的經濟問題。   2.濃縮700多頁內容成80項精華,即使是忙碌的現代人也能把握時間、隨時閱讀。   3.將複雜的文字圖像化,讓讀者輕鬆抓住核心問題。   4.整理當代知名經濟學家對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的正反論點。   5.方便易攜帶,通勤閱讀也不會造成負擔。

資本所得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2037438303076494 就有機會抽《為何你買不起房子?》一本。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21.8.20 - 2021.8.27
👍 感謝 手民出版 提供5本贈書
-
本集關鍵字:
台北房價所得比 | 房地合一税2.0 | 囤房稅 | 土地壟斷 | 經濟租 | 亞當斯密 | 新古典經濟學派 | John Bates Clark | 凱因斯主義 | 新自由主義 | John Rawls | 財產所有民主制 | 柴契爾 | 購買權 | 房屋私有化 | 信貸管制 | 金融大改革 | 債務轉移 | 證券化 | 次級房貸 | 生命週期假說 | 亞洲四小龍 | 低利率 | 利益相關人銀行


推薦閱讀:
Peter Moskowitz《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David Harvey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
Ken-Hou Lin, Megan Tobias Neely《大逆轉:金融擴張如何推升不平等》

美國與歐洲工時差異之分析

為了解決資本所得的問題,作者呂鈺婷 這樣論述:

本論文研究了勞動所得稅、資本所得稅、消費稅、休閒偏好和休閒外部性對總體經濟的影響。研究發現,勞動所得稅在解釋美國和歐洲之間工作時間差異的效果最顯著。此外,本文發現休閒外部性對工作時間的影響高於資本所得稅率,然而其對工作時間的影響低於勞動所得稅率和消費稅率。

芝加哥價格理論

為了解決資本所得的問題,作者(美)索尼亞·賈菲 這樣論述:

基於芝加哥大學的傳奇經濟學課程“經濟學301”的權威教科書。   價格理論是一個強大的分析工具包,它被廣泛用於衡量、解釋和預測市場中的人類行為。這本精闢的教科書不僅提供了對價格理論的精要介紹,而且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實踐方法,使學生能夠“幹中學”。本書基於芝加哥大學的熱門博士生課程“經濟學301”,強調通過對價格理論的應用來掌握其內容。   《芝加哥價格理論》的特色是,沉浸式的遍佈各章節的案例,如成癮商品、城市房地產定價、禁令的影響、生命統計值以及職業選擇。本書主要從一個行業、地區或人口群體的整體來研究人類行為,但也通過相關個體模型來闡述由小見大的邏輯關係。價格理論可以為稅收

、教育、房地產市場、政府補貼等實際問題提供令人歎為觀止的答案,而這些內容均在本書中得到闡釋。

稅制與所得分配不均—兩稅合一的實驗

為了解決資本所得的問題,作者連昱羽 這樣論述:

世界各國所得分配不均 (income inequality) 的現象日漸擴大,各國政府經常使用租稅制度進行所得重分配。然而,關於稅制之設計如何影響所得分配不均,實證研究往往受限於估計中的內生性 (endogenous) 問題,使其認定更加複雜。準實驗 (quasi-experiment) 方法闡明了稅制與所得分配不均之間的因果關係,並幫助研究人員減輕內生性問題。本文應用差異中之差異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及合成控制法 (synthetic control method, SCM) 分析我國 1998 年實施之兩稅合一制度 (income tax i

ntegration) 對所得階層中前 5% 及前 10% 所得者的影響。使用來自 13 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國家的資料形成 DID 方法中的相同權重控制組 (control group) 或 SCM 方法中之加權平均合成控制組 (synthetic control group),並比較稅改前後與臺灣之間最高所得份額 (income share) 的差距,以評估稅改之政策效果。DID 估計結果顯示兩稅合一對所得分配不均的影響並不顯著,惟無法構建出合適的控制組,使 DID

結果存有疑慮,故不能以此推論稅改不會影響分配不均。SCM 實證結果則顯示稅改以後,臺灣前 5% 及前 10% 所得者之所得份額有逐漸擴大的趨勢,與未實施稅改的合成控制臺灣相比,1998–2010 年平均多出 0.0182 及 0.0276。此外,稅改實施前後,前 5% 及前 10% 所得群體中,臺灣與合成控制臺灣之間最高所得份額的差距平均分別成長了 36.40% 以及 6.90%。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兩稅合一對於所得的均等具有不利影響,並補充了關於稅制設計與所得分配不均之間實證證據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