蛺蝶幼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蛺蝶幼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裕榮寫的 臺灣蝴蝶生活史百科圖鑑 和阿鏘的 阿鏘的毛毛蟲觀察日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晨星 和台灣東販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徐堉峰所指導 黃智偉的 隱藏種或多形性?細帶環蛺蝶(Neptis nata)幼蟲多形性初探 (2016),提出蛺蝶幼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細帶環蛺蝶、隱藏種、多形性、寄主植物。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宜蘭大學 園藝學系碩士班 陳素瓊所指導 邱奕霖的 光週期對淡紋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 limniace (Cramer))和玉帶鳳蝶(Papilio polytes polytes L)發育之影響 (2014),提出因為有 淡紋青斑蝶、玉帶鳳蝶、光週期、發育、存活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蛺蝶幼蟲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蛺蝶幼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臺灣蝴蝶生活史百科圖鑑

為了解決蛺蝶幼蟲的問題,作者洪裕榮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費時10年的時光,以專業攝影的觀點來拍攝與記錄的蝴蝶傳記。   本書由曾獲世界攝影10傑的知名生態攝影家洪裕榮先生撰文/攝影。   書中採用專業級鏡頭與軟片,以拍攝蝴蝶特寫來呈現,並選用高級紙張,結合最新印刷技術製作而成。同時延請蝴蝶分類專家徐堉峰博士,為本書審訂內文。   全書共收錄111種蝴蝶,以生活史來陳述蝴蝶的生命過程,總共使用了3230多張特寫專業級圖片,去蕪存菁的捨去羽翼破損、影像不清晰,以可清晰辨識的圖片為主,同時附記攝影手札和156種蝴蝶食草,以方便野外辨識。   ◆臺灣111種蝴蝶生活史紀錄   詳述臺灣111種蝴蝶完整生活史及各階段觀察重

點。   ◆3230張專業生態寫真圖片解析   國內外屢獲大獎的生態攝影家,以特寫照片帶領讀者辨識蝴蝶各個時期的清晰樣貌。   ◆156種蝴蝶食草圖文詳解與蝴蝶攝影手記   介紹蝴蝶食草方便野外觀察,不藏私分享蝴蝶攝影技巧。   ◆耗時10餘年的典藏版鉅作   ◆最詳盡千餘種食草植物與蝴蝶對照表   這是一本賞蝶、植物與攝影參考之寶典,非常值得典藏與細細品味。 本書特色   1.以3000多張專業生態寫真圖片,解析臺灣111種蝴蝶的完整生活史紀錄。   2.由國內外屢獲大獎的生態攝影家洪裕榮撰文攝影,並延請徐堉峰博士審訂,為耗時10餘年的典藏版鉅作。   3.不僅記錄臺灣蝴蝶生活史,更是

156種蝴蝶食草圖文詳解與蝴蝶攝影手記,書中隨附千餘種食草植物與蝴蝶對照表。

蛺蝶幼蟲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白點褐蜆蝶
Abisara burnii etymander
別名:阿里山小灰蛺蝶

棲息在常綠闊葉林林床、林緣、溪流邊。一年多代。成蝶飛行飛行活潑。幼蟲取食紫金牛科賽山椒葉片。

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北部少見。臺灣以外見於中國大陸南部、印度阿蕯密、中南半島北部等地。
This butterfly living in Taiwan, south China, india, and Indochine.

Host plants:
藤毛木槲 Embelia laeta papilligera
賽山椒 Embelia lenticellata
小葉鐵仔 Myrsine africana

隱藏種或多形性?細帶環蛺蝶(Neptis nata)幼蟲多形性初探

為了解決蛺蝶幼蟲的問題,作者黃智偉 這樣論述:

細帶環蛺蝶(Neptis nata)在臺灣的族群被視為特有亞種ssp. Lutatia Fruhstorfer, 1913,一年多代,廣泛分布於全島低中海拔的地區,為廣食性物種,目前已知可利用的寄主植物包括了大麻科的朴樹(Celtis sinensis)、石朴(C. formosana)、山黃麻(Trema orientalis),榆科櫸木(Zelkova serrata),豆科水黃皮(Pongamia pinnata)、老荊藤(Millatia reticulata)、葛藤(Pueraria lobata),大戟科刺杜密(Bredelia insulana)等,由野外觀察及室內飼養之記錄顯

示,細帶環蛺蝶在利用不同寄主植物的時候,其幼蟲會有不一樣的形態表現,像是利用豆科水黃皮的幼蟲體色偏褐色、利用大麻科的幼蟲體色雖然偏綠,而利用榆科櫸木的幼蟲則表現出紅色的體色。為了瞭解造成細帶環蛺蝶產生此多形性的原因以及釐清細帶環蛺蝶的分類地位,本研究經由計算利用不同寄主的幼蟲的體色表現、雌蝶野外產卵時的微棲地選擇偏好及生物條碼(DNA Barcode)分析來檢測細帶環蛺蝶在利用不同寄主植物時的幼蟲多形性確切原因為何,最後由研究結果顯示細帶環蛺蝶幼蟲多形性並非內含隱藏種或是寄主轉移,而是因利用不同寄主而造成的體色改變。關鍵字:細帶環蛺蝶、隱藏種、多形性、寄主植物

阿鏘的毛毛蟲觀察日記

為了解決蛺蝶幼蟲的問題,作者阿鏘 這樣論述:

臺灣首本以「毛毛蟲」為主題的圖文插畫圖鑑 88張全彩毛毛蟲插畫X59種圖鑑式介紹   市面上與蝶蛾相關的昆蟲圖鑑並不少,   每到春夏兩季也有大批人潮到各地欣賞美麗的蝴蝶,   但對於這些蝴蝶的幼年期——毛毛蟲,大家又有多少認識呢?   本書以輕鬆可愛的全彩插畫,搭配簡單易懂的毛毛蟲圖文式簡介,   讓你滿懷愉悅的接受這群全身毛絨絨、肥滋滋咕啾咕啾、   像果凍一樣滑嫩Q彈的可愛又迷人的小生物。 聯合推薦   玉  子/野生動物圖文創作者   黃仕傑/科普書籍作者、節目主持人   曾文宣/泛科學、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張東君(青蛙巫婆)/科普作家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光週期對淡紋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 limniace (Cramer))和玉帶鳳蝶(Papilio polytes polytes L)發育之影響

為了解決蛺蝶幼蟲的問題,作者邱奕霖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光週期對淡紋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 limniace (Cramer)) (鱗翅目:蛺蝶科)與玉帶鳳蝶(Papilio polytes polytes L.) (鱗翅目:鳳蝶科)發育之影響。將淡紋青斑蝶與玉帶鳳蝶當日產下的卵,置於25 ± 1 ℃,80 ± 5% RH,五種光週期(8L:16D、10L:14D、12L:12D、14L:10D、16L:8D)之生長箱內,淡紋青斑蝶和玉帶鳳蝶分別以華他卡藤(Dregea volubilis)、檸檬(Citrus limon),單隻飼育幼蟲發育至羽化成蝶,每日調查不同光週期對其各蟲期生長發育之情形。試驗結果顯示,淡紋青

斑蝶於日長14 hr組時孵化率只有76%,以日長12 hr組和日長8 hr組孵化率達90及80%;而玉帶鳳蝶日長14 hr組卵孵化率只有56%,以日長10 hr組和日長8 hr組卵孵化率達98和92%。第一齡幼蟲發育至羽化成蟲的存活率,淡紋青斑蝶以日長8 hr組最高為92.5%;而玉帶鳳蝶在五種光週期處理下存活率為47.6-57.1%,皆無差異。卵發育至羽化成蟲的平均發育日數,淡紋青斑蝶於日長10 hr組最短為25.05日,日長16 hr組最長為33.91日,而玉帶鳳蝶則是日長14 hr組最短為34.87日,日長8 hr組最長為43.04日。在五種光週期處理下,第五齡幼蟲頭殼寬淡紋青斑蝶必需超

過3.39 mm,玉帶鳳蝶則需超過4.53 mm的閥值方可化蛹。兩種蝶幼蟲齡期與頭殼寬度的常用對數間呈正相關,皆符合戴爾法則。在雌、雄蝶性別比,淡紋青斑蝶與玉帶鳳蝶其性別比皆為1:1,可知兩種蝶性別比不受這五種光週期影響。淡紋青斑蝶與玉帶鳳蝶之蛹重有隨著日長增長而增加的趨勢。在五種光週期處理下,淡紋青斑蝶成蟲翅長翅寬皆無差異;而玉帶鳳蝶成蟲翅長翅寬以日長16 hr組者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