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潔陳坤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徐正戎、鄧學良所指導 吳正中的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以行政法五大架構為分析 (2021),提出董潔陳坤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行政法五大架構、跨境犯罪、司法互助、兩岸共打、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辦公室。

而第二篇論文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文學碩士班-靈性諮商組 陳秉華所指導 蔣宗芬的 陪伴生命末期至親的中年女性家屬之心路歷程與教牧關懷 (2021),提出因為有 生命末期、中年女性、心路歷程、臨終教牧關懷的重點而找出了 董潔陳坤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董潔陳坤,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之研究-以行政法五大架構為分析

為了解決董潔陳坤的問題,作者吳正中 這樣論述:

海峽兩岸早於1987年恢復往來,交流日趨頻繁,也因此衍生跨境犯罪之問題。然而,由於海峽兩岸彼此的政治歧見無法解決,前述跨境犯罪問題也難以透過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之方式解決,對於海峽兩岸人民之權利保障明顯不足。 所幸近年來海峽兩岸交流出現歷史性的機遇,得以積極開展。海峽兩岸已於2009年4月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跨境犯罪與司法互助雖已有所法制依循與具體成效,但仍存在許多困境,需要更多的磨合與探索其具體措施。本文研究之主要重點,即在分析與探討海峽兩岸共同打擊跨境犯罪現況、對刑事司法互助業務的影響,以及建立「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辦公室」的可行

性。 同時,本文並嘗試以行政法五大架構為研究方法與分析,研議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相關合作策略,提供相關部門實務運作之參考。

陪伴生命末期至親的中年女性家屬之心路歷程與教牧關懷

為了解決董潔陳坤的問題,作者蔣宗芬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旨在於瞭解中年女性在陪伴生命末期至親的心路歷程與接受教牧關顧之經驗。研究問題為1.中年女性家屬在陪伴至親從生命末期到臨終的過程中,其所經歷的心路歷程為何? 2.中年女性在陪伴至親從生命末期到臨終的過程中,其身體、心理、社會家庭、靈性各層面之壓力為何? 3.中年女性在陪伴至親從生命末期到臨終的過程中,所接受的教牧關懷經驗為何?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之敘說研究,以半結構的個別訪談進行資料蒐集,邀請兩位過去生命中曾陪伴先生從罹癌至病逝經驗的中年女性為研究參與者。研究者採用敘說研究法之「整體-內容」的觀點來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兩位受訪者在陪伴先生罹癌末期的過程中,都經歷起始期、中間期

、與終末期三個階段,但兩人在每個時期的心理與情緒反應不盡相同。二、兩位受訪者在身、心、社、靈所遭遇的困擾和壓力,身體方面有:失眠、胃口不好、頭痛..等現象;心理方面有:1.憂鬱的情緒2.預期性哀傷3.害怕和死亡焦慮4.治療的兩難和不確定感;社會家庭方面:1.缺乏疾病及照護的知識及技能,或超過了個人能力所及範圍,擔心無法提供合適的照顧品質 2.在家庭及教會生活方面受到很多的限制,導致無法得到足夠的情緒支持;靈性方面:1.質疑上帝的慈愛良善,2.受害者心態,認為無法抗拒上帝執意帶走先生的旨意,感到無奈悲痛。三、兩位受訪者接受教牧關顧的經驗,包括:正向及負向的經驗。其中正向經驗,包括:1.醫院的探訪

陪伴如同教會小組的模式,帶來平安喜樂2.提供照顧病人的經驗及愛心奉獻,受訪者感受到支持與關愛3.信徒醫院探訪提供病患信仰的途徑,給予未來家人再相見的盼望4.牧長陪伴辦理死亡手續,帶來平靜及安慰;負向經驗,包括:1.牧者缺乏對臨終現象的認知,引起家屬的憤怒2.牧者缺乏瞭解喪親者對臨終儀式的期待與需求3.牧者缺乏對喪親者悲傷輔導的認識4.教會狹隘的醫治觀,讓喪親者感到受傷及羞愧。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針對本研究限制,未來研究方向、實務工作者、及臨終教牧關懷教育給予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