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案齊眉意難平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舉案齊眉意難平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蔣理容寫的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 和周濱的 美人詩裡的中國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玉山社 和晶冠出版社所出版 。

華梵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林素玟所指導 楊雅馨的 任是無情也動人── 《紅樓夢》薛寶釵情感心理歷程研究 (2015),提出舉案齊眉意難平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紅樓夢、薛寶釵、性格情感、心理歷程、嫉妒。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舉案齊眉意難平,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多桑蔣渭川的二二八

為了解決舉案齊眉意難平的問題,作者蔣理容 這樣論述:

  從婚禮後才「初識蔣家」的秋霞,   從生活細節裡常常不經意地感受到無處不在的二二八陰影;   她親眼見過吳國楨帶美國使節「每天」來訪,   也親歷了接受民政廳長任命後,蔣渭川遭半山派鋪天蓋地的羞辱……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巨大傷痛,本土菁英幾乎被消滅殆盡,半山與外來集團佔據台灣的權力核心,噤聲成為台灣人普遍的生存方式。   蔣渭水的弟弟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失去女兒蔣巧雲,卻也因後來在國民黨政權中當官而飽受不同的評價。本書作者蔣理容是蔣渭川的孫女,她用母親秋霞的視角,參考蔣渭川日記、美國「國家檔案局」已經解密的二二八前後美、中、台三方的往來電文

等資料,以小說題材,娓娓道來蔣渭川一家當時的處境與遭遇……   誠如蔣渭水的曾孫蔣寶漳所言:「史學家和民間對於蔣渭川在二二八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始終難有定論,或許跟當時延伸至今仍然詭譎的政治情勢有關,受難後竟能在政府體制內任官更是爭議不斷。但蔣渭川在事件中痛失愛女,且在不知是否有明天的亡命生活中所寫下的逐日手記,絕對是瞭解事件真相的重要且可信的管道之一。理容姑姑以小說筆觸書寫《秋霞的一千零一夜》,還原蔣家人相處的實情實景,並全文收錄蔣渭川當時的日記,深富人性且具臨場感,可說是最能貼近史實的軟性素材。」 本書特色   1.以小說體,從蔣渭川媳婦秋霞的視野,看那個時代。   2.融合蔣渭川日記

、美國「國家檔案局」已經解密的二二八前後美、中、台三方的往來電文資料,真實呈現那個時代與那些發生的事。

任是無情也動人── 《紅樓夢》薛寶釵情感心理歷程研究

為了解決舉案齊眉意難平的問題,作者楊雅馨 這樣論述:

《紅樓夢》一書中的人物琳瑯滿目,研究成果之豐碩,可謂汗牛充棟。本論文針對《紅樓夢》中備受爭議的人物──薛寶釵進行研究,以其對賈寶玉及林黛玉情感心理歷程之變化,作為主要研究論題。 薛寶釵的情感心理歷程除了受到先天特質與性格影響外,後天的家庭背景、教養方式、社會文化也都影響著她在情感上的表現,其中以社會文化中的禮教觀念對寶釵影響最大。而透過寶釵情感心理歷程的探究,可以發現她不僅對寶玉產生情意,甚至已到了不惜違禮坐其床畔的地步,但也因為寶玉的一席夢話使她回到「看似無情」的狀態。 不過,她與黛玉的姊妹情誼卻日漸親暱、濃厚,而這樣交錯的情感心理歷程發展的背後心理因素,直指的正是不被當時社會

所接受的「七出」之妒,無怪乎寶釵將之藏匿的如此隱密,也因此讓「藏奸」之論有了一個新的說法。然而,不論寶釵「藏奸」與否,她最終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會風氣籠罩下,憑藉著現實的情勢,達成她與寶玉齊眉舉案的目的,但事與願違,有了一個「意難平」的悲劇結局。 總之,《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情感可用一句話來解釋:對寶玉看似無情卻堅貞;對黛玉看似有情卻殘忍,可真是一個真真切切的「薛寶釵」。

美人詩裡的中國史

為了解決舉案齊眉意難平的問題,作者周濱 這樣論述:

  三十位美人,有的名字如雷貫耳,有的名字未曾相識。   她們的筆下,說盡世間風華;她們經歷過的愛與憎,都是歷史的苦與樂。   劉細君、卓文君、班婕妤、蔡文姬、謝道韞、胡太后、上官婉兒、江采萍、李季蘭、宋家姊妹、杜秋娘、薛濤、劉采春、步非煙、魚玄機、花蕊夫人、魏玩、李清照、唐琬、朱淑真、吳淑姬、王清惠、管道昇、馮小青、柳如是、寇白門、董小宛、沈宛、袁機、吳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朝代的興盛衰亡影響了多少紅顏美人的一生起落,她們都是史頁有載的女子,也曾經留下了無數的經

典詩詞──   「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   「王謝風流」裡的謝家姑娘嫁給王家公子,怎麼就是個不幸的開始?   曲高和寡的詠絮之才,在兵荒馬亂的東晉末年,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李季蘭   她一生求愛,一生保有少女之心,從小就不拘一格,進了道觀,也依然與當時的文壇才子來往密切。   然而動盪之中她被迫為叛將寫頌詩,最終,這些字字句句都成了她不忠國家的鐵證……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  

 她的一生,眾人熟知;她的詞意,瞭者甚少。   她走過宋代的顛簸,就像自己的人生輾轉崎嶇,   把那些青春的、美好的、孤獨的、悲憤的故事都寄託在自己的詞裡。   「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   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柳如是   明末華麗虛浮的風氣充斥,武裝勢力隱隱作亂,   秦淮八豔之首的她往來於文人名士之間,最終與東林黨首領相知相惜。   然──原本她期待成為名士的夫人,卻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名士!   三十位美人的故事,隨著歷史的翻頁而高潮迭起,三國爭霸、魏晉風流、大唐盛世、安史之亂、兩宋更迭、明清興亡……那些是昌平、是和樂、是暴亂、是流亡的每一頁,都影

響著她們,以詩詞寫自身,嘆青春,詠情愛,評時勢,頌家國。   她們的人生看似平凡,卻在平凡之中活出了不一樣的燦爛,在人們的記憶裡,或多或少、或深或淺的留下不可磨滅的歷史痕跡。   作者簡介 周濱   作家,茶文化學者,傳統文化研究者,原《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首席記者,共青團中央和行業新聞獎獲得者。   出版有《中國白茶--一部泡在世界史中的香味傳奇》,為圖書《全國百佳茶館經營指南》編委。 第一章 兩漢魏晉,紅顏痛說祕史 漢武的帝國,一個女人用婚姻打通的西域之路 我才不要鳳求凰——女創業家卓文君的愛情悲喜劇 王的女人班婕妤,留在未央宮的金枝欲孽 漢末、三國經歷最離奇的蔡文姬,坎坷

唱盡「胡笳十八拍」! 什麼舉案齊眉?謝道韞回覆,我那叫意難平! 燕雲十六州悲歌,一代豔后和她留下的詩詞奇案 第二章 盛詩有唐,美人個個妖嬈 唐朝首席女官人的宮心計 她見證開元盛世,最愛九五至尊,經歷後宮爭豔,最後生死成謎 只因李季蘭,大唐有奇葩 同嫁一個皇帝的宋氏五姊妹,是大唐模範嗎? 從底層歌妓到絕世寵妃,她被皇帝深愛,到頭來只剩一首金縷衣 不婚主義者薛濤的價值觀 大唐樂壇女明星的長恨歌 讀懂大唐婚姻法的步非煙,絕不會死於婚外戀 豪放女魚玄機的命運有沒有其他可能? 你還記得芙蓉城外的花蕊夫人嗎? 第三章 宋詞華彩,才女幾多無奈 就讓我,安靜地做一位北宋上流社會的貴婦人 她是中國千古第一女

詞人,但她說我最想做個普通人 南宋才女唐琬的那支釵頭鳳,叫得不到,已失去 斷腸人朱淑真的情懷錯在哪裡? 想像一個美貌、貧窮又有才華的女人遭遇世間最大的惡意 她是流亡的皇妃,用《滿江紅》送走了一個大宋江山 管道昇的第一志願,真的是做個名士夫人? 第四章 明清豔談,江湖女兒風流 她是四百年前一個比孤山還要孤的女詩人 柳如是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寇白門撕破南明小朝廷的臉,給了保國公一記耳光 一生煮菜做糖追老公的女詩人董小宛,究竟虧不虧? 納蘭性德詞下,一部凋零了時光的紅樓舊夢 她是美人是淑女,還有著名的作家哥哥,但她怎麼就活成了悲劇? 女扮男裝的杭州小姐吳藻,是大清一朵驚世駭俗的奇葩 中國詩

詞裡的美人風月(自序) 有寫一本美人詩書的想法是因為在一年多以前,我到故宮看了一場叫做「故宮藏歷代書畫」的展覽,在武英殿書畫館的幽暗迴廊裡,我在一幅字帖前停下腳步,就再也沒有離開。你猜我看到了什麼?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回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這是很難得、很難得甚至不能再難得的一幅手稿啊──一千多年前洛陽的一個夏天,有個叫杜牧的青年眼含熱淚,在洛陽城東的一個小酒館裡,對著面前的女招待揮毫潑墨,只一會兒工夫,就寫成了這張叫《張好好詩》的詩帖。而

他面前的女招待,正是張好好本人。 八月的炎夏,這個叫張好好的姑娘站在那裡,雖然還很年輕,但因為衣飾的拙劣和臉上厚重的妝容,顯得俗氣。一望便知她生活得很辛苦。 是的,你沒猜錯,張好好正是杜牧暗戀過的人,她曾經是一名歌妓,後來成為杜牧上司親屬的侍妾。他沒想到會在這樣的情形下見到她,更沒想到少女時光彩照人的好好已經被丈夫拋棄、過著流落市井的生活,杜牧百感交集。 於是他在這首詩的序裡寫道:「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而張好好與杜牧重逢的這一年呢,

是唐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朝廷暗流湧動,馬上就要發生震驚全國的「甘露之變」,中唐已到了末期。進士及第卻官運平平的才子杜牧,剛剛在不久前遇見唐憲宗時的舊王妃杜秋娘,並給她寫了傳唱大江南北的《杜秋娘詩》,他沒想到被自己愛過的女人,會落得同樣的下場。 表面上看,杜牧的憤慨是因為張好好,其實內心深處,他對自己的際遇從未能釋懷。因為杜牧的家世非常好──遠祖杜預是西晉著名政治家和學者;曾祖杜希望為玄宗時邊塞名將;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先後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學,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