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吳晗平寫的 光電系統設計:方法、實用技術及應用 和陳欣的 軍用汽車理論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自动控制--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也說明:自动控制--台湾云林科技大学. 678播放 · 总弹幕数02020-07-23 ... 單元一 自動控制基礎 概念_part 3 系統輸出之評估方式. 09:59 · P44. 單元一自動控制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電機工程系博碩士班 吳鴻源所指導 謝友聖的 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建模之研究 (2016),提出自動控制基礎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數學建模、均方根誤差。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機械工程學研究所 劉霆所指導 郭先予的 電動機車多路無段變速器之分析與系統評估 (2012),提出因為有 電動機車、無段變速、數值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自動控制基礎的解答。

最後網站自動控制系統基礎與應用五南官網 - Bdury則補充:isbn:9789571190297,價格就有機會再便宜一些!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peter有幫助。除了自動控制系統基礎與應用相關商品及價格也一並整理成資料,自動控制已經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自動控制基礎,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光電系統設計:方法、實用技術及應用

為了解決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作者吳晗平 這樣論述:

本書基於光學、機械結構、電子、電腦、軟體、控制等方面的綜合一體化思路,系統論述了光電系統設計的方法與實踐。全書共分12章,內容包括光電系統及其設計概要、目標與環境輻射及其工程計算、輻射大氣透過率的工程理論計算、光學系統及其設計、紅外凝視成像系統及其工程技術設計、CCD與CMOS及其應用系統設計、光電微弱信號處理及設計、光電系統作用距離工程理論計算及總體技術設計、太陽能光伏發電及其系統設計、光電系統軟體開發與設計、光電系統結構及模塊化設計、光電伺服控制系統及設計。 本書融合了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與科研成果,並融合了基礎理論與工程案例。本書可供從事光電系統(裝備)研究、總體論證

、技術設計、研製、試驗、檢驗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學習、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儀器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

自動控制基礎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0年東京車展首度發表的高性能車款Toyota GR Yaris,以現行 Toyota Yaris 車系為基礎開發,由Toyota GAZOO Racing多年在WRC與WEC賽事上累積的技術及經驗所研發的一款全新車種。Toyota GAZOO Racing更請來了前拉力賽車冠軍 --- Tommi Makinen 擔任豐田賽車部門的顧問,大量的參與了GR Yaris的測試與開發,由GR所打造專屬駕馭樂趣、極致操控,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

Toyota GR Yaris 其引擎搭載的是1.6升直列三汽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261匹,最大扭力則為36.7公斤米,變速箱為6速iMT手排變速箱,驅動方式為四輪驅動,懸吊系統為前麥花臣後獨立雙A臂均附防傾桿。透過馬力調校與最佳化進排氣設計,搭配僅1,300公斤的車重,打造優異的馬力重量比,提供輕量化以及高效率的動力輸出表現。

安全配備上,除了六具氣囊之外,Toyota GR Yaris也同樣搭載了TOYOTA SAFETY SENSE,包含了ACC主動式車距巡航系統、LTA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PCS 預警式防護系統、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EBS 緊急煞車警示系統、TPMS 胎壓偵測警示系統、S-VSC 轉向輔助車輛穩定控制系統、TRC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HAC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等。


更多影片皆在Go車誌官網:https://www.buycartv.com/
---------------------------------
音樂來源:
LBLVNC & Godmode - Power !
DayFox - Always You
DayFox - Secret Places
Hotham - Distant
LiQWYD - Coral
DayFox - Jungle

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建模之研究

為了解決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作者謝友聖 這樣論述:

本論文利用某燃煤火力發電廠控制站蒐集的數據,建立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的數學模型。採用均方根誤差法為性能指標,在特定的區域中找出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最近似的數學模型。使用MATLAB Simulink模擬器進行研究,可模擬出煙氣出口NOx濃度及注氨流量。利用幾種常見的輸入訊號作為選擇性觸媒還原反應器的系統輸入,以比較它們的響應與特質。

軍用汽車理論

為了解決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作者陳欣 這樣論述:

本書從貼近實際應用出發,系統地介紹了自動控制原理的基本理論及其應用,並引入目前控制領域廣泛使用的MATLAB軟件進行輔助分析。第壹章介紹了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紹了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第三章介紹了改善系統性能的方法手段;第四章介紹了Matlab的仿真方法;第五章介紹了直流調速系統;第六章介紹了位置隨動系統;第七章介紹了交流調速系統。每章前面配有「本章知識技能要求及目標」,每章后面配有「本章知識點小結」、「本章知識技能綜合訓練」及「思考題與習題」。本書強調理論的工程應用,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盡量減少繁瑣的數學推導,前后知識銜接緊密,表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易於教學和學生自學。

前言第1章 自動控制基礎11.1 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11.1.1 自動控制系統概述11.1.2 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21.1.3 開環控制和閉環控制51.1.4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61.1.5 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81.1.6 自動控制系統的發展10 1.2 數學模型111.2.1 自動控制系統的微分方程111.2.2 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141.2.3 自動控制系統的框圖201.2.4 框圖的變換、化簡和系統閉環傳遞函數的求取21 1.3 頻率特性291.3.1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91.3.2 頻率特性與傳遞函數的關系301.3.3 頻率特性的表示方式301.3.4 典型環節的

頻率特性321.3.5 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381.3.6 系統的閉環幅頻特性42 思考題與習題42第2章 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分析47 2.1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定性分析472.1.1 穩定性的基本概念472.1.2 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472.1.3 代數穩定判據(勞斯穩定判據)482.1.4 奈奎斯特穩定判據522.1.5 穩定裕度與系統相對穩定性552.1.6 對數穩定判據59 2.2 自動控制系統的穩態性能分析602.2.1 系統穩態誤差的概念602.2.2 系統穩態誤差與系統類型、系統開環增益間的關系602.2.3 典型輸入信號612.2.4 參考輸入信號作用下的穩態誤差632.2.5 擾

動輸入信號作用下的穩態誤差66 2.3 自動控制系統的動態性能分析682.3.1 一階系統的暫態響應分析682.3.2 二階系統的暫態響應分析702.3.3 系統動態性能與開環頻率特性間的關系77 思考題與習題78第3章 改善系統性能的方法81 3.1 校正的相關概念813.1.1 串聯校正813.1.2 反饋校正813.1.3 復合校正82 3.2 基本控制規律分析823.2.1 比例控制規律823.2.2 積分控制規律823.2.3 比例積分控制規律833.2.4 比例微分控制規律833.2.5 比例積分微分控制規律83 3.3 串聯校正853.3.1 串聯超前校正853.3.2 串聯滯后

校正903.3.3 串聯滯后超前校正94 3.4 反饋校正1003.4.1 反饋校正的特點1003.4.2 反饋校正系統的設計1003.4.3 串聯校正與反饋校正的比較101 思考題與習題101第4章 MATLAB軟件及其應用104 4.1 MATLAB簡介和使用1044.1.1 MATLAB的功能和優缺點104Ⅳ4.1.2 MATLAB軟件及其關於自動控制原理的仿真1054.1.3 MATLAB的安裝1064.1.4 基於MATLAB的Simulink模塊編程112 4.2 線性連續系統模型的生成、轉換與簡化1154.2.1 線性連續系統模型的生成1154.2.2 線性連續系統模型的轉換與簡

化121 4.3 線性連續系統的時域分析1324.3.1 時域分析的拉普拉斯變換法1324.3.2 時域分析的函數命令138 思考題與習題145第5章 直流調速系統性能分析146 5.1 具有轉速負反饋的晶閘管直流調速系統1465.1.1 系統的組成1465.1.2 系統的工作原理1475.1.3 系統的自動調節過程1475.1.4 系統框圖1475.1.5 系統的性能分析148 5.2 轉速、電流雙閉環調速系統分析1485.2.1 雙閉環調速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1485.2.2 雙閉環調速系統穩態分析1515.2.3 雙閉環調速系統動態分析1525.2.4 轉速、電流雙閉環系統調節器的工程設

計154 思考題與習題155第6章 位置隨動系統性能分析156 6.1 位置控制原理1566.1.1 位置隨動系統的分類1566.1.2 位置檢測元件1586.1.3 相敏整流與濾波電路1606.1.4 放大電路1626.1.5 執行機構164 6.2 位置隨動系統的控制方案和基本類型1646.2.1 位置隨動系統的控制方案1646.2.2 位置隨動系統的基本類型1656.2.3 位置

電動機車多路無段變速器之分析與系統評估

為了解決自動控制基礎的問題,作者郭先予 這樣論述:

一般相較於有段變速系統,廣為速克達機車(Scooter)所使用的V形皮帶無段變速器有傳動效率較差的缺點。但電動機車搭配無段變速器(CVT),經過適當的配合,可能有助於提升其性能與效率。多路無段變速器的設計概念即為改善CVT之效率而生,此混合型傳動系統結合固定速比傳動裝置與無段變速裝置為一體。藉由離合器的切換,使動力在CVT效率不佳的操作環境下,由高傳動效率的固定速比傳動裝置傳輸,可以改善CVT的效率表現,並提升車輛的性能。本研究所討論的多路無段變速器係由鍊條傳動裝置與V形皮帶CVT所組成,依鍊條傳動裝置的數量與離合器的配置方式可區分為三種系統。本研究首先以鍊條與皮帶CVT等子系統的效率與力學

模型,搭配不同的切換邏輯,建立三種多路無段變速系統的數學模型。其次,配合行車阻力與馬達性能曲線建立完整的車輛運動模型,並利用Matlab撰寫數值分析程式。接著模擬搭載不同多路無段變速裝置的小型、中型電動機車、與輕型電動汽車等三種車輛,在不同行車模式下的效率與性能表現,以皮帶CVT做為對照,挑選出改善效果最佳的多路無段變速系統。最後,針對搭載該系統的兩種電動機車在不同參數設定下的行車特性進行討論,模擬結果可呈現設計參數對於車輛性能與系統效率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