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寫的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和郭漢彬的 咳不停?循線揪出慢性咳嗽的真相,有效對症治療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肺結核―後遺症を含めて (medicina 47巻8号) | 医書.jp也說明:☆肺結核後遺症では,拘束性障害が主であるが閉塞性障害を合併しⅡ型呼吸不全に至りやすい. ☆肺結核後遺症では,睡眠時の著しい低酸素血症や肺高血圧の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麥田 和天下生活所出版 。

長庚科技大學 健康照護研究所 徐秀琹所指導 王惠萍的 中風復原期病人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2016),提出肺結核後遺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風、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復原力。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 張菊惠所指導 何憲欽的 台灣缺血性中風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評估 (2010),提出因為有 血栓溶解劑、缺血性中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成效評估的重點而找出了 肺結核後遺症的解答。

最後網站肺结核有后遗症吗吗_健康同问則補充:问:肺结核治好以后会有后遗症吗?会不会影响下一代?还会复发吗? 马达勇主治医师:病情分析:根据你的叙述,结核一般是不遗传的,同时只有治疗不彻底的时在免疫力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肺結核後遺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文豪的異次元劇場——恐怖、靈異、幻想、怪談……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郞、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集

為了解決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作者夏目漱石(一八六七~一九一六),谷崎潤一郎(一八八六~一九六五),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葉山嘉樹(一八九四~一九四五 這樣論述:

日本教科書、讀書會必收必讀;討論度最高的短篇小說 恐怖,靈異,幻想,怪談…… 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太宰治等14位日本大文豪 最具獨特風格的「異次元」小說集結 茂呂美耶精心編選+忠於原著韻味的獨特譯筆+每篇文章詳細的註解+作品精闢有趣的賞析 ●為何挑選這十四位作家的這十五篇作品? 基於個人喜好。我自小學起,就很喜歡閱讀科幻、奇幻、魔幻、恐怖、驚悚之類的小說。這次挑選的短篇小說,除了〈口罩〉那篇是例外,均是幻想兼恐怖小說,都是描寫異次元世界的故事。再者,這些作品的爭議點不少,在讀書會中較易引起熱烈討論。 ——茂呂美耶 ●為何採取「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的直譯方式? 為了

保留各位大師的筆調與風格、文章節奏和語感,我的譯法是「不更動原文的標點符號」。 我為何要執著於標點符號呢?因為我想讓讀者感覺出,每一位大師的不同筆調與寫作風格。我認為,倘若不忠實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讀者很可能無法區分出誰是誰。無論夏目漱石或谷崎潤一郎或芥川龍之介甚或是江戶川亂步,若不忠實地還原出原文中的標點符號,也就是作者的修辭技巧、斷句習慣、文章節奏等,譯文很可能會成為同一旋律、同一曲調,分不清孰是藍調孰是爵士,孰是搖滾孰是鄉村了。 ——茂呂美耶 /// 本書由茂呂美耶精選、翻譯、賞析,14位日本大文豪的作品,包括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葉山嘉樹、泉鏡花、梶井基次郎、佐藤春

夫、坂口安吾、宮澤賢治、小川未明、太宰治、上田秋成、江戶川亂步、菊池寬。這些作品除了基於茂呂美耶個人的喜好,擁有幻想、恐怖氛圍的「異次元世界」獨特故事外,也因為它們都受到日本讀者或專門研究者的大量討論,因此值得被挑選出來,與台灣讀者分享。 這些作品各自具備鮮明特質,以及令人料想未及的元素,完美融合在作品中。透過茂呂美耶精心翻譯解析,我們得以享受閱讀日本文豪上乘作品的愉悅,更重要的是重讀每一篇作品時的深刻心靈觸動。 ●各篇內容特色 .夏目漱石〈夢十夜〉 日本的初高中國語教科書,經常會出現夏目漱石的作品,而〈夢十夜〉出現的概率最高,因為〈夢十夜〉可以讓學生展開十人十色的論點。 夏目漱石是

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的文豪。他之所以被冠以「國民作家」美譽,因為他以小說這種工具,奠定了現代日本口語文(標準語,白話文)的基礎,確立了言文一體的日本口語文文體,並為日本現代文學開出嶄新的一條路。 夏目漱石的大部分作品,在歷經一百年、一百五十年甚或兩百年之後,依舊能讓後代人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大聲朗讀,而且讀起來不但很順口,更不時會出現讓人想打起拍子的節奏。現代日本小說家所寫的小說文體,都是模仿夏目漱石的文體而成。 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夢十夜〉,夢的情節像一則則謎語,卻又如偈一般,讓人在閱讀中參透生命之道理。從第一夜,死去的女子要男子等她一百年,男子可能盼得百年好合?到第十夜,賣水果的庄太

郎幫一名女子提送水果,結果一去無返,第七天他卻出現了,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夏目漱石的文章大都淺顯易懂,但「讀得懂文字」並不表示同時也能理解其內容,最顯著的例子正是〈夢十夜〉。夏目漱石於一九○八年七月、八月在《東京朝日新聞》及《大阪朝日新聞》刊載了〈夢十夜〉,此時的夏目漱石四十一歲。〈夢十夜〉是夏目漱石所有作品中最獨具一格的作品,詭異唯美的氛圍,如夢似幻的描寫,令後世的眾多研究者不斷以不同切入點去進行解析,陸續發表了無以數計的論文,卻仍無法得到可以讓所有讀者心服口服的答案。〈夢十夜〉揉合生命各種光怪陸離與寓言的現象,它沒有正確答案,每一篇都是開放式結局,讀者可以基於自己的人生經驗,得出各式各樣

的結論。 .谷崎潤一郎〈刺青〉 〈刺青〉中的年輕刺青師傅清吉,走火入魔地為他迷戀的女孩,在她的背上刺青一隻蜘蛛,全心全意使她成為絕世美女…… 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日本文學界推崇為經典的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筆下的人物設定經常是怪誕與荒謬,作品常帶有因肉體上的恐懼所滋生的神祕幽玄;因肉體上的殘忍所感受到的那種反作用性的痛切快感,卻如此迷人的小說獨特性。 谷崎潤一郎於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就讀文學。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十一月在同人誌《新思潮》發表了成名作〈刺青〉。 他早期的短篇小說,可以說幾乎毫無迴響,但永井荷風於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在自己主辦的雜誌《

三田文學》中,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谷崎潤一郎氏的作品〉,文章中極力讚賞谷崎潤一郎的作品,稱他是「當代稀有的作家」。正是這篇評論文章讓谷崎潤一郎於一夜之間馳名於藝文界,並奠定了其作家地位。永井荷風在評論文章中詳細解說了谷崎潤一郎所發表的五篇短篇小說,並強調〈刺青〉是其中最優秀的藝術傑作。 在〈刺青〉中,最著名的選詞用字是「女孩」和「女人」的用法。讀者在閱讀時,不妨注意一下,谷崎潤一郎到底如何用「女孩」和「女人」這兩個詞,來暗喻從一個純潔「女孩」,變身為君臨男人世界的「女人」之過程。 .芥川龍之介〈沼澤〉 「有一根細長莖桿,從我的屍骸口中,滑溜地伸長出來」,此為芥川龍之介〈沼澤〉中所描繪自

殺者的小說之奇幻意象。 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很短,僅有一千多字。當讀者讀完後,會不會萌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是的,它正是夏目漱石的〈夢十夜〉中的第一夜。事實上,〈夢十夜〉影響了眾多夏目漱石的門生,而芥川龍之介正是經常出入夏目漱石的晚年住居「漱石山房」的門生之一。不過,這篇〈沼澤〉除了有〈夢十夜〉的影子之外,還隱含著更多對另一位詩人的崇拜感情——法國十九世紀最著名的象徵派詩歌先驅波德萊爾。 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的共通點是文章都有韻腳,也都喜愛用疊句。芥川龍之介的這篇〈沼澤〉,融合了波德萊爾和夏目漱石雙方的文字風格,寫得很成功。 .葉山嘉樹〈水泥桶中的一封信〉 葉山嘉樹的〈水泥桶中的

一封信〉,一九七三年被正式收錄進日本高中國語教科書中。小說道出工人的辛酸與不幸,描寫殞命於水泥中的工人,如此寫實而令人不忍直視,彷如典型的現代恐怖小說。 一九一七年蘇俄革命成功,共產主義文學湧入了日本,普羅文學也隨之崛起。無奈浪漫的大正時代僅維持了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步入了恐怖的昭和戰前時代,當局嚴厲彈壓社會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進而扼殺文人為被壓榨的社會底層體力工人階級所寫的普羅文學,導致日本的普羅文學於一九三○年代一蹶不振。雖然日本的普羅文學壽命很短,卻留下了不少傑作,〈水泥桶中的一封信〉正是初期的代表傑作之一。 葉山嘉樹本人,曾在一九二○年任職名古屋水泥公司,任職期間,遭遇了同事工人在

清掃旋窯時,跌入了集塵機,因全身重度灼傷而身亡的事故。作者為了向公司要求給遺屬更多的慰問金,打算組成工會時,結果被公司解僱。這篇作品正是作者個人生活體驗的反映。 小說發表後,據說當時幾位文藝評論家給予了酷評,奚落作者寫的是「大眾小說」。但這篇「大眾小說」竟然流傳了百年之久,不但成為日本的普羅文學代表作之一,甚至被收錄進國語教科書,讓後代的初高中生,在課堂中各抒己見地進行熱烈討論。 .泉鏡花〈紫陽花〉 倘若你想在小說中享受一種幽玄意境,那麼,你就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倘若你想理解何謂日本美學的「物哀」,那麼,你還是去閱讀泉鏡花的作品吧。 只是,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体寫成,外語譯者手中若

沒有已經翻譯成現代日文的版本,很容易因為誤讀而導致誤譯。此外,泉鏡花的文筆風格著重於「陰翳之美」,故事中的真相都隱藏在濛濛細雨或茫茫霧靄中,讓讀者在閱讀後,明明有一種怪異、神祕、飄渺的感覺,卻又說不清何處怪異,哪裡神祕,什麼地方飄渺,只會留下一切都很美的記憶。 日本文豪之一的谷崎潤一郎曾說(泉鏡花作品):「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世界,我們稱之爲『鏡花世界』的世界中,儘管經常涉及到一些異常的東西和事物,但其中卻沒有任何病態的感覺。雖然它有時呈現出神祕、怪異、縹緲的氛圍,但本質上,卻是開朗、絢麗、優美、天真爛漫的。 而且最值得令人稱道的是,那個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日本式』的世界。」 除非你經常接觸傳奇

、怪談、幻想、奇幻之類的影片或讀物,否則很難理解泉鏡花的世界。 泉鏡花的作品都用古文體,但朗誦起來有一種獨特的節奏,習慣了他的文筆之後,會覺得那種節奏很舒服。此外,泉鏡花很喜歡用擬聲詞,這麼短的一篇小說,他竟然用了八個擬聲詞。古色古香的古文體,配上眾多的擬聲詞,確實很獨特。 .梶井基次郎〈櫻花樹下〉 是什麼光景,讓主角體味到,一種如同愛好挖墓盜屍的變態者那般殘忍的喜悅?是蟻蛉還是人的屍體?梶井基次郎所作的〈櫻花樹下〉,櫻花的絢爛與各種腐敗的屍體對照,並存著感性與知性的敘述,一切源頭卻皆憂鬱使然。 梶井基次郎於三十一歲時便因肺結核而早逝,因此作品不多。生前也沒有受到文壇正眼相看,可以說

是懷才不遇的作家。他在二十五歲那年年底,前往靜岡縣伊豆半島天城山的湯之島溫泉鄉長居。表面上的理由是去進行溫泉療法,實際上是想獲得年長兩歲的川端康成的賞識。這篇〈櫻花樹下〉的背景,正是梶井基次郎在湯之島逗留期間,所觀察到的大自然風景以及當時的感受,日後昇華為創作靈感。 敏銳的感受性、精練的文字、如詩般的句子、無處可修改的高完成度等,都是梶井基次郎的優勢特徵,卻也是他的弱點。生前的梶井基次郎很討厭自己的作品被人當作散文詩,他一直強調自己寫的是小說,他自己是小說家,不是詩人。但當時的文人大多認為他寫的是詩,大力支持並不吝讚賞的粉絲團,更幾乎都是詩人。就連三島由紀夫也評價說:「這人不是能成為小說家的

低劣人種。」 對後代的讀者來說,梶井基次郎到底是小說家,還是詩人,這完全不成問題。總之,他是位很獨特的作家,不但櫻花樹下可以埋有屍體,蟻蛉可以宛如阿芙蘿黛蒂那般地誕生,蟻蛉的翅膀甚至可以幻化為在空中飛翔的剃刀刀,隨時都有可能奪去作者的性命。難怪後代某些文藝評論家,會給梶井基次郎冠上「幻視者」的稱呼。 .佐藤春夫〈紫陽花〉 有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訴說,她不明白突然死去丈夫的心意,究竟是否同意她與他的關係。小說最終,男女兩人在佛壇房間講話,她的兒子卻直愣愣盯著空曠房間角落…… 佐藤春夫的〈紫陽花〉,是一篇僅有一千四百餘字的小說,卻堪稱靈異小說中的翹楚,令人回味無窮。之所以冠上「靈異小說中的

翹楚」,正因為文中完全沒有出現任何詭異的描述,也沒有出現任何與幽靈有關的字詞,但它就是一篇百分之百的靈異小說。一讀再讀之後,你會發現,不知何時,你的手臂已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坂口安吾〈盛開的櫻花林下〉 為什麼櫻花樹下沒有人影時很恐怖?為什麼連山賊都會害怕盛開的櫻花樹?盛開的櫻花林下到底藏著什麼祕密? 這篇〈盛開的櫻花林下〉中的「櫻花林」,原風景是曾經火化並埋葬了多數戰爭犧牲者遺體的東京上野公園。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櫻林中若沒有鋪在地面的緋紅地氈,沒有可讓遊客休息解渴的茶棚,甚至連一名賞花者的人影都沒有,周遭只有呼呼作響的寒風,與無以數計的燒焦屍體,以及深沉透徹的靜寂……那種光景,確實

極為駭人。 文中提及的「三月十日的第一次大空襲」,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自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起,至翌年八月十五日為止,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東京所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空襲作戰,轟炸次數總計一○六次。規模最大的是一九四五年三月十日和五月二十五日的大量燒夷彈轟炸行動。前者的死亡人數高達十萬餘,負傷十一萬餘,上百萬戶人家流離失所﹔後者的死亡人數約七千。坂口安吾目睹的是三月十日那次,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兩年後,他發表了〈盛開的櫻花林下〉。 假如坂口安吾沒有在晚年寫了〈櫻花盛開的季節〉,一般讀者大概會將〈盛開的櫻花林下〉視為單純的幻想小說,主題是美醜與孤獨的本質。但是,當讀者於事後得知,原來上野

公園曾經成為戰爭犧牲者遺體的臨時火葬場,並前後埋葬了八千四百多具遺體(日後有改葬),然後大約一個月後,自江戶時代起便是賞櫻名所的那片櫻花林,竟然一如既往地盛開著櫻花,只是那時候沒有人去賞櫻,櫻林中只有孤寂的櫻花,與沉默不語的死者靈魂這事後,讀者到底會以何種視點去重新解讀這篇小說呢? .宮澤賢治〈水仙月四日〉 水仙月四日這天,雪婆婆的大雪瘋狂吹襲,吹倒了雪地中一個小男孩。雪童子見狀,與雪狼們欲救他,小男孩後來如何了呢?兒童文學巨匠宮澤賢治的〈水仙月四日〉,將雪地中的風暴、白色壯麗、人性等,栩栩如生地描繪,講述一則救與被救的動人故事。 宮澤賢治在日本被歸類為童話作家,但一般兒童恐怕無法理解

他的作品,即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人,也不見得讀得懂他的作品。這篇〈水仙月四日〉難度相當高,可能因為難度太高,據說在數種英譯版中,有些出版社或譯者乾脆刪掉原文中主角用來呼喚星系的歌詞,將故事重點放在白色雪景與紅色毯子上,徹底刪去了與宇宙星系以及希臘神話有關的所有句子,讓故事變成單純只在人間進行並完結的童話。 這篇〈水仙月的四日〉,撇開星系和神話隱喻,光是色彩描寫,以及動與靜的畫面,就堪稱一流了。白色雪景、紅色毯子、金黃色的球狀槲寄生、群青色的天空、啤酒顏色的陽光、褐色的扁柏、黃玫瑰般的亮光、金黃色的火焰、桃色陽光、雪狼口中的藍色火焰……這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 .小川未明〈紅蠟燭與人魚〉

人類的世界真的如海中人魚所幻想的那麼美好嗎?她爬到岸上生下的女兒,即使被一對原本好心的賣蠟燭老夫婦領養,但人心善變,人魚被送走後的日子,小川未明所描繪的海象令人心生恐懼,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詭譎氛圍。 擁有「童話之神」、「日本的安徒生」等美譽日本兒童文學之父小川未明,留下一千兩百多篇作品,大部分是童話作品,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正是〈紅蠟燭與人魚〉。只要是在二戰後的日本,上過小學或初中的人,大抵都曾在國語教科書中讀過他的作品。 小川未明曾經受到歡迎敬重,但也曾經遭到批判而落莫。二戰後的日本現代兒童文學,傾向敘述正面性的積極行動故事,小川未明的作品他的文章詞句,類似一種咒術或咒文,而且故事中的草木

不但會枯萎,城鎮也會毀滅,甚至連人物都會死去……,在當時遭受到許多的批判,以致於晚年過得並不好。然而二○一○年之後,時代似乎又看上了小川未明,各式各樣的小川未明作品選集,陸續出現在書店門市的推薦平擺桌上。文章風格類似咒術及咒文的兒童文學復活了,陰鬱、寂寞、孤獨的「小川未明世界觀」重生了。 .太宰治〈魚服記〉&關於〈魚服記〉 昭和八年(一九三三)三月,二十四歲的太宰治在同人雜誌《海豹》三月號上發表了〈魚服記〉。根據太宰治本人所說,這是「在東京首次發表的作品」,也是「成為作家生涯的出發點」。雖是一篇僅有十八張兩百字稿紙的作品,但具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和寓言性、神話性,會讓人讀完一次後滿腦子都是問

號,於是情不自禁一讀再讀,試圖對故事中的每個情節作出合理解釋。 〈魚服記〉在同人界受到好評,成為熱門話題,以此為契機,太宰治獲得了在日本文壇出道的立足點。這一年,也是太宰治開始使用「太宰治」這個筆名的第一年。可以說,是「作家太宰治」誕生之年,而〈魚服記〉正是「作家太宰治」的催生劑。 這篇小說將近親亂倫這種悲慘故事,以象徵主義手法重新組成為一篇童話風格的變身故事。太宰治以自己的故鄉青森縣津輕的大自然景色,以及傳說為故事背景,再以寓言形式,描寫出野生少女素娃的天真無邪、純淨的憧憬、女人的覺醒、內心的孤獨、深濃的絕望,以及最後的變身。 太宰治用他獨特的構思與寫作風格,精彩地將民間故事昇華為現代

文學,難怪會在同人界中成為熱門話題。簡單說來,〈魚服記〉除了描繪出少女素娃的覺醒和絕望,也刻畫出某些被村落共同體所排除,生活在正常社會秩序圈外的孤立場所,與嚴苛大自然環境搏鬥的少數族群的悲劇。 .上田秋成〈夢應鯉魚〉 怪談小說大師上田秋成的〈夢應鯉魚〉,故事述及擅長畫魚的畫家興義,有一天在作畫時睡意襲來,夢到自己進入湖中,和大大小小的魚兒一起玩耍,他醒來後立即畫出夢中景象並貼在牆上,題款為「夢應鯉魚」。興義後來生了大病往生,但三日後卻死而復生,而他復活的過程暨不可思議且讓人稱奇…… 〈夢應鯉魚〉是上田秋成《雨月物語》九篇志怪小說中的一篇。江戶文學志怪小說代表中以《雨月物語》最負盛名,一

般日本私立高中入學考試時,最常出現的江戶時代作家及其作品,頂多只有七八位,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語》正是其中之一。 《雨月物語》故事多改編自中國的白話小說,一般認為〈夢應鯉魚〉的原型,是中國明末清初作家馮夢龍的白話小說集《醒世恆言》中的〈薛錄事魚服證仙〉,以及明代文言筆記小說《古今說海》中的〈魚服記〉。上田秋成在改編故事時,加上了兩種原型中沒有的故事結構;一是放生功德所帶來的異類報恩結構,另一是出鬼入神之技所帶來的重生現象結構。 《雨月物語》之所以能成為日本的不朽文學經典,主要原因是上田秋成既優美又幽玄的文筆。據說芥川龍之介寫小說時,參考了《雨月物語》中的故事開場寫法。而二戰期間三島由紀夫更隨

身攜帶著收錄了《雨月物語》的上田秋成全集。他在日記中記載,不僅將其當作「座右書」,也當作「步右書」,尤其特別喜歡《雨月物語》中的〈白峰〉和〈夢應鯉魚〉。 .江戶川亂步〈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 彷彿如夢令般,主角在海邊看過海市蜃樓後,在唯二人搭乘的火車上,遇見一個白皙卻布滿皺紋臉龐的布貼畫畫家,乍看似四十歲,但再仔細看又如六十歲,像個西洋魔術師教人不可思議。而畫家隨身攜帶的布貼畫,究竟藏有什麼魅惑的驚人祕密?   江戶川亂步的這篇〈帶著貼畫旅行的男人〉可以說是神作。這篇小說的核心是視覺。海市蜃樓、畫框中的畫面、雙筒望遠鏡、紅磚塔淺草十二階塔頂的眺望、拉洋片攤子的鏡頭、車廂車窗……每一樣小道具

,都是會讓我們的視覺產生錯覺的裝置。 小說中所描寫的淺草景致,是明治、大正時代的淺草全盛期的繁華景象。關東大地震時,江戶川亂步不在東京,三年後他回到東京時,淺草十二階已經沒有了。這或許也是促使江戶川亂步寫這篇小說的動機之一。 .菊池寬〈口罩〉 「不懼怕疾病,不懼怕傳染的危險,其實是一種野蠻人的勇氣。而懼怕疾病並絕對防止傳染的危險,才是文明人的勇氣。當沒有人再戴口罩時,唯獨自己戴著口罩,確實很怪。不過,我認為此舉並非基於膽怯,而是基於文明人的勇氣。」   菊池寬的〈口罩〉發表於一九二○年七月,距今已有百餘年。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死亡率相當高的俗稱「西班牙流感」疫情之下。 因為是菊池寬的親

身體驗,文中詳細記載了當時日本人對疫情的防疫態度和看法。對照百年後的二○二二年的當下,現代日本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所做的防疫措施,以及疫情之下的世態民情,可以說幾乎一成不變,非常有趣。 〈口罩〉寫於1920年的西班牙流感時,作者菊池寬害怕心臟衰弱的自己得流感死亡,於是寫出戴口罩這個故事。對照2022年大疫之年,〈口罩〉讀來令人心有戚戚焉。 /// 茂呂美耶猶如文學的解剖者,縝密挑揀出文豪作品情節中的細節特色,於每篇末的「作品解說」歸納梳理該篇的創作背景、核心要點,讓我們有如推理般再深入重讀一遍經典精隨,超展開的延伸閱讀,有別於一般的經典文學譯本,值得收藏。  

中風復原期病人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為了解決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作者王惠萍 這樣論述:

研究背景:突發中風和後續遺留之後遺症,常引發患者無法接受失能的打擊和回歸以往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加上需要依賴他人而感到痛苦無助,同時冗長的復健治療更是衝擊著患者身心,造成個人及家庭重大壓力與衝擊。復原力是一種壓力事件適應過程的能力,也是調適壓力的緩衝劑,當面臨重大疾病危機,復原力會影響其衝擊程度並可減輕壓力源所造成的傷害,有助於疾病生活適應及維持良好功能。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包括: (一)了解中風復原期病人之人口學變項、自我效能、社會支持及復原力之分佈情形、(二)了解中風復原期病人之人口學變項與復原力的差異、(三)探討中風復原期病人之自我效能與復原力的相關、(四)探討中風復原期病人之社

會支持與復原力的相關、及(五)預測中風復原期病人復原力之影響因子。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設計,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招募20歲以上經醫師診斷為中風12個月內住院病人;研究工具有:個人基本資料問卷、腦中風自我效能量表及社會支持量表和中文版復原力量表進行資料收集。以描述性統計與推論性之獨立樣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分析及以逐步複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共收集128位中風復原期住院病人,平均年齡為57.2±11.6歲、男性為多。中風時間平均142.5±108.9天;第一次中風、缺血性中風、左側肢體偏癱、MRS等級第4級中重度失能和有接受針灸治療者居多。整體而言,年齡愈高、已婚者

和配偶子女居住者,其復原力較高;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與復原力呈顯著正相關。經逐步迴歸分析,腦中風後自我效能、婚姻狀況、整體實質社會支持、年齡為復原力顯著的預測因子。結論與建議:長期復健的中風復原期病人而言,中風所引起的身體功能障礙易使個人生命陷入困境。在這個過程中,多數的病人除了要重新接受自己身體心像的改變外,對於原有的生活模式也需要重新調整及修正,以因應生理、心理或社會等各層面之衝擊。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效能、實質社會支持對於個人在接受生活與自我以及個人勝任能力都具有顯著相關。年齡以及婚姻狀況對於復原力也發現有差異。未來臨床除透過在職教育訓練,提升健康照護者運用知識及技能增加病人自我效能以及社會

支持來協助病人外,也可善加運用長期照護資源,成立座談會、跨領域的醫療專業團隊合作,以及運用病友力量,成立病友組織,相互交流學習,以增加多元化社會支持力量和病人信心程度,進而增加病人復原力,能有助於個人面對危機威脅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促使疾病恢復及適應和自我照護,對於病人能有更多助益 。期許日後能提供臨床之健康照護者應用於促進中風病人復原力之參考,以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咳不停?循線揪出慢性咳嗽的真相,有效對症治療

為了解決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作者郭漢彬 這樣論述:

抽絲剝繭找出咳嗽的原因,讓你不再疲於奔命找偏方 你也咳不停,看遍醫生、試過各種方法,依舊無法治癒惱人的咳嗽? 白天咳、晚上咳、或隨時隨地都會咳,全是感冒發炎造成的? 還是胃食道逆流、鼻涕倒流、心臟功能衰竭、話說太多、環境因子?     「咳嗽」是症狀,代表身體某個部位出問題,甚至是許多問題中反映出來的症狀之一。     每一種問題之所以會刺激咳嗽神經,有不同的原因,且有各自的生理、病理意義,千萬不要把所有咳嗽都等同視之,只想著阻斷咳嗽症狀而不查明原因。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郭漢彬醫師,專精胸腔醫學研究,幫助許多長年受慢性咳嗽困擾的病人找到病因,治癒他們的問題。這本書,郭醫師以

感性的案例故事為引,理性的邏輯分析與有條理的書寫,輔以簡易的表格說明,幫助讀者檢視自己的問題,快速找到咳嗽原因與有效的治療方法。   本書特色     【自我檢視咳嗽的症狀,幫助醫生快速診斷、有效治療】     ※是環境因素嗎?   先觀察周遭的人是否和你一樣也咳不停,如果離開辦公室或工作地點便不咳嗽,那極可能是環境中存在著刺激咳嗽的物質或空氣,好好改善環境才是根本之道。     ※與日常生活有關嗎?   注意看看什麼是最常、最容易引起咳嗽的原因。如果是一些尋常的動作,例如:說話、掏耳朵、深呼吸、大笑等,那很有可能是身體中某部位的咳嗽受體敏感度降低所造成。     ※與姿勢有關嗎?   如果躺

下來一下子就會咳嗽,很可能是鼻涕倒流或胃酸逆流所引起的咳嗽。如果彎下身來就容易引起咳嗽,很可能是胃滑動式疝氣引起胃酸逆流所造成的咳嗽。     ※與睡覺有關嗎?   大部分都在睡到一半時才會咳嗽,要注意是否是咳嗽型的氣喘,或者有心臟衰竭的現象,上呼吸道症候群、胃酸逆流。     ※與使用的藥物有關嗎?   最常引起慢性咳嗽的藥物是降血壓的ACE抑制劑;氣喘的病患或呼吸道較敏感的人,若使用貝他乙型拮抗劑,有些人也會因而產生慢性咳嗽。     ※與飲食有關嗎?   如果吃到甜食、糯米類、薄荷類,喝到咖啡、茶、全脂牛奶,或吃太飽就容易咳嗽,很可能你有胃酸逆流。     ※咳嗽伴有黃色或黃綠色的濃稠痰

液嗎?   如果有,則代表呼吸道裡有發炎或感染,如果有發燒,應仔細檢查哪裡有感染,所以一定要做胸部X光檢查。     ※咳嗽時很喘嗎?   每次咳嗽如果都很激烈且伴隨著呼吸困難,應注意是否因咽喉痙攣所造成,或是有氣喘或慢性阻塞型肺疾。     ※回想慢性咳嗽是否從一次嗆到的經驗後開始?   嗆到的經驗與開始咳嗽的時間可能會隔一段距離,但並不代表這種咳嗽跟吸入異物無關,如果要做正確診斷,大部分需要支氣管鏡檢查。

台灣缺血性中風執行血栓溶解劑治療成效評估

為了解決肺結核後遺症的問題,作者何憲欽 這樣論述:

目的:血栓溶解劑-合成組織漿胞素原活化劑(rt-PA)已被證實能改善缺血性中風治療結果。台灣80%中風型態為缺血性,因此rt-PA的有效執行應能降低後續醫療成本的消耗,對個人及國家醫療資源均有益處。本研究欲評估rt-PA介入治療對缺血性中風之成效。材料與方法:使用2005年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百萬抽樣歸人檔。研究對象為2005年至2008年間初次發生缺血性中風患者,區辨為接受rt-PA治療與未接受rt-PA治療兩組。rt-PA治療人數23人、非rt-PA治療人數1035人。非rt-PA治療個案針對年齡、性別、檢傷分級、rt-PA禁忌症進行控制並建立配對樣本44人。比較兩組之治療結果與醫療費

用,包含存活率、再中風率、併發症、失能程度、後續1年醫療服務利用、復健照護費用。另探討影響rt-PA治療之醫院及醫師因素、成效與rt-PA之關係。 結果:rt-PA治療率2.1%,接近腦中風登錄系統2006至2008年急診中風rt-PA治療比例1.5%。治療結果方面,rt-PA組30天內死亡率(0.0%)與1年內死亡率(0.0%)、半年至1年內再中風率均優於非rt-PA組。住院時併發症的比例rt-PA組與非rt-PA組相同(31.8%),但併發症種數及種類rt-PA組較少。出院後失能方面,rt-PA組40.9%出院後使用中、重度復健比非rt-PA組少,但三管的比例則高於非rt-PA組。當

次住院總日數rt-PA治療組19.4日(SD=13.2)較非rt-PA組14.5日(SD=10.5)長,原因為rt-PA組ICU日數較長。成本分析發現,住院費用rt-PA組139,011元高於非rt-PA組85,653元,費用結構中以病房費、藥費最高,且rt-PA組具有顯著差異。復健費則無顯著差異。rt-PA治療可拯救4.47QALY,非rt-PA治療僅4.29QALY。且rt-PA組QALY成本較低,分別為100,834元/QALY 、138,605元/QALY。另發現區域醫院與資歷越深的醫師,使用rt-PA的比例較高。 迴歸模式中,影響rt-PA治療的因素為醫院等級、醫師年資、病患性

別為最高。死亡率、再中風率、併發症以rt-PA治療及年齡影響最大。住院日則以病患年齡為解釋力最強,且具有顯著性。 結論:在長期觀察下,rt-PA對失能狀況應有較好的成效,並得到較高的QALY。其降低再中風率的效果亦可間接節省中風引發的社會及經濟成本。但對於醫療提供者及病患中風期間,可能需負擔較高的成本進行醫療及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