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症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肝炎症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日)栗原毅寫的 一本拿下肝病 和金瑞的 知名專家細說:肝病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慢性肝炎 - 元氣網也說明:慢性肝炎的定義是指肝細胞持續發炎、肝功能指數不正常,超過6個月以上。在病理方面,可發現慢性持續性或活動性肝炎,並合併不同程度的纖維組織增生的現象,部分...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江蘇科學技術 和品冠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張媚所指導 蔡昱芸的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C型肝炎帶原靜脈藥癮者之就醫行為-以台北市及新北市之美沙冬門診為例 (2012),提出肝炎症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C型肝炎、靜脈藥癮者、健康信念、就醫行為、定期回診追蹤、社會支持。

而第二篇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徐武輝所指導 劉元孟的 抗結核藥物治療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引起的肝毒性 (2012),提出因為有 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藥物引起肝炎的重點而找出了 肝炎症狀的解答。

最後網站C型肝炎感染者大多「無症狀」 醫師呼籲:不要共用這個東西!則補充:C型肝炎是台灣常見的肝病之一,就和多數的慢性肝病一樣,感染者大多沒有症狀,只有少數人會出現急性感染症狀。慢性C肝患者可能渾然不覺,等到出現症狀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肝炎症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本拿下肝病

為了解決肝炎症狀的問題,作者(日)栗原毅 這樣論述:

和肝病打交道,就是預防生活習慣病,就是采取抗增齡對策幫助您度過漫長高齡人生,請以健康的、足以成為周圍人模范的生活方式過好每一天。本書包含大量最新信息,顛覆肝病常識。 PART 1 肝臟的功能及肝病的種類第一節 肝臟的結構與功能①了解肝病,首先需要認識這個沉默器官的結構肝臟是默默工作的人體化工廠占據整個右上腹,是體內最大的臟器3000億個肝細胞及復雜的血液循環是完成肝臟功能的關鍵第2節 肝臟的結構與功能②通過作廢處理、回收處理,為身體准備必要的物質肝臟的三大功能:代謝功能、解毒功能、免疫防防御功能生命活動的能量源——葡萄糖的加工處理對氨基酸進行再加工,轉化為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將

脂類合成膽固醇、甘油三酉旨活化維生素、礦物質人體化工廠獨特的「解毒功能」對不需要的物質進行處理的「排泄功能」對細菌、異物進行處理的「人體免疫防御反應」分泌膽汁,協助消化吸收通過腸肝循環回收有用物質第3節 肝病的種類各種各樣的病毒、生活習慣……與疾病斗爭前弄清楚原因肝病分兩種: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病及生活習慣引起的肝病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生活習慣引起的脂肪肝、酒精性肝病PART 2 病毒性肝病種種第1節 甲型肝炎擁有抗體的人在減少,注意集體發病傳播途徑為食物、飲料等。海外旅行時要小心症狀及過程——從類似感冒症狀到出現黃疸診斷及治療——靜養及補充營養是治療的基本通過預防接種、洗手等進行預防第2節 乙

型肝炎症狀比較輕微,但有時也會突然惡化傳播途徑為血液和體液病情的發展及自然經過不容易出現自覺症狀的慢性乙型肝炎檢查與診斷——集體體檢時發現問題的病例也很多通過藥物治療清除病毒患病期間日常生活注意點第3節 丙型肝炎通過血液傳播,悄悄轉為慢性。占肝癌原因的80%丙型肝炎的恐怖在於自己感覺不到感染了病毒過去病毒傳播的頭號途徑是輸血由急性轉為慢性很快,由慢性發展為肝癌較慢檢查與診斷——檢查的基本項目是血液檢查確定治療方針的關鍵——干擾素治療有些人可以使用干擾素,有些人不可以使用不能使用干擾素治療時的對症療法第4節 重症肝炎急劇受損的肝細胞通過集中治療促進肝細胞再生可致人命的急性肝炎肝炎病毒為主要原因,

分急性和亞急性肝功能低下的一般性症狀到意識障礙通過血液檢查、影像檢查診斷,進行全身監護治療PART 3 生活習慣引起的肝病及肝癌第1節 脂肪肝典型的生活習慣病。請視為重大疾病前兆肝細胞內脂肪堆積,若放任不管可發展成肝硬化脂肪肝的最大原因不是酒精、脂肪,而是糖分的過度攝入肥胖、糖尿病引起的脂肪肝及最近的熱門話題NASH檢查與診斷——血液檢查及腹部超聲波檢查症狀及疾病過程——基本沒有自覺症狀治療的大前提是改善生活習慣第2節 酒精性肝病隨着飲酒量的增加,呈逐步增加趨勢與男性不同,女性短期內少量飲酒就會出現問題大量飲酒造成酒精中毒及乙醛中毒若繼續飲酒,那麼脂肪肝就會發展為肝硬化通過血液檢查、腹部超聲波

檢查等診斷治療以戒酒為第一,可使用戒酒藥第3節 肝硬化控制病情發展,阻斷通向肝癌之路多數因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根據肝功能狀態分為代償性和失代償性初期無症狀,進一步發展出現特有症狀肝功能檢查以及早期發現肝癌的各種檢查根據肝功能程度選擇生活療法或者入院治療食管、胃底靜脈瘤——無路可走的血液形成靜脈瘤肝性腦病——氨損傷大腦中樞神經控制蛋白質的飲食治療及降低血氨的藥物治療第4節 肝癌可以通過對早期慢性肝炎的正確治療預防肝癌肝細胞癌占肝癌的90%主要原因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發生癌變肝癌沒有特別症狀通過腫瘤標志物的血液檢查、影像檢查診斷根據腫瘤發展程度和肝功能狀態確立治療方針PART 4 與肝病友好相處的生活方

法第1節 慢性肝炎日常生活新常識肝炎必須靜養是過去的錯誤常識肝炎不一定非要靜養采取合適的生活方式,避免體內產生大量活性氧思考如何戰勝壓力第2節 工作、睡眠遵守生物規律,巧妙安排工作、家務根據肝臟狀態安排加班、出差1天7小時睡眠最好,睡眠時間可以少,但睡眠質量一定要高第2節 運動、旅行擠出時間放松身心,讓自己沉迷於喜歡的事情若GPT在100以下,可以做任何運動散心旅行時的注意事項第4節 香煙、酒精、藥物……希望在自我控制的同時也能享受生活盡量戒煙,為了自己,也為了周圍人適量飲酒對肝臟有益藥物對肝臟有害,不必要的藥不要亂吃不必過於擔心通過性愛、日常生活傳染給家人……PART 5 美味可口的菜單PA

RT 6 肝臟病人的飲食生 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習慣病。近年來患者人數急劇增加。脂肪肝在血液檢查時不會顯示數值異常,也沒有什麼自覺症狀。可是如果脂肪肝再加上持續的氧化應激,就有可能導致肝纖維化,甚至發展成肝癌,不可輕視。另一方面,肝病治療的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正確的治療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根治,或者可以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脂肪肝即肝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不過事實上,很多時候新老信息混雜,好不容易治療有了點起色,卻得不到患者的理解。特別是在慢性肝炎的靜養與飲食注意點等方面容易產生誤解。以前認為「肝炎患者餐后要躺」、「吃蜆子、動物肝對肝臟好」。可是新的肝

病治療研究認為,這些常識根本不可信。慢性肝炎患者,即便已經發生肝硬化,只要稍稍注意一點,依然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樣的生活。

肝炎症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乙型肝炎治療新發展 專題 - 吳志豪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FindDoc.com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一) 在醫治慢性乙型肝炎時,會有甚麼考慮因素? 0:23

(二) 在治療乙型肝炎方面,近年有甚麼新發展? 0:52

(三) 網上流傳「肝的排毒時間是凌晨一點至三點」這說法真確嗎?熬夜是否會傷肝? 1:42

(四) 如果乙肝病人長期服用口服藥物,有甚麼需要注意? 2:09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Google+ :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C型肝炎帶原靜脈藥癮者之就醫行為-以台北市及新北市之美沙冬門診為例

為了解決肝炎症狀的問題,作者蔡昱芸 這樣論述:

惡性腫瘤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肝癌為十大癌症的第二位,在民國99年有7,758人死於肝癌;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有4,912人死亡。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慢性肝病與肝硬化的主因之一,主要透過血液體液傳染。靜脈藥癮者常因共用針具注射毒品導致C型肝炎的傳播,以至於國內外靜脈藥癮者感染C型肝炎的盛行率高達約80-90%。藥癮者因為物質濫用行為而引發許多健康問題,卻常常是不被重視的一群。 本研究主旨在於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C型肝炎帶原之靜脈藥癮者的健康信念、就醫行為(係指個案因C型肝炎帶原而定期回診追蹤的行為及追蹤意願,本研究稱定期回診追蹤行為)與相關的影響因素。收案對象為台北市與新北市共三家醫院

之美沙冬門診個案,採橫斷式研究設計,研究工具為自擬的結構式問卷,內容包括C型肝炎疾病認知量表、C型肝炎藥癮者健康信念量表、社會支持量表、就醫行為量表、物質濫用行為量表、基本特性。研究時間自民國101年10月至102年1月,共發出24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32份,回收率為95.9%。 本研究結果發現,C型肝炎帶原靜脈藥癮者的人口學、社會心理學變項、結構變項、健康信念會影響定期回診追蹤行為;影響個案過去追蹤的預測因子有:診斷為C型肝炎的年齡、是否接受過C型肝炎治療、肝炎症狀種類的數量、行動障礙、行動線索;可預測未來追蹤意願的因子是行動障礙與行動線索。在實務建議上,可協助減少阻礙個案定期回診

追蹤的因素(行動障礙),並增加促成或引發個案採取定期回診追蹤的訊息(行動線索)。行動障礙與家人親友社會支持、健康專業人員社會支持、疾病認知都有顯著負相關;行動線索與兩種社會支持、疾病認知都有顯著正相關。若要降低個案的行動障礙、增加行動線索,可從加強其社會支持與疾病認知著手。另外,可針對個案有肝炎症狀者、診斷為C型肝炎年齡51歲以上者,可多鼓勵並關心其定期回診追蹤的情形。根據研究結果,遂提出幾點建議:1.持續編列經費,給予美沙冬門診之C型肝炎靜脈藥癮者定期回診追蹤的補助;2.提供充分資訊,加強個案疾病認知;3.成立病友團體給予支持;4.個案管理制度的建立;5.規劃個案定期回診追蹤之臨床路徑;6.

多鼓勵有肝炎症狀者、診斷為C型肝炎的年齡51歲以上者能夠定期回診追蹤。希冀本研究的發現與建議可作為相關衛生單位制定疾病防治政策之參考。

知名專家細說:肝病

為了解決肝炎症狀的問題,作者金瑞 這樣論述: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在人體的代謝、消化、解毒、凝血、免疫調節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肝病。肝病已成為當今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成為人類健康不容忽視的「隱形殺手」。要捍衛健康,應先從瞭解肝病知識開始。

抗結核藥物治療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引起的肝毒性

為了解決肝炎症狀的問題,作者劉元孟 這樣論述:

研究目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治療結核病病患的過程中是否會影響病人肝功能異常出現的機會和肝功能異常出現的時間目前仍有爭論。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在治療前肝功能正常的急性結核病病人在接受抗結核藥物治療時,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否會影響肝功能異常的比率和出現的時間。研究方法所有在2002 到 2009 年間在這個中臺灣三級轉診醫學中心新診斷的結核病人資料會經由電腦資訊系統收集病人一系列的肝功能資料,包括轉胺酶和黃膽指數。暫時性肝臟生化指數異常的定義如以下,需合乎以下兩個條件 (1)假如轉胺酶上昇高於正常值,但是在持續用抗結核藥物的情况下,肝臟生化指數又回復到正常的範圍 (2)假如藥物一開始因為肝臓生化指數異常而

停用,但在肝臟生化指數回復到正常後,重新使用抗結核藥物後並未再出現肝臟生化指數異常。藥物引起的肝炎定義為服用抗結核藥物後肝臟生化檢查中的轉胺酶超過120 IU/L 合併急性肝炎的症狀,或是轉胺酶超過了200 IU/L 合併或未合併急性肝炎症狀。當肝功能回復正常後,在重新使用抗結核藥物後轉胺酶又超過了120IU/L。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出現的比率和出現的時間會在有B型肝炎、C型肝炎及無慢性病毒性肝炎(對照組)間比較。研究結果共有 533 病人進入此研究。藥物引起的肝炎的比率,在治療前肝功能正常者,在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和無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對照組比較並無顯著差異 [8% (32/392) 比上7% (11

/161), P > 0.05],暫時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出現的比率在無慢性病毒性肝炎者的比率較低且有統計上的明顯差異 [2% (9/392) 比上12% (20/161), P < 0.001]。平均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出現的時間,在藥物引起的肝炎者在對照組是40 天,在慢性病毒性B型肝炎者是39 天, 在慢性病毒性C型肝炎者是 67 天 (所有 P > 0.05)。 暫時性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出現的時間,在對照組是23 天,在慢性病毒性B型肝炎者是48 天,在慢性病毒性C型肝炎者是 68 天( 和對照組比較,所有 P < 0.05)。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發生暫時性肝臟生化檢查的比率是藥物引起的肝炎

發生的兩倍,不論異常是否發生在服藥開始的兩個月內。而在無病毒性肝炎的病人,在前兩個月發生肝功能異常者,有76%是藥物引起的肝炎,而在兩個月後發生的肝功能異常者,完全是藥物引起的肝炎。研究結論在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人,肝臟生化功能檢查異常的原因以暫時性肝臟生化檢查異常的比率較高,暫時性肝臟生化檢查異常發生的時間也較晚,而藥物引起的肝炎發生的時間則無明顯差異。醫師需要將肝功能異常發生時間列入考量,以決定是否要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