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明謙寫的 找出台股的隱形王牌:市場沒看到的產業裡,我用1234法則找飆股,在行情即將啟動前,沿著均線穩穩賺 和黃嘉斌的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大是文化 和大是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經濟系國際經濟學研究所 黃柏農所指導 石書鴻的 外資交易行為與經濟不確定性對股價報酬率之影響-以台灣股市為例 (2020),提出聯發科外資買賣超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外資買賣行為、經濟不確定性。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EMBA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詹乾隆所指導 藍淑美的 外資持股偏好與系統因子、非系統因子之關聯性-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外資買賣資訊、臺灣50指數、公司經營績效、公司治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聯發科外資買賣超,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找出台股的隱形王牌:市場沒看到的產業裡,我用1234法則找飆股,在行情即將啟動前,沿著均線穩穩賺

為了解決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作者林明謙 這樣論述:

台股每3年就可能出現30%漲幅,下波萬點反攻行情即將啟動! 你準備好了嗎?   ◎祥碩(5269)、智崴(5263)、力旺(3529),沒聽過?   他們並非熱門權值股,卻能讓你一星期報酬率勝過定存20年。   ◎金融海嘯後,大家都說別碰DRAM 產業,但華亞科(3474)、南亞科(2408)   卻在一片慘澹中逆勢上揚,兩個月漲46%,你沒發現?   ◎大家都說危機入市,問題是怎麼入、何時入?鴻準(2354)、頎邦(6147)、   潤泰新(9945),都在歐債風暴過後大漲超過40%,你還是沒賺到?          隱形王牌股操盤手林明謙說,與其殺紅眼追逐大家搶著買的熱門股,  

 不如從別人尚未發現或不看好的產業裡,提前找到可能飆漲的隱形王牌。        林明謙,現任大慶證券自營部主管,從事證券研究與自營操盤投資經驗20年,   2012年閃過歐債風暴、台股1,600點的連日崩跌危機!   2015年更精準判斷台股會出現萬點行情,結果加權指數確實見到10,014高點。   林明謙認為,只要抓穩長期被主流忽視的隱形王牌 (多半非權值股) ,   股價三個月就能飆漲四倍,平均每個月成長70%到80%!   但這些股票要去哪裡找?行情即將飆漲前又有哪些訊號?   他歸納出簡單的1234法則:   找出一條支撐均線,跟著兩大法人找標的,   把握第三季低點進場,第四季末

到春節獲利了結。   再搭配三年一次的景氣循環,就能獲利極大化。   ◎自創1234法則,隱形王牌立刻現形   只需一條均線,跟著兩大法人挖寶。   .隱形王牌有個共通點──會沿著五日均線向上飆。只要沒跌破均線超過兩次,   都要穩穩抱牢。   .跟著市場上兩大法人搶先布局,尤其投信較少隨市場炒作,一買就是一、兩季起跳,   用作者自創的投信買超成交量比,就能早一步挖到寶。   (最近投信買超哪幾檔,本書報給你知曉)   ◎跟著月份效應走,空手等大跌   你得第三季進場,在第四季到第一季(春節左右)賺飽下車。   .作者連續17年統計發現,每年台股第一季平均月報酬率為6.3%,第四季為3.

5%,   均高於二、三季。   .所以利用二、三季觀察(空手),找出不再破底的強勢股,   再搭配年底與春節的紅包行情,權值股都能變飆股。   怎麼找?問三個問題幫你真正危機入市。       ◎出清靠紀律,賠最少;空手要勇氣,賺最多   .股票開始飆,如何切入?你得有狙擊手的耐心,再強的股票也會拉回整理,別追高。   .如何知道要下車?跌破兩次支撐均線就是警訊,第三次就快跑。   聯發科(2454)與昔日股王宏達電(2498)不是崩跌,而是有跡有循。   .市場會循環,每次歷時三年到四年,下跌修正需一年,上漲得花兩年,   空手等低點浮現才能賺更多。   林明謙大膽預言──   台股每三

年就可能會出現30%的漲幅,   下一波萬點行情即將啟動!你做好準備了嗎? 各界推薦   理財教母 林奇芬   非凡電視台執行長 金淼   波浪大師 林隆炫   東森財經主播 劉芯彤   非凡電視台資深主持人 鄭明娟   《非凡商業周刊》資深專欄主筆 駱政宏

聯發科外資買賣超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這一集的老王給你問讓老王來告訴您,您跟投信一樣短嗎?外資資金規模大,個股是不是會變成外國人的形狀?最怕變成老王的形狀!投信買超個股為什麼看10日均線?大盤走空還能跟單投信嗎?

Timecode:
00:42 1.感謝老王讚嘆老王~我這裡想請問王董,要如何判斷一檔股票適合短期還是長期呢?印象中有提到投信是短線,外資是長線?是適用在大範圍嗎?還是只是用個股或類股呢?謝謝您~

02:17 2.王海法師您好:覺得這系列真的是普渡眾生,一不小心就把前面的集數追完了;想請問法師有提及當外資與投信站在不同方向時,可以觀察股票上漲時是外資站在買方還是投信,可由此判斷是外資還是投信影響力較大;但整體而言外資的資金與操作張數都相較投信龐大,想請問這樣是否大部分的股票會變成外國人的形狀?...阿不是...是外資的形狀;最後想跟小編說:切勿想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彌陀佛~~

03:57 3.鐵粉報到~~~老王總是說投信買超看10日均線,但為什麼是10日均線呢?還有選股要注意當沖、隔日沖劵商,例:凱基台北、凱基信義、還有哪些要注意的劵商嗎?希望小編選到我!!!!!謝謝 大感謝!

05:04 4.想請問老王投信一年做四次帳,可是大盤是空頭的行情,還能安心跟單嗎?

#投信買超 #外資 #10日均線 #大盤走空 #技術分析 #王海法師 #浦惠王力宏 #表特王 #老王不只三分鐘 #浦惠投顧 #老王給你問 #老王愛說笑 #分析師老王

歡迎按讚臉書粉專,一天一篇免費財經解析:https://www.facebook.com/pg/winnstock
浦惠投顧官網:https://www.inclusion.com.tw/

------------------------------------------------------------
※王倚隆(老王)為浦惠證券投顧分析師,本影片僅為心得分享且不收費,本資料僅提供參考,投資時應審慎評估!不對非特定人推薦買賣任何指數或股票

外資交易行為與經濟不確定性對股價報酬率之影響-以台灣股市為例

為了解決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作者石書鴻 這樣論述:

本文主要研究主題為外資買賣行為、匯率、美國股市及經濟不確定性對台灣股市價格報酬率的影響,主要方法運用Granger因果關係檢定及衝擊反應函數分析(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 IRF)來探討變數之間領先、落後的關係,以及衝擊產生後變化的方向,研究對象為台灣加權股價指數(TWII)、台塑(1301)、台達電(2308)、鴻海(2317)、台積電(2330)、中華電(2412)、聯發科(2454)、可成(2474)、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大立光(3008),資料期間皆為2003年1月2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日資料。此外在資料期間中發生兩件重大國際

事件,為了能探究事件發生時,是否會對台股報酬產生變化,本研究將金融海嘯(2007年12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及新冠肺炎(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進行分段研究,並將其結果與全區間(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做比較,期望藉由上述研究結果,提供投資人一個參考。研究顯示外資買賣超在全區間及新冠肺炎期間的樣本中可作為股價報酬率有效的領先指標,且從其反向關係可看出外資有追逐動能的傾向,然而在金融危機期間兩項關係的預測效果較差;本研究發現外資持股變動率在日頻率的資料下對股價報酬率的預測能力弱於外資買賣超,但其反向關係得出相同的結論;在全區間的樣本中本研究

結果支持「stock-oriented」匯率假設,但在全球金融危機及新冠肺炎樣本中卻不顯著;在全區間中S&P 500指數及VIX指數變動率皆能有效預測股價報酬率,說明美國股市與台灣股市存在一定連動性,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機及新冠肺炎中預測能力有所下降;不管在哪一個樣本中,EPU指數皆無法作為股價報酬率的領先指標。

冠軍操盤人黃嘉斌獲利的口訣:20多年來我堅持照這些口訣,簡單操作就賺錢!

為了解決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作者黃嘉斌 這樣論述:

2007年,股民一片樂觀、準備迎接萬點行情之際, 黃嘉斌卻預測大盤將翻轉,提前獲利出清。 2008年,金融海嘯來臨,人人恐慌,他卻說這是貪婪的好時機, 隔年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至今無人能敵。       這麼精準的選股眼光與行情預測,怎麼辦到?   黃嘉斌說,方法很簡單:   「不管市場看多或看空,我就是執行這套口訣,20多年不變。」   現在呢?又該怎麼看股市?   黃嘉斌建議,選股不選市,賺錢的答案還是不變,就在2003年裡。   操作不能看情緒,而要守紀律;口訣,讓黃嘉斌守住紀律。   ◎我如何選股,一年獲利76.3%?   ‧口訣:「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

的」   買不起聯發科(2454)、中華電(2412)這些高價股沒關係,但你得看懂台積電(2330)、大立光(3008)這些股王股后代表的賺錢指標,口訣是「永遠要注意今年股王誰來當」。為什麼?   ‧記住:「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當台股從「量變」轉為「質變」,怎麼建立投資想法,才不會追高殺低?   ‧想長期持有?口訣:「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這種股票哪裡找?掌握潮流的華碩(2357)、宏達電(2498)算嗎?找到獨占企業,六年漲十倍也不意外!   ◎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口訣:「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用上百元高價買進鴻

海(2317),即使跌破百元大關,長期持有、不動作,為什麼照樣累積致富?要強化賺錢的心理素質,得靠四個字達成。   ‧口訣:「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要存股,股票股利每年得有1元以上,但是當股息殖利率掉到2%~3%,記得出脫持股。   ◎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記住:近三年稅後盈餘10%以上的股票,才能讓你賺到錢。   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呢?由你的可動用資金來決定。   ‧「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這句口訣什麼意思?   這是變盤前的領跌,還是上漲前的甩轎?2012年聯發科(2454)從330元掉到250元以下,我進

場搶反彈還是受了傷,為什麼?   ◎你關心的是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短線客要一輩子記住:「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面對一次性利多、評等報告二次調升,該逢高出脫嗎?用四個訊號,研判是否出場!   ‧短線口訣:「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2004年總統大選,阿扁中槍,台股也趴地!這種一次性利空怎麼看、如何因應?   此外,黃嘉斌還要告訴你:   ‧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是佯攻、強攻、詐敗,你會分辨嗎?   ‧哪種指數反彈要逃命?「金字塔形」或「倒金字塔形」操作,又該留意哪些事?   ‧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黃嘉斌首度公開縱橫股市逾20年的獲利祕密,

  帶你避開股市末升段的魔鬼誘惑,   在別人恐懼時,你還能理性貪婪賺大錢! 名人推薦   財金文化董事長  謝金河   《今周刊》社長  梁永煌   理財專家  夏韻芬   《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  朱紀中 作者簡介 以76.3%報酬率傲視證券業的股市專家 黃嘉斌   現任財金文化顧問、東方概念投資資深顧問,也是《Smart智富》月刊、《先探》雜誌專欄作者與講師。曾任東吳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大眾證券投資事業處副總、第一金證券自營部副總。   擅長掌握台股長期循環,選擇最佳時機布局。曾精準預測台股在2008年會進入一波大修正,不僅在當年金融海嘯全身而退,更搭上景氣復甦列車,

於2009年帶領公司達成全年76.3%累積報酬率,傲視同業。   著有《基本面選股》、《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 推薦序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謝金河 自序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第一章我這樣選股,一年獲利76.3% 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 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的起落 「高價股回檔,往往大盤也準備轉向」 「不要買股王,但要觀察領頭羊」 第二節遇到悶行情,用情境模擬 「情境模擬不能偏向某一方」 下決策前,先調整持股成數 三種情境下,該加碼或觀望? 第三節「輸家不是看錯方向,而是沒有看法」 大師也會看錯,重點是:你有想法嗎? 從「量變

」轉為「質變」,想像空間變大 多做假設,你會比別人更有想法 第四節「掌握潮流又創造需求」,這檔股必賺! 跟對潮流,報酬會隨著時間擴大 股市的表現優於債市 站在潮流的浪頭上,一度成為股王 關鍵:是否禁得起時間考驗? 第五節我的三不原則:不和景氣、政府、公司對作 政策扶持生技產業,新藥開發最有利基 沒有本益比,不看淨值比,看啥? 「做『對』才能賺錢,對作保證賠錢」 第六節「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獨領競爭優勢,六年漲十倍不意外 用新製程降低成本,迅速席捲市占率 台積電,依然是外資最愛 長期持有是對的,但前提是獨占! 第七節你收到的是LINE?還是lie? 看到黑影就開槍,難怪被套牢 錯過

投機無所謂,錯過投資才可惜 面對消息傳言,兩方法快速確認 第二章等待不只是美德,我比別人多賺一倍 第一節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 持股歸零,心態也會歸零 短線不成,千萬別告訴自己「長期投資」 方寸大亂時,要壯士斷腕、砍光重練 第二節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 世上沒有「放著,當長期投資」這回事 用長線消息操作短線,當然賠錢 第三節股息無法致富,卻能避免踩地雷 靠股息致富很難,五年發財靠股價上漲 長期投資者先求穩,再求成長 殖利率掉到2%~3%時,出脫持股 第四節等待不只是美德,是賺錢大絕招 盤中做決策,就等著被指數玩弄 太早進場買,小心賣在起漲點 我的「等待嚴守原則」,賺一倍「就

夠了」 第三章輸家追求勝率,贏家累積報酬率 第一節「成長」才是股價上漲的唯一保證 近三年盈餘得有10%以上,才叫成長 景氣循環股,我只選擇龍頭 第二節三勝七敗,這才叫投資 少量試單是犧牲打,也可能挖到寶 80/20法則中,如何找到關鍵的20%? 上市櫃試單金額要小,找到關鍵標的後加碼 第三節複製成功,比記取教訓有用 看對了CEO,你沒有買錯,只是買貴了 複製成功經驗,但別誤判成功因素 第四節雞蛋該放在幾個籃子裡才安全? 分散或集中?重點在於能否全心照顧 「短線交易,少做向下攤平」 四種可動用資金,配置操作各不同 基本面掌握愈高,賺愈多、風險愈小 第五節想搶反彈,你的手套得夠厚 外資分析前後矛

盾,小心話中有話 變盤氛圍濃厚,趕快調整持股比例 第六節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 「放著等解套,不賣就不賠」,大誤! 對虧損容忍度高?更要設停損點 熱愛追逐強勢股?詳細報表不能少 第四章別人關心停損,我在乎的是停利 第一節定期清持股;「賣太早」才好 學股神,總是「賣太早」 四個訊號,研判是否獲利出場 先確認是實質利空或大環境改變 第二節看到技術性噴出,代表高點已不遠 確定減碼,就不要受市場貪婪左右 一次性利多消息,股價也會一次反映完畢 看到評等報告二次調升時,就要逢高出脫 第三節以期望報酬的三成,為停損點 不管跌、漲,都不想賣,這就是人性 「停利」分兩階段進行,可保留1/3長期持有

第四節真假利空怎麼看?是轉折,還是要快跑? 出現競爭者就是利空?是我懂還是外資懂? 公司成長受挫,出脫持股別捨不得 第五章別人恐懼我貪婪,怎麼辦到? 第一節盤面「最有意義」的三種變化:佯攻、強攻、詐敗 價量皆創新高,準備強攻 假拉抬,真出貨,特徵是量價背離 留意一次性賣壓,「詐敗」會先蹲後跳 第二節新手套高檔,老手套反彈 極端的肥尾效應,其實不極端 「金字塔形」操作者要能預判股價回檔幅度 「倒金字塔形」操作者最忌往下攤平 第三節危機怎麼入市?兩個關鍵決定 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不,那是你家的事! 區域性的災難,請貴國自求多福! 危機入市的時點到了沒?從政策來判定 第四節股市循環末升段,處處是魔鬼

的誘惑 末升段最瘋狂,每天都有強勢股輪番出動 指數反彈到跌幅的2/3以上時,準備逃命 第五節今年,你得選股不選市 焦慮或沮喪,只能允許30分鐘 雖有火花,但不會延燒到基本面 指數跌破季線後,開始彈升 調整持股比重,強勢股領先反彈 後記股市非零和,人人都能賺大錢 推薦序 股市投資,是個性的總考驗   我在資本市場裡已累積了將近三十年資歷,看著股市的潮起潮落,看著大戶載浮載沉,看著企業興衰,心中自然有一些想法。   首先,資本市場的投資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中國人好賭,什麼都可以賭,小至猜拳,就連打高爾夫球也可以賭,買六合彩、中樂透,或玩梭哈、百家樂。各式各樣的賭法中,靠運氣獲勝占了很大的

成分。但是股市投資卻可以透過閱讀,深入的產業研判,進行分析預測,同時也必須研判各種市場消息、國際政經情勢,提高獲勝的機率,這是最科學的博奕遊戲。   我看過很多成功的投資專家,他們都很勤快閱讀,喜歡思考,深入分析研究。他們從投資中累積豐富的知識,進而富足了生命,任何卓越投資家的成功,絕無僥倖。   企業面貌是老闆性格的延伸   其次,我發現投資是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業。任何一種職業都有年齡的限制,例如職業游泳或拳擊選手,很難超過30歲,打棒球最多也只能打到40歲,即使是公務員,也得在65歲退休,只有投資可以到生命最後一刻,因為人的身體會逐漸退化、體力會衰退,但只有腦子愈用愈靈光。   很

多著名的投資專家都很長壽,像是日本的股票之神是川銀藏活了96歲。德國的投機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e Kostolany)活到93歲,他的名言是,在斷氣之前,還可以下單買賣股票。美國的股神巴菲特已經八十多歲,但每天仍活力充沛,可見動腦的投資似乎可以延年益壽。   此外,投資是最高段的智慧競技場,是人性、個性的總考驗,以人出發,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例如,一家企業的面貌經營是企業老闆性格的延伸,像是鴻海就充分反映出郭台銘的意志;台積電滿滿是張忠謀的影子;台達電充分反映鄭崇華的篤實精神;華碩則反映了施崇棠的靈巧,所以投資選對老闆,經常是第一件大事。   在貪婪與恐懼中,找到平衡點

  投資人要能在股海中勝出,必須有很好的EQ,做好情緒管理,尤其要在無知、貪婪與恐懼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最近有空翻閱一下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總結的投資十誡,在此列出來給大家參考:   1. 不可隨別人的主意與點子,不要想偷聽祕密消息。   2. 不要相信賣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出售,或者買方知道他們為什麼要買進,也就是說,不要覺得他們知道的比你更多。   3. 不要死心塌地地想把損失追回來。   4. 不要回望以前的股價。   5. 不要躺在你的股票上面睡大覺,不要只是期望它能達到一個較好的價格而忘記它,也就是說,不要不做決定。   6. 不要不間斷地追隨股價的每一個微小變化,不要對每個風吹草動都

做出反應。   7. 不要不斷地結算盈利或虧損數字。   8. 不要只在有利可圖時才賣掉股票。   9. 不要情緒化地受到政治好惡影響而立即反應。   10. 不要過於自責,即使你已經有了獲利。   上述投資十誡,其實很像這回黃嘉斌在他的書中,用了很多小事例,來告訴讀者有關投資的事,譬如他提到「短線不成務必退場,別『長期投資』」、「不動作是思考後的結果,不是放著」、「你要溫水煮青蛙?還是冷水拔雞毛?」等,都是很精準掌握投資心理的篇章。   我喜歡閱讀黃嘉斌趨勢判斷的文章,每一次他的文章在《先探》刊登,我都會率先閱讀。他是一位冷靜理智,又勤快做足功課,還能以敏銳智慧判斷趨勢的卓越投資專家。

  從2008年的《基本面選股》,到2012年的《操盤人教你台股大循環操作術》,這兩本書都寫得相當精彩,這次黃嘉斌進一步把他二十幾年的投資心法,濃縮成26篇發人深省的文章,這會是投資人淬鍊投資智慧的一部寶典。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 作者序 在別人恐懼時,我理性地貪婪   1993年,我踏出校門後,無接縫地跨越資本市場這堵牆、入了行,那時股票市場是一個成交量不到百億元的慘澹環境,多家證券公司的研究部不僅在研究員的配置中聊備一格,特別是電子產業的研究員更是從缺居多。我就是在這個時候,身體力行職場上的第一次「危機入市」,更幸運地在「人棄我取」之下,以電子研究員作為起點。   網路泡

沫化,讓我跌一跤   2000年網路泡沫化後,我曾一度短暫離開職場,自我沉潛:2003年,再投入新工作,因為我在一年多的研究中如獲至寶,發現了台股新循環即將展開,而這個循環將在2008年達到高峰後結束。我依循研究出來的方向確切執行,因此得以安然度過金融海嘯。   回首1993年力行的危機入市,可以說是一場美麗的錯誤。甫踏出校園的我對於資本市場只是一知半解,儘管幸運地獲致一些小小的成果,但是那些成果只能說是一種「偶然性」而非「必然性」,所以2000年的網路泡沫自然就難以迴避,也受了一些傷害。不過,正因這般歷練,反而讓我能從僅著眼於產業研究中跨出一步,對於總體經濟、景氣循環、股市循環有了更深切

的認識,也才能在2003年知其然後積極入市。   入行前十年的經驗,奠定我對於股市投資的取捨方向,秉持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為輔的操作理念。畢竟影響股價的要素很多,包括基本面、技術面、籌碼、消息等等,對我來說,只要專注其中一件要素並且做到最好,就可以賺得該有的利潤。   在股市投資二十多年來,我堅持的信念就是: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最終會在股價上反映出來。儘管等待的過程中多所煎熬,但是時間最終會成為我的好朋友,因為股價終究會反映出被投資公司的本質。   等待轉折訊號出現,創下76.3%報酬率   雖然2008年的金融海嘯已經過去,但我相信它仍是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痛。不過,這麼重大事件的發生,

卻仍有少數人可以獲利,無庸置疑地又展現出「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特性。   現在回想金融海嘯發生前後環境的變遷,很有趣的現象是,經過整整一年的時間後,2009年無論是GDP、加權指數等,都回到了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水準,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是那整整一年的時間,又好像照妖鏡一般,將所有錯誤的投資習性,無所遁形地一一揭露出來。   若是犯的錯誤大,虧損便相當慘重,甚至破產或背下債務;如果犯的錯誤小,或許資產稍有損傷,但還能安然度過海嘯的考驗。至於有些運氣好、得以全身而退的人,即使免遭金融海嘯的荼毒,但絕大多數的人對於接下來2009年的巨大行情,恐怕也不懂得如何掌握這個好時機。

  還記得我是在2008年12月下旬,離開原先熟悉的研究事務,轉任投資事業處主管的職務,掌管公司直接投資的工作。當時許多朋友對我好言相勸,說是在市況不佳之下不要輕易異動, 特別是不要投入操作的工作。   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轉換跑道,然而當下我告誡自己兩件事:第一,又到了該危機入市的時候了,要繃緊神經,關注轉折訊號的出現;第二,千萬不可以在此時犯下自滿的錯誤,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同樣地,也要避免因過去的成功而成為未來成功的包袱。   很幸運地,在接任新職位後不久,我就等到了第一個時間轉折的訊號──「全球央行聯手,無限制地釋出資金以救市」;接著,亞洲地區的股市修正

也看見了滿足點,所以在2009年2月2日農曆春節結束、新春開盤時,我連續一個星期買進股票,將持股部位加到第一階段(原先持股)的三∼四成水準。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行情開始啟動,台股由4,435點直奔7,000點,我也因此在當年一舉創下公司歷來獲利最高(76.3%報酬率)、同時期自營商獲利之冠。   九千點行情怎麼看?答案在2003年   不久前,有人問我,2014年的台股是否神似2007年的走勢? 因為2014年台股在九千點上下游移,我明白投資人此刻在擔憂什麼。其實只要想想2007年的景況,當時市場瘋狂,經濟環境正是邁入盛極而衰的階段,而如今對應的則是投資人戒慎恐懼地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也看似否

極泰來,這樣答案應該不言而喻了。如果再進一步說明,我想現在的環境應該更貼近於2003年吧!   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二十餘年的股市經驗讓我更加堅信,「投資之途無帝王之路」,不能取巧,只有做好扎實的研究工作與基本面分析,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金融海嘯已經遠離,市場也重新洗牌,股市生態卻沒有因此有更健全的發展。放眼望去,目前的股海更像是商機與危機四伏的叢林,法人利用即時通訊(LINE、WeChat等)加入造謠行列;政府為了稅收,便宜行事地懲罰長期投資者,反倒鼓勵了短線的投機交易。在充斥著似是而非的股市叢林裡,到底該如何取捨、如何避免誤入陷阱,正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希望透過這些年來的經驗分

享,能讓有心從事股市投資者獲得些許幫助。 第一章第一節「有些股票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記得剛投入股市時,常聽到一些老手會在盤勢不明時說:「如果台塑(1301)不能漲到○○元,大盤就準備要拉回了⋯⋯」言下之意,好像台塑得漲上去,不然大盤指數就要跌下來,這樣才符合「股市倫理」。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那些老手為什麼這樣說,不過,我發現在一些重要的位置區,加權指數和台塑的股價確實有著微妙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在1995年以前可供參考,至於近年來最常被提及的,就屬台積電(2330)了。現在想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權值」的觀念罷了。在十幾二十年前,除了銀行股,台塑所占的權值最大,台塑的股價走勢當然攸關加

權指數。尤其它是塑化產業的龍頭,更左右國內的經濟。時至今日,台塑已被台積電取而代之,台積電與加權指數的關聯度自然最高,但是兩者之間有時還是會出現短期的背離現象,此時不是龍頭權值股先拉回,就是指數會跟上來。這在象徵權值意涵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上,也具備同樣的現象。權值股的漲或跌,會影響加權指數起落從指數來看,的確可以找到相對應高權值的個股,或是以ETF當成指數的參考。有些專門賺取套利的外資,會利用兩者間的關係做一些價差交易,要特別提醒投資人的是,這需要大額度的資金,還得透過槓桿倍數放大才能達成。多數時候,這些高權值公司只是用來看的,不是用來買的,例如透過股價倫理的評估方式,去觀察大盤走勢,

這些公司都可以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在某一產業中,通常規模較大、較知名的公司股價應該要高於較小型的公司,比方說,當富邦金(2881)的股價若高於國泰金(2882)時,就是改變了股價倫理。

外資持股偏好與系統因子、非系統因子之關聯性-以台灣50指數成分股為例

為了解決聯發科外資買賣超的問題,作者藍淑美 這樣論述:

外資屬跨國機構,全球皆有據點,掌握全球資訊,具資訊領導的角色,且擁有雄厚資金為後盾。外資多項優勢,與之抗衡不如與之跟隨。本研究期望能幫助一般散戶投資人,尋找出外資持股偏好,幫助投資人作為選股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臺灣50指數成份股為研究對象,利用2015年至2019年共計5年資料,採用「Panel Data迴歸模型」進行分析,實證結果如下:1.公司經營績效面:「資本支出」與「稅後淨利率」對外資買入股數及外資總持股數皆呈現正向關係,且有非常顯著影響。2.公司治理面:「經理人持股比率」僅對於外資總持股數呈現有顯著反向關係;而「大股東持股比率」對外資買入股數及外資總持股數皆呈現反向關係

,且有非常顯著影響。3.巿場指標面:「借券賣出餘額」及「股價營收比(PSR)」僅對於外資買入股數呈現有顯著反向關係。4.經濟指標面:「貨幣供給M1b」對外資買入股數及外資總持股數皆呈不顯著。「PMI未來六個月景氣」僅對外資買入股數呈低顯著反向關係。 研究結論:外資選股的偏好,首重公司經營績效面之相關變數,其次是公司治理面之相關變數。在考量基本面後,外資選股偏好的觀察重點為巿場指標面之相關變數,以作為短期買賣交易決策的依據,以期短期投資績效佳。而經濟指標面之相關變數對外資選股偏好的影響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