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創面板製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群創面板製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田民波寫的 平面顯示器之技術發展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群創攻高階面板| SEMI也說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製程有助提升面板解析度、影像平整度,投資成本比低溫多晶矽(LTPS)少,目前有能力生產該製程的是日商夏普、韓廠三星,國內面板廠商友達、群創都有評估 ...

逢甲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曾欽正所指導 廖正豐的 LED產業高度競爭氛圍下之獲利提升方法 -以X公司為例 (2020),提出群創面板製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LED、照明、背光、成本低減、策略。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機電整合碩士班 莊賀喬所指導 孫銘俊的 面板玻璃基板變形瑕疵缺陷檢測優化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面板玻璃基板、自動化光學檢測、變形瑕疵缺陷、刀口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群創面板製程的解答。

最後網站群創8 廠則補充:面板 雙虎自11月中起漲,以及更大的產能將有助於群創毛利表現,半導體產業進入成熟 ... 面板雙虎友達,群創長期推動廠區製程水回收,並於1998年加入奇美電子,面板廠群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群創面板製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平面顯示器之技術發展

為了解決群創面板製程的問題,作者田民波 這樣論述:

  二十一世紀,TFT LCD液晶顯示器在平板顯示器中脫穎而出,從小尺寸的手機、攝影機、數位相機,中尺寸的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大尺寸的家用電視到大型投影設備,應用TFT LCD的產品在顯示器市場上獨佔鰲頭。目前以TFT LCD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發展迅速,預估今後幾年內其全球總產值將超過積體電路產業,面對機遇和挑戰,發展TFT LCD產業更是刻不容緩。   TFT LCD是多元知識和技能的總匯,涉及包括液晶物理和化學、光學、材料科學、彩色化技術、驅動電路、製程技術等多學科的原理和技術。本系列共分十二章,第1章介紹液晶顯示的歷史和現狀,第2章作為液晶材料和液晶顯示入門,以漫畫的形式直觀地說明

;第3、4、5、6章為TFT LCD液晶顯示器的基礎,分別是液晶化學與物理簡論、液晶顯示器及顯示特性、無源驅動及有源驅動、TFT LCD的工作模式及顯示螢幕構成;第7、8、9章分別討論TFT LCD製作技術、液晶顯示器的主要元件及材料、TFT LCD的改進及性能提高;第10章討論液晶顯示器的產業化。由於TFT LCD對於其他類形平板顯示器可謂異曲同工,熟悉了前者可以觸類旁通;因此第11章介紹各類平板顯示器的最新進展;第12章討論平板顯示器產業現狀及發展預測。   本書除了兼顧原理、技術、理論,產業化、發展前景,更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及圖解加深讀者的理解。對於新入門者易於著手,專家學者更顯新意。本書

適合作為大學或研究所各相關專業的教科書,適合產業界專業人士及有興趣自修的社會大眾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田民波 現職: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學歷: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研究所經歷:清華大學核能及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助教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講師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   日本京都大學國家公派訪問學者   日本Kyoto Elex株式會社特邀研究員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代表著作:《材料科學基礎》     《電子顯示》     《磁性材料》     《高密度封裝基板》     《材料科學基礎學習輔導》 校訂者簡介 林怡欣 現任: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學歷:美國Un

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光學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光電所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學士 第十章 液晶顯示器的產業化  10.1 液晶顯示器產業的發展趨勢─從小型化到大型化再到多樣化    10.1.1 母板玻璃大型化的背景    10.1.2 多樣化的畫面尺寸將擴展液晶產業的領域    10.1.3 擴大尺寸的過度競爭將引發結構性不景氣    10.1.4 功能饑渴狀態下,不斷增加的顯示資訊量    10.1.5 共同營造繼續發展的空間  10.2 步入成熟期的液晶產業    10.2.1 液晶和半導體各自符合不同的比例定律    10.2.2 液晶螢幕擴大的

比例定律─北原定律和西村定律    10.2.3 大型液晶螢幕的熟悉曲線─小田原定律    10.2.4 液晶三定律描述了20世紀90年代的發展軌跡    10.2.5 三個定律的反面─落入負螺旋的危險性    10.2.6 脫離傳統定律發展的可能性  10.3 支撐液晶產業成長的製造裝置    10.3.1 支撐TFT液晶世代交替的周邊產業    10.3.2 表演「面取數魔術」的製造裝置    10.3.3 高額的廠房建設費用會超過製造裝置費用嗎?    10.3.4 迅速擴大的液晶市場和逐漸縮小的裝置市場    10.3.5 人們能不能獲得製造裝置的技術秘密?     10.3.6 「面

取數魔術」還能再表演下去嗎?  10.4 TFT液晶的世代及內涵    10.4.1 TFT液晶世代的內涵    10.4.2 按基板尺寸稱呼TFT液晶的世代    10.4.3 更快世代交替的推動力    10.4.4 「面取數魔術」的幕後秘密    10.4.5 寬畫面增加面取操作難度    10.4.6 裝置革新促進生產性的提高    10.4.7 技術工程師的重要作用    10.4.8 TFT液晶世代的終點站    10.4.9 TFT液晶的世代劃分會不會變化?  10.5 玻璃基板尺寸大型化的背景及其限制    10.5.1 畫面尺寸與臨場感─大型顯示器應具備的特性    10.5

.2 有效利用寬畫面的方法    10.5.3 基板尺寸與TFT液晶世代,按單純的基板尺寸擴大定律看    10.5.4 基板尺寸大型化的課題    10.5.5 基板尺寸的多樣化及液晶生產線的發展方向  10.6 關於玻璃基板(母板)尺寸的標準化    10.6.1 標準化的理想和限制    10.6.2 裝置廠商默認非標準化的現實    10.6.3 已實現標準化的顯示規格也在不斷進展中    10.6.4 顯示螢幕畫面尺寸能否實現標準化? 第十一章 各類平面顯示器的最新進展  11.1 電漿平面顯示器─PDP    11.1.1 電漿電視的發展概況    11.1.2 PDP的基本結構和

工作原理    11.1.3 電漿電視的顯示螢幕構造及驅動電路    11.1.4 PDP的製作技術及關鍵材料    11.1.5 PDP的產業化動向及發展前景    11.1.6 不斷進展中的各大公司的PDP技術    11.1.7 PDP TV在full HD產品開發中的競爭激烈  11.2 有機EL顯示器─OLED和PLED    11.2.1 有機EL顯示器的發展概況    11.2.2 有機EL元件的基本構造    11.2.3 發光機制初探    11.2.4 有機EL的關鍵材料    11.2.5 有機EL的彩色化    11.2.6 有機EL顯示器的驅動技術    11.2.7

 OLED的製作技術    11.2.8 PLED的製作技術    11.2.9 有機EL與LCD的對比    11.2.10 需要開發的課題和正在採用的新技術    11.2.11 有機EL顯示器的產業化  1.3 無機EL顯示器的最新技術動向    11.3.1 開發背景    11.3.2 無機EL的構成和關鍵技術    11.3.3 無EL的開發動向    11.3.4 顯示器的特性    11.3.5 發展方向  11.4 場發射顯示器—FED    11.4.1 FED的基本原理及製作技術    11.4.2 FED的主要類型    11.4.3 Spindt法FED的研究開發動向

    11.4.4 碳奈米管(CNT)FED    11.4.5 彈道電子表面發射型顯示器(BSD)  11.5 LED顯示器的技術進展    11.5.1 LED的工作原理    11.5.2 LED顯示器的關聯材料    11.5.3 LED的製作方法及發光效率的定義    11.5.4 提高LED效率的關鍵技術    11.5.5 白色的實現及在顯示器中的應用    11.5.6 今後LED顯示器的開發  11.6 VFD—真空螢光管顯示器    11.6.1 真空螢光管顯示器概述    11.6.2 VFD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1.6.3 VFD的應用    11.6.4 今後的

發展預測  11.7 電子紙    11.7.1 何謂電子紙    11.7.2 電子紙的結構與分類    11.7.3 液晶型電子紙    11.7.4 有機EL型電子紙    11.7.5 類紙型電子紙    11.7.6 撓性電子紙中必不可缺的有機薄膜電晶體    11.7.7 電子紙的產業化現狀  11.8 DMD和DLP    11.8.1 DMD的發明和發展概況    11.8.2 DMD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1.8.3 DLP的性能及特點  11.9 背投電視    11.9.1 背投電視概述    11.9.2 背投電視的三種主要方式    11.9.3 LCD方式(穿透型

液晶方式)    11.9.4 DMD方式(DLP方式)    11.9.5 LCOS方式(反射型液晶方式)    11.9.6 背投顯示器的技術進展    11.9.7 LED光源、雷射光源在背投電視的應用 第十二章 FPD產業現狀及發展預測  12.1 電子顯示器產業的市場動向    12.1.1 資訊系統的發展和電子顯示器    12.1.2 相互競爭的電子顯示器    12.1.3 電子顯示器市場    12.1.4 激烈競爭中的電子顯示器產業  12.2 FPD的產業地圖    12.2.1 FPD的用途和市場動向    12.2.2 FPD按不同技術的業界動向    12.2.3 

顯示器產業的結構    12.2.4 FPD製造裝置的市場動向    12.2.5 FPD今後市場擴大面臨的課題    12.2.6 FPD產業的SWOT分析  12.3 日本的FPD產業    12.3.1 日本國內的顯示器市場    12.3.2 日本的FPD產能    12.3.3 日本的FPD發展戰略    12.3.4 日本的產官學協調與PDP開發戰略    12.3.5 各地區紛紛建立與FPD相關聯的產業據點  12.4 韓國的FPD產業    12.4.1 製定中長期發展藍圖—創立韓國顯示器       產業協會;提高設備、材料的國產化比例    12.4.2 三星電子    1

2.4.3 LG Philips LCD    12.4.4 三星SDI    12.4.5 LG電子  12.5 台灣的FPD產業    12.5.1 台灣的FPD產業規模目前增大至4.5萬億日圓,2007年增加14%    12.5.2 AUO(友達光電)    12.5.3 CMO(奇美電子)    12.5.4 CPT(中華映管)    12.5.5 Hannstar(瀚宇彩晶)    12.5.6 Innolux(群創光電)    12.5.7 Wintek(勝華科技)    12.5.8 Toppoly(統寶光電)    12.5.9 RiTdisplay(錸寶科技)    12.

5.10 Univision(悠景科技)    12.5.11 Prime View(元太科技)  12.6 中國大陸的FPD產業    12.6.1 中國大陸搭載有LCD應用產品的產量持續增加    12.6.2 挑戰目標是TV面板製造的中國大陸FPD產業    12.6.3 SVA-NEC(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    12.6.4 BOE-OT(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12.6.5 IVO(昆山龍騰光電有限公司)    12.6.6 深圳天馬微電子    12.6.7 Truly Semiconductor(信利半導體有限公司)    12.6.8 吉林北方彩晶數

位電子有限公司    12.6.9 南京新華日液晶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12.6.10 上海松下電漿(上海松下電漿顯示器有限公司)    12.6.11 四川世紀雙虹顯示元件有限公司    12.6.12 維信諾(Visionox,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 附錄 液晶顯示器常用縮略語

LED產業高度競爭氛圍下之獲利提升方法 -以X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群創面板製程的問題,作者廖正豐 這樣論述:

台灣LED產業始於1970年代之時,在外國大廠德州儀器與台灣電子產業先驅光寶公司之引導下,以LED封裝作為起手勢,同時光寶公司也成為台灣電子產業的首家上市公司。整體產業以LED封裝為出發點,先是往上游發展了磊晶成長及晶片製程,後也因應不同尺寸顯示器背光及節能照明的需求,而形成龐大的LED產業聚落。 猶如難以擺脫之宿命,有利可圖之產業所散發的誘惑,再度吸引了勁敵韓國、中國大陸兩強覬覦,其挾帶鉅額資金投入所創造之產能,對台灣LED產業形成巨大的生存挑戰。其中,尤以中國大陸為最,先是倚靠龐大內需支撐中下游封裝與模組應用產業,再以雄厚資金補助成立多家大型之上游磊晶成長及晶片製程廠家。台

灣LED自此陷入產業高度競爭且低獲利環境之泥淖。 如何在高度競爭環境下求生存、求獲利,成為台灣LED產業之重要課題。此時以降低成本為出發點,探討如何藉此來提高企業產品之競爭力是本計畫研究發展之最大動機。 本論文計畫之研究架構是以五力分析(Michel Porter_1985)及SWOT分析為主軸,探討個案公司該如何透過成本低減以增加獲利能力,同時列出個案公司應深究之問題加以剖析,輔以人事物等視角,對產業先進實施深度訪談與蒐集建議,進而彙整與分析出有利於提升個案公司競爭力之決策建議。最後本研究發現唯有明確識別供應鏈之屬性,深入了解供應商之成本結構,才能制定出縝密之成本降低策略,進而在

高度競爭之環境提升公司獲利,讓企業能以穩健的步伐邁向永續經營的坦途。 本論文亦可提供急欲透過成本控管創造競爭力之企業,做為其策略規劃之參考。

面板玻璃基板變形瑕疵缺陷檢測優化研究

為了解決群創面板製程的問題,作者孫銘俊 這樣論述:

面板玻璃基板是顯示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上游原材料成本占約15.2%,占整個面板生產成本4%。若在面板玻璃基板有功能性瑕疵缺陷情況下進行後續製程加工,對於生產成本是沉重的負擔。 本文研究以線性掃描光學架構為基礎,結合刀口法應用,當待測物表面呈現平坦時,光束在均勻介質中,光會依直線傳播,光束入射角、折射角為0°。此時,可檢測玻璃內部及表面的異物。當變形缺點出現時,不平坦的玻璃表面改變了法線方向,光束產生偏折。曲面越高,表面斜率越大,折射光束偏離+Z方向角度越大。光束折射方向依正負斜率,往+Y及-Y方向折射,而且與表面斜率大小呈正比關係。藉此幾何關係,可檢測變形瑕疵缺陷的變形輪廓。並且

運用田口方法來規劃實驗流程,對實驗量測結果進行變異分析,確認實驗明確顯示,預測值與實驗值的差異為0.12%,認定兩個數值是足夠接近,實驗模式是可靠的。相較於原始設計參數組合,優化後的參數組合改善了29.38%。 本篇論文研究最大的成果是在刀口法的應用,以極小的生產成本及人力資源,從光學的方向,強化變形瑕疵缺陷型態特徵,改善變形瑕疵缺陷的檢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