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創母公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 梁瓊如所指導 張正修的 企業控股創新營運模式-以大聯大控股集團為研究對象 (2020),提出緯創母公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企業價值創新、經營永續、合併收購。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徐政義所指導 李政哲的 探討企業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割之效益─以華碩分割和碩為個案 (2020),提出因為有 個案研究、代工與自有品牌衝突、企業分割、經營績效的重點而找出了 緯創母公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緯創母公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企業控股創新營運模式-以大聯大控股集團為研究對象

為了解決緯創母公司的問題,作者張正修 這樣論述:

隨著半導體技術不斷的發展提升,創造出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改變了產業結構,也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對所有在市場中辛苦經營的產業而言,都時時面臨著相當大的營運挑戰,為了求取企業的永續經營方法,以避免被當前市場所淘汰,尤其身處於半導體零件業,經營策略必須因應時代趨勢,並聚焦在公司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做出動態調整。但對於進入成熟期的產品或服務,價值創新的機會相對降低,企業必須謹慎評估,如何在相同的產品服務領域中,尋求新的營運模式,來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本研究個案公司為一專業之半導體零件通路商,表面上成立時間只有15年,事實上卻蘊含了40年以上的根基,檢視控股成立之前,每一家都是上市櫃公司,各自憑藉著自

身的專業與服務,獲得眾多客戶信賴,但隨著個案公司於2005年以控股併購經營的方式,重新進入資本市場,勾勒出這個產業表面風光,卻暗藏經營風險的營運困境,並且在10年內,陸續吸引眾多同業公司加入,並在2015 年順利成為半導體零件通路商的世界第一,個案公司重新檢視企業價值與競爭力,採取控股創新營運模式經營。本研究欲探討個案公司如何擘劃創新營運模式,成功超越原先亞洲第一的願景,而成為世界第一,以及接下來如何規劃新的經營策略,持續創新企業價值以達經營永續之目的。

探討企業品牌與代工事業分割之效益─以華碩分割和碩為個案

為了解決緯創母公司的問題,作者李政哲 這樣論述:

早期台灣電子製造業以發展代工業務為主,經由獲得國際大廠的代工訂單,學習國際大廠的技術知識與管理制度,然而,隨著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台灣代工廠商在面臨同業競爭及客戶要求調降代工費的壓力下,為了擺脫代工微利這個困境,以及提升企業獲利並永續經營,在累積多年的製造經驗與成本管理能力日趨成熟,許多企業開始思考創立自有品牌,在同時發展代工業務與自有品牌的背景下,以代工養品牌成了一種普遍的方式,然而當品牌業務成長到一定程度,開始威脅到現有代工客戶時,就面臨了品牌業務與代工事業的衝突,客戶往往以抽單或縮減訂單方式因應,此時企業就面臨困難的抉擇,是否要將品牌業務與代工事業切割?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

法,以華碩分割和碩為個案,探討企業分割對於華碩與和碩的經營績效是否具有效益。經與同業對照組公司比較分析,顯示華碩與和碩在品牌業務與代工事業分家後,兩家企業在重新整合自身資源,得以重新聚焦核心競爭力,落實專業分工,分割後十年來的經營績效表現明顯優於同業對照組公司。華碩於分割後,得以專注在品牌行銷與業務推廣,在全球筆記型電腦市佔率上有所提升。和碩則在分割後得以專注代工經營,爭取新的客戶與訂單,近年來營收與獲利均得以大幅成長。華碩與和碩此一企業分割案為近年來成功的典型案例,可以作為企業解決代工與自有品牌衝突問題之參考。